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650节

李之看向李奇,“昉化兄,此时你做的可不地道啊,早知如此,我们甩开了兵部自己处理就好,你这是想着从我里生抢啊!”

李奇同样苦笑着回答:“实际上我之前还真不知此隐秘,是寿林节度使出来的消息,而且搬出了整个李姓军方,你要我还能故作不知?”

寿林节度使就是李稜李寿林,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州节度使,李姓军方势力明面上的主导者,高宗一位重要老臣。

此人作为李姓军代表,接受了李之的火药工艺赠与,并许给李之大唐兵部荣誉尚书一职,辅国军师,拥有总统领帐下重要参谋职权。

李奇此言一出,李之即知此事不能善了,当下闭嘴不再言语,就等着李奇给出解释。

其实此事也简单,李稜的目的就是为李姓军方争取一些可灵活掌控的军饷。

洛阳方面一直对于军力大权虎视眈眈,不需要李姓有人生出倒换门庭之念,皇室李姓于军地位已是堪忧。

虽说兵部自有它掌控军队全局远瞻性和主动权限,但一旦武后把控皇权,李奇还能不能在此职位上留守都是个问题。

军各李姓势力已有军事战略长远规划,但如何在竭力保存军力的前提下,有足够朝廷军饷之外的实力隐藏,无疑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不知李稜从哪里探得,李之与断崖山部落军之间的秘密交易,于是就动起了这个主意。

出于大局考虑,他这么做自然没有太大问题,但不经由与李之提前商议,就强行指派兵部秘密参与进来,就是个不讲情面的问题了。

由于李唐王朝拥有所有矿藏专属权,李之并不能利用官方影响力,给李稜施加影响,来令其主动退出。

因而,李之在此事上处境很被动,既不能闹出大动静,又要顾及与李姓核心人物的良好合作关系,但他又对这种以大义胁迫的行为很是不满。

第五百五十八章 矛盾

原本此事与武道骀关系不大,但他参与了丹砂矿脉采掘过后的石基打造全过程。

地堡一样的地基打造,需要精密的事先勘测,在李之缺席的情况下,武道骀的宗师境探识能力,一样可以生出数月现场勘探时间。

但地堡打造出来,伴随着派驻重兵看护,兵部也提出了不同意见,当然是李奇私下里的交涉。

作为李之的代表,武道骀表现出了强烈不满,进而李之的合作方,布日固德也表达出极度愤怒,使得形势一下就陷入尴尬当中。

而李奇已在第一时间,向李稜通报了李之一方的不满,但李稜找借口迟迟不出现,他只能找到这里来,需求李之的介入。

李之面色看不出任何表情:“不能说李寿林的不讲礼数与擅自插手,他的出发点也是好的,目的是为了李姓军方的共同利益。我看此事就到这里吧,我退出金矿利益,今后已是你们与断崖山部落军之间交涉问题!”

语气看似平淡,仅是李之直呼李寿林的大名,已经意味着他动了真怒。

看到李奇相当窘迫的神情,布日固德知道自己不能不开口了:

“李尚书,李先生原本是好意,而且已经将李姓军方势力的利益考虑其中。都知军火库本身就是个耗材无底洞,借用金矿所得抵消一部分朝廷饷银供给,李姓皇室怕是得知金矿存在,也巴不得我们能自给自足吧?而断崖山部落军又是李姓皇室最后的底牌,他李寿林横插一杠子,很是不讲道义。”

李奇叹道:“这些道理,我均在书信上用朱砂标注出来了,但寿林节度使始终不作回应,我夹在中间也很是坐蜡!”

“昉化兄,此事怨不到你,但毕竟李寿林为李姓军方代表,你作为李姓中人只能首先考虑他。我也说到做到,此事绝不再参与,望他好自为之吧!此事太闹心,今日就不谈了,我们之间只叙交情!走,进去喝酒!”

李之如此说,李奇可是不敢顺应其意,很明显,对方不打算与李姓军方再有进一步交往了,那么一系列军力改造事宜势必会从此夭折。

这样一来事态就严重了,李之本来就无意参与到军方实际事务中来,李稜这等行为无异于卸磨杀驴,无怪乎李之心生寒意。

他赶忙劝道:“李先生,还是多谈谈好,酒什么时候喝都成,就是不能现在喝,我可不想今后夜里都睡不着!”

李之笑道:“没有那么严重,该做的事我还会去做,只是不想与他李寿林直接打交道了!今后所有事由布大哥来出面,他与你们怎么商量就不想参与了。”

“还是别这样,李先生,我知道你心中愤怒,总要顾全大局不是。圣上已经将李姓皇室的守护权交代给你了,你也不想辜负圣意吧?”

“昉化兄,你说的没错,尚方剑与皇家上卿尊号就代表了这些,但圣上可没给我讲李姓军方如何,而且我没资格,也没义务干预朝政与军方事务。”

李之态度很坚决,李奇的眼神不禁直向武道骀、布日固德频频瞥动,二人却故意别开视线故作不知。

李之忽然哈哈大笑起来,“昉化兄,你夹在中间也很为难,但说破大天来,此事我也不想参与了,绝不是有意坠你的面子,这是个原则问题,也涉及到我李之李正文的脸面,说实话,我不想撕破脸,但屡屡触碰到我的做人底线,对不住,我谁也不伺候了还不成?走吧,去喝酒!”

进入店内,他依旧谈笑风生,旁人丝毫看不出有何异常,但李奇心里明白,怕是此事真的伤了他的心。

转眼又是第二天的午时,正在忙碌着的李之,就开始不断接到明王、淞王、南江王、轩王、建成王以及临淮郡王的口讯或面见。

一来二去,李之终于不耐烦了,明言让人转告李稜,此人既然情愿请托旁人,也不愿自己露面,那以后就永远不要在我李之面前出现,不然,见他一次,打他一次。

第二天,李之就引领着夫人们远走南方,与任何人也没打招呼。

据说早李之离开长安城后,明王、老明王将淞王府的李皓李长霖召了去,破口大骂了一通。

李皓其人身份一直很神秘,但却瞒不过两位新老明王,李寿林明面上为李姓军方代表,实则他身后另有存在。

尽管李皓在资历上不会有多紧要的主导地位,但此人为李稜与那等隐秘存在之间的具体联络人,是不容置疑的。

两位明王可不信李皓对此事毫无所知,因此而暴怒也就事出必然了。

那些人或许就是高宗所布置出的一盘大棋中的关键棋子,这一点李之也心知肚明。

但再是至关紧要,也不可能干涉到大内里的皇权更迭,毕竟李姓皇族的最终掌旗者还是李显或李旦,李之只要能保证皇权最终归属回归,完全可以不理会李姓军方。

相反,李姓军方失去了李之的支持,只会是举步维艰,死伤无数,兵权更进一步被剥夺。

因而李之才会发出如此狠话,只因他实在是对李稜卖老看不顺眼。
首节 上一节 650/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