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241节


而不是几百年都要忍辱负重,缓慢崛起的,打击侵略者,用极为弱势的抗,抵抗,一看就没有什么霸者的气势,也没有华儒家化那种一切尽在掌握,随便出手就能让敌人灰飞烟灭的气势。

“咳咳”巴格雅鲁接手侍卫队长,接手朱大有的管家职责以后,也把习惯陷入沉思的张强唤醒的职责给接了过去,所以你看到他不时地咳嗽两声。

“呵呵”张强对着朱大典傻笑一下,然后道:“朱大人,你想做什么工作?”

朱大典十分拘束的站起来,现在和刚才不同了,刚才他是兵部尚书,隆武朝廷的部级高官,和张强相比还高半级,但现在他是张强的臣子,当然得小心谨慎了。

张强手心向下,压了压,让他坐回去讲话,他的金华义军不提倡站着回话。

“臣,一切听从陛下的吩咐,陛下让臣往东,臣绝不往西,臣是陛下的忠实奴才。”朱大典作为一个贪官,却又有着民族节气的历史名人,这点上倒是不会坚持,凡是有本事的人,都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他讲话的语气前后不同,和张强后世看过的清宫剧里面的太监或者卑躬屈膝的奴才有的一比。

“你不需要如此,我需要的是一个忠心的人,但也需要一个能独当一面,辨别是非的能臣,以后不要再我面前提奴才这两个字,就君臣称呼吧。”张强道。

“是,陛下。”朱大典附和着说道。

“也不用叫陛下,毕竟我还不是什么王,什么侯什么的,叫我总督大人就行了。”张强又纠正道。

“是,总督大人,”改了称呼以后,朱大典又说道:“其实这次朝廷过来是想要封总督大人爵位的,”。

“哦,”张强笑着摇头。

这和蒋空格在危机的时候总是想给那些身处战地的军阀将领们空降一些提拔的任命,不是这个少将,就是那个将军,一个土匪窝居然给个营长,给个少校什么的,区区二三十号人,有时候还能给个少将师长什么的嘉奖和提拔,能*得隆武这时候来封张强一个爵位,说明隆武朝廷现在已经慌乱了,形势有些危机,隆武抗不住了,因此想要过来拉拢他,或者想要得到些什么。

张强坐下,手托着腮帮子思索着隆武到底想要什么?

“隆武想要什么?”想了半天,张强直接问朱大典。

朱大典道:“皇上想要大人出兵帮助收复赣州,打通同广州府的联系,同时他想要你像上次一样,派兵驱逐清兵出湘西他恢复江西的政权。”

“那他能给我什么?”张强问道。

“这个,陛下,哦,不,总督大人,他除了一个忠勇伯,好像没有想要给你什么,因为,朝廷已经没有银子了,除了一些地方以外,朝廷现在自顾不暇。”

朱大典十分为难的说道。

“我不是圣人,没有利益我凭什么白干?我的商队去福建很多关卡,他们也没有说给我少一些税收,以便地是关卡收取的那些税收,他起码应该有很多钱才对。”张强不满的说道。

“这个,呵呵,”朱大典尴尬的说不上话来。

张强不再说了,还是大明的通病,大明武官员一般都不喜欢将税收和钱交给朝廷,而朝廷也无力去,也不想去约束他们,这样就让他们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一个是各个地方和武将拼命的向朝廷要钱,不给钱就投降清军,不给钱就不干活,不听话,一个是朝廷的钱像流水一般花出去,收不回来,没有进项,开支却巨大,因此就是谁当这个皇帝,再英明也挽救不了大明。

现在是南明,同样有着一样的难处,之所以现在没有灭亡,是因为人们几百年来习惯了大明的生活,心里还有惯性,一些人甚至十分的忠心大明,积极奔走,为着大明朱家王朝卖命,去赴死,去抗争,但国之将亡,大厦将倾,不是几个人就能挽救的,很多人在背面推着,想要推倒重来。

南明难复。

“算了,你不说我也明白,你现在来投奔我,我十分高兴,这样,我这里呢,缺一个能统领全局的人物,你是兵部尚书,兵部实际上是负责大军安排和军需,以及监督的部门,而且你还做过巡抚,现在我封你为闽粤巡抚管理福建道和广州府一切兵事和情报,民政等的总管官员,你替我c心这一方面,同时加速对隆武朝廷一些正值的能办事的官员的拉拢和分化,如何?”

