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371节
等这里慢慢发展起来了,以后自然能吸引更多的商人,更多的移民。
陈武大喜,忍不住双膝跪拜道:“小臣就是泉州人,自然清楚移民与本地人之间的矛盾。如今迁移十万人,民间矛盾自然会少上许多。殿下此举,乃仁政也!”
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陈武不过是一个粗通文墨的武官,现在学着文臣来拍马屁,自然有些生硬。
但是正因为这种生硬,让他的态度显得非常真诚,倒是不让人讨厌。
朱瞻基笑着说道:“好了,出发去澎湖,即便水师要在东番设置两水师,但是澎湖巡检司也不能荒废,这里可是扼守我大明东南的咽喉。”
两个水师大寨,一个设置在如今的淡水,也是以后的台北淡水河出海口。
台风过后,从鸡笼湾出来,朱瞻基就独自决定将水师大寨设在这里。
虽然这里距离平原地区有一点距离,但是这里有淡水河,方便岛上的物资转运。
至于另一个水师大寨,在朱瞻基的计划里,则设置在南部的安平,也就是后世的台南市。
那里现在有岛上最大的城市,也是汉族与岛上少数民族融合最密切的地方。
从台中到高雄的广袤平原,也能开拓大量的良田。在小冰河时期到来之即,粮食将是这个庞大帝国最重要的根基。
不仅仅在东番,包括暹罗,真腊,占城,交趾,还有南洋的各大群岛,都将成为大明的粮食基地。
只要大明的手里有了吃不完的粮食,有了不被撤销的舰队,庞大的运输船队。以后的农民起义,朱瞻基就不会过于担心。
只是这一点,朱瞻基根本找不到一个知音。
许多人还认为,如今大明国内的荒地就有很多,根本不需要到境外开荒,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粮食,包括朱棣都是这个意思。
朱瞻基无奈,只能用酿酒来应付朱棣。
虽然现在大明的粮食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但是并不宽裕。遇到天灾人祸,吃不上饭的大有人在。
朱瞻基一面提醒朱棣粮食储备的重要性,一面以酿酒的暴利来吸引朱棣,这才勉强让他同意了朱瞻基的东番开发计划。
而且开发东番除了樟脑,粮食之外,还有一大特产,那就是甘蔗。
中国的蔗糖提炼技术已经发展了一千多年,从汉代的粗制蔗糖,唐代时期,中国从印度摩伽陀带回了大量的蔗糖工人,从此以后,蔗糖技术领先全球。
但是到了宋代,阿拉伯人学会了提炼白砂糖,他们从宋朝买回蔗糖,经过加工,提炼成白砂糖,然后卖到欧洲,赚的盆满钵满。
因为欧洲并没有甘蔗,他们只能从甜菜里面提取糖,还是甜度不高的红糖。不仅数量少,质量差,价格还非常昂贵。
忽必烈征服中亚,才把提炼白砂糖的技术带回了元朝。然后元朝的工人利用阿拉伯人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技术,发明了黄泥水琳脱色法。
自此,中国的白糖制造才开始领先世界,并且开始输出国外。
如今的大明,对外贸易中,这趟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却一直非常稳定,并且是供不应求。
而东番非常适合种植甘蔗,这也能给大明带来巨大的收益。
要知道,西域人,除了茶,就是糖的需求量最大。
阿拉伯人虽然是白糖提炼的鼻祖,但是他们也没有甘蔗,在白糖出口这一块,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
只要以后大明遏制他们的原材料进口,他们就只能乖乖地从大明手里买糖。
因为台风耽搁了几天,朱瞻基能够留在东番的时间并不多,他必须在八月十五之前,回返京师。
所以,在安平确定下来了建造水师的位置,八月初九,大军就开始返航。
永乐十四年的夏季已经过去,在南风的推送下,舰队返回的速度要快了许多,只用了两天的时间,舰队就抵达了宁波府。
第二舰队的大军再次分开,只剩下了第一舰队和三万神机营的大军,回返京师。
八月十三的晚间,舰队终于抵达了新江口第一舰队的基地,而朝廷也早已得到了通知,在阅江楼码头筹备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这一次,来新江口迎接的人除了海军都督刘江,礼部左尚书吕震,还有翰林院,詹士府的首要官员。
而朱瞻基也在这一日得到了消息,太孙妃孙娴,为自己生下了长子,除此之外,自己一下子多了三个孩子,还有四个即将临盆。
皇室得到了第四代的长子,还是太孙妃生下来的,没有名分之争,整个大明都欢呼不已。
只是,朱棣按照朱元璋立下的族谱,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做朱祁镇,让朱瞻基的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难不成,再养出一个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败家子皇帝。
他已经决定,留意一下內监,如果遇到一个叫王振的太监,管他有没有犯事,先把他杀了再说。
他尽心尽力地改造大明,可不想再经历一次土木堡之变。
虽然现在漠北几乎已经在大明的控制之中,鞑靼部勇士几乎成为了大明开发北明山的矿工,但是,谁知道历史的纠错能力有多强大呢!
