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第254节


杨戏:“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诸葛亮说过:“(陈)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

但就是这短短几行历史记载,吕布眼前便浮现出一个智勇双全的超级侍卫统领,打个比方,陈到在蜀汉的地位便类似于曹魏的许褚。

吕布把陈到搀扶起来,笑问道:“叔至,不知你今年贵庚?”

陈到虽然因为年轻资浅没有名声被刘表嫌弃,离刘表而投吕布,却没有魏延那么自卑敏感,脸色平静,躬身答道:“末将今年十七岁。”

吕布点点头:“十七岁,年纪还很小嘛,那你习武多少年,入伍多少年?”

陈到眉头不皱,眼睛不跳,还是那么平静地答道:“末将跟随父亲习武十余载,跟随父亲在军中历练三载,自从父亲前年去世,便领着父亲的部曲四处漂泊,寻访明主。”

吕布注意到陈到话语里四次提到父亲,知道陈到这样说话,必有深意,便问道:“不知令尊高姓大名?”

陈到脸上掠过一丝笑意,便道:“我父亲讳名为理,讳字公允,曾为豫州师友从事。”

陈理,陈公允,豫州的师友从事?!

吕布确实没有听说过,毕竟师友从事仅是州牧刺史的属官,且仅为荣誉职位,并无固定职守,真正职权还不如一个县令,而且陈理这个人也没有做出过什么丰功伟绩扬名四方流传后世。

但看陈到的表情似是对自己的父亲甚是推崇,吕布不忍心伤害他,却也不愿意对他撒谎非要说什么如雷贯耳久闻大名的假话,正在犹豫该说什么话能够遮蔽过去,便又听到魏延说道:“主公,刚才我忘了介绍我父亲,讳名为和,讳字为公济,曾为义阳县尉。”

原来魏延见陈到说出自己父亲的名讳,意在引起吕布的重视,也不甘示弱,表明了自己出身也不算非常普通。实际上,魏延和陈到的父亲官位都不算高,而且各自都是凭借本事而非家世做得官,根本算不得是什么世家大族,算是一般的寒庶地主,基本上跟张颌、高览、韩浩、郭嘉他们的家世都差不多,吕布突然发现,自己手下这类的寒家子弟最多。

吕布又忽然想起,在后世的时候,有一个男同学,他爷爷以前是某个县的副县长,父亲是一个乡的乡长,母亲是法院副院长,舅舅是公安局副局长,他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便问说自己的家族算不算世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按照东汉三国时代的称呼,他爷爷勉强算是县丞,他父亲算是啬夫,他母亲勉强算是县里的司法篆,他舅舅勉强算是副县尉,这样如果算是世家,若是放在袁绍出身的那个四辈子都有人做政治局常委的大世家面前,算个什么呢,只能是贻笑大方,恐怕是连袁家的仆人都不把他那个县乡级的所谓世家放在眼里,实际上,那个男同学的家族放在东汉末年,只能算是寒庶地主,只能附庸于中小世家而存活。

吕布作为主公都不在乎这个出身,魏延和陈到却还在耿耿于怀。

到了这样的情形,吕布再也用不着撒谎说久闻他们父亲的大名,而是朗声大笑道:“靠父亲荫蔽,算是什么英雄!文长,叔至,你们二人莫要担心我小觑你们的家世出身,实际上,我吕布的父亲也只是一介县尉,但这妨碍我成为朝廷的重臣了吗?!在我中央军中,不讲出身,不讲背景,只讲本领!”

说到这里,吕布收敛笑容,加重语气道:“日后莫要在那些世家子弟面前自惭身世,比起那些躺在父辈基业上坐享其成的行尸走肉,你们更能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大时代里生存发展,你们会是日后名扬天下的大将,而那些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的世家子弟只会被人像宰牛羊一样宰掉!”

吕布的话掷地有声,在魏延陈到心里激起回响,他们不由得更庆幸自己离开刘表投奔吕布。

前往中央军大营的路上,吕布跟他们天马行空地一通闲聊,似是没有重点。

魏延见吕布谈笑无忌,便敞开心扉,跟吕布倾谈起来,却渐渐地被吕布带入话语圈套里,吕布旁敲侧击不着痕迹地知道了魏延的所有情况。

魏延乃是魏无忌的后人,家传的兵法便是《魏公子兵法》,家传的刀法和箭术亦是从信陵君魏无忌那里传承下来的,怎奈魏无忌这一支的人在刘邦拿取天下的时候做的是刘邦的绊脚石,刘邦建立大汉以后,对魏氏后人有所抑制,所以魏氏后人虽然屡有英才却不为朝廷所重用,一直都是屈居于县尉这样的低级武官行列,一直蔓延到魏延这一代,魏延父亲去世后,魏延想子承父业继续做义阳县尉,却被新到的义阳县令拒绝,魏延无颜再在义阳混了,便带着父亲的部曲前去投奔那些太守刺史,三番两次地因为年幼、没有名声而被拒之门外,要不是吕布,魏延怕是还要蹉跎十几年才能出头。

吕布却注意到,陈到沉默寡言,但凡出言必有深意,再看他,自从父亲逝世以后,十四五岁的年纪,就能把父亲遗留下的部曲统率的井井有条,历经多次阵仗,折损过半,余下的也没有弃他而逃,可见他颇有治军之才。吕布心里不由得赞叹,看陈到小小年龄已经如此沉稳,难怪历史上的刘备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陈到的白耳兵守卫。

