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790节
这一日,许柴佬率领一帮部众正在北明街新修的皇室别院视察。
这座皇室别院位于北明街唯一的一座小山丘上,四周引流成河,建了三丈高的城墙。
城墙有四个瓮城,可以各容纳一千军士拱卫。
别院共有一个大殿,一个主殿,还有九十七间房子,形成了一处九十九间的城堡式建筑群。
內间绿树成荫,处处鲜花怒放。
不过,这些耗资都不是由许柴佬出的,也不是吕宋百姓承担,所有的花费都是內监一力承担。
相反,吕宋百姓因为售卖砖瓦,提供服务,还能赚取到工钱。
这样的别院还不止一座,吕宋这里有一座,星城有一座,在西洋的柯枝也有一座。
这别院是为朱棣西征准备的,虽然他住不了几天,但是皇室的威严不能丢。
感觉再无疏漏,许柴佬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衙役带着一个小太监跑了过来。
“大人,朝廷有船到了。”
一听是朝廷有船到,而不是內监有船到,许柴佬精神一振,问道:“来使是何人?”
(牙疼的受不了,去打针了。今天承诺一万二还差四千,对不住大家,明天争取补上。这两千字不算加更。)
第五十三章 风暴
北明街就是后世的马尼拉,后世的巴石河,在这个时代被泉州人许柴佬称作南晋江。
南晋江河口南边,就是朝廷在这里设立的海军第四舰队北明街水寨大营。
这个水寨有一卫人马,士兵五千六百人,加上其家属,亲眷,人口达到了近两万。
水寨有一级战舰三艘,二级战舰二十七艘,另有数艘货船与百余艘传令船,三级战舰。
他们不参与吕宋府的管理,只管清肃吕宋北到大明福建,南到苏禄国,马鲁古国海域的海路安全。
在水寨里面,不只有海军衙门,还有內监的转运司,海关,朝廷的都转运使司,提举司等衙门。
如今的皇室别院就建在水寨的东侧,这里的百姓也都被转移到南晋江的北侧,在南晋江的北侧,形成了一个超过十万人的大县城。
如今的北明街被称作街,其实已经名不副实了,在大明的官方文件上,已经被称作吕宋承宣布政使司北明府。
江北,北明府的府城并没有城墙,所有的百姓都散居在朝廷修建的三纵三横水泥路边。
这是因为吕宋岛上,再也没有能够威胁北明府的势力,几乎所有的土著,都已经归附了大明。
但是,朝廷依旧在这里设置了一个防御卫所,负责岛上的安全防御,这个卫所隶属于前军都督府。
除了粮食,大明如今能够从岛上获得每年不低于十万两黄金的收入,这些相当于百万两白银。
两个军卫的一万多人,每年需要开支二十余万两的俸禄,再加上其他开支,每年的支出不超过五十万两。
即便加上官衙各级官员的俸禄,整个吕宋路每年的开支也不超过百万两。
因为有土地和粮食抵了一部分俸禄,实际上,如今大明每年从吕宋获取了大批粮食之余,每年还能从吕宋获得超过五十万两的净收益。
这已经超过了大明境内西北大部分州府了,在大明,也仅有几个富裕的州府,纳税粮比吕宋更高。
大明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二十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即便按照一个承宣布政使司来算,吕宋如今也能在大明的势力范围内称得上一个富足之地。
吏部数次想要正式提升吕宋的级别,往这里派驻布政使,并且有意将吕宋划分成不同的州府,但是都被朱棣压了下来。
成为了正式的布政使司,不仅要派驻布政使,还要派驻巡抚和其他知府。
那个时候,许柴佬就不是最大的官员了。
虽然朱棣对商人和小贩出身的许柴佬并不熟悉,但是知道南洋的问题不能急。想要一口把偌大的南洋咽下去,不小心就会被噎住。
他一心想要西征,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到南洋亲眼亲眼看一看吕宋,看一看旧港,看一看自己孙子建立的星城。
朱瞻基既然让许柴佬掌管整个吕宋,现在自己不了解那里的情况,不了解许柴佬的为人,就贸然压制,恐怕会出问题。
如果许柴佬可堪大用,哪怕他只是粗通文墨,不是科班出身也能让他来做这个布政使。
如果不堪大用,大不了到时候明升暗降,将他调到应天府来为官,也算奖励他为大明立下大功。
许柴佬当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他很清楚,自己原本只是一个逃荒的小贩,如今能成为大明四品知府,已经是天幸。
对朝廷要委派其他官员来,他并没有太多抗拒之心,只是担心来人不能与土著和平相处,坏了吕宋的安宁。
反倒是朝廷一直只刮风不下雨,一直没有派人来,他还有些奇怪。
这次朱棣西征要途径吕宋,他也是全力筹备接待,想要在朱棣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听到有来使,他的心里就激动了起来,到了四五月北风就要停,如果陛下是今年出征,应该在三月就要出发。
这座皇室别院位于北明街唯一的一座小山丘上,四周引流成河,建了三丈高的城墙。
城墙有四个瓮城,可以各容纳一千军士拱卫。
别院共有一个大殿,一个主殿,还有九十七间房子,形成了一处九十九间的城堡式建筑群。
內间绿树成荫,处处鲜花怒放。
不过,这些耗资都不是由许柴佬出的,也不是吕宋百姓承担,所有的花费都是內监一力承担。
相反,吕宋百姓因为售卖砖瓦,提供服务,还能赚取到工钱。
这样的别院还不止一座,吕宋这里有一座,星城有一座,在西洋的柯枝也有一座。
这别院是为朱棣西征准备的,虽然他住不了几天,但是皇室的威严不能丢。
感觉再无疏漏,许柴佬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衙役带着一个小太监跑了过来。
“大人,朝廷有船到了。”
一听是朝廷有船到,而不是內监有船到,许柴佬精神一振,问道:“来使是何人?”
