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1096节


战斗半个小时,一艘轻伤的英国铁甲舰刚刚打爆一艘这边的赶来支援的受伤颇重的铁甲舰二型,就被副官他们的旗舰抓住机会连续击三炮,三炮打坏了敌人的船舵,打坏了敌人的几门火炮,同时在敌人船头侧翼开了一个三米宽的口子,汹涌的海水涌入,使得这艘战舰头重脚轻,一下倾斜了近三十多度。

趁他病要他命,一艘蹒跚的铁甲舰二型勇敢的冲上去,用七十五毫米火炮一顿打击,血洗了敌人一侧的所有炮位,之后敌人一侧的所有火炮偃旗息鼓,然后五十毫米速射炮在百米距离上洗劫了敌人的甲板,最终一门仅有的128毫米巨炮一炮打敌人的锅炉舱,锅炉舱bao zha,冒出的白气让敌人船舱底部喷涌上来的蒸汽机舰整个战舰都扫了个遍。

敌人的船员惨叫着跳入大海,然后船只一侧,一个翻身,将上面上百受伤的船员一起带入大海,大海上一个美丽的旋涡过后,这艘敌人的铁甲舰翻滚进大海。

重伤的三艘已经远远的拉开距离撤出了战场,轻伤的五艘和一艘完好的铁甲舰正在同自己一倍的敌人战舰zhou xuan,在来了五艘二型铁甲舰以后,新秦帝国依然不占上方,但却分担了压力,炮火密集了。

战斗半个小时,一艘轻伤的英国铁甲舰刚刚打爆一艘这边的赶来支援的受伤颇重的铁甲舰二型,就被副官他们的旗舰抓住机会连续击三炮,三炮打坏了敌人的船舵,打坏了敌人的几门火炮,同时在敌人船头侧翼开了一个三米宽的口子,汹涌的海水涌入,使得这艘战舰头重脚轻,一下倾斜了近三十多度。

趁他病要他命,一艘蹒跚的铁甲舰二型勇敢的冲上去,用七十五毫米火炮一顿打击,血洗了敌人一侧的所有炮位,之后敌人一侧的所有火炮偃旗息鼓,然后五十毫米速射炮在百米距离上洗劫了敌人的甲板,最终一门仅有的128毫米巨炮一炮打敌人的锅炉舱,锅炉舱bao zha,冒出的白气让敌人船舱底部喷涌上来的蒸汽机舰整个战舰都扫了个遍。

敌人的船员惨叫着跳入大海,然后船只一侧,一个翻身,将上面上百受伤的船员一起带入大海,大海上一个美丽的旋涡过后,这艘敌人的铁甲舰翻滚进大海。

本站已经启用新域名

第1462章 决战在外海

英国人很是震撼,决战到现在,硬拼以后,敌人还是那么活蹦乱跳,他们六十艘主力战舰,却逃跑的逃跑,重伤无法离开战场的都在哪里拼命呼救,被击沉的大都散落一片的跳水的船员,被击毁的冒着浓烟,在大海上挣扎,然后沉没。

开战到现在,除了开头重创敌人八艘战舰,以后都是击伤,击伤,却没有怎么让敌人实力受损,而他们这边六十艘铁甲舰,排着那么长的队形到来,看起来威武,但在这么小的战场上,能一下投入的大概不超过三十艘,其他的战舰都得绕开,另外寻找战场。

两家都是五十多,六七十艘的战舰,整个大海上,哪怕是按照一艘船相隔一百米,六十艘,也得排开五海里左右,留下转弯的地方,冲刺的地方,这个排场就更大了。

双方三十艘就拉开了十五海里的战场,其他的战舰只能向外面,更远的海域开去,开到哪里找一块地方决战,这边打了两个小时,那边才刚刚开战,整个战场有五十海里方圆。

武南他们这边剩余八艘以后,剩下的二十艘尽数加入战斗,同敌人三十七艘决战。

几轮齐射以后,他们八艘铁甲舰退入后面的两条战列线里面,同敌人在十五海里之内绕圈字决战。

一边十四艘,一边二十一艘,剩余的一边十四艘,一边十六艘。

十四艘那队战舰,由一名上尉舰长自动升起舰队指挥旗帜,指挥这条战列线,同敌人十六艘战舰开炮齐射几次以后,他们脱离了这个战场,往英雄港那边靠近了一些,离着英雄港大约六十海里左右。

