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第495节


而到了科举考试越来越不注重对实际治政能力考察的明清时期,科考除了八股诗,便是经典的释义,如此造就的只是一批吹调子的苦呤文才,却选拔不出一些真正有实学有治国之术的良才,那些只会写几个文章的官员们根本不精于事理,对处理大事的应断往往比较迟缓,一碰到急需处理的要事,只能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而手无缚鸡之力,这时吏便有用武之地了,他们往往精于事理,有着相当丰富的办事经验,但是他们世代为小吏,没怎么读过儒家典籍,心里没有多少道德观念,日渐油滑奸险,只懂得为了一点私利,在官与民之间欺上瞒下。

于是乎,朝廷上站着的是一群吹调子的官,他们满腹经纶,口才非凡,于皇帝面前恭恭敬敬,拿着不薄的俸禄只为用些陈词滥调夸上几句,以哗众取宠,论起办事的效率和效果,则不能自事。如此庸碌朝政,只是个黄金堆砌的招牌,而万里江山,却交给了那些逐利小吏,这就是明清每况愈下的一个根本原因。

官吏之间若是继续泾渭分明下去,作为政治草根的酷吏集团想要进入政治贵族的官僚集团难如登天,中国特色的等级政治使酷吏集团始终处于被利用被鄙视甚至被宰割的低贱地位,他们人格堕落良心沦丧毫无底线,明清的衰退和没落,一半可归结为酷吏集团对中国破坏和桎梏。

吕布可不想让官、吏这样永远割裂下去,他效仿某个朝代的公务员制度,要让官吏之间能够互相流通。

虽然没有了科举制度的所谓高考只是对一只饭碗的想象,而公务员考试不过只是对无数贱民一点残羹剩饭的宽宏象征,但某个朝代的官吏并没有之前那么泾渭分明,公务员考试未经破坏之前的规则值得借鉴。

吕布宣布,自此之后不再有“吏”这个称谓,官吏一律改为官员,只有小官跟大官的区别,大官必须要有基层工作的经验,大官都必须要从小官做起。

官、吏分离的问题是远虑,吕布还有近忧,在这个时代,每一级的行政官僚里面,只有三四个是朝廷任命的,其他官吏多是地方长官自己任命的僚属,算作是吏,这些吏以地方长官为唯一听命的对象,以长官利益为行为导向,根本不把朝廷和天下民众放在眼里,这样的制度比后来的垂直任命制更加有害。

这是从秦朝时期蔓延到南北朝的劣政,地方长官可以自辟僚属,实际上是将地方的部分用人权交给了地方主官。地方主官可以在所管辖的区域内选官,由于是自辟,权力大,很容易使地方主官用自己的亲信组成官府体系,当地方割据时,就成为脱离于中央的职能机构。

汉代的削藩、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战乱,都是因为地方权力太大。关键是地方有用人权,所用都是自己的人,中央是天高皇帝远的虚制,地方则是现用现管的实利,中央权威受到威胁。

从文官管理制度的角度讲,秦汉地方可以自辟僚属,选用之官虽然属于中央官制系列,但与地方官有更强的依附关系,出现管理的“双轨制”,政行两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

吕布想通了这个问题后,便下定决心,要强化中央的人事权,以有效地遏制地方政府的权力。

吕布上表给天子刘辩,强调了收回地方自辟僚属的权力统一官制的重大意义。

吕布在表文里阐述道:“大汉地域辽阔,区域间的差别较大,给大一统的实现带来挑战,但如果不实现大一统,四方割据,各自为政,就会使整个国家陷入杀伐争夺、混乱黑暗的灾难之中。要想保证大一统的政制稳定,就要有一个稳固的中央朝廷,最关键之处便是在用人上,要由中央朝廷统筹安排,特别是作为执政根基的地方政权,其人事任免要由中央朝廷掌握。

