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771节


随着核心区的扩大,扩大到原先大明最小领土的面积,那些没有建设这样道路的州开始了一轮新的建设,陕甘州,山西州,四山州,东南亚各州,以及宝岛州和巴拉望岛,河北州,山东州。

这样庞大的工程,由国家拨款,各地官府监造,各地商人共同组成联合建造公司,华夏王国道路建造商人的春天来了。

张强抽调了大约十万名官员赶赴各地现场监造,会同各地官府的官员一起监督,同时组建了十五个巡视组,从各个部门抽调三把手负责巡视组,三把手向二把手负责,二把手则向监察部负责,监察部则向内阁负责,副首相唐殿风作为总的工程负责人,走马上任。

军事方面回到枢的国防部尚书魏无忌总负责,萧飞协助,锋无羽总指挥,开疆拓土。

情报方面,米林担任总指挥,王动,金麒,黄韬负责保障军事行动。

水师方面阮进负责协调舰队配合。

在完成了水师总换装以后的水师,目前有四支舰队,全部换装新式战舰,护卫舰。

以后水师就装备两种船只,新式战舰,七百八十吨,护卫舰,飞剪船型,速度快,还可以在战斗,火力也不弱,拥有一百八十吨的近海一千八百公里航程,三百五十吨,远洋八千海里航程,可以在不用补给的情况下,航行八千海里,并且立刻投入战斗,战斗时速度达到了13.5节,没有战斗全速航行接近十五节速度。

新式战舰除了开始的一型,改造过后的型号,巡航速度八节,快速航行十节,需要的时候战斗速度12.5节。

新式战舰装备七十门新式后装大炮,使用开花弹和穿甲弹延时碰炸引信,不再使用实心弹,全面淘汰实心弹。

新式战舰和护卫舰装备了简陋的望远镜式划分数字线瞄准系统,可以提高射击的准确性百分之十一点五,为什么这么低呢?

因为即便到了十世纪,二十世纪,巨舰大炮时代,对轰的战舰的炮弹击敌人最高的准确率也低的吓人,平均不过三十多个点,能提高到百分之十一点五,算是十分先进和犀利了,也有可能即便装备了这种简陋的系统,也可能打一百发炮弹,一发命或者完全命不了。

因为海上双方都在颠簸的海浪,在高速躲避航行的过程交火,火炮在开火的时候受到船只起伏,船员计算,船员素质,心里作用,对方运动的速度,火炮的精度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影响,打的准才是怪呢。

就算后世的导弹,精确制导都有可能打不准敌人的船只的情况发生。

在一系列的更换过程,华夏军的新式战舰数量达到了一百五十艘,除了第二舰队基本上处于打酱油的状态,巡视海岸,保卫宁波,福建,浙江等州海面,只是拥有了二十艘战舰十五艘护卫舰以外。

其他的舰队,第一舰队拥有三十艘战舰,三十艘护卫舰,他们要面对的敌人几乎没有船只,没有战舰,他们要防御的是使用全部华夏军退役的旧式战舰的琉球王国。

第三舰队是个庞然大物,拥有五十艘战舰,七十多艘护卫舰,他们已经将驻地移防西贡,需要巡视和保卫暹罗湾,巴拉望岛,面对吕宋岛的两个敌人,还得应对将来澳洲王国,新鲁国,以及荷兰人,英国人的威胁。

他们身后的驻防琼岛的第四舰队则好一点,他们主要保卫壕门境,安南湾,宝岛这一区域,和第二舰队一样,主要是近海防御,不过他们还有两个任务,一个是支援第三舰队,一个是成为出征远洋的远洋舰队。

因此他们主要装备船体稍微大一些,狭长一些的八百五十吨的新式战舰,三十艘,护卫舰吨位为三百八十吨,比其他舰队的稍微大了五十吨,航程都是一万两千海里,速度稍微慢一些,都比其他的新式战舰慢零点五节到一节的速度。

但考虑到他们主要目的是远洋航行,远洋支援,因此慢一些也属于正常,吨位大了一些。

这样下来,华夏军总共拥有一百四十八艘战舰,二百艘护卫舰,其舰队主要有一百八十艘护卫舰,各地水师警备队总共拥有四十多艘护卫舰,用于巡视海岸和缉私,捕盗,收税。

总共拥有三百多艘战舰和护卫舰,相比以前最高峰时期,他们拥有各种武装商船,战船,战舰达到千多艘,经过多年的售卖,报废,用了近三十年才淘汰掉。

总共获取了大约十亿华夏元的收入,但总体经济利润来说是巨亏,而新式战舰光造价就不止这个数量,达到了二十一亿华夏元,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制造出来,服役,并且打了两场大的海战,证明了这种战舰的优异性能。

总之华夏军在军事方面是强势的,无人能比的,这种强势使得张强这个穿越者现在都不知道如何做了,他已经把这个王国带上了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

即便没有他,要是按照武器制胜论,要是按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那么华夏王国,将称霸亚洲,没有敌手。

是不是他该退出了?

