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734节

不管是蹇义,夏元吉,他们都是一世能臣。

但是他们的思想偏老化,让他们担任堂官,稳定朝廷可以,想要进行大的改革不可能。

想要有自己能值得信赖的大臣,恐怕还要等黄渊,解祯期他们新一代成长起来才行。

李亮的声音轻声说道“殿下,该安歇了。”

朱瞻基抬起头来,看到旁边伺候的常奉仪已经困倦不堪,却还坚持着。

朱瞻基一两个月才能到他这里来一次,她相当珍惜今夜的机会。但是朱瞻基不去睡,她也不敢催促。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将纸条烧了,这就安歇。”

看着李亮用火盆将他写的纸条全部烧了,他才站起身来,向常奉仪伸出了手。“这几日事务繁忙,疏忽爱妃,还请勿怪。”

常奉仪连忙说道:“殿下忙着国家大事,妾身怎会因小事相扰,更受不起殿下的道歉。”

朱瞻基哈哈笑道:“我的道歉就是给你种下一颗种子,爱妃要不要?”

常奉仪大羞,垂下眼睑,不敢看朱瞻基,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嗯!”

第三十六章 质问

正月二十四,在朱棣接见了来自西洋学者们之后,一个消息就在应天府传播开来。

皇上打开内库,以二十万枚银币的造价,将会在清凉山下修建一座可以容纳十万人的竞技场。

这个竞技场不仅以后会成为大明阅兵,出征的聚集地,而且还会举办高水平的蹴鞠大赛。

朱瞻基一开始本来是不准备选址在清凉山的,应天府这些年随着大发展,内城已经人满为患。

夹江工业区的发展,带动了大量居民向城外迁徙,在清凉门外建立了大量的居民点。

朱瞻基虽然想把竞技场选址在城外,成为新的商业区,但是如今的建筑结构比不上后世,即便有了水泥,也需要坚固的根基。

在土地上挖根基虽然容易,但是怕以后会倒塌。经过跟一帮西洋建筑师的商议,还是决定将这个竞技场建在石头地基上。

罗马竞技场,同样是建在石头根基上面的。

选址在清凉山,是因为这里是西城的清凉门内,秦淮河从附近出了内城,阅兵将会更加方便。

不管什么时候,这种大型的建筑建造,都是为了政治服务。

在有了水泥之后,这种体育馆的建设,安全性其实问题不大。

后世的大部分体育馆都不到十万人,不是因为技术因素,而是因为利用率问题。

这个竞技场的建设,最困难的不是设计结构,朱瞻基并没有想要建一座异常另类的别出心裁的体育馆,第一座体育馆,还是要以安全为主。

最困难的是扩音装置的设计。

罗马竞技场的扩音设计是利用回声室来进行扩音,这种扩音失真的厉害,根本听不清放大的话说的是什么。

中国古代虽然在声学方面并没有特别的研究成果,但是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声音的共振和放大。

在唐朝时候,就有了利用铜管来监听他人对话的设施,利用的就是声音的共振性。

而这个体育馆的建设,也将会耗费数量众多的铜管,铺设一个覆盖整个体育馆的铜管扩音装置。

当然,这种扩音依旧失真的厉害,但是最少,能让远处的人也能听清说的话。

一时之间,有无数的百姓就向清凉山那里跑,竞技场还没有建成,已经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跟竞技场相比,朱瞻基要建设一座大明皇家工程学院的消息,根本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首先,朱瞻基并没有公布造价,其次,他在下马桥的十家研究院,其实跟一个初级工程学校差不多了。

许多在这里工作的工匠们,都把自己的子侄带了过来,跟着他们一起研究学习,做一些辅助工作。

他们也将是大明皇家工程学院的第一批学员,因为这个原因,朱瞻基现在并没有想过更改目前的大明户籍政策。

工匠的子弟们,暂时已经够把学校的架子搭建起来,必须要等到大明的殖民政策铺开以后,再取消目前的户籍限制,万民平等。

也因为目前有学生招收对象,朱瞻基并没有展开招生计划,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听说他要建一所综合学校。

只有一些大臣们看到了在孝陵卫的东侧,灵谷寺的下方那里,在兴建新的建筑,猜到了朱瞻基想要扩建研究院。

这个被朱瞻基寄以厚望的学校并没有遭遇到儒家的反对,因为现在大部分人根本搞不清楚朱瞻基在想什么。

一家专门培养工匠的学校,并不会让儒家如临大敌。

正月二十六,是解家与杨家定亲的日子,杨士奇为自己的独子求聘解缙之兄长解纶的长女解氏祯芳。

杨士奇是五品大学士,解纶虽然只是八品五经博士,但是文苑地位并不比杨士奇低。

甚至因为杨道自己只是个秀才,解纶当初还不想同意。

解缙与解祯期解桢亮两人都见过杨道,虽然其兄杨稷的名声不好,但是他本人看起来倒是个靠谱的。
首节 上一节 734/12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之小兵传奇

下一篇:万历驾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