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204节


大炮开火,顿时胸墙砖石横飞,残肢断臂。

惨叫连连。

双方的士兵都惊慌失措,因为谁都不知道自己人可以打自己人。

其实现在就算大炮不开火,这生下的三四百人,要攻下胸墙也不可能了。

因为敌人也拉来了大炮,也是弗朗机炮,用马车拽着,迅速的布置阵地,但他们地处高地,不受到胸墙的阻挡,就可以轰击到下面攻击胸墙的明军,或者明军的火炮阵地。

双方一边炮战,荷兰人一边撤退。

因为郑成功主要不是为了打炮兵,他就是要拆墙,顺便留下多一些的荷兰人守军。

这下荷兰人守军悲惨了。

墙倒了。

人死了,还不少。

好几处缺口有三五十米宽,有些是被攻击的士兵用木头撞塌的,大多数是被炮弹砸开的。

荷兰人疯狂的逃向城门。

后面炮弹追着他们炸。

张强目击,大约有二三百荷兰人死在路上,胸墙那里有三四百人死了或者受伤了。

双方开始炮战,地形不利,明军吃亏很多。

头顶上还有城墙上的重炮轰击他们。

不到一个上午,整个炮队,就死伤过半,余下的都跑回来了,大炮被击毁了。大约五十门大小大炮。

而荷兰人的炮队损失不算多,三四门炮被击毁,五辆马车被击毁,人员死了十几个人,剩下十来门大炮,直到战斗结束,都依然在轰击明军。

(本章完)

第204章 亲眼目睹攻城

这一次进攻算是一场试探,算是一场佯攻,也算是一场郑成功不再的时候例行公事的攻击,主要目的大概是要告诉敌人,你们被我们围困,我们每天都在进攻你们,我们没有坐在一边吃干饭,没有不干活。

三四百人带着轻伤败退回来,敌人也败退回城,也算是一场平手,可两千人就在眼皮子底下剩下了三四百人,这战打得太惨烈了。

而最大的让人感到不平的是,敌人的伤亡也不过是三四百人而已。而敌人总共出城多少人,算上荷兰人的炮兵,不过八百人。

而真正的荷兰人并没有死多少,也许三四十个,也许五十个,也许不到,死的人张强看到大都是一些大明宝岛土著,或者一些日本浪人什么的,也许还有一些来自西方的流浪者。

这场战打得有点亏。

可这不是自己的部队,要是自己的部队,不到万不得已,张强不会让他们这么去送死的。

“总督大人,是否还在为昨天的那场攻城战伤神?”刘国轩走到张强面前,和张强并列而站,望着荷兰人的城堡。

“不是,”张强矢口否认,反问道:“刘大人这么清闲,竟然有空来看我?”

张强知道郑成功很忙,他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宝岛发展成他的一个基地,一个领地,就像张强在浙江金华干的事情一样。

宝岛现在是一个不毛之地,虽然早就有人烟了,甚至历史不短,可大部分集在沿海岸边,深入进去也有人,是一些土著居民,或者是以前的海盗,为了躲避历朝官兵水师的抓捕,或者躲避海盗的仇家,而冒险深入内陆,躲进了米林和深山里面。

郑成功要做到就是移民大陆百姓,来此耕种,向内陆推进,同时派人清剿土匪,海盗,收编一些桀骜不驯的小势力,同时还要和颜思晨等人开战,颜思晨自从被赶出日本以后,也在宝岛有地盘,但相比郑成功来说,他的地盘就小多了。

实际上指挥打仗的是郑成功的那些下属们。

现如今他的五虎将已经基本成型,有些已经跟随他多年,这是张强登陆宝岛一天一夜时间了解到的。

五虎将除了施琅这个人,其他人都到齐了。

没有了施琅,另外一个人填补了施琅的空缺,一个叫余兴的小伙子。

昨天指挥作战,率领两千人猛攻荷兰人外围胸墙的就是他,可以看出来,这个小伙子作战勇敢,但头脑简单,凭着一股勇劲,硬是完成了冯鑫交给他的任务。

是的,你没有猜错,虽然说五虎将,但个人的职位高低不同,能力不同,而且那时后世的人,或者是说书人编撰出来的,在真正的郑成功的队伍里面,这五个人只能说能力出众,而且尤为有名的是施琅,三姓家奴。

就像当初蜀国的魏延一样,虽然在有名的军队里面,一个伟人,一个英雄的军队里面,但他不是以自己厉害出名的,是因为他的品行和干的那些事情,都带着一些反叛的味道。

“咳咳。”张强发现自己走神了,旁边的刘国轩已经连续两次叫他了,最后还不得祭出神器,提醒**,来提醒他正在和人说话。

“刘大人有和赐教?”张强尴尬了一下,马上面不改色的问道。

“刚才下官问大人,大人在想什么?是不是在为昨天的攻城的那一战感到惋惜?”刘国轩再次问道。

“是啊,有点惋惜,那么多人,仅仅是为了夺一个胸墙,虽然你们破坏了大约一百米范围内的胸墙,使得敌人的胸墙失去作用,但用一千多人命和几百战士的下半生去填,有点不值得。”张强不得不顺着刘国轩的话题说下去,现在说什么,两个人都聊不到一块儿。

不是同一级别的人啊。

要不是刘国轩是郑成功派来负责接待和陪同自己的人,以刘国轩的官位,根本不可能和自己站在一起,平静的说话。

而是他跪在那里,或者拱手作揖,低头听着自己的训话,亦或者,张强问一句,他答一句,多一句话,他都怕自己说错了。
首节 上一节 204/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