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88节


“暂时就让他猖狂一回,等我军腾出手来,再消灭他们。”

周粥又道:“大人不止郑家,清军水师也对我台州实施封锁,他们从宁波府来,我军我发抵抗,张英将军只能在江海入口处结阵以自保。”

张强一挥手,“不必说了,暂时保持目前状态,各人守卫自己的防区,我看轩辕龙飞这人不是太适合防守,你让杜歌接替轩辕龙飞,把轩辕龙飞调回来,他留在我身边,我比较放心,你接管仙居县和台州府城的民政和军事守备工作,我不日就要班师回金华府,这里就交给你来守卫了,尽量克制一下,等咱们发展壮大了,再去打那些敢于挑战咱们的家伙。”

周粥道:“是,大人。”

张强发现自己在面对合法统治这一条路上,竟然无牌可打,先是尤海波,再是金声,这些人在危难的时候,总是想起朱家的大明朝廷,正统就像是悬挂在他头上的一把利刃,随时可以落下来,把自己扎的血肉模糊,虽然不至于要了自己的老命,但却极大的延缓和阻止了自己的实力的扩大和发展。

那些拿着自己救济的粮食,喝着自己施舍的粥的老百姓们心里想着的却是朱明朝廷,而在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们想着的确是大清朝廷,根本没有自己这支义军什么事情。

再一个,他对于郑氏海盗集团和清军水师,也没有什么好拿捏的,自己强大的也只有陆上军力,刨去金华府内的七八千义军,他在台州府的两万义军是他最的依仗,这些义军士兵里面的坚,自己亲自训练过的义军士兵是自己的坚决拥护者和支持者。

目前这些人已经达到了八千人。

说白了吧,他的队伍在弱小的时候,是义军,当他强大了,不接受来自鲁监国和隆武帝以及永历的官职的时候,他其实和流寇,农民起义军的名声差不多了.

他就一做着皇帝美梦的另类流寇而已.

他和郑芝龙的海盗集团其实都是一个模样,也许在自己的领地里,他是王,可在大明的其他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流寇,军阀,相比郑芝龙海盗集团的强势,他的声望简直低的可怜.

不过通过这几次的战争,他的声望在清军里面应该是可以和郑芝龙一伙人相媲美了,在其他的明军朝廷或者大明人眼里,他还什么都不是.

这时候的通讯还不是很发达,人们对消息的掌握还在道听途说,不能相信这种层面上,也许远处,比如陕西,喀尔喀蒙古,叶尔羌等地方,或者连听说也没有听说过他这个集团.

从内心里面张强也没有想过要让这些远处的势力知道他,宅男最喜欢的是什么扮猪吃老虎啊,不声不响,突然跳上一个大的舞台,给所有对手一个惊喜,然后狂扫天下.

但目前他得选择是否要接受两个势力集团的笼络,他们的结局以及他们的无能知道历史的人是都不会选择他们的,可选择鞑子,这也不合后世人的心理,因此张强很是纠结.

他看了看身边的周粥,“不必想什么,先放一放,咱们还是埋头发展.“

周粥完全不知道他这一小会时间,脑袋里面转了这么一个大弯,只能跟着点头.

张强背着手向前走了几步,他感觉他的伤势在这一个月来恢复的不错。

既然金声明显倾向于大明百姓官员的习惯思维,承认南明朝廷为正统,那么为了自己的王国,他就必须做点什么了。

其实张强这样做,和郑芝龙,郑鸿逵兄弟拥立隆武朱聿健一样,都是企图割据地方,拥兵自重的心思,完全没有从一个汉人角度考虑兴复大明失地的意思,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是想要自己为王,恢复大明,而郑氏兄弟的意思不过是想要巩固他们在东南沿海的实力,唯我独尊而已。

不一样的考虑,一样的结果,虽然他如此想法,却不会允许部下忠于其他势力。

“传令,魏无忌将龙游县的工作交给手下千户管理,他带着卫队回金华府城,接过你的金华卫指挥使的职位,同时兼任龙游县一带的卫指挥使职位,负责你在金华府的工作,同时提升他为金华府同知一职,你就在这里担任台州府知府兼同知.“

