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第388节


太史慈和刘政脸上尽皆露出失望之色。

吕布轻轻一笑道:“不过,若要青州安宁,不一定非要中央军大规模出动。”

太史慈和刘政脸色缓和,带着希冀的眼神望着吕布:“愿闻其详。”

吕布笑道:“你们应该知晓,中央军已经大破管亥领头的四十万青州黄巾,并整编其中的精锐人马编为两个师的青州兵团,以管亥为主帅,以泰山人于禁为副帅,整训三四个月,即可开拔青州,一边清剿收编黄巾余党,一边整顿青州地方秩序,相信在一年之内,必能让青州旧貌换新颜!”

太史慈和刘政闻听吕布此言,尽皆大喜,但转瞬间他们又惴惴不安道:“青州兵团才四万人马,如何抵挡猖獗在青州的黄巾余党六七十万人马?而且还是管亥为主帅,他怎会用心?!”

吕布呵呵笑道:“青州兵团名义上是管亥为主帅,主要是要利用管亥的声望来招抚那些黄巾余党,实际上的主帅是于禁,青州兵团会稳扎稳打,对青州黄巾杆子各个击破,逐步壮大,而且青州兵团并不是孤军深入的,我会让张颌部和张辽部一左一右从两翼护住青州兵团深入青州,同时吕岱的渤海水师从渤海上,甘宁的黄河水师从黄河上会对青州兵团进行及时的援助。”

在随后的战略布局中,吕布调魏延部去河内郡镇守,调换未曾经历太多大战不甚疲累的张颌部到渤海郡南部镇守,张辽部在黎阳镇守,等青州兵团整训得差不多可以出兵时,张辽、张颌部各出动一半人马护持青州兵团往青州内部步步推进。

太史慈和刘政听吕布考虑得这么充分完备,都不再担心,忙不迭地称善。

吕布说完自己的战术规划,便带着一脸笑意望着太史慈和刘政:“你们想不想在这场平定青州黄巾余党的战役里出力呢?”太史慈、刘政齐声道:“固所愿也!”

吕布一副为难模样,目视崔琰,崔琰明悟吕布的意思,便在一旁插言道:“可是你们不拜入大将军帐下,他也不好指挥你们啊。”太史慈、刘政忧心于故乡惨样,一起扑通一声拜在吕布面前:“太史慈、刘政愿拜大将军为主公,终生唯主公所命是从!”

吕布上前将他们搀扶起来,朗声笑道:“得子义、子治相助,青州可定!”

太史慈、刘政拜吕布为主公后,这才确定吕布即便是看在他们面上也会出兵青州,心神大定,言语不再那么拘束。

吕布看到太史慈身后背有一张大弓,想起太史慈是三国排在前三名的神射手,便笑道:“子义,久闻你猿臂善射,弦不虚发,而本公向来也有善射飞将之名,今日难得一会,不如比试一番如何?”

太史慈初来乍到,自然推脱道:“末将不敢。”

吕布笑道:“子义,难道你善射之名是浪得虚名不成?”

太史慈虽然胡子留得很长,看起来很稳重,但毕竟还是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小伙子,血气方刚,对自己的箭法非常自信,受不得吕布如此讥讽,脱口而出道:“就怕主公败了见罪末将!”刚说出这句话,他就后悔不迭,惴惴不安地看着吕布。

吕布轻拍着太史慈的肩膀:“子义,你放心,本公出道以来,不论是戟法还是箭法,都未遇敌手,无敌的滋味实在是太寂寞了,还真希望你能让本公尝到败北的滋味。”

太史慈见吕布不以为忤,呵呵笑道:“主公,那请您手下莫要留情,不然您真会败北的。”

吕布领着太史慈、刘政策马来到邺城瓮城里的校场里,黄忠正率领本部人马训练,吕布的亲卫虎戟骑奔腾而来,那些训练的士卒却视若无睹,全身心地投入在训练中,哪怕烈日当头汗流浃背。

太史慈不禁赞叹道:“真乃军纪严明、训练严格的威武雄师,难怪中央军能无敌于天下!”

