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595节
传令船是平底,宽帆,每艘船只能容纳最多三十个人。但是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八海里,顺风可以超过十海里。
三十个人分成三班,轮流控帆,可以日夜兼程。
从休达出发,距离爱琴海大约两千公里,大约六天的时间就能抵达。
当十月十四这一天,两艘传令船在经过不同的航线快速抵达了预定海域,并且与在这里已经跟对方对峙了半个月的使团汇合。
将命令传达到,另外几艘传令船就迅速驶离,又前往希腊使团,耶路撒冷使团,召集兵力。
钱壮接到了朱瞻基的来信,不敢怠慢,迅速布置下了任务,外松内紧,等待援兵的抵达。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跟对方经常交换一些物资,比如互相换一点食物打牙祭,让通事与对方在一起经常交流一番。
但是现在朱瞻基决定要先打疼对方,然后再谈,钱壮不敢因为与对方的交流,泄露了这边的备战信息。
十月十八,希腊的使团首先抵达,隔了两日,耶路撒冷的使团也顺利抵达。
四支舰队,四十艘战舰在海上汇合起来,占据了数里宽的海域。
这个时候,钱壮又派出了通事,同时向拜占庭与奥斯曼发出了最后警告,即刻让开海域,让大明舰队通行。
拜占庭与奥斯曼方面的将领还以为大明的主将疯了,对方的援军就是到了,也不过才四十艘船,但是他们双方各有超过三百艘船,军力超过了对方十倍以上。
奥斯曼的主将萨姆松还“善意”地劝慰道:“贵国的信件我已经让人送回了国都,但是那些大人物做出决定肯定会慢一些,所以我觉得继续等候下去,才是明智的。”
但是负责奥斯曼方面的通事都是大明鸿胪寺的大明籍汉人和回人,他们只是会大食语而已。
通事首领杨品轩就傲然笑道:“我大明刀锋所指,无往不前。此前只是等候殿下的命令,但是殿下既然已经下令,就是粉身碎骨,也不惜一战。”
萨姆松望着杨品轩摇了摇头说道:“这是错误的选择。既然你要战,那就战吧,我会让你们知道我奥斯曼帝国的雄风。”
随着钱壮所在的旗舰上一面红旗升起,大明的战舰迅速从四周向一起汇合,让奥斯曼人和拜占庭人惊异不已。
虽然大明舰队看似要进攻,但是为什么却还挤作一团呢?
(下午的火车,明天中午到家,明天六千字更新稍晚一点。)
感谢灯火见人家,大隋章德公,额吐你哦,竹签子的打赏,谢谢大家
第五十五章 区别对待
拜占庭帝国只是朱瞻基凭借历史记忆为他们起的名字,但是事实上,从公元四世纪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十五世纪,这一千一百年来,从来没有拜占庭这个名字出现在罗马帝国的记载中。
朱瞻基不记得拜占庭这个名字的由来,之所以按照历史记忆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历史上的罗马帝国实在太多了。
从古罗马帝国,到东西罗马帝国,包括现在势力最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罗马教廷国,罗马这个名字在欧洲的传承不仅从来没有断绝过,并且各国都以罗马这个名字来标榜自己的正宗传承。
拜占庭帝国作为从古罗马时代就传承下来的悠久帝国,但是因为位于东西方交战的前线,远离欧洲的中心,所以虽然血脉正统,却逐渐被边缘化。
对于这样一个因为大战而衰落的帝国,按说大明应该扶持,让他们继续成为东西方的绞肉机。
但是这个时候,朱瞻基的个人情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他对这个帝国没有一丝好感。
因为这个帝国的衰落,却滋养了另一个帝国的崛起。而这个帝国给华夏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后世的东瀛给华夏造成的伤害,那就是俄罗斯帝国。
他们虽然被奥斯曼帝国夺取了首都,赶到了寒冷的北方,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放弃打通向东的通道。
