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第249节


吕布朗声笑道:“内阁六部位高权重,可按照朝廷旧制,尚书令秩千石,尚书仆射秩六百石,六部尚书秩各六百石,以秩来论尚不如一郡太守,可以官职大小、地位尊卑而论,远胜之。”

听吕布这么一说,内阁辅臣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们都陷入了沉思,以前的天子那么设置尚书的低秩,是凸显尚书的位卑权重,便于控制,而现在内阁已经改组了,尚书位高权重,再沿用原来的秩很不合时宜。

黄琬轻轻一笑道:“建议朝廷把尚书令、尚书仆射、六部尚书的秩做一番修改,不就可以了吗?”

吕布猛地摇摇头道:“尚书令,您难道觉得,一个官位的尊卑大小仅仅靠俸禄就能确定的吗?有些官位是清贵显官,比如宗正,只是身份的象征,对朝廷并未做出多大贡献,朝廷却需要养着他们,你觉得应该给他们丰厚的俸禄吗?有些官位对朝廷贡献很大,比如户部郎中,但因为各种原因,那个官位就无法清贵显要,难道不应该给他们丰厚的俸禄吗?我觉得,我们应该出台一个标准来衡量官职地位,把官职高低与薪俸多寡分开。”

黄琬等内阁辅臣都领悟到吕布的意思,便笑问道:“奉先公,请细述端详。”

吕布便把后世一千多年通行的九品官制说了一遍,不过为了跟军中将军、校尉、都尉、武士二十级军衔相对应,又因为吕布甚为讨厌那个九品中正制,所以他提出了十品官制,每一品分为正、从二级。

正一品,有太傅、太师、太保、大将军、州王爵;次一品有太尉、司徒、司空、车骑将军、骠骑将军、诸四征镇大将军、尚书令、郡王爵。

正二品,有诸四安平大将军、四方将军、左右仆射、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郡公爵;次二品有尚书、侍中、光禄大夫、诸征镇安平将军、九卿、司隶校尉、御史中丞、持金吾、将作大匠、大长秋。

正三品,有各部侍郎、州牧、龙骧将军、虎贲将军、辅国将军、度辽将军、城门校尉、县公爵等;从三品有大州刺史、州将军、建威、建武等建振奋扬将军等。

正四品有州刺史、四方中郎将、羽林中郎将、虎贲中郎将、诸护夷中郎将、县侯爵等,从四品有州丞、典农中郎将等。

正五品有鹰扬、折冲等杂号将军、大郡国太守相、大郡国校尉、乡侯爵等,从五品有郡国太守相、郡国校尉、给事中、太学博士、国子祭酒、典农校尉。

正六品有尚书左右丞、尚书郎中、秘书郎、侍御史、奉车都尉、驸马都尉、诸博士、公府长史司马、骠骑车骑长史司马、廷尉正监评、诸护军、司盐都尉、亭侯爵;从六品包括骠骑、车骑、卫将军府从事中郎、四征镇公府从事中郎、公车令、大县县令、大县县尉。

正七品有县令、县尉、诸军长史司马、护羌戎蛮夷越乌丸中郎将长史司马、诸军诸大将军正行参军、门下督、典农都尉等,从七品有部曲督、大县县丞、议郎、诸公府掾属、门下郎等。

正八品有四平四安将军长史司马、三品四品将军正行参军、郡国太守相中丞长史、县丞、州郡国校尉司马,从八品包括五品将军长史司马、县主薄、县功曹、乡令、乡尉、乡傅等。

正九品,有乡丞,从九品有乡佐、乡主薄等。

正十品,有亭长、亭尉等;次十品,有亭丞、里长等。

第307章 为科举做铺垫

听吕布把十品官制阐述完毕,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侍郎、郎中们纷纷议论起来,吕布笑而不语。

过了一阵子,尚书令黄琬把六部的意见做了一下汇总:“奉先公,我们认为,这个十品官制确定了官位品级,不仅有利于朝廷与地方官府之间的职责配合,也有利于官吏之间明确尊卑从属关系,我们一致同意将这个十品官制推行下去!”

吕布心里窃笑,这个十品官制极大地提高了六部官员的品级,让他们不但权重,而且位高,他们当然会非常乐意接受了,其实自己这个十品官制的原型正是曹魏时期推行的九品官制。

吕布转头问卢植等内阁辅臣:“各位辅臣,你们意下如何?”

卢植笑道:“既然六部尚书都已经同意推行下去,我们愿成人之美。”这个十品官制确立了上三公的超然地位,卢植当然举双手赞成了。

吕布又笑着补充道:“十品官制确立以后,我建议朝廷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诰命夫人的品级皆从官员的品级,譬如卢太傅的夫人便是一品诰命夫人,可象征性地领取十分之一的薪俸,在京的二品诰命夫人以上者,在重大节庆日子到后宫,参加由太后或皇后主持的宴会。另外,五品以上官员,皆可得荫一子,其子可得到五品以下的官位。此所谓封妻荫子。”

尚书令黄琬拱手笑道:“我这就拟定表章,奏请太后施行此十品官制。”

吕布又提出一点:“各部司衙门、各州郡县衙门处皆有空缺,但如郑泰这般高官或胡乱荐举人或用人失察,使得各处衙门多有滥竽充数之辈,为了杜绝这类事件,我建议,每个入职的官吏,都必须要通过入职考核,通不过入职考核的,不论之前是多大的名头都不得入职!在过去两三个月内入职的官吏也要参与相应的考核,通不过的再行免官!”吕布刚刚推行全民教育,条件还远不足以开放科举考试,吕布现在只能设置这个入职考核,就是要把那些滥竽充数、名不符实的世家子弟们给挡在门外,也算是为了日后的科举考试做铺垫。

司徒杨彪一脸阴沉地反驳道:“那些已经被举茂才、举孝廉的贤才没有必要再参加这个入职考核吧?”

