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884节


总之无论是后世还今生,一个普通人想要上升,是很难的,张强之所以要制定如此苛刻的条件,就是希望能多延续一下帝国的生命,因为如果爬上高处,功勋太多的话,容易导致皇帝和内阁,以及官员们不好处理,这时候争权夺利就出现了,让他们爬的慢点,不要到时候爵位满天飞,一条狗都能挂个伯爵的头衔出来,那简直就是对爵位的侮辱。

晋升慢的好处就是你熬一辈子也许能晋升到差不多的官位,爵位和官位不能互换,只能增加你的影响力,等你下一代再凭着这些往上再爬一步或者多爬几步,然后下一代,有两代的铺路,走的更快一些,爬的更高一些,等你这个家族处于高位的时候,起码五代了,到时候风光两代,第三代掉下来,别人的后代爬起来,轮流体验高处的富贵,这样能减少一些帝国的弊病和延缓帝国的生命,这么一折腾,起码两百年时间没有了,到时候,嗯,历史上,自从汉朝之后,好像就没有一个超过三百年王朝的事情。

清朝也不过延续了三百年时间,明朝两百十年时间,但张强知道如果可以,他的这个华夏帝国可以延续的更长一些。

因为比较富强,强大。

地域辽阔,即便丢也得近三四百年才能丢完,不肖子孙们想要卖祖宗的土地,也能多卖几百年时间,毕竟以前的汉朝,唐朝地域那么广,到后来被子孙们,一直卖到后世,清朝又卖了几百年时间,到了后来的民朝,天朝则是又一番景象。

可能真的到达张强的那个年代,也许比后世张强处的那个国家地域更为庞大一些,起码应该是唐朝的疆域,或者更大一些。

即便是以后美国崛起,再捣乱,玩什么民族自决的话,也玩不到华夏帝国来,因为所有的不是汉人的民族都被张强消灭了,所有的余孽的思想都被改造了,以后就是纯粹的华夏人,华夏帝国的汉人,没有那么多民族,大秦帝国在的时候,就是因为被他们消灭的国残余势力太强大,后来汉朝统一以后,留了很多周边的胡人,才有了五胡乱华等等事情,现在,没有什么胡人了,蒙古那片地方,以后只会有骑兵军的退役汉人军人后代。

而每隔一段时间,这些后代都会被移民到其他总督区,或者核心区,一点一点的移民回来,然后派新的汉人移民去统治哪里,这样汉人化,汉人传统一直保留在哪个地方,就不会被其他的敌人同化成他们的人了。

第1110章 功勋授予2

一个强大统一,同语言,同语音,同化,同币制,同一个民族,同一种追求,同一个国家的帝国,一个统一的帝国才是一个不容易被割裂的国家,后世的美国一个民族自决就玩死了英国,庞大的日不落帝国,光民族就有上万个,随便一个弹丸之地都能弄出很多要自立的民族,这给了美国玩死它们的机会。

美国用这一招,到处煽风点火,就是不在自己国内玩,他们保持了稳定,其他世界各地则烽火四起,给美国很多机会可以赚世界人民钱的机会,连庞大的黑熊都给玩死了,如果没有这个弱点,那个国家的叛徒会把一个庞大的帝国玩死吗?

回到军功授勋的老路上,新兵两年,守备军两年,升入卫戍军四年,进入野战军和骑兵军又是四年时间,一个人如果走职业军人的道路的话,他一生当兵得用十二年时间。

不想爬的话,基本上新兵训练完,守备军两年,四年时间就可以选择退役了,如果这时候你还是个士兵,基本上只能退役,想要提升除非立功或者上军校,上军校也成了华夏帝国科举的一部分。

还有一些明朝思想的人会说,那是武举人,通过了以后,你回来直接就是个少尉,这个军衔直接和后世一样了,因为有张强这个穿越者,所以无论是官职,官制,还是军职,军制,都慢慢的在演化成后世的体制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张强越老,对后世越是怀念,而且华夏帝国总体是要奔着后世的那种先进世界去的。

