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631节


算了他对于这个系统也没有多少指望了,于是静下心来和郑克爽继续谈判。

郑克爽说道:“陛下,我们到达澳洲以后,发现那里的铁矿比起琼岛还要好挖,都是一些露天的矿产,一铁锹下去就是一块铁石,这简直令人羡慕的流口水啊,原先我们还觉得那里地盘大,可是时间一长就觉得没有什么资源,没想到现在找到那么多铁石,根据工匠们说,那里的铁石可是比咱们大明的铁石要更加好,现在我们已经大量开采,只是这些铁石一下找不到买家,变不成金银,不过这次来的时候我父亲说希望用这些铁石换华夏王国的移民和战船,战舰,还请陛下能够答应。”

答应,张强当然答应了,琼岛铁矿难以开采,运输距离远,自己用了两百多万俘虏和苦役,加上十来万民兵才每年年产达到了八十万吨,本来是百万吨的,可是有十万吨都是泥土,粉碎之后等运送到华夏王国已经变成了大约十万吨的生铁矿石了,经过继续精炼每年能出产精铁五万吨,熟铁三十万吨,生铁四十万吨,差不多就是八十万吨的样子。

这个肯定比刚开始出产要高,比自己大力来发以后的五十万吨要高,可费工费力,澳洲的矿石后世都有名,即便哪里不冶炼,拉过来十万吨起码有万五千吨是真正的铁石,直接能当铁锭使用,不用琼岛的初级提纯就能进行级提纯,之后送到了华夏王国官府的高级提纯厂里面,进行熟铁提纯,然后精炼之后成为精铁,精铁已经能打造一般的大炮和火绳枪了,化为钢铁,能制造新式大炮和燧发枪。

“说吧,该怎么卖给你?”张强对于这些有利于华夏王国发展的事情还是很高兴的。

郑克爽笑道:“这些不急,交给下面人办就行了,我这里主要是说能不能卖,陛下准备卖给我们一些什么人?我们的意思是想要一百万汉人百姓,毕竟我们都是汉人,汉人都是咱们的人,如果是别的人,这不同宗,不同族的,有些事情来了,大家就不会拧成一股绳。”

张强没想到郑成功会如此注重汉人身份,他本身就是个日混血,现在比较注重的却是汉人,看来那个说水太凉不肯为大明赴死的东林党谦谦君子教导出来的学生还是有一些血性的。

汉人当然不能这么卖给他们,自己的那些异族同化还需要很多汉人,不过领地内有很多南洋汉人,这些南洋汉人心里肯定比较顽固,不会认同大陆宗族,不如就把这些人卖给他们,不过这些人比较少,也许能凑够,但这些人做买卖心思活泛,而且散落在各地,要想一下将他们都清除出去,还需要吏部和民情部,户部调查很久,只能把一些在金陵府附近的人交给他们。

然后是东南亚已经混血几代的汉人交给他们,把日本和鲁国的那些汉人商人交给他们,这样凑的差不多了,加上一些云贵和云南的土司族人,那些也是汉人,不过是汉人里面的客家,土家,苗族等等一些汉人少数族,把这些人交出去正好能纯正一些汉人族群。

多给一些这些人也不错。

再把一些南明国在自己领地里面不得志的汉人官员以及官员家属送给他们,空出来的位置正好能安排第二代华夏王国的百姓和官员后代,这些人已经通过了各种考试,有的已经经历过开荒考验,正愁没有地方安置呢,先安置在闲散的位置,日后再提拔也行。

然后再安排东南亚的已经归化几年的土著人去哪里,一个能减少东南亚土著在那些国家的人口,一个是能把核心区百姓第三代安排到哪里,张强发现经过这样一个安排,领地内汉人多了,异族少了,如果把新鲁府的日本人多打包一些给郑成功,那郑成功肯定要感激涕零了。

双方谈论了几个小时,张强下达旨意,让内阁讨论此事,多为内阁各部侍郎去和郑克爽的下属官员接触,让周粥去赔一下郑克爽,这事其实是内政的事情用不着他c心,他知道就好了。

几天以后,从华夏王国过来的信使船只送来了周粥的书信。

第742章 登陆战打成壕堑战

周粥送来的信件张强看了,郑克爽很快同内阁达成协议,用鸟粪和铁矿石换华夏王国水师使用过的战船,战舰,以及交通船,渔船,商船,还有华夏王国的枪支弹药,大炮,以及丝绸,茶叶,瓷器,还有华夏王国的其他特色产品,比如牙膏,牙刷,农具,独轮车,马车,骡马,新开发出来的琉璃瓦,还有人口,汉人百姓,东南亚土著,日本土著,以及战俘。

这是一笔很大又包罗万象的贸易,总资金额达到了一亿华夏元,具体项目有多达一马车的谈判资料,张强也肯定看不到了,也没有时间看,实在是太多了,到了他这个位置上只要把握大方向就行了,细枝末节的要下面那些官吏干什么?

