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384节
洪武初期,苏州府一地的税赋,就比其他地方高了数倍,以一府之地,承担了整个大明十分之一的税赋。
虽然苏州府富足天下,但是如此税赋也让百姓苦不堪言。
这么高的税赋,年景好的时候,才能勉强收起来,年景稍微差一点,就不可能完成。
所以不管是去苏州府当知府也好,当郡守也罢,主要任务就是盘剥百姓。
洪武一朝,苏州府知府就换了二十八任,郡守换了三十二任,平均一年一换,可以说全天下都没有官员换的这么勤的地方。
虽然苏州府富足天下,乃是天下第一上府,但是没有官员把去苏州赴任当做美差。
一直到了永乐年间,朱棣才逐渐减少了苏州的税赋。但是如今,苏州府一地的税额,依旧占了大明地税的百分之六七,而且往年欠额并没有取消。
朱瞻基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我尚未亲政,此乃民政,按理说我是没有资格插手的。不过今年大明财政宽裕,待有机会我劝劝皇祖父。”
“殿下仁义,作为苏州人,我替百姓们感激殿下了!”马致德拜倒在地,动情说道:“张氏本就江浙人,当初与太祖争天下,本地人自然是支持他。但是太祖登基后,苏州也受了五十多年的惩治,天下首富之地,如今却民不聊生……”
朱瞻基笑道:“民不聊生倒不至于吧,虽然百姓困苦了些,但是苏州府的商业倒是发展的不错。自刘麟上任,如今在苏州府兴建女普济堂一座,惠安堂一座,育婴堂一座,济善堂一座,桑敬堂一座,这些可都是商户捐银五万余筹建的。”
马致德显然不知道朱瞻基竟然对苏州的了解这么清楚,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只能喏喏到:“刘麟府尊还是……做了一些实事的。”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我知道,不过你就不要掺和太多,我心里有数。凹透镜和三棱镜能够量产了吗?”
相比凸透镜来说,凹透镜的制作更加麻烦,也更难以制作出合格的产品。
凸透镜利用玻璃溶液的凝固,就能形成相应的溶模,经过简单打磨就能成型。
但是凹透镜必须制作相应的圈模,让溶液拉伸。而在溶模不标准的情况下,打磨完全要依靠师傅的经验,所以制作更加困难。
至于三棱镜,虽然是三角的,但是三个面都是平面,只要有了模具,打磨更加简单。
随着技术的推进,特别是三棱镜的应用,如今望远镜的倍数已经可以达到更高。
就在朱瞻基凯旋回来之前,司天监就在钟山北麓的紫金山,兴建了一座观天台,利用超过一百倍的望远镜,来观察星空。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其实一样,都是要把物体变大,只是两者的研究方向又不一致,一个的距离的拉近,一个是物体的无限变大。
用最简单的区分就是,显微镜就是复合型的望远镜。
朱瞻基只知道这些皮毛,具体的原理是不懂的,但是有了他的这些引导,马致德已经制造出了一台固定式的可放大四百倍左右的显微镜。
这样的显微镜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人体上的细菌,下马桥的医学研究院和太医院,如今为了争夺显微镜的使用权,经常就闹一些嘴官司。
不过,因为镜片的难以打磨,如今第二台显微镜还没有制作出来。
询问了一番显微镜的制作进度,朱瞻基说道:“不管是显微镜,还是望远镜,如今除了需要制作出来,更需要确立制作的标准和使用的标准,这一点还望德翁多费一些心。”
虽然他也算是朱瞻基的老丈人,但是朱瞻基是不可能喊他岳父的,一声德翁就已经是尊称了。
马致德应了下来,朱瞻基这才又说道:“既然刘麟夫人也来了别院,今晚就一起留下吃饭,住一晚,明日与我一同回京。”
马致德明白,这是朱瞻基给他面子。否则的话,一个四品知府的夫人,是不可能跟朱瞻基一起吃饭的,更别说留宿他的皇家别院了。
而这样一来,也代表了朱瞻基对刘麟的抬举,这会让他这个今年才上任的苏州知府,压力小了许多。
要知道他的上任,原任莱州知府的董熹,就是因为朝中无人支持,想要以强硬手段征收欠税,导致民愤四起,刚上任一年就被贬谛到了云南。