中央朝廷的权力必须要能有效制约地方势力。地方官是中央权力的代表,是政令下达和民情上达的关键环节,必须脱离地方豪强势力,并对其进行制约。

基层乡里组织往往是在血缘和地缘结合的情况下建立的,人们依靠土地为生,很少迁徙,一般比较稳定,却让地方豪强容易坐大。乡间豪族势力如不加控制,往往猖狂地兼并土地、荫庇人口、收养私从,当社会发生动荡时就会由患而生乱,与朝廷利益发生直接的冲突。

所以一定要谨慎选取临民官,既要考虑到对民众进行善治,还要加大对地方豪族势力的控制,可若是任由各级行政长官自行征辟僚属,那些长官就会以笼络地方豪强去征辟豪强子弟为僚属,从而使得地方长官跟地方豪强勾结在一起,形成尾大不掉的地方割据势力,如现在的袁绍、陶谦、公孙度都是如此。

朝廷权威的树立是社会稳定的保证,朝廷必须要掌握人事权,收回地方自辟僚属的权力,统一官制。”

刘辩自然是看不懂,便跟内阁其他辅臣聚在一起商议,卢植重病奄奄一息不能理事,蔡邕、黄琰等内阁大臣身处中央朝廷,自然是希望中央朝廷权威能够树立起来,便同意了吕布的意见。

刘辩便签发天子圣旨,在颁发了官吏任职回避制度之后,又诏令收回了地方官员自辟僚属的权力。

吕布让内阁签发施行圣旨细则时,强调不再严格划分官与吏,同时把从事、书佐等地方长官拥有的僚属转化为正式官职。

中央朝廷收回地方官员自辟僚属的权力,没有野心的地方官员自然是配合的,那些有野心的地方官员则阳奉阴违,各有各的对策。

那些野心官员的对策都瞒不住吕布安插在地方的情报特工们犀利双眼,吕布也借这次机会好好观察一下,到底那些官员是心怀野心必须要铲除的,等幽州战事完全结束后,就对他们进行雷霆打击。

让吕布觉得诧异的是东郡太守曹操、泰山郡太守刘备,他们接到朝廷命令后二话不说就把所有从事解雇,一副满怀期待的样子等着朝廷任命的从事官。

吕布一时之间感到十分迷惑,这两个鬼东西对大汉是真的忠心还是假的忠心啊,若是他们一直那么忠心,自己还真找不到名正言顺除掉他们的机会。

第607章 精简机构小科考

吕布一言而决,各级县令、郡太守、州刺史的属官都有中央统一任命,升迁黜免依凭于中央统一考核,很多仅凭裙带关系做从事的家伙都走了,一下子就空出了很多官位,不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寒庶子弟都跃跃欲试,靠原来的茂才、孝廉的举荐已经不能满足官位的需求,于是吕布顺应民意,推出了小型科举考试。

之所以说成小型科举考试,是因为这次的考试只是为了选拔出各级行政长官的从属官吏,比如州刺史的属官治中从事、别驾从事、功曹从事、簿曹从事、兵曹从事、郡国从事、文学从事、武猛从事、督邮、主簿、帐下督、门亭长、书佐、计吏等,太守属官功曹掾、五官掾、上计掾、门下掾、文学掾、文学祭酒、督邮、主簿、主记、门下书佐、纲纪、循行等,以及县令的属吏各类掾史祭酒等。

吕布深度觉得地方行政长官们的属官太过繁多,极度不习惯,便效仿后世的制度,让各级设置多个衙门,对应中央内阁六部,这样一来,也算是改革了地方官制。

州一级行政长官为州刺史,行政副长官为治中,军事长官为州将军,从属于军务院军政部,人事衙门为吏曹,亦从属于政务院吏部;财政衙门为户曹,亦从属于政务院户部;刑法衙门为刑曹,亦隶属于政务院刑部;文教衙门为礼曹,亦从属于政务院礼部;工商建设衙门为工曹,亦从属于政务院工部;治安警备衙门为兵曹,亦从属于政务院兵部。

