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530节
说话的人是宁化王朱济焕,他是晋王嫡五子,比朱济炫这个庶四子要更受皇室看重一些。
朱济炫担心自己被废,但是朱济焕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我也不想如此啊,但我不同五弟,如今我在皇上心中恐怕就是戴罪之人,若是戴罪立功,恐怕才能让皇上宽宥。”
朱济焕叹道:“这海龟岛面积虽大,却人口稀少,据说上面还有食人族。在此发展,势必艰难。”
朱济炫摇了摇头说道说道:“我却不这样想,这里虽然人口少,距离我大明却近,移民便利。而有了这个金矿,最不济也能当个富家翁,山大王,不用在大明提心吊胆地活着。”
朱济焕见他拿定了主意,叹了口气说道:“那四哥想我怎样帮你?”
朱济炫长揖说道:“为兄想请五弟到太孙面前探探口风,对这宗室自愿移藩海外,有什么章程。”
与此同时,在这艘船上其他的房间里,其他宗室关于海龟岛的讨论众多,这个储量丰富的金矿,吸引的可不仅仅只有朱济炫一人。
如今能够无忧无虑地尽情玩耍的,也就只有那一帮还没有成年的宗室子弟。
像朱瞻埈,朱瞻墉他们,现在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忧虑。对他们来说,这趟出海,就是出来见见世面的。
面对众宗室的试探,朱瞻基却一直没有一个肯定的答复,只是以稍安勿躁打发了众人。
因为这件事在解缙的力主之下,被压了下来。
由于前世的经历,朱瞻基对于任何事都喜欢快刀斩乱麻,直接了当地解决。
但是这种性格在商业上或许是一件好事,但是对玩政治的人来说,这样的性格确实不合时宜的。
因为政治没有对错,政治也只有妥协。
可以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什么事都不能靠武力来解决问题。
而政治,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靠快刀斩乱麻,只会把事情越办越糟糕。
按照朱瞻基的意思,将海外各处领土都各划一片。然后把这些宗室都分封出去,每个地方,安排一个军卫,或者两个军卫来维持治安。
由藩王来管理民政,军队来管理军政,然后用金矿,土地来维持基本的生存,用贸易来盘活每一个封地之间的联系。
大明一个军卫大约是五千五百人,一个地方卫,或者是护卫就是三千人左右。他们这些人加上家属,再加上藩王带的官员和随从,就有两万人左右。
这么多人不管在哪一个地方开始发展,再加上大明本土提供帮助,都能维持基本统治。
但是这件事在解缙和金纯这样的大儒面前,就完全不能这么做。
事情还是同样的事情,但是要实施起来,就需要换一种方式。
比如说,将藩王分封海外,哪怕皇室很想这样做,但是绝不能由皇室提出来。
如今还是宗族社会,宗族的力量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影响力与后世相比更是不能比较。
比如说,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律法,自己的族规。朝廷认可宗族对宗族弟子的奖励或者是处罚。
在县治以下,宗族的管理是朝廷管理的有效补充。
这个时代的法律不健全,人们更讲究人情。
朝廷大臣要告老还乡,需要辞职三次,皇上要挽留两次,第三次才能同意。否则的话,就说明皇帝对这个大臣很不满意,有很大意见。
就连皇帝篡位,也需要有大臣三次劝谏,这个皇帝“谦让不过”,才“勉强”登基。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因为如果由皇室提出这样的计划,就会让人觉得皇室寡情薄意。
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照顾,谁会相信他们能顾怜百姓?
所以,哪怕是朱瞻基想要把宗室分封海外,但是这件事现在不能由他定下来,先要在社会上将这件事酝酿成熟,然后“勉强”答应。
他们说的有道理,朱瞻基当然愿意听。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他也愿意按照现在的这套规则来行事。
所以,他现在先要炒作,把这件事炒热。
反正分封这件事,也不是这两年可以推行的,最快也要等到他出海回了大明才能办。
要是不顺利,更是要等到他登基以后,这件事才能推行。
所以他现在根本不表态了,也不提分封了。只是先在军队方面,为以后做准备。
从海龟岛到南洲,这段旅程是非常无聊的。
因为是逆风行驶,舰队如今的航行速度只有每小时四五节,只比人走路的速度快一些。
这样的速度,在茫茫的大海上,简直跟乌龟爬一般。
各军将士们天天可以学识字,打牌来消磨时间,但是船舱憋闷的环境,还是让许多人的情绪逐渐变的低沉了。
朱瞻基最近也一直在学习,他原本是最不喜欢儒家学术的,总认为东方古国的衰落,与儒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但是在这个时代待的久了,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人。他逐渐认识到,儒家纵然有着各种不足,但是在社会规则的制定方面,维护朝廷的统治,建立民族的向心力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他也每天抽出一两个时辰的时间,专门听解缙和金纯为他讲解儒家经义。
朱济炫担心自己被废,但是朱济焕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我也不想如此啊,但我不同五弟,如今我在皇上心中恐怕就是戴罪之人,若是戴罪立功,恐怕才能让皇上宽宥。”
朱济焕叹道:“这海龟岛面积虽大,却人口稀少,据说上面还有食人族。在此发展,势必艰难。”
朱济炫摇了摇头说道说道:“我却不这样想,这里虽然人口少,距离我大明却近,移民便利。而有了这个金矿,最不济也能当个富家翁,山大王,不用在大明提心吊胆地活着。”
朱济焕见他拿定了主意,叹了口气说道:“那四哥想我怎样帮你?”