这些都是士兵和官员的正常提升,如果要获得爵位的话,基本上就是张强上面想的那些了,同你的升职并列,并且有可能帮助你快速升职,比如你立功受奖了,这个奖,可能让下一次升职或者赶上了去军校学习的名额,或者遇到什么事情了,可以抵消惩罚,升职让你走的更快一些,就像上面说的,普通的新兵减少服役年限,直接升到守备军当兵。

守备军你就是正式的军人待遇了,奖金,工资,升职机会,还有其他一些好处,都比新兵要好,分配工作至少是个好地方,新兵退役有一大半会回家呆着,自己干自己的事情,或者打回地方官府,给你挂几十年时间,或者给你分配一个酒店保安什么的,但守备军最差是到衙役捕快行列里面,也就是说你成了公务员了,不过守备军的兵回去,顶多算是个公务员,不能算是官,当官要你在官队伍里面慢慢找机会,熬着吧。

军官就可以减少一些升职的时间,多一些机会和多一档工资。

升职直接以公务员队伍里面的科员身份出现或者直接以实权科员的身份,军职再高退役的话,直接安排个小官当当。

而卫戍军里面的士兵转业则直接等同于连长和连长以下的军职在公务员队伍里面获得的待遇。

如果你能在守备军里面混个勋章,并且混到了县公的爵位,回去就是咨议局里面的一个小官,至少是一个咨议局副局长,或者是有机会的话当一个知县,甚至是知州以下的的副知州等等。

守备军升了卫戍军,卫戍军作为一支核心区的精锐战斗部队,守备重要地方,也许没有多少功勋可以获得,但因为接近于重要地方,平时熬资历或者去其他地方任职,都要比守备军地位要高,机会要多。

这么多军,最没有存在感的是野战军了,野战军最为一直最精锐的野战部队,军官和专业军官的比例要高很多,而且很多都是有能力的人才会被调入进去,就是准备一旦有战争,随时可以扩编,并且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因此这里获得功勋的人也比较多,爵位也比较多,呆在这里也许条件艰苦一些,但要是能完全熬过这几年退役了,哪怕一个当兵的回去,也是一个乡的乡长或者村长里正什么的,班长回去就是个起码是守备军的连长,在地方上参与地方的守备工作,和地方衙门打交道。

野战军的士官都是军校出身才能胜任,不是卫戍军的精英,就是军校的高学历学生,要不军官就是近卫军瞎拍的军官。

一级推一级。

野战军为了保持战力,平常都要派遣到边境守备,或者参与一些低强度的战斗,保持战斗力,更有的会派到一些小战斗的地方主动去攻击敌人,死的快,获得功勋也快。

守备军是地方上主要的军队力量,卫戍军是枢的直接指挥的力量,野战军是枢密院打击外地和皇帝手的利刃,近卫军是保卫皇帝的最后防线。

近卫军里面大部分人是皇皇室和老一代心腹武将和一些心腹官的子弟们组成,一些是野战军和卫戍军的精锐兵力和军校的杰出学生。

这些人大都会获得一些县公的爵位,当然也不会太多了,开国的第一代人的老二,老三等会直接获得爵位,然后加入近卫军,其他的由着自己,要想当官,就是在官里面发展,那么不会拥有爵位,但一段时间以后会评定一些爵位,给他们。

至于这些人的子孙们大都没有爵位,除非是张强的心腹们,那些担任过总督区总督的才会有孙子继承爵位。

守备军是地方上主要的军队力量,卫戍军是枢的直接指挥的力量,野战军是枢密院打击外地和皇帝手的利刃,近卫军是保卫皇帝的最后防线。

近卫军里面大部分人是皇皇室和老一代心腹武将和一些心腹官的子弟们组成,一些是野战军和卫戍军的精锐兵力和军校的杰出学生。

这些人大都会获得一些县公的爵位,当然也不会太多了,开国的第一代人的老二,老三等会直接获得爵位,然后加入近卫军,其他的由着自己,要想当官,就是在官里面发展,那么不会拥有爵位,但一段时间以后会评定一些爵位,给他们。