“大人,这是不是有点……。”周粥有些为难,他这些日子来和金声的合作还是不错的,他还没有那些走南闯北,从官场里面跌打出来的老油子们的那种胸怀和气魄,眼界,他一个家丁,一个落魄秀才,对于金声这种能考进士,并且曾经还担任过枢大官的人还是挺敬佩和仰慕的,听到张强的话,从内心里面觉得有点不合适。

也许他对张强的忠心不变,可人之常情,他还是有点接受不了张强这种一切以有利于自己和自己王国发展,从不顾及什么人情和势力,大明百姓心理的做法。

他本身也聪明,知道张强这是要提拔魏无忌,限制金声在张强集团里面的发展了。

(本章完)

第90章 朝议

既然决定不理睬两边的朝廷,那么张强的势力就陷入了孤立状态。

一边是鞑子的势力将金华义军包围,一边是郑氏海盗的海上势力的态度不是很友好,一边是两边南明朝廷可能对张强势力采取的孤立政策,使得张强的金华义军显得有些另类,并且处境更加艰难了。

这是张强自己的选择。

张强下定决心不再理睬外界的纷争,脚踏实地的埋头壮大自己的势力。

远在汀州府的隆武帝,也无心去理睬张强的金华义军,因为李成栋的汉军旗和绿营清军正在对汀州府加紧了攻势,整个汀州府被清军四面围困,其情形和金华府被清军围困一样。

隆武帝已经自身难保了,哪有心情去关心一支义军部队。

汀州府城墙上的厮杀进入了白热化的境地,每时每刻都有南明军队倒下,也有汉军旗和绿营兵倒下。

奇怪的是,即便是如此的攻击,清军也一时半会儿拿不下汀州府城,顺着清军远处望楼车高处的视线看下去,只见城墙上皆为民壮为主南明军队,在关键位置上,很多披着明军红色战袍,银灰色锁子甲的南明军队精锐不时的突击攻上城墙的军队,压制攻城清军的高涨气焰。

再提高视野,城墙后面,一架架的木头梯子上,很多明军士兵正在攀爬,不时的跳上城墙,增援城墙上的南明士兵,而在不远处大约五十米距离处,俨然可以看到熟悉的第二道城墙。

上面手持火铳的士兵正在仔细瞄准第一道城墙上的清军,逮住机会就是一枪,正在举刀厮杀的清军,浑身一震,然后丢弃手里的刀,无奈的倒下了,立刻有四五名南明士兵冲上去,刀枪齐下,结果了这名清兵。

远处城里,一个个四方形的大院子的院墙正被加固着,大量的汀州府百姓正在忙碌着,整个汀州府城内都出都是这样的工地,一座座塔楼拔地而起,耸立在院子正央,上面站满了弩,弓手,再上面有嘹望手。

几座这种院落的央,往往有一座更大的或者由富户院落改造的更大的院落,院落墙上,堆着火炮或者床弩,站满了士兵。

从四面延伸过去,一直到汀州府府衙,汀州府府衙更是一座巨大的要塞,视线穿过府衙的院落,透过几颗百年老槐树的树冠,一直延伸进去,府衙大堂上,坐满了官员和武将,正央一张华丽的大椅子上,坐着一个身穿金黄色龙袍的年人。

此刻他坐在那里,对着底下大堂上躬身奏对的一个老者道:“爱卿,朱爱卿,你告诉朕,这种方法可以坚持多久?”

堂下老者道:“陛下,如果我城内军民用命,粮草充足,两个月不成问题,城外不过区区万清军,没有鞑子那么勇猛的士兵,如果没有更多的火炮,微臣相信,三个月他们拿不下汀州府城。”

堂上坐着的年人松了口气,浑身汗湿的靠在椅子里面,有气无力的说道:“至少,短期内,我们不需担心了,朱爱卿,你做的很不错,朕没有看错你,来呀,拟旨,加封朱爱卿为兵部尚书,统领汀州府全部兵马。”

“皇上,朱大典之策虽已建功,可也只是权宜之计,如今敌人重兵围城,皇上可得想好退路,毕竟朱大典虽能力抗鞑子数月,然最终弃城而逃,当下情形和当时金华之情形虽有相同,可我们没有那么多百姓和民壮可以为陛下力抗鞑子数月之久,如等不到援军,皇上危夷,不如遣使出城,再去寻找援军。”

一边的何楷出列奏道。
首节 上一节 88/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