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107节
朱瞻基摇了摇头,看着这个只比自己低了少许的英挺外孙说道:“去年羽林卫学开学的时候,朕到羽林卫学参加开学典礼。你还记得当时你们问朕的问题吗?”
“是,当时羽林卫已经装备了连发枪,可是除了羽林卫,其他军队都没有能换装。有学生问皇外祖,为什么不把这种利器装备全军,皇外祖却没有回答。”
朱瞻基又问:“那你可知道是什么缘故?”
林汉伦摇了摇头说道:“报纸上分析过,说连发枪成本高,子弹的成本更高。但是汉伦却不认为是这个原因。成本再高,也高不过我大汉子民的性命。”
朱瞻基没有接话,又问道:“因为没有装备连发枪,导致了你二叔,三叔战死,你心里有没有埋怨过我?”
林汉伦大惊,连忙单膝跪地抱拳道:“孙儿不曾有半点抱怨!皇外祖雄才伟略,岂是我等能理解的!”
“起来吧……”朱瞻基伸出一只手要去扶林汉伦,他哪里敢让朱瞻基来扶,连忙又站起身来。
朱瞻基这才又说道:“你认为,当今这世界在几十年里变化如此巨大,究竟是什么力量?”
“真理的力量。”
朱瞻基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这些年的教育成果很不错,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在这个时代讲科学,人们是听不懂的。
因为科学这个词,是后世对所有学科的总结后,进化而来的一个词,而且这个词,其实不能说明科学的精髓。
物理,化学,数学,哲学,自然等等学科,都能说是科学。但是这年很笼统,很抽象。
所以,朱瞻基从来没有提出过科学这个概念,而是用真理来代替。
正统元年,朱瞻基正式提出了真理这个概念,将所有对未来的学科研究,全部划分到真理这个概念里面。
儒家被划分到哲学里面,变成了一个小项的思想主义研究。
然后,所有学科又被朱瞻基全部给划分到真理教的研究项目里面,让真理教变成了一个研究世界未知的大教派。
当然,这个时候用教派来形容真理教是不恰当的,因为真理教不是一个宗教,而是一个研究机构的构造。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儒教,就是道教和佛教都感到了恐惧,无数人对此抗议不止。
但是朱瞻基并不理会,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让下马桥研究院拿出一项能震惊世人的研究项目。
特别是当滑翔翼扩大,再装上了一台发动机,能够直接带人飞上天空的时候,所有的抗议和非议全部都停了下来。
人类征服天空,这一直都是一个梦想。可是当梦想变成了现实,那些反对的人在震惊之余,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
宗教存在的最大积极意义,就是统一思想,统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真理教表现出来了毋庸置疑的真理,那些老百姓自然就会逐渐偏向真理教。
但是实际上,真理教存在的真正意义,就是让人们从虚无缥缈的追求中,变的现实起来,研究能够改变世界的力量。
这却不是宗教。
听到林汉伦的回答,朱瞻基说道:“我曾经多次说过,真理的研究,没有终极目的,只有缜密的过程。人们就是通过这种研究的过程,得到改变世界的力量,真理永远没有终点。”
“汉伦不敢或忘。”
“但是,研究的过程中间,人们会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甚至会怀疑研究的意义所在。不是每一次研究都会向前一步,甚至会倒退。
可是当一个项目,已经有了准确的阶段性结果的时候,知道了方向,研究就会变得容易和简单。”
听了朱瞻基的话,林汉伦似乎有些明白,却又似乎更迷糊了。
朱瞻基没有故意迷惑自己的这个外孙,将自己的意思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连发枪,枪弹分离,是大明曾经在研究上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们优于其他国家的地方。
可是连发枪跟当初的燧发枪一样,虽然能占据一定的优势,却还没有当初的燧发枪优势更大。”
这句话林汉伦听明白了,也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
燧发枪出现的时候,其他的国家还拿着大刀长矛。这种差距太大了,所以在大明的士兵面前,他们一败涂地。
连发枪的射距比燧发枪高了一倍以上,威力更大,但是跟燧发枪的差距,却没有燧发枪跟冷兵器更大。
“所以,我们大明如果拿出了连发枪,自己没有更好的技术储备,可能就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被敌人追上。所以,普及连发枪,不是在必要的时候,是没有必要的。”
林汉伦问道:“皇外祖,那我们现在是不是有了更好的枪了?”
朱瞻基没有回答,而是说道:“你二叔和三叔的死,跟七年前武国公郑能的死一样,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牺牲,死于自己的贪念。郑能贪图基辅公国的铁矿,你二叔和三叔却是贪图诺夫哥罗德公国的资源。如果他们撤退回来,对方敢过来吗?他们不敢!”
林汉伦不解地道:“皇外祖,大明一直以来不都是推崇开疆拓土吗?”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并且这项政策不会改变。但是,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了开疆,却没有真正理解拓土的意思。蒙元帝国当初的地盘大吗?两百年后,一切皆空。开疆固然重要,如何发展才更重要。
如今你们家族已经占领了极西山脉南部的几十万土地,可是你们现在的人口不到三十万。自己的领土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占领更多的地盘有什么意义?
所以,你要回封地,我允了。这次还会给你配三万连发枪,两百万子弹。但是,没有真正的把握,我不允许你妄自西进。明白吗?”
