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759节

“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且想象奇特,又真实可信。”

“运平正,点画厚重,劲挺无狂野态,很富书卷气,形意兼得,儒风雅韵,尽脱凡俗。”

“其字清宛挺秀,功力非凡,却又不失圆润秀发。”

几位夫人越听越是兴奋,均激动地两颊泛红,就像是颂扬自己一般,再望向李之,眼里的爱意更浓。

较之她们的反应,更多西域人却是面面相觑,便是专研汉话的那些翻译们,一时间也无法将诗本意转做阿拉伯语阐释。

尽管他们也知李之所书必是不同凡响,却因迟迟得不到完整释解而苦闷不已

“快些将刘师傅请了来,马上着誊拓!”尚清主持惊叹之余,赶忙招呼一人。

刘师傅数明州有名的石刻匠师,雕工极为精致,远不是普通匠人所能比拟的。

尽管颂扬声音不绝于耳,李之却没多少荣耀感,毕竟诗乃剽窃来,书法上也有作弊之嫌。

于是向众位围观者拱致谢之后,便借口唯恐贵客们不耐,早早引领众人离开。

至于那篇诗,等影摹下来之后,自然会有道观给装裱,是馈赠,是交还,有待随后商榷。

四明山下还有一处四明湖,不多时众人已来到山巅处,向下望去,心胸顿时开阔。

此时湖面正是风平浪静之时,湖星星点点地浮动着成千上万只野鸭。

偶尔山风乍起,船行湖,惊起野鸭,冲天而起,又是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

四明山呈东西向狭长形分布,多低山丘陵,山峰起伏,岗峦层叠。

他们所在的主峰金钟山,是珠峰海拔最高者,此地距离明州城已有近二百里,的确当天也赶不回去了。

迎宾楼就在山巅附近一小型垭口处,像是由峭壁所围住的山谷,除唯一一条通道外,两边全是原始森林,无行走道路,只能沿沟踩水。

垭口内内植被原始,石崖峻秀,飞瀑流泉,清水潺潺,古藤环绕,好一处幽、秀、奇之地。

便是迎宾楼院内,也同样礁石林立,虽称不上巨大,倒也奇形各异。

自山巅回到这里,已是夜幕降临之际,一层宽敞厅堂,早有进餐桌椅摆放整齐。

阵阵香气已能飘至,令人略显疲累的状态为之一振。

这是李之之前交代给尚清主持的,由于穆斯林的饮食忌讳问题,许多食材需要另行添置。

李之给了他一千两银子,那个年代虽说只要百两,就能让百多人吃得极好了,但他不想省这个钱,不然心里可过意不去。

令他更感惊讶的是,在他们之前有入住者,居然是来自于长安城的几人,有两位还是俞太尉的下。

他们是奉翰林院之命,前往各地挑选擅长学的亲信官员,来充翰林院待诏,以备起草急诏,兼撰拟诗之用。

另外但人就是待招人员,知此地风盛行,多有名篇著留山壁间,引他们来此也有考校之意。

翰林院招募可不能粗心大意,或者随意吃拿克贿,学士院乃专门起草密诏制的重要构,有“天子私人”之称,没有真本事,一旦出了差错可是要砍头的。

所以这位待招人员,也是具有真才实学之辈,闻之李之在半山腰有墨留迹,彼此间兴致爱好类似,故而渐渐相谈甚欢。

人有一人名曰祝乐山,在场之人谁也没想到,此人居然在数年后成了正清绮堂的又一位大管家。

并随同关铭,辅佐李之,将正清绮堂开遍大江南北!

第六百二十四章 冰晶石

祝乐山,字卿明,出身于河东祝氏,现任濮州司仓。

司仓者,在府称仓曹参军,在州称司仓参军,在县称司仓。

此人属于经年怀才不遇之人,生性宽厚,不苟言笑,早年间勤奋好学,写得一手好文章。

同学出外游玩时,仍苦读不辍,并以学业未精为由,拒绝官府的征辟。

大婚后,因手头拮据,才再一次应招入县衙,却因性格问题,迟迟得不到提拔。

不过他有一位老师为裴炎裴子隆,此人可了不得,目前高宗前往东都洛阳,就是命裴炎留守长安,辅佐皇太子李显。

但随着李显被召回洛阳,他也随同前往,与刘齐贤、郭正一在东宫处理政务。

等到高宗去世,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就会任命裴炎为中书令。

在唐代,中书令为中书省之长官,属于宰相职,可见此人身份之显贵。

李之即是因此而意图与祝乐山结交,他此次被翰林院看中,正是因老师裴炎的举荐。

裴炎其人,后人褒贬不一。

中宗欲以天下与韦玄贞,裴炎对此极力反对,屡劝未果后禀告太后武则天,致使最终决定决定废黜皇帝。

后来,唐睿宗虽是皇帝,朝廷大权仍掌握在武则天手中,武承嗣请求立武氏七庙,并追封祖先为王。

裴炎进谏阻止,武则天很不高兴,虽未立七庙,仍追尊父祖为王,他也因此得罪武则天。
首节 上一节 759/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