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476节


提督军务,提督官职,虽然他早就当上了提督,后来一系列改编又把他免了,改成了总兵,之后又当上了提督,但一直以来都是率领骑兵旅或者野战旅,从来没有率领过更多的部队,所以这一次,他只要渡过了这个难关,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提督了。

他在调整部署,清军也在调整部署,冯铨一边快马加鞭催促洪承畴回来,一边部署部队,应对华夏军的进攻。

在合肥府方向部署了两个新军镇,两万八千兵马,一个满清牛录的监军部队,大约五百余人,调来明朝卫所改编的绿营兵三万余人,又送来了两千汉军旗兵力。

安县城有两千绿营兵,三千汉军旗兵,两千喀尔喀蒙古骑兵,乡下还有三千乡勇,兵力可谓雄厚。

在埠阳县城驻扎了两千科尔沁蒙古兵,五百女真兵,一镇新军,三千绿营兵,他又调来了投降的察哈尔蒙古部落的骑兵两千余人,一个新军镇新扩编的新军镇。

淮南府重兵布置了三个新军镇,一万汉军旗士兵,兵力达到了五万。

周口县城原有兵力三万,可一战之后被击溃,逃散三千兵马,被俘一千多兵马,被杀一千多兵马,一下少了千多兵马,他不得不再补充了一个新编的新军镇的兵马,一万三千多兵力。

许昌府,一下放了一万绿营的兵力,两个新军镇,两千女真兵,两千蒙古兵,一千汉军旗,还有招募了三千乡勇用于守城。

随着一个个清军的兵增加到防线上,轩辕龙飞越来越发愁,这清军是在暴兵啊,这么随便统计一下,就有将近二十万兵马了。

自己手里虽然有两个百战精兵组成的精锐甲等野战旅,每个旅才千多兵力,王能的野战旅不过是一个乙等新编野战旅,战斗力方面要略微差一些,兵力才八千多兵力,加上那些忠贞营几个将领率领的守备营,以及到来的民兵部队,以及一个骑兵旅千兵马,不过四万多兵力。

兵力有些捉襟见肘啊。

金麒那边的兵力经过调整以后也是一些战斗力稍微次一些的夹杂着甲等,乙等,丙等的野战旅的战斗力层次不齐的部队,防守一定能行,可进攻也肯定不行,洪承畴早就在长江沿岸的城市,县府做好了完备的工事了,一旦进攻,就一定会损失惨重,这亏本买卖张强肯定不做,华夏军肯定不做,这也是华夏军为什么迟迟不肯动洪承畴的这部分清军的原因。

他把这个情况汇报给还在长沙府的张强。

张强听了轩辕龙飞派来的信使的汇报,托着腮帮子想了一会儿,对信使道:“守好就好,不要进攻了,咱们和他们耗着。”

第二近卫旅还在武汉府驻扎着,武昌府有新调去的地二十四野战旅,本来是让秦默出任湖广州守备司令兼做第二十四野战旅旅长的,可现在第二十四野战旅被调到了武昌府,张强想了想,把第二十四野战旅调到了信阳县城,让第四骑兵旅作为轩辕龙飞手的机动部队存在,这样可以随时支援其他地方的部队。

这样想来,张强发觉自己的兵力还是不够用啊,地盘越来越大,手的部队不仅要守卫地方,还要承担进攻任务,一个州要不放一个野战旅不放心啊,两个边境州要放一个骑兵旅,担任机动部队。

现在他有好几条防线,东边和南边沿海需要布置一到两个野战旅,防止敌人登陆,这是一条防线;西南防线要防止日益坐大的南明国,这一线要摆五个野战旅,还得放一个机动野战旅和一个机动的骑兵旅;长江沿岸防线同洪承畴清军对峙,需要拜访七八个野战旅,两个骑兵旅;枢作为防线的纵深,需要精兵驻守,仙居县还得至少一个野战旅或者一个近卫旅防守;湖广州到湖北州面向四山和陕甘,云贵方向需要摆放至少三个野战旅,湖北州摆了一个师防备陕甘的大金国,这南阳府和汝宁府摆了一个师,后方还需要长沙和武汉两地的后备兵力支撑防线,兵力越发不够用了。

本来准备好要进攻的,到了要紧的时候,却发现四面楚歌,地盘太大,兵力太少,无法进攻了。

这真是令人尴尬的事情。

为什么这路要走的这么快,走的这么急,还走进了死胡同呢?

这时候,侍从跑过来对张强耳语一番,张强笑着道:“这可真是一个好消息,杜歌竟然真的把张煌言吊住了,而且张煌言随着他一路走来了,不日即将抵达长沙府。”

张强很想看看张煌言是如何的能耐,既能总揽朝政,又能指挥军队打战,能能武啊。

张强笑着对身边的侍从道:“这个杜歌再宝府没有耐心呆下去,一心想要像轩辕龙飞那样建功立业,升官发财,我就把他扔到了枢,给他个高官,结果,他闲了几个月,还是没有磨练出心性,居然闹着要拦下张煌言,这是在向我邀功,也是在告诉我,看,他能把!”

