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742节
杜遂去年因屠杀不顺大明的山夷屡受弹劾,认为他在西南杀戮过甚,不利团结。
朱棣却不是那种喜欢事事忍让,息事宁人的皇上,他在去冬召了杜遂进京,不仅没有惩罚杜遂,反而嘉赏了一番,大赏宁羌卫。
如今年已经过完,杜遂要回汉中驻地,也是跟朱棣辞行。
朱棣接见了杜遂之后,又问朱瞻基。“瞻基以为,这山民到底是该剿还是该抚?”
朱瞻基心中早有定论,从容应道:“孙儿以为,顺民当抚,逆贼当剿。一手拿刀,一手拿糖。”
朱棣哈哈笑道:“不愧是我的好孙儿,深知我意!要是你来做,该当如何?”
朱瞻基笑道:“除了像皇爷爷如今这样屠杀逆贼,还当诱之以利,让那些深山的山民主动投诚,归附我大明。”
“如何诱之以利?”
“发放土地,嘉赏垦荒,扩大交易。”
朱棣点了点头,回头问黄淮。“黄爱卿以为如何?”
黄淮看着朱棣满意的笑容,怎会这个时候给他泼冷水。皇上对这个孙子满意无比,虽然此举略伤天和,杀戮过甚,但是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提起。
他笑着说道:“殿下此举谋略周全,实乃良策。”
朱瞻基点了点头,吩咐王彦。“下一个是户部侍郎报预算吧?让他进来。”
刚过完年,这段时间的大明非常平静,朱棣又大肆放权给了下面的堂部,这段时间并没有多少事务。
二月初一的大朝会,将会正式让各部上报预算,也就户部这段时间稍微忙一点。
大明之前并不是没有预算制度,只不过,以前的数据都是作为一个参考,从来没有把预算制度放在前面。
这里面主要的问题不是实行不了,而是大臣们怕户部直接决定他们的钱包,所以坚持要自己参与进户部的银两调配。
但是现在,朱棣让实行预算制度,所有部门都必须要按照以往的开销进行统计。
今年大明国库充沛,所有部门的预算都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各部堂官自然没有意见。
而这些资金还都是计划内的公费,为了应对突发状况,天灾人祸,户部还有一笔计划外的资金可以灵活运用。
每个部门的资金都得到了满足,计划内资金又不受户部约束,按照预算每个月直接到账。
所以现在虽然比往年更加忙碌一些,但是户部的人依旧干劲十足,忙了这段时间,今年他们就会轻松多了。
只要没有突发状况,他们每个月只需要监督一下各部的资金使用情况就好了。
这比他们以往每年要从头忙到尾,轻松了不知道多少。
到了午时,也就是后世的大约十一点左右,朱棣今日的公务也就处理完了。
每接见一人,随后朱棣总是要问朱瞻基一点意见,并且针对为何该如此处理,也对他进行了教导。
相比后世的政府部门要事事管,处处操心,如今的朝廷治政风格还是比较懒散,有点无为而治的风格。
小事情都交给了乡老会,底层宗族自己解决。
而大事情,其实除了造反,在朱棣心中,几乎没有什么称得上大事。
如今给各部大肆放权,又重新建立了新的议事法则,大部分事情,那些大臣们都处理好了。
所以现在的皇上,其实很好当。
当然,想当个好皇帝就不容易了。
因为通讯和交通的落后,许多事情发生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传到京城,真要是想跟崇祯一样妄想控制全局,一天四十八个小时也不够用。
朱瞻基当然不会有那种忘我精神,他始终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一手捏着钱袋子,一手控制着军队,这就有了当皇帝的基础。
至于朝廷的局势平衡,信息流通,包括社会发展,那都是在基础之上的发展。
现在他控制了大明三分之一的军队,朱棣一走,他就等于控制了全局。
两家大明的银行都在他的控制之中,这又等于捏住了钱袋子。所以,他根本不怕朱棣走了之后,局势会恶化,会失控。
而这个时候,一脸满足的杨荣带着黄渊走了出来,一出来就向朱棣长揖道:“恭喜陛下,如今又得一大才之将。”
朱棣笑问:“难道子荣也自愧不如?”
杨荣丝毫没有嫉妒贤才的表现,夸奖道:“若只论行军打仗,粮草调度,臣自愧不如。”
朱棣大喜,笑道:“能得子荣如此赞誉,实在难得。黄……你可有字?”
