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141节
但是在南洋,因为岛屿的相隔,朱瞻基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
凡是不学大明话,不弃信绿教的百姓,全部驱赶走,不走者格杀勿论。最开始的马来半岛,然后是苏门答腊岛,婆罗洲。
苏禄国的三王虽然信仰绿教,但是在朝廷律令下达之后,就拆毁了各地的清真寺,转而信仰起来了真理教。
这里面,不是没有顽固分子,比如渤泥国的国王沙里夫阿里和马六甲的国主穆扎法尔莎。
穆扎法尔莎势力弱小,放弃了王位退往满者伯夷,那里的爪哇岛是朱瞻基唯一允许绿教徒生存的地方。
沙里夫阿里在成为渤泥国的国主之前,本来就是一位传教士,因为能力出众,被艾哈迈德看中,选为了自己的女婿。
他娶的虽然是一个有汉人血统的公主,信仰的却是绿教,面对朝廷的法令,他组织了大批信徒想要抗争。
朱瞻基对渤泥国本来就垂涎欲滴,那里看起来穷,地下却有丰富的石油,而且还是优质的轻质油。
整个婆罗洲,已经被朱瞻基确定为东西方活物贸易的牧场,又有丰富的矿产,所以借着这个机会,直接就攻占了渤泥国。
沙里夫阿里在丛林之中抗争了三年,但是却被一条毒蛇咬死。
自那以后渤泥国去除了绿教份子,变成了黄森屏家族后代一家独大。
南洋地区好办,是因为大明舰队控制了海域,所以任谁都难以逃脱,只能按照大明的意思来。
但是西域地区地域辽阔,人们可以随处迁移,加上人口众多,所以朱瞻基缓缓图之。
现在看来,光凭郑宏有胆量想要自立,就能知道那边的风气是什么样的。没有那些部落给他的支持,他就是疯了也不敢说自立啊。
所以,朱瞻基觉得,一味的怀柔不可取了。
马随虽然是回族人后裔,但却是一个大汉主义者。立即说道:“陛下仁慈,不忍刀枪相见,但是以臣看来,只有鲜血才能让那些顽固分子醒悟过来。”
马随如此激进并不奇怪,因为许多汉人并不在意这些血统,而那些归化的异族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反而更加极端。
就像大明现在有不少西域,朝鲜,东瀛的归化者。他们比汉人更加重视血统的融合,给家族子弟娶亲,嫁女,都必须要是汉人,这样几代以后,汉人血统就会多了。
除了这些方面,他们在针对异族的策略上,也更加激进,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表现他们的忠诚和跟以往割裂的决心。
马随小时候在苏伊士长大,很清楚西亚各地的民族矛盾,对那些信仰绿教的“族人”没有半点好感。
在他看来,只有大明才是真正的文明国家,那些落后的民族和国家都应该消失。
朱瞻基笑了一下说道:“军队一动,就是民脂民膏。如果能不打仗就解决问题,还是不打仗的好。”
马随不以为然说道:“等河中军队全部换装完毕,有了连发枪,哪怕河中军队不足二十万,只要笼络住了乌兹别克人,也能将那些顽固的波斯人消灭干净。”
朱瞻基不置可否地说道:“那就要看你们外交部的成绩了。”
他们退下之后,朱瞻基下面要接见玛拉国的国主亚拉姆巴。
玛拉国就是后世的尼泊尔,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却因为紧靠着印度各国,一直被信仰印度教的各个印度小国欺负。
因为大明的保全,他们才能避免了印度各国的侵占,现在是大明的忠实小弟。
亚拉姆巴刚进大殿,还没有来得及叩拜,一个内侍气喘吁吁地跑到大殿门口,大声道:“陛下,太子殿下归天了!”
第十六章 娘娘归来
正统四十一年的新年刚过,几件大事就预示了这不是一个平静的年份。
首先是西北的白人联军反攻,占据了伏尔加河平原地区的大片农田和牧场。
到了二月间,不到四十八岁的太子殿下英年早逝。这大明朝立国都快一百年了,至今还没有一个太子能顺利继位。
三月间,淮河一带连日暴雨,淮河水暴涨,这还没到夏季抗洪救灾的时期,地方卫所就已经全部集结起来,防止水患。
也就在这个时候,永乐号皇家巨舟从南洲返回,被大明百姓誉为圣母娘娘的蓝贵妃从南洲蓝妃岛返回大明。
她不是游玩归来,实际上,在回大明以前,她的身体就已经不行了,此番回大明,只是为了叶落归根。
得到了消息的百姓们从泉州开始,无不到港口迎接圣母娘娘,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一眼她乘坐的大船,不少人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当巨舟进入了长江水道以后,迎接的百姓就更多了,无数百姓在岸边对着巨舟磕头,只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感激。
是圣母娘娘造出了神药,不仅疟疾,就连天花,伤寒,现在都有药可医。
以前生的孩子,不到成年随时都有可能夭折,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健康长大。
光凭这一点,蓝烟就受到了无数百姓的忠心爱戴,在他们心里,蓝妃就是圣母娘娘。
也因为她有如此大的功劳,早在多年以前,朱瞻基就昭告天下,今后他不仅是皇后,蓝妃也将与他合葬。
几年前,蓝妃身体变差,她就扬帆出海,决定晚年在自己的封地安度余生。
以她的意思,今后死在那里,就直接安葬在那里。
但是这一点被朱瞻基严词拒绝,他虽然放了蓝烟去蓝妃岛生活,但是要求她在身体不行的时候,就回大明来。
