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第683节


孟达背叛刘璋转投刘备,又背叛刘备转投曹魏,后来又背叛曹魏转投蜀汉,虽然每次都有些被逼无奈,但也不可否认他本身有很失败的地方,刘晔分析的很对:“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

吕布先把孟达放在上庸郡做郡尉,看看他的表现,如果还像原来那样,就让他一辈子窝在那里,这时的上庸郡不是在边境,而是在大汉的腹地,他如果有什么反心,死的比当年面对司马懿时还干脆。

不过,孟达跟他的好友法正、李严一样,人品上都有瑕疵,但都有一定的能力,吕布决定在雪藏他之前再给他一次机会,这次机会就在司马懿身上,让他在诸葛亮帐下听命。

诸葛亮现在要面对的南蛮和青羌的双重夹击,最可怕的是南蛮和青羌后面还有一个司马懿,这个越来越妖魔的对手将给诸葛亮制造更大的麻烦,但诸葛亮比起历史上,所能获得的支持是整个大汉十三个州,而不是一个益州。

吕布还从益州得到一个徒弟,鄂焕。

演义上,鄂焕身长九尺,面目狰狞,使一杆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担任高定军的先锋与魏延、王平、张翼交战,中计被俘。中诸葛亮反间计,鄂焕先为高定设计杀死雍闿,后又一戟刺朱褒于马下,后与高定一起投降蜀汉,被封为牙门将。

此时高定只是一个小部落的小酋长,而鄂焕只有十岁,尚为高定的农奴,被吕布派人从南中发掘出来。

吕布测试过鄂焕,发现他天赋异于常人,双臂较一般男童长,又有神力,筋骨难得,领悟力超强,吕布便收他为弟子,传授方天画戟。

除了自己的四十多个子女之外,吕布此外只收了宋谦、贾华、鄂焕为弟子,传授方天画戟,以吕玲绮武艺最高,鄂焕次之,宋谦、贾华限于天资,只算中等,却也算勉强能摸得上一流武将的边缘了。

以鄂焕的天资,以吕布的教授水平,十年可期,十年之后鄂焕的武力应该能够逼近一百,虽然没有他师姐吕玲绮的武功高,却可以轻易击败其他的师兄弟,基本上除了吕布、吕玲绮父女两人之外,他可谓纵横天下未遇敌手,攻打天竺、东南半岛撮尔小国时,鄂焕成了当地土人心目中的战神,鄂焕心道,你们这群没有见过世面的野猴子,真正的战神应该是我师父。

第840章 义子吕乂吕凯

吕玲绮现在已经十六岁了,开始独立统领一支上万人的女兵,这支女兵有一个很威风的名字,巾帼军成立一年多,平定过十多次世家叛乱,有力地保证了中原的安全,吕玲绮因功晋升为准将军,这是大汉年龄最小的将军,也是第一个女将军。

随后孙尚香、马云禄等女将军都陆续脱颖而出,她们都不是文职将军,更不是唱歌出身的将军,她们的将军头衔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中央军设置文职将军颁给参谋、技术、后勤类军官,但绝对不会颁给文艺类人才,吕布不想让他的队伍里出现一个“海淀银枪小霸王”的爸爸。

吕布的爱妾貂蝉、杜秀娘、邹晴等人琴艺、歌艺俱佳,但她们只负责在中央大学堂女子学院或艺术学院做教授,教女子琴艺、歌艺,从不抛头露面给外人表演。

中央大学堂出来的学员组织了几个职业表演团队,除了在京师里表演外,定期去军队做慰问演出,民间也组织了十几个职业表演团队,除了在民间表演,也可以定期去军队做慰问演出,军队自身不养任何表演团体,逢年过节除了从外面请表演团体外,军队自身官兵的文艺才能表演是主要内容。

吕布牢记住李天之流军中纨绔子弟对民众情绪的消极影响,更警惕出现八旗子弟,所以他对军中所有将领都严格要求,不仅自己的思想修养要抓紧不放松,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更不能放松,如果自己狠不下来心、溺爱孩子,就一定要把孩子送到童子军里接受训练,现在的童子军是由吕布的儿子吕仁、吕义和女儿吕瑜、吕璐一起负责的,因为他们的姐姐吕玲绮已经可以独立带兵,不需要再做孩子王了,便有年龄相当的他们来负责此事,吕布的妾侍里面有些武艺的吴瑕、杜秀娘、步梵等人轮流做童子军的领队。

吕布在巴蜀收下了两个义子,一个是吕乂,一个是吕凯。

吕乂,字季阳,南阳人也。他父亲吕常带着他,跟着刘焉进入益州,当时刘焉有称帝之心,故意让张鲁隔断王路,纵然吕常不想跟刘焉继续干下去,也没办法回归家乡,最后郁郁而终,吕乂十岁变成了孤儿,但志气不坠,喜好读书和抚琴,颇有才名。

