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第240节


吕布道:“诸葛太守如此推辞,怕是亮儿拜我膝下,改姓为吕,无法跟九泉之下的长兄交代?”

诸葛玄点点头:“不瞒主公,我正有这样的担心。”

吕布朗声笑道:“我收他做义子,他依然姓诸葛,依然叫做诸葛亮,依然承袭你们诸葛家,如此可好?”

诸葛玄见吕布如此宽宏,没有逼着诸葛亮改姓,他诸葛家便可以通过诸葛亮得到吕布这个稳定的靠山,何乐而不为呢,便笑道:“如此甚好,亮儿,还不见过你的义父。”

诸葛亮却仰起脸,细细打量了吕布一番:“主公,您今年贵庚?”

吕布笑道:“我现年二十有八。”

诸葛亮道:“我今年九岁,主公二十八岁,相差十九个年份,做我义父从年龄上足矣。可亮儿听说,做人义父,须得在道德操行上有教导之责。我常听人讲,义父虽然在文韬武略上远胜于人,然而私德有亏,不足以为万民表率。”

诸葛玄听诸葛亮这么一说,连忙喝道:“亮儿,休得胡说,主公高风亮节,堪为师表。”又对吕布抱歉地笑道:“主公,我家亮儿年纪幼小,童言无忌,主公莫要介怀。”

吕布轻轻皱起眉头:“诸葛太守,亮儿如此说,必有缘由,亮儿,我想知道我是如何地私德有亏?”

诸葛亮不惧叔父诸葛玄的凌厉眼神,脆声说道:“我听说主公在河东郡闻喜县因贪恋一个舞姬的美色,中了卫家二公子卫仲道的圈套,险些丧命,如此色令智昏,怎的不是私德有亏?”

九岁的诸葛亮竟然把吕布说得哑口无言,诸葛玄和陈琳也在一旁默不作声,吕布在杜秀娘的事情上确实做得不够有明主的样子。

诸葛亮却嘻嘻笑道:“虽然主公私德有亏,犯下如此过错,然而主公从善如流,知错能改,在河东颁下的四个亲民主张里面就有一项,不仅是对广大中央军将士,还是主公对自己的约束。主公如此贤明,堪为我诸葛亮之义父。”

吕布、诸葛玄、陈琳三个大人的脸都绿了,闹了半天,被这小孩给耍了一圈。

吕布哈哈大笑,一把把诸葛亮抱起来,摸着他的小脑袋:“你这小子,为父差点被你耍了。”

诸葛亮却笑嘻嘻道:“不若如此,义父又怎会器重亮儿呢。对了,义父,我们不能如此草率行礼。”

吕布笑问道:“亮儿,你想如何?”

诸葛亮忽然收起笑容,小脸非常严肃地说道:“义父身系天下所望,义父现在膝下无有亲子,若是草草地收下亮儿为义子,恐惹天下人非议,不如让天子和其他内阁辅臣做个见证,以整天下之见。”

吕布点点头:“亮儿所言极是,我现在的一言一行绝不仅仅代表我个人,还代表了中央军,代表了朝廷,我收你为义子,一发而牵动全局,不可不慎,这样吧,再过几日,等我闲暇下来,再邀天子与其他辅臣见证你拜我膝下。”

诸葛亮咯咯笑道:“义父从善如流,必是一代贤臣,早晚可与义父之祖姜太公相比美。”

吕布轻轻地把诸葛亮放下,抚摸着他的小脑袋:“亮儿,以后莫要如此奉承人,你为我义子,可以恰如其分地赞美他人,却无需奉承任何人,我最欣赏你的直言!”