各衙门负责人皆以从事为名,如工曹衙门的负责人便是工曹从事,这些衙门一方面隶属于州刺史、州治中的管辖,但同样受内阁政务院各部的管辖,这双重管辖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唯一特殊的是兵曹从事,他领部分州兵做地方治安警备,是州将军的副手,最直接的上司便是州将军,并不完全受州刺史的管理。

至于每个衙门里面的书佐、计吏等小吏,根据吕布的指示,已经不能算作吏,都是有品级的官,不过他们多是十品官罢了。

郡一级行政长官为郡太守,行政副长官为郡丞,军事长官为郡尉,郡太守管辖各个衙门同样是吏曹、户曹、刑曹、礼曹、工曹、兵曹,这些衙门一方面隶属于郡太守、郡丞的管辖,但同样受州一级上级衙门的管辖,同样的郡兵曹从事领部分郡兵做地方治安警备,并配合刑曹衙门的行动,是郡尉的副手,最直接的上司是郡尉,并不完全受郡太守的管理。

下面的县、乡的行政衙门跟州、郡一样,都是一个行政长官、一个行政副长官、一个军事长官加上六个衙门,总共是九个衙门。

吕布做完这个行政机构改革后,想起某个时代的行政机构改革。

从国家到地方,行政机构都有二三十个,其实除了国家层面的外交、国防、安全几个部外,交通运输一个口、农林水利一个口、文化教育一个口、商务一个口、能源及国土资源一个口、人社一个口,科技产业一个口,就足够了,整那么多部干嘛?医疗卫生计生都可以归并到人社口,还整什么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不会归入到文化部啊,放到旧社会完全可以跟外交部、教育部一起整合到礼部去,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都可以化入工部,公安部、司法部都可以划归到刑部。下面的省市县,机构更是臃肿,一个小小的县,几十万人,光局就有几十个!

想起那些官僚搞机构精简,越精简越膨胀,冗员冗官越来越多,发展到后来,二十个纳税人养活一个官,还好吕布现在所处于的东汉末年,官民比例是1比7464,纵然吕布把所有小吏都算成官,官民比例也顶多是2000比1;跟某个时代的20比1,吕布现在所处的旧社会真是好多了。

吕布为了避免出现某个时代悲惨的冗官现象,严格限定了官民比例为一千比一,也以此设定郡、县、乡的行政区域,以前有的乡只有三四千人,根本不足以建立完备的衙门,撤销,并入其他乡里,一个乡里最起码要有两万人,能够把九个衙门立起来,才能算是一个乡,乡下面是亭,至少要够四千人才能算一个亭,而亭里面只有亭长和亭尉两个吃皇粮的官员,不再设其他衙门,算是官府在下面最低的基层单位。亭下面的保、甲都是地方自治,保长、甲长都是地方民众自行选举出来的,不算官员。

乡确立以后,就去确立县,至少五个乡才能立起来一个县,如果一个县的人口不足十万而且在五年内也看不出有达到十万的趋势,就撤掉跟其他县合并起来。

同理,一个郡的人口不足五十万而且在五年内看不出达到五十万的趋势,就撤掉跟其他郡合并。要知道现在可不是三国后期那么人口萧条,那时一个大州有几十万人都算好的了,现在光一个冀州都五百多万。

郡、县的合并当然也要看它的面积,如果实在是地广人稀,但面积已经远远超过其他郡县,就暂不撤。

吕布雷厉风行地搞郡、县、乡撤销合并精简,据他估计,未来一年内可以完成这五个大州的所有郡县乡精简,估计能精简掉七八个郡、三四十个县、一百多个乡,一下子就能精简掉三四千个官员。

虽然精简了很多郡县乡,剩下来的那些州郡县乡的行政长官们的属官也有留下来的,但这些属官参加了吕布指定的考试,过半都不合格,可见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滥竽充数或裙带关系。

吕布发现各个州、郡、县、乡的官员,现在至少缺员三分之一,现在就任的至少有一半是不合格的。

所以吕布决定推行他蓄谋已久的小型科举考试。
首节 上一节 495/7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辛亥大军阀

下一篇:舌尖上的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