吕布听到他的才名,命人将他征来,一见吕乂年方十七岁,俊秀倜傥,吕布想起他在历史上的政绩,颇为赞许,怜他少孤,便收他为义子。

吕乂在那段历史上,一直没有被刘璋重用,直到刘备定益州,盐府校尉王连请他做了典曹都尉,后来转任新都、绵竹两县县令,政绩赫然,百姓称赞,后来升任巴西太守,诸葛亮多次北伐,调发诸郡,多不相救,只有吕乂招募五千兵员与诸葛亮,后为汉中太守,监督粮草,供给北伐军粮。后来又做了广汉、蜀郡太守,时民众脱籍者甚多,乂到官,为之防禁,开谕劝导,漏脱自出者万余人。又升任尚书,延熙九年(246年),董允与蒋琬病故,吕义代董允为尚书令,勤于政事,不与人私相交结。吕乂为官清廉、治身俭约,号为清能。

大汉原本版图已经完全平定,吕布现在不缺乏能征惯战的武将,却十分缺乏像吕乂这样的能臣干吏,所以他不惜屈尊,收吕乂为义子,有勉励吕乂勤政之意。

吕凯年龄比吕乂更小,但他的前途不比吕乂小,因为吕布平定南中的一大关键便放在他身上。

在演义上,刘备驾崩,雍闿等反,永昌郡功曹吕凯及永昌太守王伉抵抗。丞相诸葛亮南征,吕凯献《平蛮指掌图》,诸葛亮用吕凯为行军教授,兼向导官。诸葛亮与蛮王孟获战,遣吕凯离泸水百里,拣阴凉之地,分作四个寨子,诱擒获等。后孟获弟孟优诈降,为亮识破,吕凯与马谡管待。从征南蛮,有不识之地,诸葛亮多问吕凯。及定,蜀军返,行到永昌,诸葛亮留王伉、吕凯守四郡。

三国故事在云南的展开,也就一出七擒戏,主角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和不打不服气的孟获,魏延、赵云等知名配角而外,一位大将的虽然低调出场,内敛演出,但掩不住大智大勇的千古风流。他便是三国七擒戏中的第一配角,吕不韦的后人吕凯。诸葛亮刚用兵云南,打败反叛的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太守高定、建宁太守雍闿后,在攻打孟获之前,专门会见吕凯,一来表示谢意,二来听取建议。

当时吕凯的职务是“功曹”,类如后世的市委秘书长,永昌郡太守(类如市委书记)王伉是他的顶头上司,按理这些应当发生在王伉与诸葛亮之间才对。

七擒戏的开场,源于一份战报:孟获起兵十万攻打蜀国,雍闿、朱褒、高定率部作为与孟获的向导和先锋队,攻打永昌郡。郡守王伉和功曹吕凯,“会集百姓,死守此城,其势甚急。”

演义里只突出三人背叛、孟获入侵的突发性,以及王伉和吕凯的苦苦支撑,却不曾想,他们力支独木的时间,不是演义中的半年,而是整整十年!

当刘备病死白帝城后,蜀汉的“南中四郡”,越巂、建宁、牂牁三郡先后叛蜀投吴,使蜀陷入三面受敌的危险境地,只有永昌郡继续拥戴蜀汉,以少对多,抵抗叛军的攻打。

叛军领袖雍闿写信劝吕凯,不要困守绝地,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投降为妙。没想到,兵少将寡、没有后援的守将吕凯吃了秤砣铁了心,回书称:“天降丧乱,奸雄乘衅,天下切齿,万国悲悼,臣妾大小,莫不思竭筋力,肝脑涂地,以除国难。伏惟将军世受汉思,以为当躬聚党众,率先启行,上以报国家,下不负先人,书功竹帛,遗名千载。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昔舜勤民事,陨于苍梧,书籍嘉之,流声无穷。崩于江浦,何足可悲!文、武受命,成王乃平。先帝龙兴,海内望风,宰臣聪睿,自天降康。而将军不睹盛衰之纪,成败之符。譬如野火在原,蹈覆河冰,火灭水泮,将何所依附?囊者将军先君雍候,造怨而封,窦融知兴,归志世祖,皆流名后叶,世歌其美。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托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录功忘瑕。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盖闻楚国不恭,齐桓是责,夫差僭号,晋人不长。况臣与非主,谁肯归之邪?窃惟古义,臣无越境之交,是以前后有来无往。重承告示,发愤忘食,故略陈所怀,惟将军察焉。”

这封《答雍闿书》的意思是,上天降下了灾祸,那些朝中的人乘机造反,这是为天下所不齿的,现在很多人都在伤悲,悼念先帝,我的职位虽然小,但也会为国肝脑涂地,以除国难。我家世世代代都受着汉家的恩惠,就应该躬聚党众,率先启行,上报答国家,下不负先辈,为什么要背叛自己的祖国呢?以前舜勤于民事,却死了,人们把他写进了书时进行赞颂,而且到处都是人在哭,把江浦都哭崩塌了,足见有多么可悲。先帝是个贤君可以平定天下,而你却看不见这战乱时代的真正面目,就像是野火在草原上烧,赤脚走在结了冰的河上,你将有什么可以依附的呢?现在诸葛丞相是外英才,看到这样的局势,受了先帝的托孤,对李严赞许非常。如果你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代的贤人你也能比得上。

