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833节
因为孙思邈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李之曾问过孙思邈,被他一笑了之,更没解释什么“屠苏屋”,但饮屠苏酒这种很别致,又近乎风雅的风俗,一直延续到后世的现代。
自古到今,即使不会喝酒的人,在年夜饭的时候也多少喝一点。
当然,年夜酒主要有“葡萄醅”、“兰尾酒”、“椒花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
后来习得炼丹术,李之方知屠苏是一种草药名,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苃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
现代社会的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但后世的日本,就是这时候让屠苏酒风俗流入的,至今新年必从喝屠苏酒。
如果分析一下,屠苏酒所包含的七味药草的药性和功效,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它是防治瘟疫的。
宋代苏轼的“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屠苏酒。
在葡萄架下闲坐的马赫迪等人,见专门拉来今日必需喝的酒类,就忍不住好奇。
再与众人结识后,荀文清乐呵呵的拍开一坛,取盅让客人们品尝。
屠苏酒一定要温热以后饮用,否则就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而且一天一次,要注意饮用量,每次只能饮用一小杯左右。
极小的酒杯,少许的量,荀文清递过去之后,自身真气已经能让屠苏酒温热适中了。
旁人只觉入口辛辣,均饮后面目扭曲,李之却惊觉曼苏尔,似乎很适应那种浓浓的药酒味道,甚至抵还杯子,讨要第二杯。
李之不禁惊奇道:“八叔,你觉得口感还适合?还是这就对你有明显效用?”
曼苏尔很肯定的点头道:“我也觉得味道很冲,但饮后直感咽入部位很是通爽!”
“八叔,这酒乃不病瘟疫之良药,每日里仅能饮用这些!”
但凡战事频起之地,瘟疫就特别严重,甚至某些疫情对人类后代的影响巨大。
故而李之有此一说,几位西域王爷都重视起来,他们也知李之本身医术极高,对待此言深信不疑。
而且在大唐两个多月的滞留中,他们很是见识到大唐的诸多神奇之处,尤其是荀文清这样的修炼者也饮用它。
第六百六十九章 撂地绝活
于是,马赫迪便马上招呼李之,与荀文清坐下细谈,较之后者,李之更多出后世了解,一番解释后,给出明确建议:
“我认为此次可以大批量采购回去,以我中医认知,屠苏酒的确对防治瘟疫有奇效,不出没于疫情高发之地,日常饮用也可长寿安康!”
荀文清表示认同:“实际上擅酒之人,也会把它当做常用饮物,因它而酩酊大醉者并不稀奇,此酒的确不同于纯粮食酒,其中药效还是名副其实的!”
“既然如此,那再给我来上一杯!”经过翻译,曼苏尔展现笑意。
见李之点头,荀文清随即再给他填满一杯,也不见皱眉头,曼苏尔扬脖就倒入口中。
此时的院子里,已经被布置成一个小型舞台模样,因需遮挡夜间凉气侵扰,舞台四处搭起来很多竹棚,统一用喜庆大红色帷帐包裹起来,到也不显简陋。
舞台与竹棚之间,是仍旧巨大的空间,一条条红地毯铺就,留出的空白处,是几丛尚未点燃的篝火。
篝火旁均有两副铁架,上面挂着今晚将要使用的新鲜牛羊肉。
舞台后面的简易窝棚里,是已经来到的各地艺人们,两侧有专门留给他们的就餐位置,各种乐器或演出装备,业已从各式木箱中取出。
晚宴所需长条桌案,均需自官府会场内临时拉了来,故而目前依旧出于忙碌布置当中。
李之等人所在的偌大葡萄架下,早已改造成两侧桌案围列的主会场模式,地上同样铺着红地毯,各式灯笼已点燃,与满园几百只灯笼、无数火把交织成火红一片。
这时候,陆陆续续来到了,广州城各个世家的头面人物,原本李之是不打算邀请他们的,大过年的,谁家不想图个家人团聚的和谐气氛。
奈何贝家出面了,由各个世家共同托请,态度很是坚定。
这些人想法很实际,就打算借由难得的喜庆日子,在李之面前讨个吉利,混个脸熟,终归广州港目前的红火,均拜他所赐。
各家皆在港口内有大宗生意,随着港务日趋繁忙,如今已逐步替代了家族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李之名下还有市舶使,作为大唐首设,朝廷给的权力可不是一般的大,没有市舶使保驾护航,生意上会受到很大钳制。
在引荐下,罗浮山来人与乾天观莘景山三人坐下一起,很快他们的身份就被各世家认了出来。
世家均为半修炼势力,仅是罗浮山名号,就足以令他们深感敬畏了。
传说中的乾天观来人,当然更惊到了这些人,他们人人均心中暗喜,自己争取来的机会果然珍贵之极。
