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793节


随着人口的进入,大清国看着占据了优势,但乌拉尔山脉的俄罗斯兵马开始反击,开始他们不过是火绳枪,还是笨重的那种火绳枪,后来是波兰骑兵,哥萨克骑兵,清军不得不把他们的蒙古骑兵和大清骑兵调去,同时加紧调动人口,开头就有一百万汉民前去,后来是五百万东南亚日本等仆从军百姓去哪里,之后是三十万满族,一百万高句丽人被迫移民。

但在乌拉尔山脉兵马无法抵抗敌人的人数优势,还有人家对哪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比较熟悉,打的大清国节节败退,退到了赤塔一带,却不能再退了,因为背后是一千二百万移民的定居点。

开头是大清国占据陆地西面,后来日本哪里移民不足以填满空旷的地方,日本不得不移民一百万高句丽百姓,又增加了三十万日本百姓,但日本的人口实在太少了,不过二百七十万人,走了十万日本百姓,又走了三十三万大军,日本在高句丽的统治也不安稳,因此日本不再移民,大清国继续往那一带移民了十万牧民,三万蒙古骑兵,同时移民了十万满族人。

把那一带的地方堪堪填满,日本在靠近海岸的东面,地形狭窄,等于是海参崴上去快到白令海峡那一条地形。

随着大清国,日本,和高句丽往东,往北走,他们越来越像游牧民族了,大量空旷的地方需要很多马匹才能联通,交流通讯需要马匹。

于是草原上的蒙古马被大量转移到了哪里,大清国,日本,高句丽人,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后退到赤塔以后,大清国站稳了脚跟,同原来的俄罗斯和波兰,瑞典,三国兵力打战。

一年以后反推回乌拉尔山脉东侧,人口移民到了哪里,两千万人人口移民占满了他们所占领的地盘,不过俄罗斯人发狠,继续增加农奴,训练士兵,骑兵,从西方购买了粮食和马匹,和枪支,弹药,甚至雇佣了雇佣兵,黑森雇佣兵进行作战。

战争是越打越大,最后大约双方有百万兵力卷入,从原先的游击战,双方的骑兵斥候在千里冰原和草原,和森林里面互相袭击,到最后各守据点,进行枪炮对战。

根据战报,移动到这一区域的俄罗斯人和农奴大概有五百万人,波兰人有一百万人,哥萨克人有三十万人,瑞典人有三万人,后来又加入了西斯拉夫和那斯拉夫,斯拉夫人,日耳曼人,以及天方教的希腊人,等等,近一千万西方的人口和兵马汇聚。

这是一场东西方之间的战争,双方都有后面的支持,英国人,法国人,阿拉伯人,非洲人,北美洲土著人,等等所有流浪汉都被雇佣,加入这一场大战。

到今年年底大约有二百四十万西方联军进入俄罗斯的乌拉尔山山脉同大清国的士兵作战,大清这边动员了三百多万兵力,乌拉尔山脉好几个据点都在坚守,乌拉尔山脉东侧的据点到赤塔之间,广阔的空间里面是不断到来的东方移民,以日本人,大清汉人,大清满人,以及高句丽人为主,人口到了年底到达两千万人人口。

为了支援这两千万人口,华夏帝国除了提供西线的锋无羽他们的移民和作战,还调动了几乎国内所有的粮食储备换取西伯利亚,东伯利亚的清军战斗,每天都有几十万吨粮食从燕京起运,到达辽东,先接济辽东的华夏帝国移民的汉人,然后由哪里在转到刚刚转交的吉林地盘上的汉人移民,最后运到赤塔,剩余的粮食不足十万吨,分一万吨继续运输到乌拉尔山脉和间的大清移民,然后拉回哪里的原木,毛皮,各种药材,返回燕京。

随着战争越来越大,张强催促日本赶快移民,否则蓬莱岛上的兵马将会在日本新罗道登陆。

日本不得不加快移民,带走了新罗道所有的日本百姓,还有高句丽百姓,兵马,往海参崴移民。

1681年春天,薛红派遣守备旅士兵十万人登陆新罗道,接管了新罗道,然后移民汉人两万人,占据了日本走留下的木屋,各种城池。

当然也不是白移民,张强用药品,枪支,弹药,马匹,换取了日本移民。

日本人走了以后,琉球岛上的百姓再次移民两万人,同时从宝岛移民三十万人占领新罗道。

由于黄雀在后,华夏帝国收取了南洋王国,新鲁国,西班牙人的马尼拉岛,吕宋岛上的土著人口,汉人人口,日本人口,以及南洋土著人口,东南亚土著人口近一千万人。

这些没有经过归化的人,张强一般是不收的,于是免费处理给了日本人和大清。

第九百六十七章 仇恨转移东西方大战

经过一年的运作,这一千万人最终到达了高句丽,并且经过高句丽运送到了赤塔,基尔斯塔等地,大清国和日本人把里面的兵马重新整编以后分为运输和作战两部分,派出去增援前线,主战场在赤塔和乌拉尔山脉,日本兵力达到一百万的时候向乌拉尔山脉东侧后方的一些城池和定居点开进,作为大清国的后援兵力。

大清国则组织起了另外的两百万东南亚土著,南洋土著,南洋汉人,满族兵力,汉军旗兵力继续向乌拉尔山脉增援,同时同侧翼的波兰和哥萨克骑兵作战。

为了让大清国专注于进攻西方,华夏帝国可以说不遗余力的支持,出钱又出人,出粮又出武器装备,把国内所有过期的库存的实心弹,大炮,子弹,火绳枪,全部免费送给了大清国和日本国。