这一日永乐号停在了阅江楼码头边,无数的应天府百姓自发来到了码头迎接蓝妃归来。
凡是不学大明话,不弃信绿教的百姓,全部驱赶走,不走者格杀勿论。最开始的马来半岛,然后是苏门答腊岛,婆罗洲。
苏禄国的三王虽然信仰绿教,但是在朝廷律令下达之后,就拆毁了各地的清真寺,转而信仰起来了真理教。
这里面,不是没有顽固分子,比如渤泥国的国王沙里夫阿里和马六甲的国主穆扎法尔莎。
穆扎法尔莎势力弱小,放弃了王位退往满者伯夷,那里的爪哇岛是朱瞻基唯一允许绿教徒生存的地方。
沙里夫阿里在成为渤泥国的国主之前,本来就是一位传教士,因为能力出众,被艾哈迈德看中,选为了自己的女婿。
他娶的虽然是一个有汉人血统的公主,信仰的却是绿教,面对朝廷的法令,他组织了大批信徒想要抗争。
朱瞻基对渤泥国本来就垂涎欲滴,那里看起来穷,地下却有丰富的石油,而且还是优质的轻质油。
整个婆罗洲,已经被朱瞻基确定为东西方活物贸易的牧场,又有丰富的矿产,所以借着这个机会,直接就攻占了渤泥国。
沙里夫阿里在丛林之中抗争了三年,但是却被一条毒蛇咬死。
自那以后渤泥国去除了绿教份子,变成了黄森屏家族后代一家独大。
南洋地区好办,是因为大明舰队控制了海域,所以任谁都难以逃脱,只能按照大明的意思来。
但是西域地区地域辽阔,人们可以随处迁移,加上人口众多,所以朱瞻基缓缓图之。
现在看来,光凭郑宏有胆量想要自立,就能知道那边的风气是什么样的。没有那些部落给他的支持,他就是疯了也不敢说自立啊。
所以,朱瞻基觉得,一味的怀柔不可取了。
马随虽然是回族人后裔,但却是一个大汉主义者。立即说道:“陛下仁慈,不忍刀枪相见,但是以臣看来,只有鲜血才能让那些顽固分子醒悟过来。”
马随如此激进并不奇怪,因为许多汉人并不在意这些血统,而那些归化的异族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反而更加极端。
就像大明现在有不少西域,朝鲜,东瀛的归化者。他们比汉人更加重视血统的融合,给家族子弟娶亲,嫁女,都必须要是汉人,这样几代以后,汉人血统就会多了。
除了这些方面,他们在针对异族的策略上,也更加激进,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表现他们的忠诚和跟以往割裂的决心。
马随小时候在苏伊士长大,很清楚西亚各地的民族矛盾,对那些信仰绿教的“族人”没有半点好感。
在他看来,只有大明才是真正的文明国家,那些落后的民族和国家都应该消失。
朱瞻基笑了一下说道:“军队一动,就是民脂民膏。如果能不打仗就解决问题,还是不打仗的好。”
马随不以为然说道:“等河中军队全部换装完毕,有了连发枪,哪怕河中军队不足二十万,只要笼络住了乌兹别克人,也能将那些顽固的波斯人消灭干净。”
朱瞻基不置可否地说道:“那就要看你们外交部的成绩了。”
他们退下之后,朱瞻基下面要接见玛拉国的国主亚拉姆巴。
玛拉国就是后世的尼泊尔,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却因为紧靠着印度各国,一直被信仰印度教的各个印度小国欺负。
因为大明的保全,他们才能避免了印度各国的侵占,现在是大明的忠实小弟。
亚拉姆巴刚进大殿,还没有来得及叩拜,一个内侍气喘吁吁地跑到大殿门口,大声道:“陛下,太子殿下归天了!”
第十六章 娘娘归来
正统四十一年的新年刚过,几件大事就预示了这不是一个平静的年份。
首先是西北的白人联军反攻,占据了伏尔加河平原地区的大片农田和牧场。
到了二月间,不到四十八岁的太子殿下英年早逝。这大明朝立国都快一百年了,至今还没有一个太子能顺利继位。
三月间,淮河一带连日暴雨,淮河水暴涨,这还没到夏季抗洪救灾的时期,地方卫所就已经全部集结起来,防止水患。
也就在这个时候,永乐号皇家巨舟从南洲返回,被大明百姓誉为圣母娘娘的蓝贵妃从南洲蓝妃岛返回大明。
她不是游玩归来,实际上,在回大明以前,她的身体就已经不行了,此番回大明,只是为了叶落归根。
得到了消息的百姓们从泉州开始,无不到港口迎接圣母娘娘,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一眼她乘坐的大船,不少人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当巨舟进入了长江水道以后,迎接的百姓就更多了,无数百姓在岸边对着巨舟磕头,只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感激。
是圣母娘娘造出了神药,不仅疟疾,就连天花,伤寒,现在都有药可医。
以前生的孩子,不到成年随时都有可能夭折,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健康长大。
光凭这一点,蓝烟就受到了无数百姓的忠心爱戴,在他们心里,蓝妃就是圣母娘娘。
也因为她有如此大的功劳,早在多年以前,朱瞻基就昭告天下,今后他不仅是皇后,蓝妃也将与他合葬。
几年前,蓝妃身体变差,她就扬帆出海,决定晚年在自己的封地安度余生。
以她的意思,今后死在那里,就直接安葬在那里。
但是这一点被朱瞻基严词拒绝,他虽然放了蓝烟去蓝妃岛生活,但是要求她在身体不行的时候,就回大明来。
这一日永乐号停在了阅江楼码头边,无数的应天府百姓自发来到了码头迎接蓝妃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