至于这些人的子孙们大都没有爵位,除非是张强的心腹们,那些担任过总督区总督的才会有孙子继承爵位。

第1111章 功勋授予3

安之,虽然在华夏军时代投降了张强,但他已经太老了,八十多岁了,还经常想着反复,不如李定国老实,不归最终没有像尤海波那样叛变,因为基本上没有机会,他的儿子十多岁的时候在华夏云南州李定国账下做一个幕僚,后来做到县令,之后改革做到了知县,州兵备道,后来是云南州一个小洲,两三个小县城地域,在偏远地域的小洲的知州,品级是上去了,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时候他已经是副厅级干部了。

后来调到了云南州这个华夏帝国正式的州行政区担任州议院副院长,用后世的级别来衡量就是省某某大代表莫某副主什么席的,之后调任云贵州出任了云贵州咨议局局长,然后上升一级,八十多岁在金华府咨询局局长任上任满退休。

后来他的儿子现在十多岁,也在官行列,不过做到了广州府知府,这个就像现在的副省级城市市长一样的显赫的位置上,因为安之封了公爵,那么下降一代,他的儿子应该是封国公,不过公爵只是追认,只能从国公算起,国公下面是侯爵,就是说他的儿子封了侯爵。

但很显然,他的儿子没有那个命,安之并不是世袭的那种,因为他的功劳并不显赫,能给他在改革以后追赠一个公爵,已经算是张强邀买人心了,他的儿子并不能享受继承的权利,他的孙子之前也肯定不能享受如此殊荣,但张强考虑安之还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在历史上做的也不错,因此给他的孙子封了一个可以传一代的男爵爵位,他孙子的儿子,大儿子将会继承他的爵位,不过只能继承勋爵的爵位,而且他的孙子不能再继承勋爵下面的爵士的爵位。

能做到如此对待永历大明的功臣,那是因为华夏帝国虽然经过很多次清溪,但还是有很多永历大明的武将和官,以及心向永历大明的先前金华义军的时候经过紧急培训的低级官员,现在这些官员都已经成长为核心区或者总督区的至少是知府级别的官员了。

虽然这些人大都垂垂老矣,有的还在任上,有的已经退休了,可他们培养出来的下一级的官员怎么说也是靠近和亲近他们的,给他们曾经的旗帜一个高等爵位,善待他们的儿子,孙子,也是一个收买人心的举动,何况还有还在顾问院里面,曾经担任副相的李定国在世,这一系的人马还是很强大,没有最终丧失基础,消散在政治体系。

而反过来,华夏帝国比较庞大的一系就是南明隆武政权这一系,朱聿健在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因为张强不会允许一国皇帝在华夏帝国拥有影响力,因此尽管开始的时候朱聿健还有一些心思,几次耍计谋都被强大的军情部情报行动小组成员给掐灭了。

他和他的儿子,那个历史上和他一起死在了汀州的不满月的儿子,因为张强的几次营救,到他投降的时候,华夏帝国已经走到了华夏军时代,张强已经在金陵称王,他儿子也已经二十多岁了,现如今经过十几年的监禁,朱聿健死后,他儿子被放出来去湖广州支援开荒,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开荒之地的普通百姓,几年以后,又回到了金华枢,成为一名想咨议局议员。

四十多岁出任福建州一个县的知县,靠着隆武南明官员和旧部的支持,很快上升到知州,之后被调往陕西州开荒,出任知州,在哪里和王玉群配合四年,王玉群待他入座上宾,他也不需要做多少事情,就升任延州知府,延州府府城是当时的州治所,等于是后世的省会城市的市长,高配,之后两年,王玉群回归,梅林鱼从蓬莱州调任哪里成为哪里的野战军的军长兼任守备司令部司令,和梅林鱼搭配两年,出任河南州副州长,一年以后出任河北州州长,之后随着华夏帝国完全迁都燕京,调入燕京成为燕京府的知府,也是京城高配,相当于以前王朝的开封府知府。

之后封爵以后,他被册封为汀州府总督,这是一个名义上的总督,没有俸禄和实际封地,相当于明朝的什么王,什么王,比如郑成功的延平王,就是福州南阳那个郑成功出生的地方的王爷,是个称号。
首节 上一节 884/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