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77节
今日有肉,再摘一点野菜,做一锅面疙瘩,在这个时代算是一顿不错的好饭。
见几个太监上去帮忙,一帮将士也没有客气。因为想要做的让朱瞻基觉得好吃,还需要他们这帮最熟悉朱瞻基喜好的太监。
朱瞻基把自己的马缰递给了李亮,在这匹汗血宝马的脖子上摩挲了两把,它才跟着李亮到了一处水草茂盛的河滩上。
在这荒漠与草原中的小河,水流很小,水深不到一米,宽不到二十米。到了秋季,恐怕就要断流。
这里的具体位置朱瞻基并不知道,不过根据六分仪的测试,大约是在北纬46度,东经112度的位置。
因为上游有一个湖,下游有一条小河,所以作为了大营的驻扎地。
跟众将士一一打了招呼,每个人都激动的浑身发抖,这也是大多数士兵的常态。对他们来说,太孙跟他们就是天与地的差距。
只有领头的千户平静如常,朱瞻基看他有些面熟,说道:“云川卫驻地云中郡,蒙元改为振武,指挥使我记得是刘柱吧?”
“殿下好记性,我云川卫现在的指挥使的确是刘大人,不过自永乐八年讨伐鞑靼,我们边卫就已经左迁,如今驻扎盛乐土城。”
见他不卑不亢,朱瞻基问道:“我看你倒不像寻常人家出身,祖籍何处?”
他平静的脸上也忍不住有些激动了起来,连忙低头抱拳说道:“臣名徐景彦,父乃定国公增寿,家中行二,如今在云川卫任千户。”
朱瞻基楞了一下,皱眉看了看他说道:“这么说,你还是我表叔,只是为何从来未曾听说过你?”
定国公府,景字辈,那是徐皇后的侄儿辈,论起来比朱瞻基要大一辈。
朱瞻基虽然跟徐家的人不算亲近,但是逢年过节也都有些来往。
上一代的定国公徐增寿三子两女,朱瞻基也都见过,现在突然出来一个没有听说过的,难免有些猜疑。
徐景彦迟疑了一下说道:“臣母罪臣之后,所以不得入族谱。”
朱瞻基这才有些释疑,明初的等级森严,像徐景彦这样的出身,能够被徐家认可,还安排一个千户的职位,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他宽慰着说道:“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汝祖魏国公一世英雄,汝父定国公刚正不阿,希望你不要坠了他们的英名。”
“臣绝不辜负殿下厚望,拼出一个前程来。”
这是明着想要投靠自己了。朱瞻基笑了笑,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说别的。
说的再好听,也不如真刀真枪地拼一场。他的大哥徐景昌一直在向自己靠拢,但是其人无才平庸,朱瞻基也看不上。
他若真有能力,朱瞻基不介意扶持一把,但是若没有能力,他也不会因为他就让定国公府难堪。
说到底,还是要有能力。
不过,心存了扶持他的想法,加上又是亲戚,朱瞻基对他自然也有不同,进餐的时候,还特意让他坐在了自己的身边,将他介绍给了自己的侍卫们。
这也算是给他留了一条捷径。
第四十六章 无奈
三月五日,柳升率领十五万大军,六万民壮从张北出发,沿着水草丰盛的东部大草原,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进。
除了神机营以外,各军卫都是由东北边卫的老兵组成,他们也大部分参与了第一次北征,对草原各地的情况了如指掌。
这些老兵也是这次北征的主力,现在却为了防范鞑靼人们全部被派到了东线。
不过只要能够把鞑靼人赶上战场,消耗他们的力量,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阿鲁台老奸巨猾,他这次嘴上叫嚣着要帮大明打瓦剌,现在大明就将计就计,看他这次如何应对。
不过,柳升深知阿鲁台的狡诈。他现在虽然臣服大明,接受大明册封的和宁王,但是这四年来不仅没有帮着大明牵制瓦剌,反而坐视瓦剌将鞑靼的战散部落收拢麾下。
这一次,他也算是自食其果,崛起的瓦剌人将他们从土刺河的丰茂草场驱赶了出来,他才迫不得已向大明求援。
但是不管他们内斗的再厉害,他们都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北元。
他们有着一样的生活习俗,一样的生活方式,跟大明,他们永远不会是一路人。
自初五发兵,柳升一直以最高警戒行军,这次想要利用阿鲁台,同样也要防备着阿鲁台这只恶狼反咬一口。
五日后,大军抵达元上都,这里原本是蒙元的陪都,但是现在却已经在大明的统治之下,并且被设置了开平前屯卫。
抵达这里之后,大军就沿着甘诺河西侧,一路向北。
沿着河岸行军,不仅不愁水源,更能防备东侧被大军偷袭。
此次东路行军,安全第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只要能把鞑靼人赶到战场前面与瓦剌人作战,他就是大功一件。
四月十六,柳升终于在饮马河与翰难河的三河口,与率领一万骑兵的阿鲁台相遇。
跟柳升一样,阿鲁台此时也怕大明军队对他张开獠牙。在他的身后,瓦剌更是咄咄逼人。
处在夹缝中的鞑靼是弱者了。看到二十万大军的浩瀚气势,再看看自己身后的一万骑兵,阿鲁台忍不住有些忧心忡忡。
虽然大明的军队行动缓慢,但是势不可挡,仅仅指望他现在麾下的不到三十万牧民,根本抵挡不住二十万精兵强将的平推。
见几个太监上去帮忙,一帮将士也没有客气。因为想要做的让朱瞻基觉得好吃,还需要他们这帮最熟悉朱瞻基喜好的太监。
朱瞻基把自己的马缰递给了李亮,在这匹汗血宝马的脖子上摩挲了两把,它才跟着李亮到了一处水草茂盛的河滩上。
在这荒漠与草原中的小河,水流很小,水深不到一米,宽不到二十米。到了秋季,恐怕就要断流。
这里的具体位置朱瞻基并不知道,不过根据六分仪的测试,大约是在北纬46度,东经112度的位置。
因为上游有一个湖,下游有一条小河,所以作为了大营的驻扎地。
跟众将士一一打了招呼,每个人都激动的浑身发抖,这也是大多数士兵的常态。对他们来说,太孙跟他们就是天与地的差距。
只有领头的千户平静如常,朱瞻基看他有些面熟,说道:“云川卫驻地云中郡,蒙元改为振武,指挥使我记得是刘柱吧?”