朱瞻基对刘麟所知不多,知道的也只是资料上的一些情况,出身饶州贫困家庭,为官小心谨慎,能知民苦,行事方正,却也有章法。
在担任都察院担任四川巡按之时,着实办了几件实事,才一路青云,成为了苏州知府。
不过在朱瞻基的心里,能做实事,愿意为民做事的官员,就是好官。所以今日老丈人出面了,他也不介意间接地支持一下他,让他压力不那么大。
刘麟夫人是个四旬左右的妇人,没有知府夫人的气派,倒是像个普通的民妇。她带的两个小丫鬟也是一派朴素,见了朱瞻基哆哆嗦嗦,没一点大家气派。
款待她们了一顿晚餐,朱瞻基带着马迪出了门就吩咐李亮,让他派人到锦衣卫去将关于刘麟的详细资料拿一份过来。
如果这个人真的是个清官,能吏,他自认会留意一番。要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佞臣,他也不介意杀鸡骇猴。
虽然他现在不能插手民政,但是要对付一个知府,还是轻而易举的。
他最反感的就是被人欺骗了。
马迪现在不仅是幼军的数学教员,也是幼军的学生,当然,朱瞻基最重视他的一点,还是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
因为精通数学,在将精力转到滑翔翼上面之后,他现在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力学研究上面。
力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但是在这个时代,深受儒家影响的人们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没有人系统研究。
朱瞻基给马迪布置的任务,就是将每一点生活中的“常态”,用数学分析清楚。
比如风的形成,比如树叶为什么会掉,水为什么向下流,还比如轴承为什么会省力,杠杆的原理,滑翔翼为什么能飞起来。
这些事务看起来简单,但是想要解释清楚就涉及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所以马迪现在心无旁骛,忙的团团转。
朱瞻基也知道让他一个十九岁的孩子研究这个,有点虐待他了,但是现在只有思想还没有定型的年轻人,才愿意研究这些东西。
如果他能把这些理论都解释清楚,那么,就能形成最完善的基础物理学,这将会是人类的飞跃。
虽然苏州府富足天下,但是如此税赋也让百姓苦不堪言。
这么高的税赋,年景好的时候,才能勉强收起来,年景稍微差一点,就不可能完成。
所以不管是去苏州府当知府也好,当郡守也罢,主要任务就是盘剥百姓。
洪武一朝,苏州府知府就换了二十八任,郡守换了三十二任,平均一年一换,可以说全天下都没有官员换的这么勤的地方。
虽然苏州府富足天下,乃是天下第一上府,但是没有官员把去苏州赴任当做美差。
一直到了永乐年间,朱棣才逐渐减少了苏州的税赋。但是如今,苏州府一地的税额,依旧占了大明地税的百分之六七,而且往年欠额并没有取消。
朱瞻基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我尚未亲政,此乃民政,按理说我是没有资格插手的。不过今年大明财政宽裕,待有机会我劝劝皇祖父。”
“殿下仁义,作为苏州人,我替百姓们感激殿下了!”马致德拜倒在地,动情说道:“张氏本就江浙人,当初与太祖争天下,本地人自然是支持他。但是太祖登基后,苏州也受了五十多年的惩治,天下首富之地,如今却民不聊生……”
朱瞻基笑道:“民不聊生倒不至于吧,虽然百姓困苦了些,但是苏州府的商业倒是发展的不错。自刘麟上任,如今在苏州府兴建女普济堂一座,惠安堂一座,育婴堂一座,济善堂一座,桑敬堂一座,这些可都是商户捐银五万余筹建的。”
马致德显然不知道朱瞻基竟然对苏州的了解这么清楚,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只能喏喏到:“刘麟府尊还是……做了一些实事的。”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我知道,不过你就不要掺和太多,我心里有数。凹透镜和三棱镜能够量产了吗?”
