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第420节


吕布仔细看过五斗米教的教义,非常不完善不具体,太平道的教义也很残缺,难怪道教搞不过佛教,佛教东入中土后锐意创新,一直跟着国人的愚昧品味改变着,甚至不惜把观世音菩萨原本的男身变成女身,以适应国人的母性崇拜。

道教的教义必须要改变,不能再搞神秘主义,不能再神秘到普通大众都不鸟的地步。

对于新教在大汉的普及,吕布是非常有信心的,左慈和于吉这两个最善于装神怒鬼玩仙风道骨的大忽悠努力下,再加上他们徒子徒孙们以及其他道士的众志成城之下,新教绝对是信者云集,吕布再在后面扶持着,对付那些对道教杯弓蛇影的世家子弟们,绝对能把新教搞成全民信仰的国教。

吕布准备创立的新教,之所以脱胎于道教,一则是有左慈、于吉这两个现成的道教高手来帮助自己,二来道教还是有很多适合中国的东西,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还是一个多神教派,那么多神中很多都是民众耳熟能详的。

改革道教并一统道教也是左慈、于吉一直以来的愿望,道教的大派别现在看起来只有五斗米道、太平道两大分支,但其他如左慈这样开创丹鼎派的小派系还有几十种,每个派的教义都不大相同,既不利于民众信教,也不利于集中道教的力量击败日渐猖獗的佛教,所以左慈、于吉意图借助某一个世俗力量统一道教压倒佛教的想法由来已久,现在吕布主动提出来扶持他们,当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错过。

但在确定新教的名称、神灵、教义上,吕布跟左慈、于吉发生了争执。

左慈、于吉还是想沿用之前的称呼,名为道教,吕布非常果断地摇头道:“太平道,五斗米道,这些道,因为张角的暴乱,因为汉中张修举旗响应张角,这两个道在大部分人眼里,已经变成了邪魔外道,我们不要再用道来做教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虽然不必拘泥于他的名称,但也要考虑到大部分大汉民众能不能接受!”

左慈、于吉都记得张角还没有举旗暴乱之前,大汉民众对道教的接受度很高,所以张角才能一下子发动数百万教众起事,但随着黄巾军的溃败、劫掠地方沦为山贼流寇,太平道的名声也一落千丈,现在确实不宜再用道教之名。

左慈、于吉便稽首问道:“请问大将军您有何主张?”

吕布笑道:“两位天师,给新教起名,要跟教义联系起来,我以为新教最核心的教义便是导人向善,只要人们加入我们的新教,然后积善积德,就能在死后升入天堂,而信仰我们的新教,便是一个通往天堂的坦途,所以新教的名字,不妨叫做通天教?”

吕布说出通天教这个名字以后,心里怪异莫名,因为他不由得想起了《封神演义》里面的通天教主。

在《封神演义》里,盘古开天死后,鸿钧道人执掌天道,收弟子三人,号为三友,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及通天教主,三友皆是万劫不灭混元大罗金仙圣人,简称圣人。三友各掌一教,分别是人、阐、截三教。通天教主执掌截教,住在金鳌岛碧游宫,在分宝崖上取得诛仙四剑及诛仙阵图,又是炼器大家,曾凭借成圣功德炼制后天功德至宝青萍剑。

《封神演义》的作者跟写《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一样是借古讽今,《封神演义》的描写重心是阐教与截教之争,是贯穿商周战争全过程的主线,而所谓的阐教与截教这两大教派恰恰是作者的杜撰。

明嘉靖时,明世宗曾赐给他所宠信的道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阐教辅国”的玉印,可能是因为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太大了,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阐”有阐发、阐明之意,“截教”的截,是指洞悉天道的意思,再以此为基础,截灭与天道相背离的事物。

阐教与截教的斗争,在本质意义上代表的是不同教派之间的斗争,维护教派尊严和地位,是截教门人与阐教作对的共同理由,截教门徒通常自称“炼气士”,所以一般认为是明代道士得势的丹鼎派与被排斥的吐纳派之争,此外还包括南宗、北宗,天师道与全真教之争。

很显然,吕布提议的通天教,跟《封神演义》里面的通天教主,没有任何鸟关系,纯粹取得是“信仰我教,便入通往天堂之坦途”的意思。

至于神灵,道教的神仙太多太泛,什么三清、六御、五方五老、四大天王、四大天师、四值功曹、五岳大帝等等,有数千个神灵,其实严格追究起来,大多是子虚乌有瞎编出来的,比如那个三清,说是三个人,其实都是老子李耳的化身而已。

吕布分析过自古以来的宗教,凡是发展到后世生命力强大的宗教,都是一神教,如基督教、伊斯教、犹太教,即便不是一神教,但神灵只有几个而已,像道教这么多神灵,就太过儿戏。

其实道教这种多神教,是很原始的教派。在人类普遍处于蒙昧阶段的原始社会,部落林立、人类意识形态尚未统一、尚处于分散混乱的局面,各个氏族教都有自己的神,甚至一个氏族中还存在着多种神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自觉的渴望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思想信仰能够出现,起到团结、号召、统一氏族部落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一神教逐渐取代了多神教,尤其是耶路撒冷三大天启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教的产生,使全世界迅速的转向了一神教,而目前的大多数民主国家都是有一神教信仰的,尤其是基督教信仰,是西方民主国家自由与人权思想的支柱。