现在可不管什么满汉之分,不管什么国人日本人之分了,所有的人都被赶到了前线,并且一直在向前推进,在万里的冰原,雪原,极地,草原,沟壑里面都是被从华夏帝国疆土上驱赶出去的人和民族。

日本人原先是被贩卖到各个小国,被当做仆从军使用,现在日本复国了,没有被战争杀害的日本人又回归了日本国,不过他们得一直向东北,正北方向的俄罗斯地方上迁徙。

华夏军支持着近千万人口,一千二百万可以用作战斗力量的兵力再往西方推进。

而随着西北地区的稳定下来,被抓来的天方教教众,那些差不多是阿拉伯土著们也被押解到了这片地方,先是一百来万人,走了一年时间从西域更远的地方走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亚,被收做奴隶,为大清国和日本国耕作,卖命,而日本国百姓和大清国汉人和满人,蒙古人百姓则放牧,建造房屋,同时服兵役,去前线打战。

随着天方教教众到达,一条从西方到西域,从西域到蒙古草原,从蒙古草原到黑龙江州,从黑龙江州的的公路在修建,同时华夏国内的工程公司也在修建从燕京到黑龙江州,到蒙古草原,到西域,到康定,到贵州,到四山州,到陕甘的贯穿公路也在修建。

这条公路动员了近一亿人口,其有四千万人都是从阿富汗,东,以及西域抓来的马匪和各民族的人,有五百万是国内的归化人口和汉人百姓工程工人,还有两百万是原先南洋王国,新鲁国,澳洲王国,马来土著,南洋土著人组成的工程人员。

还有近一千万是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华夏帝国对于那些没有工作,或者靠劳力生活的年轻人的去向就是让他们去新占领地开荒,然后在哪里落地生根,用汉人占领新占领地。

有两百万是归降的蒙古人,高句丽人。

还有两百万是新兵,新兵结束了两年的训练,原先是有的退役,有的升入守备旅担任士兵的,现在是先去靠近燕京,东北,草原的公路上去修一年公路。

其他的就是大清国,高句丽,日本等地方的百姓,士兵了。

真正投入战斗的不过两百万人,其他的都在运输物资,修葺道路,城池,建设新的村落。

随着寒冬的到来,这场浩大的工程使得很多人都冻死,饿死,甚至被草原上的野狼,老虎,狮子吃掉,被恶劣的气候和环境夺去了生命。

华夏帝国的人还好点,毕竟是在内线,华夏帝国已经占领的人迹罕至的地方修路,但天方教和清国人,日本人,高句丽人,以及南洋一系列被灭国的人和哪里的土著人却在西域那个天热起来能把人烤熟,冷起来大雪封山,千里无人烟的地方修路,大清和日本,高句丽则是在面对各种野人,土著人,甚至渗透的波兰骑兵,哥萨克骑兵的威胁下修路,运输物资,这样的情况使得很多人非正常死亡。

工程开头一年,就有一千二百万人非死几伤,很好的替华夏帝国解决了民族和人口太多的问题。

第二年,加上那些人不堪忍受从而暴乱,被仆从军和华夏帝国围剿,又死伤了两千三百万人,这时候华夏帝国内线的道路,单行道已经建设完成,兵马可以快速转运上去,新兵们经过一年的劳动,迅速的适应了环境,然后从国内调遣守备旅编制军官,从其他边境守备旅抽调军官组建了沿路的守备旅,新兵们变成了这些地方的守备旅士兵,然后国内的新的几十万的新兵再次转移到这里,继续参与修建辅道,复道,以及马拉铁路的建设。

修建定居点城池,关键道路的关卡,驻守士兵的军营,仓库等等设施,有了这些设施,华夏帝国能更好的控制戈壁沙滩,草原,山林,山岭,华夏帝国的马车车队把兵马能通过这些道路迅速调遣到任何一个地方,万里之内驰骋无阻。

第三年西域到东,到天方教边境的道路数条都被抢修通畅,并且修建了很多连接的支路,使得从云贵,四山州,云南州,陕甘州等地可以迅速的到达西域任何一个地方,并且向阿富汗,撒马尔罕等地延伸。

但这时候天方教被俘的百姓和士兵,以及教众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四千万人口只剩下了老弱妇孺八百万人口了。

汉人工程的年轻们已经在西方东地区形成一个两千万人的定居群落,并且由两百万守备旅新兵驻守各地,沿着道路,关键节点,城池,形成了一个汉人聚居区,网络。

东北地区在大清国彻底撤出了黑龙江州的时候,张强基本上收复了后世华王国的从后世大清哪里继承来的地盘,人口也移民了一千三百万人,由于很多百姓其实不想迁徙出去,因此很多大清国汉人都苦苦哀求,仍然有几百万汉人没有走,这些也是老弱妇孺。

不过张强可不想留下后患,记得后世建国以后,东北那个地方留下不少日本后裔,高句丽后裔,他们居然以本地人自居,严重影响了和谐,而且这些人因为天生的不是汉人血脉,因此整天搞笑,把整个地区的风气都带坏了,本来挺有血性的东北大汉们,变成了柔弱的娘娘腔,都没有了血性了,整天叫嚣着不要和日本开战,忘战必危等等,所以张强很是狠心的将他们驱赶出去,换上了新兵和从南方调遣的守备旅和野战军驻守。
首节 上一节 793/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