相比凸透镜来说,凹透镜的制作更加麻烦,也更难以制作出合格的产品。
凸透镜利用玻璃溶液的凝固,就能形成相应的溶模,经过简单打磨就能成型。
但是凹透镜必须制作相应的圈模,让溶液拉伸。而在溶模不标准的情况下,打磨完全要依靠师傅的经验,所以制作更加困难。
至于三棱镜,虽然是三角的,但是三个面都是平面,只要有了模具,打磨更加简单。
随着技术的推进,特别是三棱镜的应用,如今望远镜的倍数已经可以达到更高。
就在朱瞻基凯旋回来之前,司天监就在钟山北麓的紫金山,兴建了一座观天台,利用超过一百倍的望远镜,来观察星空。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其实一样,都是要把物体变大,只是两者的研究方向又不一致,一个的距离的拉近,一个是物体的无限变大。
用最简单的区分就是,显微镜就是复合型的望远镜。
朱瞻基只知道这些皮毛,具体的原理是不懂的,但是有了他的这些引导,马致德已经制造出了一台固定式的可放大四百倍左右的显微镜。
这样的显微镜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人体上的细菌,下马桥的医学研究院和太医院,如今为了争夺显微镜的使用权,经常就闹一些嘴官司。
不过,因为镜片的难以打磨,如今第二台显微镜还没有制作出来。
询问了一番显微镜的制作进度,朱瞻基说道:“不管是显微镜,还是望远镜,如今除了需要制作出来,更需要确立制作的标准和使用的标准,这一点还望德翁多费一些心。”
虽然他也算是朱瞻基的老丈人,但是朱瞻基是不可能喊他岳父的,一声德翁就已经是尊称了。
马致德应了下来,朱瞻基这才又说道:“既然刘麟夫人也来了别院,今晚就一起留下吃饭,住一晚,明日与我一同回京。”
马致德明白,这是朱瞻基给他面子。否则的话,一个四品知府的夫人,是不可能跟朱瞻基一起吃饭的,更别说留宿他的皇家别院了。
而这样一来,也代表了朱瞻基对刘麟的抬举,这会让他这个今年才上任的苏州知府,压力小了许多。
要知道他的上任,原任莱州知府的董熹,就是因为朝中无人支持,想要以强硬手段征收欠税,导致民愤四起,刚上任一年就被贬谛到了云南。
朱瞻基对刘麟所知不多,知道的也只是资料上的一些情况,出身饶州贫困家庭,为官小心谨慎,能知民苦,行事方正,却也有章法。
在担任都察院担任四川巡按之时,着实办了几件实事,才一路青云,成为了苏州知府。
不过在朱瞻基的心里,能做实事,愿意为民做事的官员,就是好官。所以今日老丈人出面了,他也不介意间接地支持一下他,让他压力不那么大。
刘麟夫人是个四旬左右的妇人,没有知府夫人的气派,倒是像个普通的民妇。她带的两个小丫鬟也是一派朴素,见了朱瞻基哆哆嗦嗦,没一点大家气派。
款待她们了一顿晚餐,朱瞻基带着马迪出了门就吩咐李亮,让他派人到锦衣卫去将关于刘麟的详细资料拿一份过来。
如果这个人真的是个清官,能吏,他自认会留意一番。要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佞臣,他也不介意杀鸡骇猴。
虽然他现在不能插手民政,但是要对付一个知府,还是轻而易举的。
他最反感的就是被人欺骗了。
马迪现在不仅是幼军的数学教员,也是幼军的学生,当然,朱瞻基最重视他的一点,还是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
因为精通数学,在将精力转到滑翔翼上面之后,他现在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力学研究上面。
力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但是在这个时代,深受儒家影响的人们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没有人系统研究。
朱瞻基给马迪布置的任务,就是将每一点生活中的“常态”,用数学分析清楚。
比如风的形成,比如树叶为什么会掉,水为什么向下流,还比如轴承为什么会省力,杠杆的原理,滑翔翼为什么能飞起来。
这些事务看起来简单,但是想要解释清楚就涉及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所以马迪现在心无旁骛,忙的团团转。
朱瞻基也知道让他一个十九岁的孩子研究这个,有点虐待他了,但是现在只有思想还没有定型的年轻人,才愿意研究这些东西。
如果他能把这些理论都解释清楚,那么,就能形成最完善的基础物理学,这将会是人类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