正式场合,皇帝称呼大臣的名字都是称呼字,偶尔会以爱卿相称。
像杨荣原名道应,字子荣。朱棣称呼他子荣也可,爱卿也好,就是不能直接喊名字。
这个时代,名字只能作为书面语。当面喊名字,相当于骂人,那只有仇人才会这么做。
黄渊躬身道:“微臣字潜九。”
朱棣却不是那种喜欢事事忍让,息事宁人的皇上,他在去冬召了杜遂进京,不仅没有惩罚杜遂,反而嘉赏了一番,大赏宁羌卫。
如今年已经过完,杜遂要回汉中驻地,也是跟朱棣辞行。
朱棣接见了杜遂之后,又问朱瞻基。“瞻基以为,这山民到底是该剿还是该抚?”
朱瞻基心中早有定论,从容应道:“孙儿以为,顺民当抚,逆贼当剿。一手拿刀,一手拿糖。”
朱棣哈哈笑道:“不愧是我的好孙儿,深知我意!要是你来做,该当如何?”
朱瞻基笑道:“除了像皇爷爷如今这样屠杀逆贼,还当诱之以利,让那些深山的山民主动投诚,归附我大明。”
“如何诱之以利?”
“发放土地,嘉赏垦荒,扩大交易。”
朱棣点了点头,回头问黄淮。“黄爱卿以为如何?”
黄淮看着朱棣满意的笑容,怎会这个时候给他泼冷水。皇上对这个孙子满意无比,虽然此举略伤天和,杀戮过甚,但是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提起。
他笑着说道:“殿下此举谋略周全,实乃良策。”
朱瞻基点了点头,吩咐王彦。“下一个是户部侍郎报预算吧?让他进来。”
刚过完年,这段时间的大明非常平静,朱棣又大肆放权给了下面的堂部,这段时间并没有多少事务。
二月初一的大朝会,将会正式让各部上报预算,也就户部这段时间稍微忙一点。
大明之前并不是没有预算制度,只不过,以前的数据都是作为一个参考,从来没有把预算制度放在前面。
这里面主要的问题不是实行不了,而是大臣们怕户部直接决定他们的钱包,所以坚持要自己参与进户部的银两调配。
但是现在,朱棣让实行预算制度,所有部门都必须要按照以往的开销进行统计。
今年大明国库充沛,所有部门的预算都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各部堂官自然没有意见。
而这些资金还都是计划内的公费,为了应对突发状况,天灾人祸,户部还有一笔计划外的资金可以灵活运用。
每个部门的资金都得到了满足,计划内资金又不受户部约束,按照预算每个月直接到账。
所以现在虽然比往年更加忙碌一些,但是户部的人依旧干劲十足,忙了这段时间,今年他们就会轻松多了。
只要没有突发状况,他们每个月只需要监督一下各部的资金使用情况就好了。
这比他们以往每年要从头忙到尾,轻松了不知道多少。
到了午时,也就是后世的大约十一点左右,朱棣今日的公务也就处理完了。
每接见一人,随后朱棣总是要问朱瞻基一点意见,并且针对为何该如此处理,也对他进行了教导。
相比后世的政府部门要事事管,处处操心,如今的朝廷治政风格还是比较懒散,有点无为而治的风格。
小事情都交给了乡老会,底层宗族自己解决。
而大事情,其实除了造反,在朱棣心中,几乎没有什么称得上大事。
如今给各部大肆放权,又重新建立了新的议事法则,大部分事情,那些大臣们都处理好了。
所以现在的皇上,其实很好当。
当然,想当个好皇帝就不容易了。
因为通讯和交通的落后,许多事情发生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传到京城,真要是想跟崇祯一样妄想控制全局,一天四十八个小时也不够用。
朱瞻基当然不会有那种忘我精神,他始终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一手捏着钱袋子,一手控制着军队,这就有了当皇帝的基础。
至于朝廷的局势平衡,信息流通,包括社会发展,那都是在基础之上的发展。
现在他控制了大明三分之一的军队,朱棣一走,他就等于控制了全局。
两家大明的银行都在他的控制之中,这又等于捏住了钱袋子。所以,他根本不怕朱棣走了之后,局势会恶化,会失控。
而这个时候,一脸满足的杨荣带着黄渊走了出来,一出来就向朱棣长揖道:“恭喜陛下,如今又得一大才之将。”
朱棣笑问:“难道子荣也自愧不如?”
杨荣丝毫没有嫉妒贤才的表现,夸奖道:“若只论行军打仗,粮草调度,臣自愧不如。”
朱棣大喜,笑道:“能得子荣如此赞誉,实在难得。黄……你可有字?”
正式场合,皇帝称呼大臣的名字都是称呼字,偶尔会以爱卿相称。
像杨荣原名道应,字子荣。朱棣称呼他子荣也可,爱卿也好,就是不能直接喊名字。
这个时代,名字只能作为书面语。当面喊名字,相当于骂人,那只有仇人才会这么做。
黄渊躬身道:“微臣字潜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