朱济炫长揖说道:“为兄想请五弟到太孙面前探探口风,对这宗室自愿移藩海外,有什么章程。”
与此同时,在这艘船上其他的房间里,其他宗室关于海龟岛的讨论众多,这个储量丰富的金矿,吸引的可不仅仅只有朱济炫一人。
如今能够无忧无虑地尽情玩耍的,也就只有那一帮还没有成年的宗室子弟。
像朱瞻埈,朱瞻墉他们,现在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忧虑。对他们来说,这趟出海,就是出来见见世面的。
面对众宗室的试探,朱瞻基却一直没有一个肯定的答复,只是以稍安勿躁打发了众人。
因为这件事在解缙的力主之下,被压了下来。
由于前世的经历,朱瞻基对于任何事都喜欢快刀斩乱麻,直接了当地解决。
但是这种性格在商业上或许是一件好事,但是对玩政治的人来说,这样的性格确实不合时宜的。
因为政治没有对错,政治也只有妥协。
可以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什么事都不能靠武力来解决问题。
而政治,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靠快刀斩乱麻,只会把事情越办越糟糕。
按照朱瞻基的意思,将海外各处领土都各划一片。然后把这些宗室都分封出去,每个地方,安排一个军卫,或者两个军卫来维持治安。
由藩王来管理民政,军队来管理军政,然后用金矿,土地来维持基本的生存,用贸易来盘活每一个封地之间的联系。
大明一个军卫大约是五千五百人,一个地方卫,或者是护卫就是三千人左右。他们这些人加上家属,再加上藩王带的官员和随从,就有两万人左右。
这么多人不管在哪一个地方开始发展,再加上大明本土提供帮助,都能维持基本统治。
但是这件事在解缙和金纯这样的大儒面前,就完全不能这么做。
事情还是同样的事情,但是要实施起来,就需要换一种方式。
比如说,将藩王分封海外,哪怕皇室很想这样做,但是绝不能由皇室提出来。
如今还是宗族社会,宗族的力量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影响力与后世相比更是不能比较。
比如说,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律法,自己的族规。朝廷认可宗族对宗族弟子的奖励或者是处罚。
在县治以下,宗族的管理是朝廷管理的有效补充。
这个时代的法律不健全,人们更讲究人情。
朝廷大臣要告老还乡,需要辞职三次,皇上要挽留两次,第三次才能同意。否则的话,就说明皇帝对这个大臣很不满意,有很大意见。
就连皇帝篡位,也需要有大臣三次劝谏,这个皇帝“谦让不过”,才“勉强”登基。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因为如果由皇室提出这样的计划,就会让人觉得皇室寡情薄意。
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照顾,谁会相信他们能顾怜百姓?
所以,哪怕是朱瞻基想要把宗室分封海外,但是这件事现在不能由他定下来,先要在社会上将这件事酝酿成熟,然后“勉强”答应。
他们说的有道理,朱瞻基当然愿意听。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他也愿意按照现在的这套规则来行事。
所以,他现在先要炒作,把这件事炒热。
反正分封这件事,也不是这两年可以推行的,最快也要等到他出海回了大明才能办。
要是不顺利,更是要等到他登基以后,这件事才能推行。
所以他现在根本不表态了,也不提分封了。只是先在军队方面,为以后做准备。
从海龟岛到南洲,这段旅程是非常无聊的。
因为是逆风行驶,舰队如今的航行速度只有每小时四五节,只比人走路的速度快一些。
这样的速度,在茫茫的大海上,简直跟乌龟爬一般。
各军将士们天天可以学识字,打牌来消磨时间,但是船舱憋闷的环境,还是让许多人的情绪逐渐变的低沉了。
朱瞻基最近也一直在学习,他原本是最不喜欢儒家学术的,总认为东方古国的衰落,与儒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但是在这个时代待的久了,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人。他逐渐认识到,儒家纵然有着各种不足,但是在社会规则的制定方面,维护朝廷的统治,建立民族的向心力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他也每天抽出一两个时辰的时间,专门听解缙和金纯为他讲解儒家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