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488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强关注着西方的局势,三个月时间,李定国已经收复了大半的云南州,并且阮进的第舰队打到了安南的海防港,从哪里登陆,沿着广西州的边境线,一路进入云南州地界,把物资输送到了李定国部。

李定国部死而复生,从三万兵马,再次扩充到十万兵马,虽然大都是冷兵器部队,新训练出来的新兵旅不过三个,可三个新兵旅已经同南明国的新军打了好几次大战,双方死伤五万兵马,南明国丢失了好几个县城,损失了一个新军旅,并且丢失了大半个云南州的光复的地盘,被李定国部重新夺了回去,要不是李定国部所在的地域都是莽荒之野,山路难行,平原不多,人口不多,发展不起来,南明国恐怕早被曾经有两厥名王之称的李定国推了。

李定国部同南明国的战斗,牵制了南明国大量的兵力和精力,双方你来我往,口舌之战不休,实际战场上大战偶尔,小战不断,等张强再得到消息的时候,南明国丢掉了他们在云贵州光复的地盘,被吴三桂窃取,吴三桂收拢了云贵州余下来的清军部队,把自己的势力乘着双方争斗的档口,入主到了云贵州,盘踞在云贵州,不听大金国的调遣,静静的观察着局势的变化,李定国对他也无可奈何,撤回了注定要被剿灭的效忠于他的余留的将领和兵力,放弃了在云贵州还居留的少量的地盘,专心同南明国打内战。

而吴三桂很是人精,他也不惹南明国派遣去陕甘,云贵边境作战的部队,也不向云南州发展,就这么精心经营着自己乘机夺下来的地盘,清剿土司,安定百姓,好像要割据一方似得。

看到这样的情况,张强苦笑,吴三桂还是太狡猾了,康熙那个被后人吹捧出来的大帝都费劲了心计才把他剿灭,现在自己面对大金,大清,南明,还有身后的郑成功,以及被重创以后全力支持清军的西方西班牙,荷兰人,葡萄牙人,以及一个总想来华夏捞一点油水的日本,四面都是敌人,都是潜在对手,暂时还没有精力和他过招,和他打口水战,满足他的口味。

现在张强的心思都花在怎么培养李定国给南明国找麻烦,让南明国自食其果,自己不需要出兵和他打战,让李定国去教训他们,削弱他们,等这事情落下帷幕,就是在一次进攻大清国的时候,到时候,张强决定,按部就班展开原先制定的第三阶段战略目标,迂回包围洪承畴部清军。

拿下河南州,继续向山东州推进,全面包围洪承畴,切断他们同清军的联络和补给。

也许将来李定国就是张强的以色列,让他去打南明,去打吴三桂,吴三桂和李定国是老对手了,加上,张强为了给他补给开辟了从安南北方到云南州的沿着广西州的补给路线,肯定涉及到了安南国的利益,到时候,李定国可以去打安南国,对了还有一个对手,缅甸的白莽王朝,他们杀了永历皇帝,汉人的皇帝是那么好杀的,即便张强不去报仇,或者没有时间,李定国平定对手,实力强大以后也要去打他们。

第532章 大清危局

北方燕京京城,一片愁容惨淡,顺治皇帝已经登基好多年了,执掌朝政也已经好几年了,却一直无法让大清强大起来。

北方辽东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发展有限,一直以来清朝都在控制着哪里的人口发展,不允许汉人在哪里壮大,所以汉人的力量终究太弱小,可女真金人凭着自己的发展也一直没有把哪里弄得繁荣起来,到现在哪里还是穷山恶水,很多女真人生活的都很艰难。

如果是平时,如果是以前多尔衮在的时候,多尔衮一心想着争霸天下,统一大明江山,现在大清这个时候了,豪格同大清争夺皇位,分走了很多大清的兵力和人口,使得大清再度衰弱了。

为此,顺治皇帝考虑着往辽东等地方转移一些人口,利用汉人打下的基础,利用曾经汉人守卫大明的城池,把哪里发展起来,到时候可以利用哪里同咄咄*人的华夏军相抗衡,这是为什么?