吕布虽然自己武功高超,但自己的家属和那些谋士多是不能自保的,需要一支强大的亲军护卫,虽然典韦忠于职守,但他个性里依然有一些毛糙,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在关键时候掉链子,赵云很完美,但吕布想让他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吕布需要一个谨慎细心的人辅助典韦带好亲兵,陈到便是最适合的人选。

陈到在历史上带过的白耳兵又叫白毦军,之所以叫这个名字,那是因为所有将士的头盔上都插着一丛白色的牦牛尾巴。传说,在刘备猇亭被陆逊打败之后,陈到领数百白耳兵就把数万追击的吴兵挡住,足见白耳兵的精锐和陈到的勇猛。

吕布自然不会再用大耳贼的白耳兵名称作为自己的亲军名称,还是飞虎军响亮好听。

第313章 同族大才吕范

吕布便直接说道:“叔至,我看你个性谨严厚重,以后就做我的亲军副统帅吧,只是从此之后你便少了许多攻城拔寨的正面作战机会,也会少了许多战功,不知你意下如何?”

陈到稍微想了一下,笑道:“能够在主公鞍前马后护卫,末将还怕少了军功不成?”

吕布恍然想起,自己这样的主公不像三国时期大部分由世家子弟转化成的主公,他们都是龟缩在后方的,而自己这样的主公为三军战魂,少不得要征战厮杀,陈到跟随自己身后,战功也少不了,自己刚才那番话是按照一般主公的侍卫统领的角度来说的,比如历史上赵云、陈到作为大耳贼的侍卫统领,领兵出征建立功业的机会就比关张马黄魏少上很多。

吕布点头赞许道:“叔至,你见微知著,我很满意,只是你初来乍到,对中央军系统并不熟悉,还是跟文长一样,先在教导营里做一个队的队长,三个月后再兼任飞虎军一营营帅。”

陈到欣然领命。

又过了一日,吕布期待已久的族内高才,汝南细阳人吕范前来投奔。

吕范身高八尺五寸,身材伟岸,一身白袍,丰神俊美,跟满宠一样都是当之无愧的美男子。

吕范见到吕布的第一句话便是:“主公且看,我吕子衡宁当久贫者乎?”

“子衡,以你之能,绝非久居人下久居贫寒之人,若得良机,必能飞黄腾达,如今你慧眼识主,投奔与我,我敢担保,你未来必是朝中重臣!”吕布难得得到一个族内高才,十分振奋,继而又诧异地问道:“子衡,你为何如此相问?”

吕范微微一笑,把缘由细说了一遍。

吕范原来是汝南郡细阳县的一介小吏,以“容观姿貌”著称于世。细阳县城里有一个刘姓大户,他们有个女儿,是名符其实的白富美。吕范本人算是三分之二的高富帅,因为他又高又帅,就是家里贫穷,靠自学成才做成了小吏,他丝毫不为家贫而自卑地沦为吊丝,反而非常自信地登门求亲。那个姓刘的白富美的母亲呢,是天底下大部分丈母娘的典型代表,嫌弃吕范家贫,不愿意结亲,可那个白富美眼光独到,对母亲说:“观吕子衡宁当久贫者邪?”

吕范的准丈母娘见吕范人才出众又有才学,便同意了女儿的论断,没要吕范出多少万彩礼,也没有强迫吕范一定要在洛阳汝南这样的大城市买房子,还赔了很多嫁妆送女出嫁。

长得帅就是好,吕范一下子就从一贫如洗的穷光蛋变成了可以招揽上百名门客的富翁。

但是,虽然吕范招揽了上百名各有所长的门客,但因为他是寒庶子弟出身,又有倒插门女婿做小白脸的不良名声,所以一直没有达官贵人荐举他,他也一直遇不到慧眼识英的明主前来招揽他,还屈居在细阳县做一介小吏,蹉跎了两三年还没有混出头,原本就嫌弃他家贫的丈母娘便又开始嫌弃他的黯淡前景。

吕范被丈母娘念叨得烦不胜烦之际,吕布的征辟书信到来了。吕范便想立马动身前去投奔吕布,却被他丈母娘拉住,说要再看看吕布这个无名小卒到底能在洛阳掀起什么大风大浪,直到吕布成为征北大将军并拥兵十余万的消息传到细阳,吕范的丈母娘才容许吕范前来邺城。

吕范前来投奔吕布除了辅助吕布成就大业顺便让自己扬名立万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做出一番大业来回报妻子的青眼之恩,回报丈母娘的白眼之恩。

吕布很清楚,像吕范这样有真本事大本事的人才即便是一时之间被埋没,只要时机已到,自然会峥嵘出来,即便是被罗灌水给埋没了。

在演义上,吕范只是给孙策出过拿玉玺换人马的计策、给刘备拉过皮条,似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东吴谋士,但熟读三国志的吕布知道吕范是一个值得拉拢的大牛。

在正史上,吕范对东吴来说,绝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谋士,而是股肱之臣。
首节 上一节 254/7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辛亥大军阀

下一篇:舌尖上的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