开战不过一个半小时,敌人就凭借着数量优势,火力优势,击沉了一艘这边的受伤的铁甲舰四型,然后两艘围攻一艘战列线尾部的战舰,但这艘战舰凭着受伤,几乎所有炮位被摧毁的情况下,愣是用两炮命中,击毁了敌人一艘朝他们投射火力的敌人的铁甲舰。

自身最后用剩余的两门船头的七十五毫米火炮,击伤了敌人纠缠的两艘铁甲舰,靠上去俘虏了一艘敌人的战舰以后,拖带着这艘被俘虏的战舰,向指挥的旗舰发出重伤失去全部火力,全部战斗力的信号以后,营救起落水的双方船员,蹒跚的朝着英雄港撤退。

剩余的十二艘战舰依然同敌人十三艘战舰周旋,几轮齐射以后,这边再次重伤一艘,那边却有三艘本来就受伤的战舰被重伤,一艘被洗劫甲板的被再次击中,然后爆燃,不过十几分钟以后沉入海底。

敌人重伤的三艘战舰则在剩下九艘战舰的掩护下撤退,经过主战场的时候,那边的战船也撤退出两艘被武南他们击中受伤的战舰,撤退一个半小时以后,跑到了战场边缘,却被新秦帝国支援舰队和辅助舰队剩余的战舰给击伤,击沉,俘虏。

不到一个半小时这边的十四艘战舰损失了一艘战舰以后,连续有四艘战舰重伤退出了战斗,剩余九艘战舰也是各个带伤,敌人那边,被击沉三艘,被俘虏三艘,重伤两艘,只剩下了八艘。

局势向有利于新秦帝国一方倾斜,主要还是新秦帝国的铁甲舰速度快,火力威力大,防御力高,敌人那边虽然防御力和火力提升上来了,但速度是一个硬伤,全速的也只有十八节的速度,战斗的时候有时候只有十五节的的速度,这就让新秦帝国有可能利用速度,打了就走。

新秦帝国的铁甲舰四型可是有二十二节的速度呢,随便开起来都有十八节的速度,这样就能很快占领很好的战位,战场由他们决定。

也许英国人的炮火比较密集,但在威力方面还不足以一炮打瘫痪一艘新秦帝国的铁甲舰四型。

这样情况下,哪怕被打中两炮,铁甲舰依然可以受伤继续作战,随着铁甲舰的兴起,普通的火炮,已经不可能一炮解决对方的战舰了,哪怕是新秦帝国的火炮,巨炮,面对英国人的铁甲舰,也不是打中之后,有很大几率一炮干掉敌人,让敌人船只解体,除非正好打中敌人的弹药库,或者引爆锅炉舱。

不过锅炉舱包裹在厚厚的装甲之中,还有煤仓挡炮弹,一般不可能被击中,只能说爆炸剧烈的话,能震列管道,使得蒸汽泄露,引起动力减小,速度下降,但可以启用备用管道,或者紧急关闭,维修,更换一段管道,之后动力又恢复起来了。

这样下来剩下的这一支英国人的铁甲舰舰队就剩下不多了,看到新秦帝国几乎像打不残的小强一样,马上怂了,转身逃跑,剩余的八艘新秦帝国舰队穷追不舍,一直追到战场外围五十海里,用了三个小时时间才追上,一顿火炮下去,英国人再次受创,六艘剩下三艘还能行动,不过在八艘新秦帝国的铁甲舰围堵下,投降了。

分出两艘铁甲舰看押俘虏,打扫战场,剩余的六艘马上转身回去,全力赶往战场。

途中遇到了敌人逃窜的蒸汽机战舰,打了两炮,没有打中以后,也没有管,继续赶往战场,速度提升到了十九节,用了两个半小时就赶回了战场,正好碰到了副官他们的舰队在对抗英国人的十五艘铁甲舰。