他们的衰落让俄罗斯这个位于极寒地带的小公国,成为了豪强,并且在今后的几百年里,开始一路向东发展,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国家。
他们杀害了无数的华人,夺取华人的土地,并且夺取了世界第二大黄种人国家萨哈共和国,将亚洲的北部变成了他们的国土。
这一世,朱瞻基当然不会让这件事重来,他从一开始就考虑,直接斩断他们伸向东方的手。
所以他选择了先牺牲拜占庭帝国,而不是扶持他们与大食人斗争。
大食人的宗教虽然让人厌恶,但是他们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多人种的民族。闪族人,大食人,突厥人,蒙元人,形成的势力虽然庞大,但是内斗也很多。
更主要的是,他们的东方有印度人,大明,西方有欧洲白人,留给他们发展的余地并不大。
欧洲人的发展,大明因为距离太远很难控制,但是相对来说,大食人就要好对付的多。
特别是大明已经决定对付帖木儿国,朱棣过两年要御驾亲征,所以朱瞻基将视线主要放在了欧洲人身上。
在给钱壮的信里,朱瞻基虽然没有详细阐述针对各国的不同策略的目的所在,但是明确给出了指令,要求钱壮在针对两支舰队的时候,主要目标放在势力更弱一点的拜占庭帝国身上。
钱壮只是大明的一个中级将领,他不明白大明远征,贸易的意义。但是他身为直属朱瞻基的第一舰队的将领,在执行朱瞻基的命令的时候,却不会打一点折扣。
将麾下的四十艘船分成两拨攻击阵型,每个攻击阵型十五艘船,另外留了十艘船作为后备军队。
大明的舰队虽然经历了三次大型海战,但是前两次在东瀛都属于是围剿,只有第三次在忽鲁谟斯,才是真正的海战。
大明舰队的战术,也逐渐从一开始的混乱,到了忽鲁谟斯一战,才形成了真正的适应现代海战的战术。
那就是利用风帆的惯性力量,利用绕前战术,让舰队如同沸腾的水花一样,以旗舰为中心点,舰队向前以开花的阵型,在舰队侧舷面对敌军的时候,进行开炮。
这样的战术可以避免大明的战舰被更加灵活的西洋战舰包围,排成一个开花阵型的大明舰队,也不怕对方的小船打乱自己的阵型。
更重要的是,即便又一些船能够靠近大明的舰队,但是面对火枪的优势火力,他们也不能进行接舷战。
三十个人分成三班,轮流控帆,可以日夜兼程。
从休达出发,距离爱琴海大约两千公里,大约六天的时间就能抵达。
当十月十四这一天,两艘传令船在经过不同的航线快速抵达了预定海域,并且与在这里已经跟对方对峙了半个月的使团汇合。
将命令传达到,另外几艘传令船就迅速驶离,又前往希腊使团,耶路撒冷使团,召集兵力。
钱壮接到了朱瞻基的来信,不敢怠慢,迅速布置下了任务,外松内紧,等待援兵的抵达。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跟对方经常交换一些物资,比如互相换一点食物打牙祭,让通事与对方在一起经常交流一番。
但是现在朱瞻基决定要先打疼对方,然后再谈,钱壮不敢因为与对方的交流,泄露了这边的备战信息。
十月十八,希腊的使团首先抵达,隔了两日,耶路撒冷的使团也顺利抵达。
四支舰队,四十艘战舰在海上汇合起来,占据了数里宽的海域。
这个时候,钱壮又派出了通事,同时向拜占庭与奥斯曼发出了最后警告,即刻让开海域,让大明舰队通行。
拜占庭与奥斯曼方面的将领还以为大明的主将疯了,对方的援军就是到了,也不过才四十艘船,但是他们双方各有超过三百艘船,军力超过了对方十倍以上。
奥斯曼的主将萨姆松还“善意”地劝慰道:“贵国的信件我已经让人送回了国都,但是那些大人物做出决定肯定会慢一些,所以我觉得继续等候下去,才是明智的。”
但是负责奥斯曼方面的通事都是大明鸿胪寺的大明籍汉人和回人,他们只是会大食语而已。
通事首领杨品轩就傲然笑道:“我大明刀锋所指,无往不前。此前只是等候殿下的命令,但是殿下既然已经下令,就是粉身碎骨,也不惜一战。”
萨姆松望着杨品轩摇了摇头说道:“这是错误的选择。既然你要战,那就战吧,我会让你们知道我奥斯曼帝国的雄风。”
随着钱壮所在的旗舰上一面红旗升起,大明的战舰迅速从四周向一起汇合,让奥斯曼人和拜占庭人惊异不已。
虽然大明舰队看似要进攻,但是为什么却还挤作一团呢?
