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808节


作为一次东方对西方的征服,这是不被天主教和基督教允许的,因此两个教也发动教众,抵抗来自东方的征服,很多教众自己带着兵器铠甲,以雇佣兵的形式向西西伯利亚集结。

俄罗斯也发动自己的农奴,在一次向西西伯利亚积极,这次战斗几乎就是全世界型的,物资也是天数字,沙皇的大臣们痛苦并快乐着,为此他们停止了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战争,取得了瑞典的原谅,并且瑞典也报复大清国上次击败了他们,并且使得他们二十万大军覆灭,于是也集结了五十万大军,一百万民夫,农民再次启程向莫斯科而来。

不过无论怎么说这前线的战斗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因为这么多国家的物资和兵马,人口,要到达前线,不得一年半是不行的。

因此此时西西伯利亚看起来暴风将起,却显得一片风平浪静,各方都在集结兵马和物资,修筑工事,更多的兵马和物资还在来的路上。

大清国在西西伯利亚自己占领的城池和定居点拥有两百万兵力,三百万人口,其他的因为从东伯利亚撤离伯利亚,因此很多都没有安排好呢,物资也仅仅够用而已。

大清的效率没有华夏帝国高,因此现在还在整合伯利亚这个新收复的地方,还在重新建设伯利亚,从各地收拢回来的百姓和兵马在伯利亚还没有站稳脚跟呢。

如果没有华夏帝国的民夫和兵马,以及物资支持,他们是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把这么多人口转移到这里,并且仅仅能让大部分人吃上饭,并且有了住所。

一切都在混乱之,没想到却迎来了汉民的叛乱,大清国很是生气。

却必须面对,布莱茨克作为满人驻地,同时还有华夏帝国派遣的观察兵马驻扎,当然是叛乱不起来,但奥缪明斯克城却成为叛乱的地方。

各个定居点汉民的叛乱层出不穷,剿灭一个地方,另外一个地方冒出来了,并且隐隐有向大发展的趋势,最大的一股就是占据奥缪明斯克城的那股叛民。

这个领导人叫郭麒麟,另外几个领导人一个叫李成,一个叫顾炎武,成立了一个叫天地会的组织,宗旨是反清复明,如果是前些年,大清国还在燕京的时候,他们的叛乱就是找死,汉人们也会响应他们的,但是,大清国被华夏帝国驱赶,丢了燕京,转让辽东,失去了黑龙江,失去了海参崴,赤塔,让出了东伯利亚,最终屈居伯利亚,作为一个大清国的人,秀才或者百姓,他们不让了,丢失国土,一步步退让,这让他们如何自处。

并且大清国在西伯利亚所遭受是什么,战争,战争,战争,还有不断的移民,被杀,冻死,饿死,即便是好脾气的他们也不得不反抗了,但反抗得有名义,于是他们想起了大明。

反清复明,这个口号没有错,而且很多人会响应。

大明灭亡才短短数十年,一些老人还活着,一些成长起来的年一代人还能记得他们遭受的苦难,新的一代又也扫了个尾,并且生活也不愉快,新新一代觉得世道太乱,在大清的国里面生活太难了,因此这个口号一提出,于是很多人响应了。

短短几天之内他们聚集了数百人,同时还有一些高句丽人,高句丽人也有一些野心家和复国的人,他们聚集在一起,想要恢复以前的国家和民族,因此半个月之内他们杀掉不肯合作的定居点的看守仆从军,夺得武器,并且争取了定居点的青年的支持,一个星期内聚集两千来人,并且向其他方向发展,不到一个月,聚集了数万人,横扫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定居点,并且向奥缪明斯克城进军,进军途不断得到定居点自卫队和仆从军的响应和加入,人数一下突破了十万人。

开头还有一些高句丽仆从军拼死抵抗,后来汉人旗丁军加入抵抗,双方打的如火如荼,但后来随着叛军势力越来越大,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很多其他地方的汉民听说了以后也起义,纷纷来投奔,队伍大了以后,靠定居点的兵马和周围驻军已经节制不了他们了。

于是他们来攻打奥缪明斯克城。

守在城里的十万仆从军和汉人旗丁,以及满人将军抵抗半个月时间,终于落败,仓皇逃走,于是这股起义军占领了奥缪明斯克城。

管辖周围方圆五十里的定居点和各个物资仓库,运来的物资足够他们这些人活个两三年,并且打几次十万人的大规模战斗。

第九百九十四章 俘虏平叛

他们的事迹传到了各地,两个月时间终于到达了不远的布莱茨克城,刚刚到来,并且稳定下来的清军大吃一惊,连忙调兵遣将,派出了兵马去平定叛乱,他们认为这些叛军一定没有人知道怎么打仗,于是派遣了三万高句丽兵马,三万各族残余兵马,一万汉人旗丁,汉军旗兵马,两千满人兵马,带着三万民夫来平叛。