因为谁都可以看出来,华夏军已经有着一统天下的大势,整个南方大多数地区都被华夏军经营的繁华似锦,无数的人从华夏军哪里来到燕京说起华夏军的地盘上的事情,满脸欢喜,满脸羡慕,说起华夏军的强大,无不赞叹不已,说的头头是道,让很多清朝的忠心的汉臣都为大清担忧不已。

顺治和孝庄皇后两个人商量多次,并且召集大臣明珠和索额图,这些清朝开国名臣,商议多次,终于下定决心,往辽东移民百万,往满洲盛京移民百万,将很多被华夏军赶出南方的女真满清士兵和他们的家眷从北方之地迁出,回到辽东,这些人将不再享受满清铁杆庄稼的优待,他们将回去成为辽东和满洲盛京一代的基层官员或者管理人员,定居在哪里。

释放了百万被流放在哪里的满人和汉人罪犯,让他们往更远的苦寒之地去定居,扩大大清的地盘,实际上是去那些不毛之地去定居,占据哪里,在哪里繁衍生息,等大清被迫被驱赶出大明之后,哪里就是大清的地盘。

可以说东三省现在差不多有两百万汉人和满人,但撒在辽阔的千里的三省地盘上,几乎看不出什么,没有效果,再移民两百万去哪里,至少已经习惯了汉人农耕习惯的大清可以在哪里站稳脚跟,繁衍生息。

对他们威胁大的不仅有华夏军,还有豪格带领的大金国,大金国盘踞山西州,陕甘州,河南州一些地盘,如今吴三桂深入到了云贵州,大金的一些将领还在四山州拥有地盘,同时在蒙古草原上,他们得到了察哈尔蒙古的漠南蒙古的帮助,势力大增。

兵力方面,大金国的兵力整合了边大明边镇的十多万老兵,加上豪格带去的几万大清兵,几万蒙古兵,以及和大清编制一样的新军镇三镇,洪承畴后来又向哪里派去了两个镇,结果变成了r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前期豪格哪里还通过一些走私,从大清这里弄到了不少的火器装备,至少能武装起来十个新军镇的火器部队,这让大清面对大金国的时候毫无优势。

洪承畴派来的四个新军镇屡次和他们交手,前期还能胜利,后来就变成了一面倒的局势,不得不依靠数量庞大的绿营部队去拖住大金国,大金国的骑兵实在太多了,比起大清来还要多,骑兵把大清打的一次次大败而回,这也许是大清国没有人会使用火器部队的缘故吧,这时候他们尝到了当初崇祯大明面对原先的大清国的滋味了。

洪承畴也在为这件事头疼,火器部队出去找敌人吧,敌人骑兵来如风,去如电,根本无法抓住敌人,等大军开过去,敌人的兵力和大清一样,双方往人海战,大清的优势又不存在,不得已,他从长江防线抽调了几个新军镇,都是一些新组建的新军镇部队来加强前线的力量,这样大清在河北州就有了十个新军镇了,面对敌人有着差不多的优势了,这才堪堪的稳住了阵脚。

抽调的人手都是河南府的新军镇,以及后面的山东府飞新军镇,正面对峙的长江防线,洪承畴不敢动用,因为对面的华夏军很是强大,如果给他们一个缺口,他们就能顺着打上来,到时候就谁都无法挽救大清的颓势了。

洪承畴不会寄希望于正面击溃大金国,因为豪格虽然粗鲁,鲁莽,可他手下也是有谋臣的,看大金国能和大清国相抗差不多一年之久,就知道,豪格没有表面上那么鲁莽的,毕竟豪格也年纪不小了,这么多年的战斗经验还是有的,怎么打仗,他可能比大清在朝堂上这些官更有水平。