在当时占尽天时地利人雍闿看来,算是黑色幽默吧。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不仅吕凯的义愤与忠诚造就了《答雍闿书》的精彩文笔,成为早期保山汉文化的代表之作,也成为吕凯身陷孤城,独自奋战的源动力。

当时,三个郡的军队日夜围攻保山城,看上去只日可破。蜀汉刚遭到猇亭大败和皇帝死亡,顾不上出兵。吕凯一面讲政治、讲气质,一面用卓越的军事才能组织有效地抵抗。这一抵抗,就是十年,艰苦异常的斗争最终也成就了吕凯在云南历史上十年“执忠绝域”的光辉历程。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位忠心耿耿的将军,他的先祖,竟然是被定性为叛逆之徒的后裔。保山只不过是他们一族的流放之地,伤心之地,耻辱之地。作为吕不韦的后人,他们在保山金鸡落脚后,顶着“恶人”之后的臭帽子,在保山却干起了“开文教之风……建兴学校……经学未哀”大好事,并成为当地的官家人。由于他们的务实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东汉政府索性将永昌郡治从嶲唐县搬到了不韦县,才有吕凯挺身而出,“执忠绝域”十年的美谈。

这份难能可贵的经历,一定让诸葛亮感叹不已,所以才不问上司问属下。而吕凯也没让他失望,不仅不居功自傲,反而进一步显示出他的超前意识——献地图。

在反叛还没有揭开盖子的时候,吕凯就嗅出了味道,专门深入云南各地绘制地图,在诸葛亮询问的时候,他的紧要动作就是献出《平蛮指掌图》。“孔明大喜,就用吕凯为行军教授,兼向导官”。在和孟获的斗智斗勇过程中,这份地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吕凯也在军中成功扮演了信息员、先导官的作用,最后因功得到提拔。

诸葛亮平定南蛮,上书后主,因吕凯等执忠绝域,勤恳不懈,又守义抗贼,于是荐吕凯等人,并予以封赏。吕凯在不久后便为南蛮叛军所害,其子孙世为永昌太守,并有祖风。

吕凯现在在十三岁,他们家族已经在永昌郡居住了四百多年,吕布为了吕凯及其家族能为平定南蛮而效力,是暗地收他为义子并对他家族给予赏赐和官位许诺,让吕凯从现在就注意搜索当地的地形地貌各种信息,为诸葛亮日后平定南中做好准备。

第841章 董和董允李恢

吕布随后又接见了董和、李恢、费观、费诗、秦宓、谯周、杨洪等文官,特别是董家和费家,吕布需要降尊纡贵地拉拢,因为董和的儿子是董允,董和又是李恢的举荐人,费观有个族子叫做费祎,这两个家族主宰了蜀汉后期。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祖先本为益州境内的巴郡江州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和举家西迁,离开南郡来到益州,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先后担任牛鞞县长、江原县长、成都县令等职位。当时蜀地因富裕丰实,百姓生活奢侈,商人更穿公侯贵族的服饰、吃珍奇美食,婚姻葬送等事甚至倾家荡产都要办好。成都作为益州的治所,是达官贵人、豪商大贾聚集之地,董和作为成都的长官,有意在当地推行俭朴风气,亲自带头节俭,穿粗衣、吃蔬食,生活上不逾矩犯上,从而令当地风气有所改善,百姓都十分敬畏他。后来成都县中豪强都不满董和执法严厉,纷纷说服刘璋调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当董和要走时,下属官吏、黎民百姓甚至老弱妇孺等数千人都相携而出,乞求留下董和,刘璋便准董和再留任两年。

两年后,董和升迁为益州郡太守。益州郡在远离成都的南中地区,汉夷杂居,董和仍然清廉简约,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相处时,都能以真诚之心对待,所以南中人都爱戴、信任他。

刘备入主益州,征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一起署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政务(时刘备任左将军兼大司马),两人相交甚欢。董和为官二十多年,在外治理边远地区,在内执掌机要权衡,到死时,家中仍无多余之财。诸葛亮对董和十分怀念,认为他办事周到、能及时匡正自己的失误,且将董和与自己的好友徐庶和崔州平相提并论。

吕布根据董和在历史上的简历,认为董和抚慰蛮族有道,任命董和为益州郡太守,让他镇抚那里的蛮族。

董和有一子董允,官至侍中兼尚书令,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

董允少时与费祎在蜀中名闻遐迩,董和认为他们两人优劣难分。有一次董允与费祎同往参加许靖之子的葬礼,董和给了他们一辆简陋的车驾,董允觉得耻辱,因此神色不安,但费祎却安然自若。董和知道后,于是认为费祎的德行方面要优于董允。
首节 上一节 683/7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辛亥大军阀

下一篇:舌尖上的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