张强摸了摸自己下巴下面长出的胡子,为了切合这个时代人的审美观,张强还留出了山羊胡子样子的胡子,显得已经发福的脸型有点细瘦好看了。

“既然这样,就让他跟着张亮处理外交事务吧,调他去外交部任个侍郎吧。让他吃吃苦。”说完张强哈哈一笑。

他也想通了,既然没有办法打下去,就先对峙着吧,先解决另个一个方向的麻烦,张煌言来了,听听他对南明的看法,也许张煌言还能解决李定国的问题。

第517章 提高士兵的素质

“这是李定国派人带来的信笺,他希望得到你的指点和帮助。”古月笙拿着一份通过军情部转过来的来自云南州李定国的信笺对张强说道。

此时张强已经把行辕从长沙府移到了武汉府,而跟随他转战南北的近卫师第一近卫旅则回到了枢金华府驻守,驻守金华府的部队全被移动到东阳镇大营集整训,这次抽调了所有的野战旅的一个精锐营,这个精锐营也是各野战旅里面的精锐士兵和军官组成的营。

这些来自华夏军各个州驻守,防御,进攻的野战旅部队总共给枢凑了三十多个营,每个营都是精锐级别的士兵,或者基层军官,高层守备参将级别的军官则达到了三十个,另外还有各守备团的精锐士兵和基层军官,精锐的守备,千总,把总等军官,这些人一共三十个,要从好几个州,几乎半个大明领地的守备团里面凑这三十个军官,那是搓搓有余。不用怎么费力气就凑到了。

另外各近卫旅的基层军官,表现好的军官也凑了三十个,精锐士兵凑了一个营。

这些要干什么呢?

张强准备开了军校。

以前华夏军学着北洋时期的军队,其实开着随军学校的,可那样培养人才太不系统,太低级,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部分是以前部队的老油子,上个夜校,学几个字,能看懂命令,知道部队里面的旗语,号声,联络方法,知道怎么训练士兵走队列,然后按照上面的意思,教条,僵硬的执行命令,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粗制滥造的半成品。

这样的基层军官经过这些年的自然淘汰。

有的在战斗死亡了,有的在战斗受伤退役了,有的违反了军规,被强制退役,或者被丢进了俘虏营里面改造去了,有的则成长为更叫高级的基层军官,成为了民兵部队的精锐,被挑选到了守备连里面担任连长,以后顶多升为守备营的把总,或者千总,还有的异军突起,会表现,能力也有,自学成才,成为守备团团长,或者成为野战旅的精锐士兵,或者成为野战旅的基层军官,优秀军官,地位现在至少是个野战旅的千总营长了。

发展好的人进入了新兵营,回炉再造,但实际上也不过是拓实基础,或者变得更加偏颇,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了。

新兵营起,就有稍微高级一层的军校培养了,可这些军校顶多是传承老兵的经验,学习一些已经打出名的将领的经验,并没有从大局或者从华夏军的层面上学会更多的东西,系统的,从思想上,从技能上,指挥作战上,或者从自己本身的发展上,提高自己。

由于战事频繁,一边还要经营华夏军领地的经济,政治各方面,张强并没有去真正的,认真的去办一所军校,一所能让华夏军将士向往的,正规的,系统的军校,所以张强现在要办一所这样的军校。

军校分为步兵,炮兵,水手,骑兵,工兵,辎重,华夏军思想教育,等基础科目,面向精锐士兵,培养时间为三个月时间,其实就是把士兵们以前经历过的东西,系统的分析一遍,然后加上一些成名的将军的经验,教授给士兵,这样的基础科目,每一个被集来的军官和士兵必须认真学习,必须学习。

基础科目之后是专业科目,专业科目分为:

冷兵器科目,r搏,队形,队列,阵型,战术,各兵种配合,山地作战,单兵小队作战,个人武器选择,在队列里面的作用,以及和火器部队的配合。

为什么要教授冷兵器科目呢?

因为大明说白了,还是处于封建王朝的段,科技还不是很发达,即便火器已经从宋朝就开始使用了,但主要的作战模式还是冷兵器r搏,火器只是改变了作战方式,但冷兵器作战并没有彻底的被抛弃,所以身为大明时代的华夏军士兵和军官都应该强身健体,学会冷兵器的使用和作战,不能因为火器厉害,就扔开了冷兵器,那样是会吃亏的。

华夏军是要统一全国,争霸大业要在很多时候,一些地方,比如广西的大山里面,云贵赤地千里的无人区,以及缅甸等地方作战,如果没有冷兵器作战技巧,不会冷兵器作战,那么等子弹打光,等炮弹没有了,难道投降敌人吗?
首节 上一节 476/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