(下午的火车,明天中午到家,明天六千字更新稍晚一点。)
感谢灯火见人家,大隋章德公,额吐你哦,竹签子的打赏,谢谢大家
第五十五章 区别对待
拜占庭帝国只是朱瞻基凭借历史记忆为他们起的名字,但是事实上,从公元四世纪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十五世纪,这一千一百年来,从来没有拜占庭这个名字出现在罗马帝国的记载中。
朱瞻基不记得拜占庭这个名字的由来,之所以按照历史记忆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历史上的罗马帝国实在太多了。
从古罗马帝国,到东西罗马帝国,包括现在势力最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罗马教廷国,罗马这个名字在欧洲的传承不仅从来没有断绝过,并且各国都以罗马这个名字来标榜自己的正宗传承。
拜占庭帝国作为从古罗马时代就传承下来的悠久帝国,但是因为位于东西方交战的前线,远离欧洲的中心,所以虽然血脉正统,却逐渐被边缘化。
对于这样一个因为大战而衰落的帝国,按说大明应该扶持,让他们继续成为东西方的绞肉机。
但是这个时候,朱瞻基的个人情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他对这个帝国没有一丝好感。
因为这个帝国的衰落,却滋养了另一个帝国的崛起。而这个帝国给华夏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后世的东瀛给华夏造成的伤害,那就是俄罗斯帝国。
他们虽然被奥斯曼帝国夺取了首都,赶到了寒冷的北方,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放弃打通向东的通道。
他们的衰落让俄罗斯这个位于极寒地带的小公国,成为了豪强,并且在今后的几百年里,开始一路向东发展,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国家。
他们杀害了无数的华人,夺取华人的土地,并且夺取了世界第二大黄种人国家萨哈共和国,将亚洲的北部变成了他们的国土。
这一世,朱瞻基当然不会让这件事重来,他从一开始就考虑,直接斩断他们伸向东方的手。
所以他选择了先牺牲拜占庭帝国,而不是扶持他们与大食人斗争。
大食人的宗教虽然让人厌恶,但是他们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多人种的民族。闪族人,大食人,突厥人,蒙元人,形成的势力虽然庞大,但是内斗也很多。
更主要的是,他们的东方有印度人,大明,西方有欧洲白人,留给他们发展的余地并不大。
欧洲人的发展,大明因为距离太远很难控制,但是相对来说,大食人就要好对付的多。
特别是大明已经决定对付帖木儿国,朱棣过两年要御驾亲征,所以朱瞻基将视线主要放在了欧洲人身上。
在给钱壮的信里,朱瞻基虽然没有详细阐述针对各国的不同策略的目的所在,但是明确给出了指令,要求钱壮在针对两支舰队的时候,主要目标放在势力更弱一点的拜占庭帝国身上。
钱壮只是大明的一个中级将领,他不明白大明远征,贸易的意义。但是他身为直属朱瞻基的第一舰队的将领,在执行朱瞻基的命令的时候,却不会打一点折扣。
将麾下的四十艘船分成两拨攻击阵型,每个攻击阵型十五艘船,另外留了十艘船作为后备军队。
大明的舰队虽然经历了三次大型海战,但是前两次在东瀛都属于是围剿,只有第三次在忽鲁谟斯,才是真正的海战。
大明舰队的战术,也逐渐从一开始的混乱,到了忽鲁谟斯一战,才形成了真正的适应现代海战的战术。
那就是利用风帆的惯性力量,利用绕前战术,让舰队如同沸腾的水花一样,以旗舰为中心点,舰队向前以开花的阵型,在舰队侧舷面对敌军的时候,进行开炮。
这样的战术可以避免大明的战舰被更加灵活的西洋战舰包围,排成一个开花阵型的大明舰队,也不怕对方的小船打乱自己的阵型。
更重要的是,即便又一些船能够靠近大明的舰队,但是面对火枪的优势火力,他们也不能进行接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