不过因为郑成功哪里的矿产开采没有那么快速度,要按照双方的交易节奏,还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达成,因此郑克爽提议用一部分金银兑换华夏元,然后用华夏元支付一部分款项,多余的华夏元他们会运回澳洲当以后购买华夏王国的产品的钱使用。

这部分钱每年支付一部分,大约一百万华夏元,但不一定每年就要兑换一百万华夏元,他们可能每年兑换的多,比如第一年他们兑换了八百万华夏元,交给华夏王国如数的金银财宝。

其二百万华夏元已经交给了华夏王国的户部,用于购买前期的十万日本人,这些日本人从琼岛矿山里面出,那些人已经熟悉了矿山的挖掘,开采工作,运回去正好能提高澳大利亚的矿山开采速度。

不止如此,还有十万东南亚奴隶,这些奴隶从东南亚战区李定国哪里出,有很多人都是被占领区捣乱,不服从管教的人,他们被丢进了俘虏营,正在劳作,有些是新抓的东南亚小国的俘虏,这些人去了正好给日本人打下手,进行矿山最艰难的开采工作。

五万汉人,这些当然不是纯粹的南方或者北方汉人了,而是那些东南亚归化汉人,或者本身就是先祖是汉人,如今是东南亚人,被抓住或者已经处于占领区的汉人。

总共二十五万人,已经陆续登船,有些船只是第三舰队,第四舰队的已经有二十年船龄的老旧船只了,大约二百艘,都是大福船,每艘都达到了三百吨的大小。

这些福船在海岸近处运送一些人员物资,只要不遇到大风大浪,还是可以的,因为船龄太长,华夏军也不怎么使用了,维护起来又老贵了,于是白菜价卖给了郑克爽,二百艘总价值不过二十万华夏元,等于是白送,郑克爽高兴的跳起来了。

再搭载一些低价的货物,都是生活用品,郑克爽满意的带着这些东西先行回转澳洲了,等他再来的时候将带着澳洲的货物和铁矿,鸟粪来华夏王国交易。

处理完郑克爽的事情,张强回头看冯铨这边,登陆战打越来越大了。

海岸七里范围内,以高知县城以外三里处为双方交火的地点,以码头为心,这一段时间冯铨的兵力无法超出七里舰炮掩护的范围,因为敌人的兵力实在太多了,损失了十万民兵乌合之众,敌人依然有十万民兵,同时人家也有五万正规军兵力,也许战斗力不如新鲁府的部队,可人家本土作战,补给容易,而且胜在兵力优势。

同时又有日本人支援,大清国支援,还有泰西人荷兰人的火力和武器,教官支援,各种优势下,冯铨的登陆战给四国造成了很大伤害之后,却无法推进一步。

敌人也不是傻子,人家也有精锐兵力,冯铨的正规军兵力又都在北州岛一侧被牵制着,于是冯铨不得不抽调领地内的民兵支援自己,七天内抽调了三万百姓青壮,三万民兵,还有五千正规军兵力。

和四国的战斗打成了消耗战。

荷兰人不断运送武器给四国岛,日本人不断运送一些流浪武士炮灰给四国岛,清军则排枪了一万兵力支援四国岛。

冯铨不能前进,只能被动防守了,以码头为心,出码头五里远设置了一道防线,他用在清军时候同华夏军打战时候,华夏军运用的战壕防线同敌人对峙,码头两侧十五里地也是他的防线,整个防线形成了一个以码头为心的半圆。

在这道防线上冯铨足足布置了四万兵力,然后退后两里地又是一道防线,布置了两万兵力,以码头周围一里地划个半圆,再次布置了一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布置了一万兵力,他亲自坐镇码头,护军我五千兵力。

总共七万五千兵力,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兵力登陆,营地都扎在了码头左右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之间,码头上也不断容纳战争物资,民夫,以及后方来援的兵力。

战斗不仅是他们冲锋打四国岛的二王子,更多的时候是二王子凭着兵力优势不断冲击冯铨他们,想要把他们赶下海。

冯铨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步建立了三道防线,刚刚稳住了阵脚,敌人在他的防线面前变成了一战时期的绞r机一般的战斗。

第一道防线是争夺的重点,很多时候敌人凭借着兵力优势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第一道防线,而冯铨利用自己的士兵,哪怕是民兵训练充足,兵器充足,弹药充足的优势,狠狠的给敌人以打击,多次全歼敌人从一个点突破进来的兵力,反而夺回了被突破点的防线。

就此,冯铨依然不罢休,从新鲁府弄来大量的建筑材料,用抓到的俘虏赶工,在第一道防线后方一里地处修建炮台,屯堡,越来越多的屯堡被修建了起来,屯堡左右,后方还有藏兵d,快把整个高知县城外围码头部分制造成了一座要塞了。

他这样做却苦了二王子和小王子,以及日本人和大清国人,荷兰人,对于他这种乌龟壳很是无奈,无论有多少人冲锋,面对战壕,据马,铁蒺藜,他们是苦不堪言。

蹲在战壕里面的那些青壮加上民兵,加上正规军一些精锐小队领队的部队,即便人家拿的是金改1火绳枪,四万条枪一起开火的局面,他们一次冲锋就损失了一万多人,两次冲锋炮灰全灭,跟在后面的民兵部队也损失惨重,那一次不是损失三五千人马,即便让正规军排着队列冲上去,也是送死,不得不长时间的用火炮掩护攻击。

但即便他们的火炮越来越多,可火炮过后,这些人又冒出来了,没有见死多少人,冲上去的士兵如果没有连续性,那么结局只有一个,全灭。

冯铨的火炮比起他们的火炮来更占优势,速度快,炮弹还是开花弹,比起他们的实心弹来说,杀伤力更大。

二王子已经把整个高知县城的兵力都调动到高知县城来了,二十万兵马加上正规军三万兵马,愣是损失到了只剩下三万民兵,一万正规军兵力。

不得不抽调其他县城的兵力,清军也抽调兵马绿营兵来支援他们,一万兵马,荷兰人更是出了两千兵力,五百水手助战,这些荷兰人主要是训练那些民兵,五百水手主要c作大炮,训练二王子的民兵使用大炮。
首节 上一节 631/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