一神教的产生对民族的形成、团结和统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传递起到了号召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吕布勾勒出来的通天教,只有四个天神,盘古、华胥、伏羲、女娲,虽说是四个天神,却代表了一家人,算是四位一体。

很显然,吕布的通天教依托的便是中华民族最为根本的祖先崇拜,盘古是父神,华胥是母神,伏羲是男神,女娲是女神。

第508章 设定天界神仙

盘古开天辟地、华胥生伏羲女娲、伏羲造物、女娲造人这些神话传说在东汉时期虽然还没有那么系统,但在后世已经非常具体,吕布张口就来,说得栩栩如生。

左慈、于吉自然不敢像后世那些脑残认为三清六御是天地主宰,吕布说出的神话传说他们也听闻过,自然不敢否定盘古、华胥、伏羲、女娲这四个天地元神的存在,他们嗫嚅着:“大将军,那我们的太上老君该置于何地?”

书中暗表,自从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自此以后在道教里,“太上老君”便是最早最高尊神,至于“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在那本书里面太上老君的地位才落在元始天尊之后,而元始天尊实际上是盘古的化身。

吕布轻轻摇摇头道:“太上老君本是老子李聃的化身,是道家鼻祖,可在孔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诸家之上而为仙,却不可为天神,所谓天神者,乃是天生天养、有万般神通者,盘古大神开天辟地创造这个世界,华胥大神创造出伏羲和女娲,伏羲创造世界万物,女娲创造人类,跟这四位天神相比,敢问老子李聃除了谱写道德经创立道家之外还有什么大的神通?”

吕布一锤定音,左慈、于吉无话可说,只要老子李聃的地位在其他诸子百家之上,他们就觉得自己对得起祖师爷了,没有必要再在这个问题多做纠缠。

吕布摆明了态度,要尊重历史,要尊重神话传说,却也要正本清源,所有与历史不和与逻辑不和的神仙全都驱除下神坛,比如赤松子,比如张良,比如张道陵,全部被忽视。

左慈和于吉互相对看了一眼,提出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大将军,您说若信仰我们通天教,便是踏上了通往天界的坦途,天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两人其实都没有见识过,但我们听人说,大将军您曾经受过天帝的启示,您能给我们说说那天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吗?”

吕布这才想起他之前拿来忽悠太后何莲等人的话,这种忽悠话挺伤脑筋的,也挺容易出漏洞的,所以吕布能不说就不说,当他地位巩固以后,他就没有再说这样的话了,这次被左慈、于吉问道,吕布知道自己不能不重新拾起那套话语。

吕布把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做了一番描绘,所有现代化的东西,飞机、火车、火箭、手机、电脑、电灯、电视等等,在于吉、左慈听来,无法可想,都只能是天界的神器。

于吉、左慈一边听吕布描述天界上的景象,一边认真地凝视着吕布的表情,他们惊奇地发现吕布的表情很认真,真的是曾在里面体验过生活过的表情。

吕布确实没有说谎,二十一世纪的所有先进的东西他都描述给这两个神棍听,可二十一世纪那些败坏的环境、道德、伦理他却隐匿不说。

于吉、左慈非常吃惊,嘴巴张得很大,过了半天才合拢起来,特别是九十多岁的于吉,他感叹道:“老道我活了九十多岁,一直修道,却从未有此境遇,大将军还不到三十岁,竟有此境遇。”

吕布微微一笑道:“于天师,你知道你们为什么一直没有这样的境遇吗?”

于吉、左慈稽首问道:“请大将军示下。”

吕布拱手向天,表情从未有过的郑重:“那是因为你们一直以来修的道,讲的道,大部分都是自己瞎编的,都不是天道,你们未得天道,却跟他人乱讲,如此行径安能让天神看重,给于你们天启?!”

于吉、左慈一脸惭愧,吕布斥责的没错,从张道陵到他们,所有的道教方士们都在瞎编乱造装神弄鬼欺瞒世人,真正懂得天道的恐怕只有写下道德经的老子李聃一人而已吧。

左慈拱手问道:“大将军,既然您受了天启,为何您不来传达天道,反而假手与我们二人?”

吕布表情非常严肃地看着左慈:“左天师,术业有专攻,我虽然受了天启,但天神并未教授我什么道术,我无法把我头脑里的天启展示给大汉民众,让他们相信我进而信仰通天教,我能做的就是按照天神的吩咐,在最短的时间里一统大汉,中兴大汉,而你们虽然没有受过天启,但你们有高超的方术,能够把天神的旨意表现出来,进而传达给世人,让世人相信你们。”

说到这里,吕布又是拱手向天郑重说道:“让你们二人来创建通天教正是伏羲大神的意思,伏羲大神通告与我,你们二人没受天启,却能修炼出一身超人的道术,如此悟性,若是再有传道的功德,便是升入天界为圣贤的两个上选。”

左慈、于吉闻听吕布此言,有些动容,连忙问道:“请问天界有多少圣贤?”

吕布在跟这两个神棍会面前,早已经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编造一个世界总要设定好里面的人物嘛,他不假思索地说道:“天界共有五类神灵,分别是神、仙、圣、贤、良。

神者,又名天神,有四位,分别是创世父神盘古、补世母神华胥、造物男神伏羲、造人女神女娲,盘古大神与华胥大神乃是夫妻,生下伏羲和女娲。
首节 上一节 420/7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辛亥大军阀

下一篇:舌尖上的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