这个战场的英国人铁甲舰舰队对于副官他们的舰队来说,还是很难的,支援舰队十一艘战舰,辅助舰队十五艘战舰,被他们打的就剩下了十八艘,他们也不过是被击沉三艘,重伤两艘,岌岌可危下,副官不得不把支援舰队的精锐抽调过来,才堪堪抵抗得住。

有了六艘铁甲舰加入,战局马上逆转,一顿炮火过后,本来已经受伤不轻的敌人铁甲舰马上溃败,三艘逃出战场,两艘被击毁,剩余的四艘投降。

副官留下三艘铁甲舰二型,三艘铁甲舰三型,一艘受伤的铁甲舰四型,带着剩余的还能作战的十一艘战舰转身回去帮助主战场上另外一支靠近的铁甲舰四型舰队。

十四艘对抗敌人二十一艘的那支,也是武南他们率领的那支,武南他们最后并入,带着四艘战舰合并了这支舰队,目前和敌人打的半斤半两。

第1463章 错过的决战

外面的几个辅助和支援,补给舰队的决战的帷幕落下,英国人庞大的舰队星散,剩余的英国人舰队早就无心恋战了。

二十一艘铁甲舰看起来比敌人的数量多,却失败在机动速度和防御力上,他们的防御力按说已经不错了,连巨炮都不可能三四炮ko他们了,整体铆接的装甲板,加厚的一尺二厚的内衬柚木板,骨架都是经过精钢锻造的新式硬钢,龙骨都采用了多次铸造的新式精钢打造,这已经同华夏帝国和新秦帝国走到一条路上了。

但英国人的铁甲舰败就败在附加的东西还是太多,船身上层建筑物太高,并且还架了两支高高的桅杆,下段是钢铁铸造,上端是梨木建造,高高的瞭望斗,能在很远的地方发现敌人,却影响了战舰的航速,加大了迎风阻力,吨位大,浮力高,能堆积更多的火炮,和装载更多的煤炭,装载更多的人员,却降低了破浪的船速,蒸汽机动力还是太低,他们现在只能生产一千六百马力的蒸汽机,需要更多的锅炉和蒸汽机连起来才能推动这么沉重的战舰。

火炮没有转向机构,采用的火炮笨重,装填费力,炮弹不足,质量不好。

人员训练不足,这支舰队是接到命令仓促起航的,岸上的精锐水手和炮手没有配齐,临时雇佣的一些港口的外籍水手和移民水手,准备不足,弹药不足,操作没有训练熟练,技术人员奇缺。

管理是一个问题,战斗力太低,有勇猛,却没有配合,士气刚开始还很高涨,但第一次对决,一下损失了七艘战舰,立刻低落下来了,战斗两个小时就有受伤的战舰要逃跑,战斗五个小时,已经形成了溃散,尤其是外围的补给舰队,辅助舰队,要不然,这边刚刚划分出来的副官带领的支援舰队怎么能击溃敌人的补给舰队,辅助舰队怎么能俘虏敌人那么多战舰。

但作为英国人的主力舰队,旗舰带领的主力铁甲舰舰队还是很能打的,拼掉了武南的主力铁甲舰四型的另外一条战列线舰队大部分作战力量,剩余的也几乎都受伤了,只有四艘能继续保持在战列线上,其他的只能打扫战场,营救落水船员。

武南他们十四艘战舰对抗英国人的二十一艘铁甲舰的时候,英国人打的还是很猛的。

连续的火力急袭,让武南他们多艘战舰中弹,要不是皮厚,要不是速度快,还真让英国人揍趴下了,几千水师官兵连续奋斗了五个多小时,天黑了都还没有拿下敌人,反而这边十四艘战舰连续出现问题。

动力仓被击中,失去动力,无法动弹,被敌人的多出来的战舰围攻,官兵们奋力反击,炮塔多次被击中,卡壳,无法转动,只能用副炮还击,洗劫敌人的甲板,奋力拼搏才免于被敌人围攻击沉,但也只能被其他战舰拖出战场。
首节 上一节 1096/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