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333节


隆武南明,南明国已经稳定了局势,调整了军队,变得团结了起来,效率了起来。

原先隆武不能掌控局面,现在经过一系列的大战,经过几次损失以后,隆武朱聿健也变得真正的英明了起来。

大明原先的制度已经重新的在广东一地恢复了,官员派下去,地方安定了起来,商业繁荣了起来,有着华夏军的支援,南明国开始强大起来。

有了一定的收入。

军队也增加了两万人,

虽然可战之兵不过增加了千人,但实力也非比从前了。

马得功部清军飞速的退出了梧州府,南明**队迅速的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扩大了地盘不说,还增加了收入和人口。

马得功部和孔有德部合并一处,在广西桂林府驻扎,孔有德部实力恢复过来,兵力也增加到了七万人,加上马得功部的两万人,达到了万人。

面对南明军队的威*,孔有德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应对隆武南明军队的威胁上来。

这一面,重新整顿好的贺锦西征部队已经调换了很多部队到广州府同孔有德部,南明国边境增加防守的力量。

而退下来的战斗部队,除了一部分在退后一线的赣州府驻扎休整以外,其他的进入各地帮助民兵和守备部队完整建制,扫荡一些潜藏的清军残部,扫荡滞留的土匪,兵匪,带领补充进来的新兵进行战斗训练。

华夏军已经完全掌控了南方的局势。

张强在华夏军行政心,金华府召开各军主将战斗总结会议,布置接下来的同清军的战斗方略,同时一应官开始完善以前没有补充的州官系统的官员。

把米林调回来坐镇金华府,全面协**报系统,杜歌带着本部军队去饶州府坐镇指挥,协调福建的尤海波和江西的米淳部的民生和军事。

毕竟杜歌是副首相。

可以拿出来独挡一面。

坐镇一方。

广州府有贺锦坐镇,南昌有刘良佐坐镇,后面有尤海波和米淳支援,间有杜歌总管,西南方向,张强可以放心了。

南方沿海有陈函辉坐镇,泉州府有阮进的部队调回来坐镇,宝岛有唐殿风坐镇,后面张强还是派了朱大有在仙居县总管,居调度联络。

宁波府有祁三升坐镇,绍兴府,杭州府,有张名振坐镇居接应,承上启下,前方魏无忌坐镇金陵,面对敌人重兵聚集的扬州府。

几条线上安排的井井有条,可攻可守。

朝有张强亲自坐镇。

第349章 剿匪当派鳌拜

放羊的孩子

南方的势力变化,犹如一阵风潮,迅速的蔓延到北方。

清顺治皇帝依然没有亲政,因为历史发生了变化,多尔衮应该在三年前就死去了,却因为张强的穿越,把个华大地的局势搞的纷繁复杂,喜爱游猎的多尔衮没有时间去他的老家去游猎,所以没有被有心人害死。

他还在为满清的未来奋斗,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然而这理想太难了一点,也太多变了一点,入关以后的势如破竹,望风而降的局面在一个叫金华的小城市被一个叫张强的无名小卒拼死挡住了。

这就和曾经不可一世的我大德意志的铁骑被西伯利亚的寒风阻挡在莫斯科城下一样,折戟沉沙,本来是一个意外,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一个意外演变成一场足以葬送清王朝女真族人统一大业的险滩,成为另外的一个明长城,不知道这次又能阻挡他们几百年。

更加令人忧心的是,在万里草原上也不平静,已经沉浮于他们的察哈尔蒙古人变成了他们的心头大患,两年前还不显,但此刻,察哈尔部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强大的辽人,角色互换,他们成了关内的明军,需要安排重兵把守各个关口,防止察哈尔部入关突击他们的西北方领土。

派去草原上的清军和纠集起来的蒙古人呢?

被游动的察哈尔部蒙古人打的大败而归,察哈尔蒙古成了草原上的心腹大患,人口猛增,三十万人,控弦十万,更有万余马匪,小部落依附于察哈尔蒙古人,往日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闹腾的他们不得安宁。

现在大清朝等于是多线作战,西南和西北方向的永历南明尽管有大军压制,并且略次清剿,可尽管永历南明军队战斗力不堪,可无穷无尽的兵力,犹如地鼠一般打下这边,冒出那边,打下那边,这边又冒出来了,烦不胜烦,需要重兵分守各地才能让他们不至于继续坐大。

而西北极西的陕甘等地也是闹腾不已,不说那些回乡的大顺余部,明军残部,就说那些土司和俄国,西域等人也是闹腾不已,清军一直想要抽调吴三桂再次南下也不能,还得继续增派兵力,派遣王公,贝勒督阵才能勉强压服地方。

如果说这些地方还能看到希望,那么打不死的隆武南明却让人更加头疼,每次都快胜利了,南明往华夏军领地一跑,不久以后,又是满血复活,然后再次跑到别的地方落地生根,几个月以后再次和清军打的难解难分,越打越难打,一次次损失增大。

如果说张强不想和清军对战,怕教会清军作战的艺术,那么清军就是确确实实的让隆武南明学会了怎么和清军打仗,怎么安排战略,怎么排兵布阵,隆武也就像张强经常在后世听到过的某节目的名言,“女人就是男人的学校,每一次经历一个女人,男人就成熟一分。”

隆武南明已经不在怯懦的呼喊,悲号,哭喊,深明大义,也不像没有头脑的弘光南明一样,居然蠢的把失去大明江山的责任推给大顺逆贼,而请清军一起汇剿大顺农民起义军,自绝于民族。

他们立国了,正式的承认自己是一个国家了,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立场,所有立志反抗清军的大明土著和大明百姓都往隆武南明的南明国跑,壮大了敌人的力量,也把马得功惊吓的跑回了桂林,将半个广西府相让,丢失了前面多铎,等王公费尽千辛万苦打下的地盘。

还有一个一直消灭不了的鲁监国明军,突然和郑成功合流,变成了鲁国。

经过梳理以后,整个朝廷的清朝大臣们发现,原先不过是一个松散的地方反清势力,居然都成了实力强大的国家,统一大业变成了国战。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所有人都认为是华夏军。

刚刚年过四十的多尔衮威严的坐在已经成年的顺治帝下首,也不管顺治帝如何想,直接摆出叔父,重臣的威严,对下面的武百官道:“说说吧,如何应对当下的局势,各方都需要援兵,各方都在催饷,列位臣公你们有什么看法?”

“王爷,臣认为应该从盛京调兵,先灭察哈尔部,草原不稳,我国就无从南下,曾经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对我国才是重大威胁,至于南方,现在的兵力自保还行,等洪大人训练完毕新军再同华夏军决战,到时候,蒙古八旗兵力空出来,就像我们曾经攻打明朝一样,三十万骑兵大军南下,加上几十万绿营清军,选一统帅,足以荡平所有的威胁。”大学士刚林起身说道。

刚林是多尔衮提拔的亲信大臣,多尔衮问话,他立刻站出来回应。

多尔衮点点头,“说的有道理,其他诸臣,你们有什么建议?”

范程站出来道:“王爷,臣认为还是先完成统一大业,剿灭永历南明才是,永历南明现在是大顺余孽支撑,为南方最弱的势力,鲁国次之。
首节 上一节 333/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