吕布呵呵笑道:“子义,你只要用心带兵,将来亦能统领如此雄师。”

太史慈被吕布这番话激起了心中的无上豪气,他何曾想做那个郡吏,何尝没想过做一个万户侯。

吕布驻足在校场边,静静地看着黄忠练兵,并未打断他,中央军令有一条,不能以琐事中断训练。

过了半个时辰,黄忠操练完毕,吕布才上前对黄忠说道:“汉升,本公欲与东莱太史子义比试箭法,可请三军将士训练完毕后先不要离开,先来观摩一下。”

黄忠用锐利的眼神扫了太史慈一眼,心里自揣道,我都不能胜得过主公,你这个毛头小子,焉能胜得过主公。

第464章 太史慈比箭

黄忠挺身而出,向吕布请缨道:“主公,让末将先来与太史子义比试一番,若是末将胜不得太史慈,主公再下不迟,若是太史子义不是末将的对手,主公也无须再跟太史子义比箭了。”

吕布轻轻摆摆手:“汉升,比试箭法,只是小戏而已,非比阵前互搏,何必如此刻意。”

崔琰笑道:“黄将军,主公难得有如此兴致来比箭,您又何必扰他兴致?”

黄忠赧然,转身聚齐麾下士卒,大声喝道:“将士们,你们往常认为本将的箭法高超,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们今天不但会亲眼看到青州神射手东莱太史慈的箭法,更加有幸目睹主公高超绝伦天下无双的箭法,大家要用心观摩,不要错过这个大好的学习机会!”

黄忠善用弓,他麾下的将士宜多以弓弩兵为主,最是推崇箭术,他们在黄忠的带领下训练箭法,箭术都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上千名士卒若放在其他诸侯的队伍里都能称得上是神箭手,他们看惯了黄忠的精妙箭法,自然以为除了主公吕布之外,黄忠的箭法是最厉害的,却没有想到今天跟主公比赛箭法的竟然不是黄忠将军,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州人太史慈,不过虽然这些中央军将士心里充满了疑惑,但他们还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一丝喧哗和吵闹。

吕布向太史慈笑问道:“子义,我们这次比箭该怎么比呢?”

太史慈拱手笑道:“全凭主公做主。”

吕布稍微想了一下,便道:“这样吧,三局两胜,我们每人出一个题目,最后一个题目便有刘子治来出。”

太史慈自然应诺,刘政刘子治也通晓骑射,却没有太史慈那么神通,他要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可以考量出谁的箭法更为高超的竞赛题目。

吕布让太史慈先行出题,太史慈指着一百二十步外均匀放置的三个箭靶:“快马奔驰过百步距离,侧身射向这三个箭靶,马过百步不得超过十息,谁中靶的箭多,谁就获胜。”

吕布稍微看了一下,发现这个题目出的很有意思,能考察武将的好几个方面。

一个是骑术,若是骑术不佳,非但射箭不稳,不能射中靶子,甚至不能完成十息之内马过百步。

一个是射箭的精准程度,这自然是箭术的核心要求,一般情况下一定要射中靶子的红心,因为是一百二十步开外,又是在骑马侧射,所以太史慈出的题目里没有强调一定要射中靶子的红心,哪怕射中靶子的边缘也算过关,但对吕布和太史慈这样自信的箭术高手而言,非要射中红心不可。

一个是射箭的劲道,寻常人力气不足,拉不开硬弓,别说射中一百二十步的靶子,怕是百步外的一人无法环抱的杨树都无法射中,因为弓太软射出的箭力道太差,飞到半路就坠落下来,太史慈提出一百二十步,自然是以己度人,他觉得自己能够做到,想必天下闻名的飞将军吕布也能做到,而实际上整个大汉能射箭超过一百步还能正中目标的武将都不超过五十个。

这个时候,迈出一足为跬,迈出两足才是步,跬就是后世的步,现在的1步实际上是后世2步,五尺为步,一步等于五尺,而汉时一尺大约相当于后世的21.35到23.75厘米,取平均值,一尺相当于22厘米,一步大概相当于后世的1.1米。

一个是拉弓放箭的速度,这个也是箭术方面重点要训练的,若是能在相同的时间内比对手多发出一支箭羽,就能锁定胜局。

吕布身为主公,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是高屋建瓴,他发现这个竞赛题目可以推广起来去考虑将士们在骑射上的综合能力,便欣然命黄忠把这个题目记下,留待以后军中大比武时做竞赛题目。

太史慈出的题目,自然由太史慈先来,他骑着一匹白马,在场外溜了一小会儿,然后纵马飞驰而过,嗖嗖嗖,三个箭靶的红心上,中了五只箭羽,只有一支箭羽稍微偏离了红心,在靶子的边缘。

太史慈一脸平静,黄忠却带着刮目相看的眼神扫视了一下太史慈,因为黄忠以自己二十多年射箭的经验判断,若是自己上场,也无法做到六只箭全都射中靶子红心。
首节 上一节 388/7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辛亥大军阀

下一篇:舌尖上的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