吕布冷冷一笑道:“有个童谣说‘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司徒大人您该听说过吧?大汉治下,弄虚作假、欺世盗名之辈窃取高位者,不胜枚举,不然我泱泱大国巍巍大汉何至于沦落至此!这一次,我不管孝与廉,我只管有才能,无能之辈素餐尸位之辈不值得我们中央军保卫!”

太师蔡邕捋着胡子,摇头叹息道:“杨司徒,你做朝中大臣这些年,碍于情面受人所托而荐举的庸才有多少,想必你心里有数吧,单单是汝南袁家托你荐举的无用之才怕是也有很多吧,在这一点儿你远远不如你先祖四知先生!”

杨彪被蔡邕这一席话说得满面羞愧,低下头,不敢再跟吕布争论。

吕布冷冷地扫视着在座的世家大臣:“德行一时之间是看不出来的,但基本的才能还是能够通过考核检验出来的,各位还是可以照样荐举人才,但我希望你们能够仔细考察一下那人的才能,不要把无能之辈荐举给朝廷,否则也影响了你们的一世清名!”

太傅卢植不仅在儒学还是在兵学上都堪称大家,作为一方太守的时候也是治政有方,非常有能耐的他眼里自然容不下那些无能之辈,他之前也非常看不惯那些世家大臣为了照顾家族利益非要把一些平庸甚至无能的家族子弟安排进入官场,但之前他虽是尚书,人事权却被录尚书事的何进、袁隗平分,所以他对待那种局面无能为力,现在他身为太傅录尚书事,为内阁首辅,他焉能再坐视那些无能庸才窃取高位,便大声说道:“奉先言之有理,现在我们大汉朝廷岌岌可危,内忧外患,当此时,需要每一个官吏都要能够胜任本职,不渎职,才能齐心协力把日渐倾颓的江山社稷保住,否则只有我、奉先和在座的诸公,下面的官吏多半是靠人荐举的无能之辈,大汉何以中兴?”

太傅卢植一锤定音,确定了邺城朝廷治下各级官吏都需要参加本职的入职考核,因为造纸术还没有极大地更新,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出来,入职考核采取的是面试,每一级官吏的面试官都由熟悉他们职位的资深官吏组成,一般都有六个面试官,采用打分综合成绩,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算出平均分,成绩不合格一律清除出去。六品官及其以上的官吏,必须要到吏部参加入职面试,七品官、八品官要在所在州刺史府参加入职面试,九品官、十品官要在所在郡太守府参加入职面试,面试官不准跟入职者有任何关联,以确保面试的公正。

吕布提出这个入职考核初衷是好的,是想淘汰掉那些平庸无能的世家子弟,但在有些世家大臣眼里,这个入职考核成了政治斗争、为家族牟利的工具,他们有些家族子弟因为错过了两个月前的普招,冀州、并州等地的郡守、郡丞、县令、县丞等位置都被其他家族的子弟们给占住了,这些世家大臣的有些子弟虽有才华也只得赋闲在家,吕布提出这个给了他们很好的机会,只要淘汰掉其他家族的平庸无能子弟,自家的子弟就有填补空缺的机会。

吕布坐在内阁辅臣的位置上,看着下面这些官员,有些人面带忧愁,有些人面带欢喜,看来自己这个新政策并非是完全触犯到了这些世家的利益,官位就那么少,就给他们这些家族明争暗斗去吧,反正最终得益的是朝廷是吕布。

吕布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掌控了吏部的官吏提名权,自己又身为内阁辅臣,掌握了部分审核权,便趁着这个东风,把马钧、枣祗、崔琰、傅奇、凉茂、邢颙等人兼了六部的职位。

内阁六部的每个部下面有几个司,郎中为司的主官,员外郎又称为副郎,为郎中的副手,每个司下面有几个处,主事则是处的主管。

马钧担任中央军军务院军工部军械司一处主事,又兼领内阁工部军械司一处主事,而马钧的师傅郑浑则担任中央军军务院军工部军械司军械曹和内阁工部军械司郎中。

枣祗担任中央军军务院军需部屯田兵团的典农校尉,又兼领大司农署屯田司主事,跟他共事的有韩浩、常林、石韬,韩浩现任中央军军务院军需部都督兼屯田兵团典农中郎将,又兼领大司农丞。

崔琰担任中央军军务院军政部招贤司一处主事,又兼领内阁吏部招贤司一处主事,他是作为陈琳的助手,陈琳身为九卿之一的少府,同时兼任中央军军务院军政部招贤司司长、吏部招贤司郎中。

傅奇担任中央军军务院军政部招贤司二处主事,又兼领内阁吏部招贤司二处主事。

凉茂担任中央军军务院军政部考功司二处主事,又兼领内阁兵部考功司一处主事。

马钧等人现在便是俗称的“一套班子,两块招牌”,吕布之所以让他们分别兼任两个职位,便是为了日后能够掌控六部一些核心部门,将其转化为军务院下面的部门做准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便会来个军政分开,军务院下辖六部,政务院下辖六部。

吕布解决了内阁六部的问题,把法衍等人送去上任以后,他就策马来到了招贤馆。

在司马徽、胡昭、沮授、董昭等文臣和黄忠、赵云等武将的配合下,吕布花了两天时间,把来到招贤馆的五百多人全都面试完毕。

吕布等人端坐在台子上,走来了一个贤才,清俊斯文,峨冠博带,貌似是饱学之士。
首节 上一节 249/7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辛亥大军阀

下一篇:舌尖上的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