令洪承畴高兴的是,从各方面搜集来的情报表明,郑成功又和华夏军不对了,投靠了南明国,而华夏军一力扶持起来的南明国现在恰好成为了华夏军最头痛的事情,南明国现在国力也不小,北方和大金国打的热闹,西南和李定国打的热闹,差点灭了永历大明李定国部,而东南则和华夏军闹别扭,双方陈兵十几万陷入对峙状态。

最近一个月的消息表明,南明国和华夏军全面停止贸易,商业往来,这是开战的先兆啊,双方打的越热烈,大清就越好过,大清现在除了一个大金国这样的敌人,就是在华夏军的河南府的兵力的敌人了,这不是什么事情,华夏军不知道为什么,不敢攻打河南府其他的地方,就敢和清军在哪里消耗。

这正符合洪承畴的心意,现在他没有心情去和华夏军打,他知道那是一个必败的局面,一旦开打,大清顶不住越来越强大的华夏军的攻击,亡国只是差不多几个月的事情。

洪承畴现在最希望的是大清赶紧摆平豪格的叛乱,消灭大金国,为此他动用了各种关系和能量,全面挑起大金国内部的纷争,吴三桂的割据,犹豫,使得他看出了打赢大金国的希望,连忙派出使者去和吴三桂谈判,让他做云贵王,世袭罔替,子孙传承,条件是帮助攻打大金国,最起码两面不帮,而吴三桂的回复比较暧,昧,可洪承畴还是看出了他的野心,顺势推舟,再次派出使者去和吴三桂谈,吴三桂终于接受了他的条件,现在已经对大金国表面上恭顺,实际上已经不会帮助大金国了。

下面就是挑起山西州的大明反清复明人士对大金国的仇恨,让他们反正,让他们在内部同大金国闹,把兵力都调走,然后让鳌拜去攻打大金国,这次,差不多几个月就成,他有信心。

第533章 大金国的反击

大清有洪承畴谋划,大金国也有人谋划,那就是曾经的大顺军军事宋向策,这个人本来已经死了,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又冒出来了,对于这种每天谋划的人,假死这种事情,是肯定有可能发生的,但无论他是否真死,都不能否定这种人保命的能力肯定是一流的,而且趋炎附势的能力也是一流的。

通过几次对话,几次谋划,拍马p,宋向策成了豪格身边的宠臣,红人,为大金国谋划多次,豪格对他依赖性比较强。

他对于如何打开大金国同大清国的困局,思考良久,向豪格提出了南面向华夏军示好,撤出兵力,将河南府大金国占据的地盘交给华夏军,并且和华夏军结盟。

当然,宋向策肯定知道华夏军不会同意的,可撤出兵力少了一方的战斗消耗,大金国固守山西州的山道关隘,他早就看明白,华夏军现在无暇对付大金国,大金国撤军只能对大金国好,避免了多线作战,集兵力扫荡那些反正军,平定内部,然后把更多的兵力调往保定府,同清军开战,先夺取皇位和京城才是正道,他就知道豪格对这个比较在意。

这件事情办成以后,宋向策又建议豪格不要去惹南明国,将四山的地盘让出来,撤回陕甘防备吴三桂背后捅刀子,同时把云贵忠于大金国的兵力和将领也撤回陕甘,部署在陕甘,这样就集了兵力保卫既有地盘,以后再图发展。

同时脱离了同南明国的战斗,让南明国同吴三桂去打,双方是不会有任何和解的可能的,他向豪格解释了吴三桂对于南明的仇恨,大家都认为吴三桂是使大明亡国的罪魁祸首,是汉人丢掉江山的罪魁祸首,南明肯定不会招降他,还会集兵力和火力去攻打他,只要他们撤军,那么那个方向吴三桂就是靶子。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村里面人读个书信,认个字,或者打造个什么,找个权威认证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来的东西要比大家没有得到认证的人卖的价钱高一些,算个帐,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张煌言就一路走,经过乡村就通过带路的向导小伙子的嘴了解到这些东西。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首节 上一节 488/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