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640节

“此人不仅修为奇高,智慧绝伦,还是个小狐狸。他若不甘心风险,何来的尚方剑与皇家上卿尊号?何来的明王府义子身份?更不会有后来的一等忠义王!正因他只想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承袭爵位奉响,扎根于长安城,还有重要一点,他的修炼者身份需要官方认可!”

“若如太后所言,皇上是不是也有清醒认知?”

“那是必然,我大部分认知均承皇上指点,这个道理他比我还要明白!”

“既然李之有意为之,为何皇上还对他如此信赖?”

“因为他无人可用,因为李正文身有修为,因为皇上把握住了此人急于表现尽忠的心理!正如此次群臣诚邀他前往泰山证禅,皇上对幕后主使心知肚明,没有什么事能瞒得了他。”

“那么,为何皇上忽然对太后表示善意?”

“或许是因为人之将死的豁然顿悟,或许是将阴谋转为阳谋的决绝之心,原本我以为已经对他熟谙如指掌,但如此一来,从此颠覆了之前一切推断!”

“如此说来,岂不是因李之一手而造成?要不要我去擒下他,借以警示某些人?”

“哼哼!你不见得就能擒住李正文,而且你轻举妄动,会引起何等后果想过没有?”

“有甚后果?”

“于朝廷而言,据我所知,他所规划出来的一些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多番工艺改造,一旦实现,会大幅提升我大唐国力军力;于修炼界而言,此人西行路上得外力灌注,成就修炼之体尚不足以完全采信,你可能确定此人身后并无隐门势力;于李姓皇族而言,他手中握有尚方剑,将来若能加以利用,可极大限制李姓藩属势力的抵抗行为。这三条,只要我们能得到任何一条成为现实,比得到千军万马、一国疆土还要好处多多,有何理由早早阻止他?”

“话虽如此,此人明知太后与皇上之间明争暗斗已久,不通过太后懿旨,擅自给皇上服用丹药,已经是大逆不道了!”

“大逆不道?你莫要忘记眼下还是谁的天下!皇上一日不死,大唐始终姓李,难道他越过眼见不活的皇上,直接投靠于我,这种人的心性我还能放心招纳?”

“但也不能始终对其置之不理,因为他已经开始在要太后为难了!”

“为何我会称其为小狐狸?难道你还没联想到他赠与的益寿丹与驻颜丹的用场?”

“太后是说......”

“他已经借用二物,在道义上堵住了我的日后问责,至少近期内不能将他怎样!而且方才你也讲过了,自己也认定此人所言句句属实,以你处在我的位置上看待此事,将来你是需要一位内藏反骨之人,还是心怀一腔赤城者?”

“属下可不敢做此假设!”

“所以我认为,此人要么大忠,要么大奸,不会有中间取向!若想争取他,一个字,等!”

第五百五十二章 城外相见

开业庆典轰动很大,也就意味着当天销售额会有个惊人数目。

在三层七件均价超过万两的国宝品质玉石的衬映下,仅是玉器行就在一个时辰内突破了两千两。

二楼阔梯的改建,让二层更是人满为患,原本要拆分开来售买的十色小笺纸,也因狂涌而入的抢购风潮让开了路。

在长安城,李之将宣纸销售做了改动,如婺源那般,与城内各零销商均会签订一份销售文书,百张一刀规格之下可以任意售卖。

正清文绮堂会以此为进货条件,将专卖权限统一下发,价位管理有严格规定,严禁私下里加价行为,这是品牌商家的最大忌讳。

他不担心短期内假冒伪劣问题,正清文绮堂宣纸品质可是达到了纸寿千年,除了题诗作画外,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

尤其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一旦仿冒品被查出来,可不仅是倾家荡产那么简单了。

精致纸签也允许拆开了卖的,这种以手工制作,经过染色、加料、砑光、洒金银粉,或刻印图案等各种手续完成的五彩缤纷、琳琅雅致的小幅纸张,在工艺上甚至比宣纸还要复杂。

因而价格自然比同尺寸宣纸要贵上一些,正常销售之外,还是女人、小孩子的珍爱之物,零散开来,主要就是针对这一类人。

鼻烟、鼻烟壶在试营业三日后,今日也迎来大卖,短短时间内,因此造成洛阳城权贵中一种攀比风潮。

鼻烟壶在整整一天时间里,居然达到了万两销售额,与后来居上的宣纸,形成齐头并进趋势。

相对而言,羊绒衣物的普及就慢了很多,洛阳城看上去要比长安城繁华一些,似乎在接受新鲜事物上保守了很多。

不过清绮等人一点儿也不着急,因为她与姐妹们得到了太多羡慕眼光,只是她们身上的着装风格,还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

但定制衣物就比成衣火爆了不少,因为价格昂贵,只能那些权势富贵人家才能置办的起。

这些人接触到的正清文绮堂品牌,也早于分店开设很多,因而她们一直盼望在洛阳城能有定制便利,所以闻讯后这些人都跑了来。

当晚尚未闭市,封行与邢大头就赶来,很多人都松了口气。

就是李之本人,在现场管理上,也不如封行那般从容周密。

他二人本在洛阳外郭城外动北马坡村,为草纸的开办忙活着,是闻听正清文绮堂开业消息后急匆匆赶过来的。

“李先生,你猜,在马坡村我见到了谁?”邢大头道。

李之乐道:“隋唐两代朝廷大型粮仓都在那片位置,自然是边炯边通判了,他其名下粮窖可是承接了整个河南府的官粮供给与储备!”

“这么快就猜到了?”邢大头挠着头皮,“他刚从山东返回曜仪城,是他属下人知道我二人来自长安城,给他报的信,下午时候就找了去!我们与他一同返城,他因为要到宫内交差,会晚些时候过来!”

李之对此人印象很好,这人是李氏一方嫡系旁姓,与八王建成王有私交,却又是武后的拉拢目标,更有一个曜仪郡王名号,是洛阳城名副其实的实权者、

抛开李姓皇族极亲近关系不讲,此人无论品行亦或能力,便是心有旁骛的未来女皇,也不能无视他,对于洛阳城乃至大唐的重大影响力。

此时他却身处极尴尬环境之中,唯有坚持其一贯地中庸政治倾向,一门心思投入到经济拓展上面,于朝中具体事务不予涉及,才是让武氏大胆任用的最主要原因。

不过上一次长安城之行,坚定了他对李姓皇族的忠心,建成王那里也对他有了进一步交代,就是将表面的中庸立场坚持到底。
首节 上一节 640/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