这算是重用了。

朱大典马上跪下来,感激涕零的说道:“臣遵旨。”

“下去吧,你在总督府办公,总督府为你专门收拾一个小院落,让你和你的家人居住,在总督府大楼,军需部,有你的一个办公室,一会儿,巴格雅鲁队长会为你安排。”张强沉声说道。

“是,臣告退。”

朱大典缓缓地退出大堂,然后转身离去。

张强坐在椅子上,舒了一口气,终于收服一个历史名人了。

系统声音又响起,“恭喜你,收服了第一个历史名人,你的重用,使得他对你的忠诚度提高到八十五,原先他的忠诚度只有十五,可以说上升到八十五的人一般不会背叛,不会被别人说服,他会随着你的地位,身份,成绩,名声大提高,自动提高对你的忠诚度,直到封顶百分之百。”

第二百四十五章 让世界乱起来,新的军队调整

搞定了朱大典,成功的把隆武朝廷的实力削弱之后,张强继续悠哉游哉的整编他的金华义军,等整编完成,就能对满清鞑子发起新一轮的攻击了。

又是一个月时间,4,5,6野战旅整编完成,近卫一旅整编完成。

目前野战旅1,2,3旅都在最前线,这个过程只有未完成的近卫一旅一边整编,一边保卫金华府,幸亏这个期间,清军自顾不暇。

金陵的清军在和鲁监国的张煌言,路振飞率领的军队激战镇江,后面鲁王朝廷在杭州府一边在张强的米林部队帮助下也在整编训练军队,一边在陆续从绍兴府和宁波府撤离他们的军队,同时顺便召集乡绅和豪强的家丁,佃农充实部队。

而郑成功的水师在猛攻敌人的水师,敌人的水师在明军叛将,也是郑家军叛将黄梧,施琅的率领下同郑军水师激战,互有胜负。

不得不说黄梧的老j巨猾,也不得不说施琅这个大汉j的水战才能过人,郑军的水师损失过半,一些小船和小型战舰损失惨重,同时还有一些型战舰被施琅偷袭,损失不少,而清军的水师越打越少,甚至把水津的水师充实过来,抵抗郑家军的攻击。

郑家军在路上的部队一边登陆杭州府,一边开往镇江前线,有了他们的保护,才使得清军无法偷袭杭州府,也使得张强的米林部能安心训练鲁监国的部队,主要是张煌言的部队,因为只有张煌言来找张强了,路振飞等人鲁监国的将军们对张强的金华义军还是比较警惕的。

因为张强在绍兴府收编了他们五千士兵,还策反了他们一万士兵,这一万五千士兵还在金华府整编之,而宁波府随着局势稳定下来,随着金华义军培训出来的秀才等官员的进驻,局势开始向金华义军期望的那个方向发展,一些地主恶霸,民声不好的乡绅,甚至有在以前反复倒向清军和明军的乡绅豪强被抄家灭族,而这些人大都是和鲁监国势力有联系,而且比较有本事,有联系的人,他们不断的向鲁监国的朝廷官员诉说,告状,使得金华义军和鲁监国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

就差打起来了。

先前面对这样的事情,张强总是让杜歌忍耐,然后暂且放一放,后来随着局势的稳定,金华义军真正把握大局,杜歌就不再手软了,杀的哀声一片,驱逐的驱逐,流放到流放,流放到地方是赤嵌城宝市。

赤嵌城要说起来就是一个后世的城堡类的小城,一个落后的小镇子而已,周围大部分都是未开发的地方,这些家伙被流放到哪里,赤嵌城周围,出城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光热病,疟疾,水土不服,就能让他们送命,他们还得在刚刚转正了的俘虏兵,民兵队伍的监视下修路,伐木,挖山,开荒,种地,简直就是金华义军的宁古塔。

宁古塔是清军流放犯人的地方,哪里沃野千里,森里密布,条件艰苦,去的人大部分困苦不堪,被艰苦的条件留下了性命,清朝的人一提那个地方大多谈虎变色。

经过一番整顿以后,哪里已经接近了金华义军初创时候的政治条件,土地被分了,大地主不是死了,就是逃了,乡绅绝迹,豪强占山为王,军队在村卫队,民兵部队的配合下清剿他们,守备部队迅速的建立起来,港口的码头和造船厂纷纷多了起来,商人开始不用交各种苛捐杂税就能在整个宁波府通行无阻。
首节 上一节 241/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