(牙疼的受不了,去打针了。今天承诺一万二还差四千,对不住大家,明天争取补上。这两千字不算加更。)
第五十三章 风暴
北明街就是后世的马尼拉,后世的巴石河,在这个时代被泉州人许柴佬称作南晋江。
南晋江河口南边,就是朝廷在这里设立的海军第四舰队北明街水寨大营。
这个水寨有一卫人马,士兵五千六百人,加上其家属,亲眷,人口达到了近两万。
水寨有一级战舰三艘,二级战舰二十七艘,另有数艘货船与百余艘传令船,三级战舰。
他们不参与吕宋府的管理,只管清肃吕宋北到大明福建,南到苏禄国,马鲁古国海域的海路安全。
在水寨里面,不只有海军衙门,还有內监的转运司,海关,朝廷的都转运使司,提举司等衙门。
如今的皇室别院就建在水寨的东侧,这里的百姓也都被转移到南晋江的北侧,在南晋江的北侧,形成了一个超过十万人的大县城。
如今的北明街被称作街,其实已经名不副实了,在大明的官方文件上,已经被称作吕宋承宣布政使司北明府。
江北,北明府的府城并没有城墙,所有的百姓都散居在朝廷修建的三纵三横水泥路边。
这是因为吕宋岛上,再也没有能够威胁北明府的势力,几乎所有的土著,都已经归附了大明。
但是,朝廷依旧在这里设置了一个防御卫所,负责岛上的安全防御,这个卫所隶属于前军都督府。
除了粮食,大明如今能够从岛上获得每年不低于十万两黄金的收入,这些相当于百万两白银。
两个军卫的一万多人,每年需要开支二十余万两的俸禄,再加上其他开支,每年的支出不超过五十万两。
即便加上官衙各级官员的俸禄,整个吕宋路每年的开支也不超过百万两。
因为有土地和粮食抵了一部分俸禄,实际上,如今大明每年从吕宋获取了大批粮食之余,每年还能从吕宋获得超过五十万两的净收益。
这已经超过了大明境内西北大部分州府了,在大明,也仅有几个富裕的州府,纳税粮比吕宋更高。
大明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二十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即便按照一个承宣布政使司来算,吕宋如今也能在大明的势力范围内称得上一个富足之地。
吏部数次想要正式提升吕宋的级别,往这里派驻布政使,并且有意将吕宋划分成不同的州府,但是都被朱棣压了下来。
成为了正式的布政使司,不仅要派驻布政使,还要派驻巡抚和其他知府。
那个时候,许柴佬就不是最大的官员了。
虽然朱棣对商人和小贩出身的许柴佬并不熟悉,但是知道南洋的问题不能急。想要一口把偌大的南洋咽下去,不小心就会被噎住。
他一心想要西征,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到南洋亲眼亲眼看一看吕宋,看一看旧港,看一看自己孙子建立的星城。
朱瞻基既然让许柴佬掌管整个吕宋,现在自己不了解那里的情况,不了解许柴佬的为人,就贸然压制,恐怕会出问题。
如果许柴佬可堪大用,哪怕他只是粗通文墨,不是科班出身也能让他来做这个布政使。
如果不堪大用,大不了到时候明升暗降,将他调到应天府来为官,也算奖励他为大明立下大功。
许柴佬当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他很清楚,自己原本只是一个逃荒的小贩,如今能成为大明四品知府,已经是天幸。
对朝廷要委派其他官员来,他并没有太多抗拒之心,只是担心来人不能与土著和平相处,坏了吕宋的安宁。
反倒是朝廷一直只刮风不下雨,一直没有派人来,他还有些奇怪。
这次朱棣西征要途径吕宋,他也是全力筹备接待,想要在朱棣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听到有来使,他的心里就激动了起来,到了四五月北风就要停,如果陛下是今年出征,应该在三月就要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