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244节


一脉相承,郑王不会对侯爷怎么样,如果听朝廷的,我们最后的实力也要拼光,因此属下觉得,还是投靠郑王为好。”

郑鸿逵想了想,长叹一声,“也只好如此了。”

几名反对的将领站起来,“侯爷,不可如此啊。”

郑鸿逵一挥手,“我已经决定了,就这么办吧。”

他站起来走向大堂后面,转过屏风,一名师爷模样的人对他道:“侯爷,无论是隆武朝廷,还是貌似强大的金华义军,抑或是郑王都不应该是侯爷考虑到对象,你要投靠,就得认清形势,如今大片的明土落入清军鞑子手里,不如学学一官侯爷,投靠大清才是正道。”

郑鸿逵的信心又动摇了,清军的强大,是他心永远的结。

“那我该如何做?”郑鸿逵看着面前师爷模样的人。

“不仅要站稳脚跟,还要攻击泉州府的金华义军这支明军,拿下他们,广兮的马德功部将会帮助你清扫当前的敌人,我们会联络葡萄牙人,让他们一起进攻广州,你们则进攻攻赣州的隆武明军,到时候,侯爷保你为福建巡抚,如何?”

郑鸿逵拿不定主意,“让我考虑,考虑。”

“大人,不要考虑了,早日投靠才有荣华富贵,才有高官厚禄,如果等大清平定了西南,挥军而来,覆灭隆武朝,还有你的位置吗?”

他拱手施礼,“大人,施福这是为你考虑啊。”

郑鸿逵心烦气躁,不知道如何作答,他明白如今郑芝龙的形势,更担忧以后金华义军的算账,他可是打不过金华义军啊,金华义军那强大的攻击,勇猛的士兵,装备精良的军队,连天的炮火,想起来就害怕,他不知道自己如果答应了施福,金华义军来攻,如何能抵抗的住,恐怕没有等清军从广兮或者从江西而来,他就得被杀。

他在犹豫的时候,他的部将一出来,一个部将就对身边的侍卫道:“去告诉你家大人,就说郑鸿逵左右摇摆,时间一长怕投靠清军,听说清军的说客已经入了府邸,让他们早做打算。”

侍卫小心的看了一下四周,“是,大人,我马上汇报。”

第二百四十八章 郑鸿逵的危局,出手

情报以五百里加急被送往金华府,不过两天多一点的时间。

朱大典首先收到了这个情报,因为现在他的权力特别大,不仅接替仍然在外面帮助鲁王的张煌言,张名振训练部队金华义军总督府军需长米林的军需补给工作,还管理着全金华义军的守备部队的守备都司府,节制全部的金华义军的地方守备部队,同时管理着整个金华义军的粮食局,负责整个金华义军的粮食采购和粮食兑换金华元的业务,而且他还担任着金华义军吏部尚书的职责。

可以说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朱大有,军需长米林,以前周粥管理的守备部队也由他管理,所以还集成了周粥的一部分工作,同时他还负责管理朱府,也就是总督府,总督府本来原先就是他的府邸,张强接掌以后,扩大了很多,重新修建了朱府,更名为总督府。

他现在几乎成为张强的新的大管家,一个行政大管家,他当然不能像朱大有那样贴身伺候张强。

本来张强是想要将尤海波调回来,担任总督府的官职的,总督府就相当于封建王朝的内阁,枢,央,朝堂,可现在张强手武将一大堆,可以担任枢官职的人员少之又少,那些培养出来的秀才,只能适合担任基层低级的官员,等他们历练一番,也不过是基层层官职,相当于是县令,知州,同知这样的官职,至于知府,道台这样的层官职,他们是不可能探到了,才能有限。

张强的层官职都是当初随他起家的家丁和义军头目,他们的影响力有了,但实际工作能力仍然需要提高,也就一个尤海波和贺锦,陈含辉,还有沉浮一生,现在老老实实的守着衢州府邸刘良佐可以拿出来提一提,但他们的才能和他们和张强关系的亲近,以及他们的能力,还有张强对于自己掌控力的不自信,不能把他们提到枢,总督府担任高官。

清军里面的那些大拿都不是吃素的,如果任用旧有的明朝官员,他们分分钟钟给你来个反间计,来个离间,来个什么策反,或者搞个什么高层间谍出来,那自己的朝堂不和永历,隆武,鲁监国等人的明军朝堂一样了吗?