可惜那个该死的系统没有反应,不知道什么时候接应他回去。

再过一个月他就要迁都燕京了,作为一个后世人,作为一个曾经的大明人,天子守国门,臣子守社稷,他还是想着都城定都燕京。

南人毕竟太油滑,一个个油头粉面的,脑子灵活的能把人骗的团团转。

北方人贫穷,但淳朴善良,虽然有些北方人的小滑头,但总体不错,而且燕京总是后世的都城,地理位置上好过金陵,在金陵定都的王朝都短命,虽然他不迷信,但定都金陵的王朝统计上朝不过五十年,他已经在这里呆了二十多年了,定都燕京,换换风水也好。

第九百三十三章 迁都燕京

在紧张的迁都工作,张强带着大队护卫,侍从队伍,以及兵工厂各种机械物资,工人,技工,后宫的老婆们,武百官以及他们的家人,护卫们,由守备司令部兵马开路,近卫军护卫,十几万人,浩浩荡荡的沿着华夏王国修建的宽阔的三十五米马路从金陵府开拔,沿路告别含着眼泪送别的金陵百姓朝着新都燕京而去。

留守金陵府的是副首相李定国,守备司令部总部副总监苏志清,内阁外交部姚启圣,炮兵总监赵泗阳,咨议局局长刘良佐,咨议局副总监蔺养成,咨议局总监贺锦,回来述职的兵部副尚书马三立,监察部总监王动,新兵营总监田显。

这么多人,走走停停,用了一个月时间才走到了燕京,这让张强十分的恼火,本来快马也不过两三天的时间,一般也不过一个星期的时间,兵马调动,有便捷的马车,也不过两个星期到半个月时间,可他这一行却走了一个半月时间才到。

张强觉得还不如州海路,海路十天左右就到了。

半路上也没有见有多少迎来送往,却走了一个半月时间,这要是打起仗来,再用这种速度,恐怕无法等到援兵,并am就得败退,或者被全歼。

到达燕京,张强入驻新的宫殿,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还有他们的军事通讯的问题,快马好信鸽已经不适合了。

如果能有电报就好了。如果有了铁路就好了,张强如是想。

电报那种科技太高,铁路,好吧,好像能成,至少弄一个马拉车铁路,不对,马拉车铁路,马匹所能拉的车厢也就那么一节,吨位也不大,不过马车走在铁路上,怎么说也比拉在马路上要省力很多,车轮子吗?就用类似自行车轮子那种,不全是实铁制造的那种,虽然减少了承重能力,不过也减少了马车重量,除了大架要比较厚实一些,其他地方要做的的轻便一些,能用木条的绝对不用实木做。

这个好,张强找来工部尚书下达了自己的命令,工部现在有一个研发部门,也转来了燕京,研发部门有自己独立的一摊子,比仙居县城的那一摊子要小很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们还配套了自己的工厂作坊。

命令下达以后,张强不时的去工部研发部门去探视,哪里可是有着自己的几个系统赠送的征召兵,他们可是拥有一些科学知识,也是相关专业的人才,手底下带领着一批经过二十年培养的工匠,学徒,还有经过科举考试考到工部的各地工匠学生们。

有化,有知识,懂得华夏王国现在所有的工匠制作技能,研究一些理论方面的东西,为教学和继续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体系,这就是科举考试出来的新一代举人们的任务。

布置下任务以后,张强开始游历新的燕京,没有古代的那些宫殿和古迹,反正对于老百姓来说那些没有用,也许能让老百姓做一下找到古董卖钱发财的美梦,可是大多数人还是做梦,古董那是盛世的玩意,而且伴随着古董,产生了一批有钱人,有钱人弄得社会不和谐,百姓怨声载道,张强就不太重视那些什么古董,有的全部铲除,没有古董这个行业。

也没有什么考古专家,历史可以研究,历史可以考究,但那些东西其实最大的作用是富人们显示自己身份的存在,作为一个打工仔穿越者他对这些很是痛恨,古董导致了多少人被谋杀,导致国家的形象被抹黑,要那个干什么?

整天挂在嘴边的五千年明表现出来的却是软弱,是被奴役,整天挂在嘴边犯我华夏者,虽远必屠,可问题是人家大汉那么远都打敌人,而我们近代史却是一步屈辱史,连家门口人家欺负上门都要笑脸相迎,百姓被富人们送给别人,买儿卖女的,那就是一句口号而已。
首节 上一节 771/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