一路上势如破竹,那些小的起义,几天功夫就被剿灭了,剿灭以后平叛军屠杀了附近所有定居点的反叛的百姓和仆从军,然后留下几百人手和上千民夫保护道路和地盘,继续前进,一路而来,不够他们最终走偏了,因为伯利亚的叛乱不是一股,而是全面开花,他们这股平叛军去了伯利亚的上伯利亚,沿着叶尼塞河往上进攻了,没有去到奥缪明斯克城,给了郭麒麟,顾炎武他们发展的时机。

得到报告,康熙又派出了满人将军带领另外一路同样万兵马出发,沿路收拢一些仆从军百姓做民夫,运输物资和粮草,不过这股叛军又向上伯利亚发展了,因为实在太多了,这路兵马一直冲向海边。

不久康熙就派出了十三路平叛军,最终最后一路平叛军二十万兵马,三十万民夫到达了奥缪明斯克城。

双方陈兵城下,就如当时俄罗斯远征军和大清国一样,冬天到来了。

这样的日子还怎么打仗,于是只能退后五十里,寻找地方过冬了。

而叛军也没有办法攻打,打架都知道,如果熬不过冬天,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于是双方罢战,这样的情形在伯利亚各地都如此。

清国也在收拾首尾,把一些没有叛乱地区的百姓安顿好,并且加派兵马到各地驻扎,运输物资到各地,希望能熬过这个冬天再说。

这样的叛乱使得清国损失了十万满族人,一百万汉人,三百万高句丽人和其他各族人,物资的损失是巨大的,这样的战斗使得满清的大半物资被毁坏或者便宜了叛军,同时平叛也消耗了不少物资,同时占用了刚刚集结起来的增援前线的兵马。

也幸好西西伯利亚已经同华夏帝国的所占领的蒙古和亚地区接壤了,而且冬天比西伯利亚往东的各地都要好过一些,道路运输还可以,因此物资补给和兵力补给就只能央求华夏帝国了,因此才有了给华夏帝国去信的事情。

其实这些事情早在几个月前张强在云南州的时候就已经被驻扎的华夏帝国观察员送回燕京,并且通过燕京的驿站,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云南州。

张强知道了以后,大半个月时间,就从云南州返回了燕京,并且一边关注大清国的局势发展,一边输送物资给大清国前线,同时发出紧急通告,让派驻的兵马撤回黑龙江,发往东伯利亚的物资和人口也暂时停了下来,而且还从东伯利亚撤回了一些更远地区还有同伯利亚接壤的百姓人口,现在已经基本上都到达了黑龙江,并且安排他们驻扎下来了。

这样东伯利亚连上驻扎的兵马不过两百万人,一个是为了应付东伯利亚的冬天,一个是为了怕伯利亚的叛乱殃及东伯利亚。

同时想办法,以后如何预防这些事情,毕竟西伯利亚万里之遥,而且气候恶劣,一旦发生大清一样的叛乱,容易让叛军滋生,并且不容易控制。

现在张强也不知道剩下的叛乱频发的大清国,能不能在来年或者后年挡住俄罗斯人和西方联军的进攻,派去西方的情报员辗转传送回来的情报不容乐观。

俄罗斯人集结了八百万农奴,一百万正规军士兵,其他西方联军集结了三百万兵力,虽然这些都是一些雇佣兵,一些想要发财的流浪汉,还有超过兵马的商人们,这些兵力若果攻击虚弱的大清国,那么以大清国的兵力是无法抵抗的,也许伯利亚会再次丢掉,那么大清国会怎么做?

反叛,还是再次退回到东伯利亚,再次替华夏帝国卖命?

任何人的忍耐都有底线,何况是一个国家的忍耐,到时候打不过俄罗斯帝国,大清国冲进东伯利亚,甚至蒙古,东北,那么将会对华夏帝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张强将这一疑问说给大家听,整个内阁的人都认为这很可能变成现实,很多人提议将东伯利亚的百姓撤回大部分,留下几十万人就可以了,同时增派兵马去哪里,还得疏散人满为患的黑龙江,海参崴,赤塔的百姓和人员,转移到其他地方,等彻底解决大清国和俄罗斯人的威胁以后再说其他的。

张强采纳了全部意见,立刻下令执行,先撤退修筑路的工程人员和商人,驻扎的观察人员和兵马,多派军情部情报人员驻扎,建立多处联络站。

于是大约百万人员匆忙的从东伯利亚,伯利亚撤出,到冬天来临前,东伯利亚还剩下五十万百姓,十万兵马,黑龙江和海参崴等地的人口也向内蒙古和西域,亚移民,将主要的建设方向转为亚和西域,西藏,新疆等地。

一个冬天都在做这件事情。

黑龙江等地的人口从高峰时期的四千一百万下降到一千百万,这其还有集结起来的守备旅,就地分发下去,驻扎海参崴和赤塔,贝尔加湖等地,总共两百万兵马,防备大清国和大清国的叛军。

内蒙古等地也陈列着近一百万守备旅士兵,三十万野战军士兵,随时准备支援前线作战。
首节 上一节 808/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