大家整天内斗不止,为了争宠,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整体金华义军的利益。

到时候自己落个和崇祯一样的下场,“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到时候自己一个人倒霉,他们转头另投明主,继续自己的荣华富贵。

所以对于使用明朝的官员张强的态度非常谨慎。

宁愿用自己的心腹,自己以前起家的能力仍然需要磨练的年轻人做自己的枢官员。

一个朱大典自己反复确认,还利用了系统,才使得他的忠诚度提高,才能放心使用。

当然本性是改不了的,自己手里已经有一大叠的巴格雅鲁侍卫队长收集的朱大典在这期间收受贿赂,贪恋钱财的材料,张强也只是将之搁置,到时候敲打一番就可以了。

朱大典将情报亲自送过来的时候,张强正在洗漱,如今身居高位,张强也不像刚穿越那样勤奋了,武功还是练着,但不像以前那么急迫了,目前自己身边光保卫的侍卫就五百多人,都是经过战火熏陶,并且接受过重要人物保卫训练的职业军官,他们都是侍卫队的士兵,队长是巴格雅鲁,那个在荷兰人行刺自己的时候临时接替过来的队长。

用毛巾擦擦嘴,张强揉了揉有些肿胀的睡眼,感觉精神不是很好,伸手接过巴格雅鲁递过来的朱大典送来到情报,翻开。

看了几眼,随手丢在一边,对躬身等待的朱大典道:“坐吧,你有什么想法?”

朱大典小心的坐下来,低声道:“总督大人,下官认为我们要做好准备,郑鸿逵有可能被施福说服,毕竟郑芝龙和郑鸿逵是原先的十八芝兄弟,他们交往几十年,一起打拼出来,郑鸿逵是郑芝龙的同乡兄弟,郑芝龙的提携,才有了他今天,如今从黄韬那里传来的消息,郑芝龙在清廷的日子不好过,一定会用这点来打动郑鸿逵。”

他停下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抿了抿嘴,几滴晶莹的水渍留在他的八字胡上面,浑然不觉,继续说道:“下官觉得,如果是往日,郑鸿逵还能有一些民族大义,还会支持隆武朝廷,只要隆武一天不倒,他就会一天反对满清鞑子,可如今的形势。”

张强略微点头,他知道朱大典说什么,如今金华义军已经不是当初的金华义军了,如今的金华义军在东南沿海熠熠生辉,如日天,实力强大,甚至有些咄咄*人。

没有人能打败金华义军,清军几次几万兵力,十几万兵力攻伐金华义军都大败而去,甚至两次主将被杀,数万人被俘,近期,金华义军一发力,刚刚闹得隆武朝堂上下惊慌失措,惊惧莫名,愤怒不已的阮捷部还有支持阮捷的科尔沁蒙古人,喀尔喀蒙古人,甚至清军汉军旗都被金华义军轻易击败,阮捷被俘,随后被隆武朝廷斩首。

可以说金华义军给附近的清军带来的震惊,损失,还有那份气势已经大的不能再大了。

相信现在清廷上下已经都听说过张强率领的强势崛起的金华义军了,而且他们恨不得马上派大军来攻打金华义军,集兵力剿灭金华义军,可他们没有哪个力量。

烽烟遍地的大明起义军,反正军拖住了他们的后腿,他们自己弄得一个“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使得他们到处救火,按下葫芦,浮起瓢,这里刚平定,那里又冒出来了。

而且有着永历和隆武两个顽强抵抗的前明势力,他们当然是要剿灭这两个在整个大明来说影响力巨大的祸患,这些人只要有一个名义,随便一个落魄的人,都能在一个地方拉起几千,几万的队伍。

相比金华义军的集,影响力主要覆盖在东南一片的军事强体,他们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势力身上,然后是同样有影响的鲁监国势力,再就是清朝的政权也不是团结一体的,他们内部也有矛盾,也有争权夺利的争斗,这最后才轮到金华义军,所以他们现在没有力量来攻击金华义军。

张强几个月前安排的蒙古这招棋已经起作用了,清军的满族军对,已经调了一部分去草原,科尔沁蒙古大军也因为察哈尔蒙古的崛起,被调回一部分。

这大大削弱了他们在南方的兵力和影响力,没有这些满族军队的弹压,汉军旗还好点,毕竟大部分是已经在辽东生活了十几年的,拥有了家庭和离不开的人,忠心方面还算不错。

可大量投降的明军和大顺的军队,将领,只要你稍微松懈,那能任由你摆布,一个不好,马上反正,投靠了永历朝廷,或者何腾蛟,或者其他摇摆的两个南明的外方的巡抚和总督,因此清军比起历史上的清军要艰难的多了。

这都是因为金华义军的崛起和搅局。

对于后世看过很多强国多小国,大国面对小国的y谋颠覆等招数的张强来说,玩起这一招来简直是顺心顺手。小小出招,就让清军焦头烂额,四顾不暇。
首节 上一节 244/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