诸葛亮嘻嘻一笑,并不多言。

吕布又道:“亮儿,这几日,你就待在我家,跟着你那妹妹吕玲绮一起,在童子军中学习,童子军有司马徽、胡昭、沮授、田丰、黄忠、高顺等诸位先生轮流教授,你们一定能够学到东西的。”

诸葛亮知道义父看重了自己的聪慧,想把自己好好培养,便笑而受之。

吕布对诸葛玄说道:“诸葛太守,我们明日便去内阁办理荐举连带协议,我会领你前去魏郡太守府就任。”

诸葛玄拱手道:“如此便有劳主公了。”

说到这里,吕布又转头看着诸葛瑾:“子瑜,你现年贵庚?”

诸葛瑾笑答道:“回禀主公,我今年十六岁了。”

吕布指了指距离招贤馆不远的中央大学堂:“你明日拿着我的名帖,前去那里的政治学院,找他们的院长胡昭先生,你在政治学院里好好学上几年,等你学业有成,我必当与你大任。”

长相清俊,个性忠厚质朴的诸葛瑾躬身道:“多谢主公栽培!”

走出诸葛一家的房间,行走在阁楼台阶上,吕布发现阁楼上下都站满了人,原来他们听说吕布今晚要来,都不甘示弱,都想一睹吕布的真容,都想早些得到吕布的封官许诺。

吕布本来想把几个历史名人见完才跟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们一起会面,却没想到,他们一涌而出,将站在招贤馆的院子里,一起嚷着:“奉先公,您何时向朝廷举荐我们呢?您何时给我们授官呢?”

第296章 集贤院法正马钧

吕布先是微微鞠了一躬:“因我吕布安排不周,让诸位在此等候多时,吕布十分抱歉。请各位放心,我已经从战场上回来了,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去征战,从明天开始,我便开始一个个地跟你们会面,安排你们的职位,我一定会量才使用,不会让你们屈才。”

听吕布如此坦诚地许诺了,大家都十分欣喜。

陈琳见吕布几句话安定了这些贤才的心,便高声说道:“奉先公最重信诺,必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职位的,请大家各回各自的房间,莫要在此拥挤了。”

吕布看着这些贤才四散而去,不禁摇摇头道:“哎,大家都想做官,可官位那么少,怎么能够安置这么多人呢?”

陈琳笑道:“昨日,尚书令黄琬交给我一个单子,上面是内阁六部下面乏人担任的职位,足有四五百个,所以主公莫要担心官职不够。”

吕布惊诧地问道:“我不在邺城的一个月内,我还以为那些世家子弟已经把这些职位填满了呢?!”

陈琳摇头叹息道:“那些职位多半是六部里面的各司小吏,许多世家子弟眼高手低,不愿屈为小吏,所以现在朝廷一边是乏人做具体的实事,另外一方面还有许多世家子弟吵嚷着让朝廷给他们安排显官要爵。”

吕布冷哼一声道:“大汉治下有五六千万人,他们不愿意做小吏,还有大把人愿意做,我看我们这个招贤馆里面就有很多人的才能适合做这些具体的实务,他们出身不高,做个小吏便很高兴,也愿意出力,总比那些心不甘情不愿、素餐尸位的某些子弟要好!”

吕布想要的一种政治格局是,世家们掌握着尊贵虚位,寒庶家族们以及平民们掌握具体实务,等到时机成熟,再提拔一批忠诚、能干、履历丰富的寒庶子弟去取代那些素餐尸位的世家子弟。

陈琳想到他陈家里那些好高骛远的子弟们,心里很是不爽,在此之前,吕布已经给过他们机会,他们嫌弃这些官职太小,不愿屈居,那就待在家里吟风弄月吧。

吕布看了看招贤馆内外的格局,发现这个招贤馆距离中央大学堂很近,指了指中央大学堂与招贤馆之间的一片宅子,对陈琳说道:“通知邺城令满宠,把这片宅子改造一下,我另有用处。”

陈琳面有难色:“主公,这片宅子可是卫尉郑泰家的宅院。”

吕布眼睛闪过一道寒光:“我记得他们郑家的宅子不是跟其他三公九卿们挨在一起,都在皇宫东侧吗?”
首节 上一节 240/7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辛亥大军阀

下一篇:舌尖上的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