“殿下好记性,我云川卫现在的指挥使的确是刘大人,不过自永乐八年讨伐鞑靼,我们边卫就已经左迁,如今驻扎盛乐土城。”
见他不卑不亢,朱瞻基问道:“我看你倒不像寻常人家出身,祖籍何处?”
他平静的脸上也忍不住有些激动了起来,连忙低头抱拳说道:“臣名徐景彦,父乃定国公增寿,家中行二,如今在云川卫任千户。”
朱瞻基楞了一下,皱眉看了看他说道:“这么说,你还是我表叔,只是为何从来未曾听说过你?”
定国公府,景字辈,那是徐皇后的侄儿辈,论起来比朱瞻基要大一辈。
朱瞻基虽然跟徐家的人不算亲近,但是逢年过节也都有些来往。
上一代的定国公徐增寿三子两女,朱瞻基也都见过,现在突然出来一个没有听说过的,难免有些猜疑。
徐景彦迟疑了一下说道:“臣母罪臣之后,所以不得入族谱。”
朱瞻基这才有些释疑,明初的等级森严,像徐景彦这样的出身,能够被徐家认可,还安排一个千户的职位,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他宽慰着说道:“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汝祖魏国公一世英雄,汝父定国公刚正不阿,希望你不要坠了他们的英名。”
“臣绝不辜负殿下厚望,拼出一个前程来。”
这是明着想要投靠自己了。朱瞻基笑了笑,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说别的。
说的再好听,也不如真刀真枪地拼一场。他的大哥徐景昌一直在向自己靠拢,但是其人无才平庸,朱瞻基也看不上。
他若真有能力,朱瞻基不介意扶持一把,但是若没有能力,他也不会因为他就让定国公府难堪。
说到底,还是要有能力。
不过,心存了扶持他的想法,加上又是亲戚,朱瞻基对他自然也有不同,进餐的时候,还特意让他坐在了自己的身边,将他介绍给了自己的侍卫们。
这也算是给他留了一条捷径。
第四十六章 无奈
三月五日,柳升率领十五万大军,六万民壮从张北出发,沿着水草丰盛的东部大草原,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进。
除了神机营以外,各军卫都是由东北边卫的老兵组成,他们也大部分参与了第一次北征,对草原各地的情况了如指掌。
这些老兵也是这次北征的主力,现在却为了防范鞑靼人们全部被派到了东线。
不过只要能够把鞑靼人赶上战场,消耗他们的力量,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阿鲁台老奸巨猾,他这次嘴上叫嚣着要帮大明打瓦剌,现在大明就将计就计,看他这次如何应对。
不过,柳升深知阿鲁台的狡诈。他现在虽然臣服大明,接受大明册封的和宁王,但是这四年来不仅没有帮着大明牵制瓦剌,反而坐视瓦剌将鞑靼的战散部落收拢麾下。
这一次,他也算是自食其果,崛起的瓦剌人将他们从土刺河的丰茂草场驱赶了出来,他才迫不得已向大明求援。
但是不管他们内斗的再厉害,他们都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北元。
他们有着一样的生活习俗,一样的生活方式,跟大明,他们永远不会是一路人。
自初五发兵,柳升一直以最高警戒行军,这次想要利用阿鲁台,同样也要防备着阿鲁台这只恶狼反咬一口。
五日后,大军抵达元上都,这里原本是蒙元的陪都,但是现在却已经在大明的统治之下,并且被设置了开平前屯卫。
抵达这里之后,大军就沿着甘诺河西侧,一路向北。
沿着河岸行军,不仅不愁水源,更能防备东侧被大军偷袭。
此次东路行军,安全第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只要能把鞑靼人赶到战场前面与瓦剌人作战,他就是大功一件。
四月十六,柳升终于在饮马河与翰难河的三河口,与率领一万骑兵的阿鲁台相遇。
跟柳升一样,阿鲁台此时也怕大明军队对他张开獠牙。在他的身后,瓦剌更是咄咄逼人。
处在夹缝中的鞑靼是弱者了。看到二十万大军的浩瀚气势,再看看自己身后的一万骑兵,阿鲁台忍不住有些忧心忡忡。
虽然大明的军队行动缓慢,但是势不可挡,仅仅指望他现在麾下的不到三十万牧民,根本抵挡不住二十万精兵强将的平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