这类人均由伏辰、离其陪着,但在一道道菜品开始端上来,离其就拉着李之离开,二人一起来到朝元秘境。
李之曾问过孙思邈,被他一笑了之,更没解释什么“屠苏屋”,但饮屠苏酒这种很别致,又近乎风雅的风俗,一直延续到后世的现代。
自古到今,即使不会喝酒的人,在年夜饭的时候也多少喝一点。
当然,年夜酒主要有“葡萄醅”、“兰尾酒”、“椒花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
后来习得炼丹术,李之方知屠苏是一种草药名,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苃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
现代社会的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但后世的日本,就是这时候让屠苏酒风俗流入的,至今新年必从喝屠苏酒。
如果分析一下,屠苏酒所包含的七味药草的药性和功效,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它是防治瘟疫的。
宋代苏轼的“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屠苏酒。
在葡萄架下闲坐的马赫迪等人,见专门拉来今日必需喝的酒类,就忍不住好奇。
再与众人结识后,荀文清乐呵呵的拍开一坛,取盅让客人们品尝。
屠苏酒一定要温热以后饮用,否则就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而且一天一次,要注意饮用量,每次只能饮用一小杯左右。
极小的酒杯,少许的量,荀文清递过去之后,自身真气已经能让屠苏酒温热适中了。
旁人只觉入口辛辣,均饮后面目扭曲,李之却惊觉曼苏尔,似乎很适应那种浓浓的药酒味道,甚至抵还杯子,讨要第二杯。
李之不禁惊奇道:“八叔,你觉得口感还适合?还是这就对你有明显效用?”
曼苏尔很肯定的点头道:“我也觉得味道很冲,但饮后直感咽入部位很是通爽!”
“八叔,这酒乃不病瘟疫之良药,每日里仅能饮用这些!”
但凡战事频起之地,瘟疫就特别严重,甚至某些疫情对人类后代的影响巨大。
故而李之有此一说,几位西域王爷都重视起来,他们也知李之本身医术极高,对待此言深信不疑。
而且在大唐两个多月的滞留中,他们很是见识到大唐的诸多神奇之处,尤其是荀文清这样的修炼者也饮用它。
第六百六十九章 撂地绝活
于是,马赫迪便马上招呼李之,与荀文清坐下细谈,较之后者,李之更多出后世了解,一番解释后,给出明确建议:
“我认为此次可以大批量采购回去,以我中医认知,屠苏酒的确对防治瘟疫有奇效,不出没于疫情高发之地,日常饮用也可长寿安康!”
荀文清表示认同:“实际上擅酒之人,也会把它当做常用饮物,因它而酩酊大醉者并不稀奇,此酒的确不同于纯粮食酒,其中药效还是名副其实的!”
“既然如此,那再给我来上一杯!”经过翻译,曼苏尔展现笑意。
见李之点头,荀文清随即再给他填满一杯,也不见皱眉头,曼苏尔扬脖就倒入口中。
此时的院子里,已经被布置成一个小型舞台模样,因需遮挡夜间凉气侵扰,舞台四处搭起来很多竹棚,统一用喜庆大红色帷帐包裹起来,到也不显简陋。
舞台与竹棚之间,是仍旧巨大的空间,一条条红地毯铺就,留出的空白处,是几丛尚未点燃的篝火。
篝火旁均有两副铁架,上面挂着今晚将要使用的新鲜牛羊肉。
舞台后面的简易窝棚里,是已经来到的各地艺人们,两侧有专门留给他们的就餐位置,各种乐器或演出装备,业已从各式木箱中取出。
晚宴所需长条桌案,均需自官府会场内临时拉了来,故而目前依旧出于忙碌布置当中。
李之等人所在的偌大葡萄架下,早已改造成两侧桌案围列的主会场模式,地上同样铺着红地毯,各式灯笼已点燃,与满园几百只灯笼、无数火把交织成火红一片。
这时候,陆陆续续来到了,广州城各个世家的头面人物,原本李之是不打算邀请他们的,大过年的,谁家不想图个家人团聚的和谐气氛。
奈何贝家出面了,由各个世家共同托请,态度很是坚定。
这些人想法很实际,就打算借由难得的喜庆日子,在李之面前讨个吉利,混个脸熟,终归广州港目前的红火,均拜他所赐。
各家皆在港口内有大宗生意,随着港务日趋繁忙,如今已逐步替代了家族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李之名下还有市舶使,作为大唐首设,朝廷给的权力可不是一般的大,没有市舶使保驾护航,生意上会受到很大钳制。
在引荐下,罗浮山来人与乾天观莘景山三人坐下一起,很快他们的身份就被各世家认了出来。
世家均为半修炼势力,仅是罗浮山名号,就足以令他们深感敬畏了。
传说中的乾天观来人,当然更惊到了这些人,他们人人均心中暗喜,自己争取来的机会果然珍贵之极。
这类人均由伏辰、离其陪着,但在一道道菜品开始端上来,离其就拉着李之离开,二人一起来到朝元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