毕竟是自己的亲外孙,自己以后还指望他守住乌拉尔山脉,伏尔加河一线。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又要费心培养一个能信赖的晚辈了。
林汉伦一开始还只考虑自己的要求能不能得到同意,可是朱瞻基首先跟他解释了一开始不装备连发枪的原因,后面又表现出了对他这个外孙的重视。
“是,当时羽林卫已经装备了连发枪,可是除了羽林卫,其他军队都没有能换装。有学生问皇外祖,为什么不把这种利器装备全军,皇外祖却没有回答。”
朱瞻基又问:“那你可知道是什么缘故?”
林汉伦摇了摇头说道:“报纸上分析过,说连发枪成本高,子弹的成本更高。但是汉伦却不认为是这个原因。成本再高,也高不过我大汉子民的性命。”
朱瞻基没有接话,又问道:“因为没有装备连发枪,导致了你二叔,三叔战死,你心里有没有埋怨过我?”
林汉伦大惊,连忙单膝跪地抱拳道:“孙儿不曾有半点抱怨!皇外祖雄才伟略,岂是我等能理解的!”
“起来吧……”朱瞻基伸出一只手要去扶林汉伦,他哪里敢让朱瞻基来扶,连忙又站起身来。
朱瞻基这才又说道:“你认为,当今这世界在几十年里变化如此巨大,究竟是什么力量?”
“真理的力量。”
朱瞻基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这些年的教育成果很不错,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在这个时代讲科学,人们是听不懂的。
因为科学这个词,是后世对所有学科的总结后,进化而来的一个词,而且这个词,其实不能说明科学的精髓。
物理,化学,数学,哲学,自然等等学科,都能说是科学。但是这年很笼统,很抽象。
所以,朱瞻基从来没有提出过科学这个概念,而是用真理来代替。
正统元年,朱瞻基正式提出了真理这个概念,将所有对未来的学科研究,全部划分到真理这个概念里面。
儒家被划分到哲学里面,变成了一个小项的思想主义研究。
然后,所有学科又被朱瞻基全部给划分到真理教的研究项目里面,让真理教变成了一个研究世界未知的大教派。
当然,这个时候用教派来形容真理教是不恰当的,因为真理教不是一个宗教,而是一个研究机构的构造。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儒教,就是道教和佛教都感到了恐惧,无数人对此抗议不止。
但是朱瞻基并不理会,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让下马桥研究院拿出一项能震惊世人的研究项目。
特别是当滑翔翼扩大,再装上了一台发动机,能够直接带人飞上天空的时候,所有的抗议和非议全部都停了下来。
人类征服天空,这一直都是一个梦想。可是当梦想变成了现实,那些反对的人在震惊之余,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
宗教存在的最大积极意义,就是统一思想,统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真理教表现出来了毋庸置疑的真理,那些老百姓自然就会逐渐偏向真理教。
但是实际上,真理教存在的真正意义,就是让人们从虚无缥缈的追求中,变的现实起来,研究能够改变世界的力量。
这却不是宗教。
听到林汉伦的回答,朱瞻基说道:“我曾经多次说过,真理的研究,没有终极目的,只有缜密的过程。人们就是通过这种研究的过程,得到改变世界的力量,真理永远没有终点。”
“汉伦不敢或忘。”
“但是,研究的过程中间,人们会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甚至会怀疑研究的意义所在。不是每一次研究都会向前一步,甚至会倒退。
可是当一个项目,已经有了准确的阶段性结果的时候,知道了方向,研究就会变得容易和简单。”
听了朱瞻基的话,林汉伦似乎有些明白,却又似乎更迷糊了。
朱瞻基没有故意迷惑自己的这个外孙,将自己的意思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连发枪,枪弹分离,是大明曾经在研究上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们优于其他国家的地方。
可是连发枪跟当初的燧发枪一样,虽然能占据一定的优势,却还没有当初的燧发枪优势更大。”
这句话林汉伦听明白了,也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
燧发枪出现的时候,其他的国家还拿着大刀长矛。这种差距太大了,所以在大明的士兵面前,他们一败涂地。
连发枪的射距比燧发枪高了一倍以上,威力更大,但是跟燧发枪的差距,却没有燧发枪跟冷兵器更大。
“所以,我们大明如果拿出了连发枪,自己没有更好的技术储备,可能就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被敌人追上。所以,普及连发枪,不是在必要的时候,是没有必要的。”
林汉伦问道:“皇外祖,那我们现在是不是有了更好的枪了?”
朱瞻基没有回答,而是说道:“你二叔和三叔的死,跟七年前武国公郑能的死一样,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牺牲,死于自己的贪念。郑能贪图基辅公国的铁矿,你二叔和三叔却是贪图诺夫哥罗德公国的资源。如果他们撤退回来,对方敢过来吗?他们不敢!”
林汉伦不解地道:“皇外祖,大明一直以来不都是推崇开疆拓土吗?”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并且这项政策不会改变。但是,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了开疆,却没有真正理解拓土的意思。蒙元帝国当初的地盘大吗?两百年后,一切皆空。开疆固然重要,如何发展才更重要。
如今你们家族已经占领了极西山脉南部的几十万土地,可是你们现在的人口不到三十万。自己的领土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占领更多的地盘有什么意义?
所以,你要回封地,我允了。这次还会给你配三万连发枪,两百万子弹。但是,没有真正的把握,我不允许你妄自西进。明白吗?”
毕竟是自己的亲外孙,自己以后还指望他守住乌拉尔山脉,伏尔加河一线。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又要费心培养一个能信赖的晚辈了。
林汉伦一开始还只考虑自己的要求能不能得到同意,可是朱瞻基首先跟他解释了一开始不装备连发枪的原因,后面又表现出了对他这个外孙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