不过再给自己十年时间,将漠北变成内地,应该问题也不大。
虽然蒙人野蛮,但是有了八十多年的统治,如今的蒙人实际上已经被汉族同化的差不多了。
没有了文化的隔阂,只要再把他们打服,同化只是时间问题。
陈武大喜,忍不住双膝跪拜道:“小臣就是泉州人,自然清楚移民与本地人之间的矛盾。如今迁移十万人,民间矛盾自然会少上许多。殿下此举,乃仁政也!”
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陈武不过是一个粗通文墨的武官,现在学着文臣来拍马屁,自然有些生硬。
但是正因为这种生硬,让他的态度显得非常真诚,倒是不让人讨厌。
朱瞻基笑着说道:“好了,出发去澎湖,即便水师要在东番设置两水师,但是澎湖巡检司也不能荒废,这里可是扼守我大明东南的咽喉。”
两个水师大寨,一个设置在如今的淡水,也是以后的台北淡水河出海口。
台风过后,从鸡笼湾出来,朱瞻基就独自决定将水师大寨设在这里。
虽然这里距离平原地区有一点距离,但是这里有淡水河,方便岛上的物资转运。
至于另一个水师大寨,在朱瞻基的计划里,则设置在南部的安平,也就是后世的台南市。
那里现在有岛上最大的城市,也是汉族与岛上少数民族融合最密切的地方。
从台中到高雄的广袤平原,也能开拓大量的良田。在小冰河时期到来之即,粮食将是这个庞大帝国最重要的根基。
不仅仅在东番,包括暹罗,真腊,占城,交趾,还有南洋的各大群岛,都将成为大明的粮食基地。
只要大明的手里有了吃不完的粮食,有了不被撤销的舰队,庞大的运输船队。以后的农民起义,朱瞻基就不会过于担心。
只是这一点,朱瞻基根本找不到一个知音。
许多人还认为,如今大明国内的荒地就有很多,根本不需要到境外开荒,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粮食,包括朱棣都是这个意思。
朱瞻基无奈,只能用酿酒来应付朱棣。
虽然现在大明的粮食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但是并不宽裕。遇到天灾人祸,吃不上饭的大有人在。
朱瞻基一面提醒朱棣粮食储备的重要性,一面以酿酒的暴利来吸引朱棣,这才勉强让他同意了朱瞻基的东番开发计划。
而且开发东番除了樟脑,粮食之外,还有一大特产,那就是甘蔗。
中国的蔗糖提炼技术已经发展了一千多年,从汉代的粗制蔗糖,唐代时期,中国从印度摩伽陀带回了大量的蔗糖工人,从此以后,蔗糖技术领先全球。
但是到了宋代,阿拉伯人学会了提炼白砂糖,他们从宋朝买回蔗糖,经过加工,提炼成白砂糖,然后卖到欧洲,赚的盆满钵满。
因为欧洲并没有甘蔗,他们只能从甜菜里面提取糖,还是甜度不高的红糖。不仅数量少,质量差,价格还非常昂贵。
忽必烈征服中亚,才把提炼白砂糖的技术带回了元朝。然后元朝的工人利用阿拉伯人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技术,发明了黄泥水琳脱色法。
自此,中国的白糖制造才开始领先世界,并且开始输出国外。
如今的大明,对外贸易中,这趟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却一直非常稳定,并且是供不应求。
而东番非常适合种植甘蔗,这也能给大明带来巨大的收益。
要知道,西域人,除了茶,就是糖的需求量最大。
阿拉伯人虽然是白糖提炼的鼻祖,但是他们也没有甘蔗,在白糖出口这一块,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
只要以后大明遏制他们的原材料进口,他们就只能乖乖地从大明手里买糖。
因为台风耽搁了几天,朱瞻基能够留在东番的时间并不多,他必须在八月十五之前,回返京师。
所以,在安平确定下来了建造水师的位置,八月初九,大军就开始返航。
永乐十四年的夏季已经过去,在南风的推送下,舰队返回的速度要快了许多,只用了两天的时间,舰队就抵达了宁波府。
第二舰队的大军再次分开,只剩下了第一舰队和三万神机营的大军,回返京师。
八月十三的晚间,舰队终于抵达了新江口第一舰队的基地,而朝廷也早已得到了通知,在阅江楼码头筹备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这一次,来新江口迎接的人除了海军都督刘江,礼部左尚书吕震,还有翰林院,詹士府的首要官员。
而朱瞻基也在这一日得到了消息,太孙妃孙娴,为自己生下了长子,除此之外,自己一下子多了三个孩子,还有四个即将临盆。
皇室得到了第四代的长子,还是太孙妃生下来的,没有名分之争,整个大明都欢呼不已。
只是,朱棣按照朱元璋立下的族谱,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做朱祁镇,让朱瞻基的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难不成,再养出一个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败家子皇帝。
他已经决定,留意一下內监,如果遇到一个叫王振的太监,管他有没有犯事,先把他杀了再说。
他尽心尽力地改造大明,可不想再经历一次土木堡之变。
虽然现在漠北几乎已经在大明的控制之中,鞑靼部勇士几乎成为了大明开发北明山的矿工,但是,谁知道历史的纠错能力有多强大呢!
不过再给自己十年时间,将漠北变成内地,应该问题也不大。
虽然蒙人野蛮,但是有了八十多年的统治,如今的蒙人实际上已经被汉族同化的差不多了。
没有了文化的隔阂,只要再把他们打服,同化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