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504节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当你想要更近一步的时候,官府推出了三级资格认证,这些人就必须能说会道,并且能算会写了,这些人一般都是一些老兵或者商人的伙计,官府老吏,或者成名很久的行业领先的人,他们有人被官府直接征用,给个办事员,这些办事员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官府上班的,称为官府的底层办事员。

他们没有升为官府公务员的可能,但能辅助官府办事情,甚至是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研发出好的东西,官府一旅高价马下他们的建议和研发的东西,这就是官府的政绩,上面的公务员想要升级为更高级别的科员就得依靠他们。

第四级的往往是那些读过书,并且在行业内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们还有一颗当官的心,他们一般都会先安排为办事员,通过官府考试,成为官府办公吏员,吏员能升官,能升为书吏,办,书簿等职位,相当于是乡长,镇长的辅助人员。

这些即会读书,又会研究各行业的技巧的人最终会成为副乡长,副镇长,或者研究远,官员方面这就到头了,研究员就能被选入各个行业的官府研究机构,成为更高级的官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然后进入更高的研究机构。

这是张强为自己手里没有多少聪明的科学人员培养人才。

总不能老让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们需要帮手,靠他们培养一些学徒实在太慢,对华夏军的科技发展不好,所以张强要把华夏的那些民间人才找出来,送入他们的研究院,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对两个人进行帮助和启发,这样才能加快发展。

新式马车,就是在张强的启发下,在老的木匠和铁匠的帮助下,制造了出来。

同时在商人伙计或者掌柜出身的研究员的建议和推广下迅速的进入了华夏军的军队和民间的,获得了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让社会自己推动自己发展,张强只做一个旁观者,引导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识结构,以他的见识,以他的历史知识,用一百年也达不到人家别的穿越者的几年的发展水平。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村里面人读个书信,认个字,或者打造个什么,找个权威认证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来的东西要比大家没有得到认证的人卖的价钱高一些,算个帐,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张煌言就一路走,经过乡村就通过带路的向导小伙子的嘴了解到这些东西。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第554章 南明国妥协

对南明国的打击不是一时半会儿才出现如此效果的,是经历几年的功夫才成功的,从南明国复国占据广东府开始军情部的探子就开始策划了,收买瓦解南明国的将领和士兵,派遣细作商人观察南明国的经济形势,汇总起来,交由军情部探子带回华夏军枢地盘,由总督府当初巴格雅鲁在的时候的情报分析部门展开分析。

然后从经济,军事上全面渗透,安c俘虏营的在广东和广西州的士兵返回家乡,带去华夏军的强大和清明,宣传华夏军,之后又几次给南明国以援助,以援助的形势结交南明国的官员,尽管这些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总是被军情部探子侦查得到,然后各种结交。

送到南明国援助南明国的俘虏的同清军和明军交战,以及海盗交战的那些俘虏们,去了当了南明国的官兵以后,就成为了新的潜伏在南明国的探子,友好人士,华夏军的好朋友,到时候派遣一个营的俘虏去探查,结交,然后把他发展成为华夏军的探子。

可以说从一开始,朱聿健想要摆脱华夏军就触发了这种情况,使得华夏军对于南明国的控制越来越深入。

之后,工商部成立,一个任务和职能就是通过物资援助和商人买卖布置军情部探子和渗透影响南明国。

朱盼盼接掌工商部以后,加大了商业渗透,把各种华夏军发明的生活物资输送到南明国,看起来是南明国因此经济繁荣,税收越来越多,其实是华夏军在通过此种方法,在经济上对他们加强影响。

这种影响随着时间和力度的加大,最终导致了南明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华夏军,货币被华夏军控制了一大半,自从南明国同华夏军交恶开始,这种控制就更加明目仗胆了。

深深地宫殿,已经学习和接受了很多华夏军理念的朱聿健常常凭栏处,哀叹思索,苦苦的寻求南明国的生存之路,却毫无办法,华夏军太强大了。

苏观生站在后面半天不说话,战战兢兢的,他预感到什么了。

果然,一会儿,朱聿健叹口气转过身来道:“苏爱卿,看来只能牺牲你了,否则南明国保不住了,你可愿意为朕分忧?”

苏观生老泪纵横,一鞠躬到底,用颤抖的声音道:“老臣愿意为了社稷的安危牺牲自己,但求陛下善待老臣的家人和族人。”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朱聿健挥挥手。

苏观生蹒跚的离开皇宫,他一辈子服务于皇帝,没有登上这个首辅的时候希望能当上首辅,当上了首辅却无法实现自己辅佐君王开创世纪,光复大明江山的伟业,却被朱聿健抛弃,他不知道他这一生是否后悔当上首辅。

其实朱聿健是不得不杀他,因为朝反对同华夏军和睦相处的主要是他,为了维护朱家皇朝的利益,苏观生是旗帜鲜明的反对向华夏军妥协,主张消灭华夏军,但这种理想和仇恨埋没了他的理智和才能,使得南明国走到现在地步。

苏观生运用的方法不对,手段和目的也不对,不看形势和时机,凭着自己的理想去行事,这也是读书人掌握权力的毛病。

朱聿健虽然也恨华夏军,但他在他那卑微却精明,世故的头脑特别注意做事的方法,手段和时机,只是他对于外界的理解和了解的太少,不能从大局上把握整体形势,皇帝就这点不好,一切都凭着大臣们给他灌输的理念和天下形势,好坏区别来判断事物,依赖臣子们,没有太多的才华和能力,他的开明和励精图治是站在一个虚妄的沙滩上的理论。

如今看到一方势弱,施政手段和目的达不到,他就换另一方听起来比较有道理的大臣来主持朝政,为他治理天下。

现在倒向华夏军的一方胜利了,声势浩大,于是他就得依靠他们了。

再一说,这也是汉人皇帝的通病,当敌人虚张声势,狐假虎威,恐吓威胁的时候,他们总是没有办法去解决问题,而粗暴的去解决自己的顶梁柱,去解决自己的忠臣良将,来讨好敌人,自断臂膀。

宋朝是这样,岳飞等人被杀,唐朝是这样,明朝也是这样,他们其实和清朝的慈禧差不多,都把臣子当奴才,当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目的是他的王朝不要灭亡,或者他享受生活的过程不要被打断,即便是丢掉一些土地,杀掉一些忠臣良将,只要敌人答应让他继续苟延残喘下去,他就毫不犹豫。

用我党的话来说这是腐朽的统治阶级自身统治的特性决定的,是统治阶级的软弱性决定的,这样的统治阶级已经跟不上形势,跟不上发展,而我党是符合历史,符合科学,符合人民的热切希望取代统治阶级的必然统治阶级。
首节 上一节 504/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