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539节

虽是普通人体质,身却是极灵活,像是阿拉伯人每日必饮的红茶,在李之等人进来后,就看到他掌托盘,利落地在人丛兜来转去,托盘上十几杯红茶都不见多少晃动。

众人坐定,克里麦就拉着父亲走向后厨,解释其原委。

李之等人,却眼望着跟前的红茶面面相觑。

阿拉伯人善于烹调,食物丰富多彩,其饭菜的特点是甜、香、油腻,红茶是每天不可缺少的饮料。

但问题是,他们喜欢一杯红茶勾兑半杯糖,那种看上去就油腻腻的颜色,让李之几人很是犹豫,不喝吧,又怕失了礼数。

好在接下来油炸鸽子、烘鱼、烤全羊等一上来,就让他们心事顿时淡了不少。

这个时候,就看出伊本与李之之间的神奇缘分了,不到岁的小家伙,下一刻就伸抓起一块烤羊肉,递到李之嘴边,“叔父,你先帮我尝一尝味道,外公艺是不错,就是总让我吃咸了!”

颇富人性化的成年人举措,一时间竟让李之感觉有些吃惊,这个孩子太成熟了些,说话还没完全利索,居然能讲出这样的措辞来。

古代任何民族都相当讲究礼数,没有主人邀请,或是开场白,祝酒词,是不能动菜肴的,尤其是像烤全羊这一类的抓食物。

当小孩子是不需要这种礼数的,很明白小家伙知道怎么个情况,又想第一时间表达他对李之的喜爱,就找出来这么个理由来。

依然怀抱着吉达妮的孙思邈笑叹道,“这小子果然是个人精,心地还善,正,我很看好他!”

尽管他并没像李之、伏辰那般,看出伊本体内有何特异之处,但从李之主动认干亲一事上琢磨出来一些,故而有此一说。

李之点点头,嘴巴却在忙着接递过来的羊肉,眼里的爱极之色显而易见。

伏辰却是望向了撒舍尔,指红茶问道:“对于大唐人来说,这种茶太甜了,只是不喝掉,会不会不太好?”

撒舍尔摇头笑道:“无妨,我夫人虽说自小生长在这个家庭,其实生活饮食上更趋向于本地人,她就不太爱喝加了糖的,上红茶或咖啡是阿拉伯人的礼貌,喝不喝是客人的自由,没有人在乎这些的!”

这时候,李之已经在拿着那块羊肉喂伊本,到底是小孩子,表现过后,就抵挡不住美食诱惑了。

吉达妮原本滴溜溜乱转地小眼珠,此时已经紧紧盯住了哥哥快速蠕动着地嘴巴,不忘了伸出小,去扯孙思邈的胡子,嘴里咿呀得很是着急。

匆匆赶来的克里麦,赶紧自孙思邈怀里接过孩子,向众人引见自己的父亲。

瓦费格两不停地在自己身上紧搓着,好像生怕上残留油渍,实际上是因得知了李之的身份后的紧张导致。

如同大唐寻常百姓,在路上遇见高官权贵都要退至路边,垂静立一样,阿拉伯帝国尊卑观念同样极为严格,因畏惧而产生的紧张,便是老于世故的餐厅老板也不例外。

李之忙起身让过此人坐下,很快,自己外公的拘谨,就引来伊本嘲笑般地咯咯声。

有了小孩子掺和其间,老人终于不再那么紧收着了。

不多时就有下人送来咖啡,由于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提倡禁酒律,因而使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日渐衰萎,目前几乎被禁绝了。

戒律禁止教徒们喝酒,当时阿拉伯地区盛行将乾的咖啡豆煎煮成汤汁,当成胃药使用。

教徒们发现这种咖啡汁液有提神的效果,便使用它作为替代酒类的振奋性饮料。

第四百九十八章 特林岛

后来,以圣地麦加为心,将这种饮料经由信徒往来流传开,由阿拉伯传到埃及,再传到叙利亚、伊朗、土耳其等地。

到了十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已懂得将生咖啡豆加以烘焙,用臼杵捣碎后,再用水熬煮,因而得到较质纯的咖啡。

目前,他们饮用的尚属最原始的煎煮汤汁,李之尝了一口,发现甜度极低,显然是克里麦已提前交代给了后厨。

李之极喜欢这种口味,但很快就被餐桌上转过方向来的烤全羊被吸引了。

那只肥嫩的羔羊,已经除去头脚,掏空内脏,塞满了大米饭、葡萄干、杏仁、橄榄、松子等干果和调料,尽管端上桌来时早已分辨不清,他仍能从香味里嗅出来。

伏辰更是食欲大开,等瓦费格刚一让过,就下狠狠撕下一大块,嘴里的吧唧声便是一阵大作。

为掩饰尴尬,孙思邈对身旁的瓦费格问起梵。

瓦费格汉话讲得极为流利,很快就与孙思邈沾咖啡,在桌上比比划划不停。

良久之后,孙思邈猛地拍桌面,把众人吓了一跳。

李之却是早已闻听,那位瓦费格不知何故,居然对雅利安梵熟知甚祥,某一刻让他一时迷顿,很怀疑孙思邈之前讲的,是不是这种梵真的已经失传千年。

随后瓦费格的解释,才让他恍然大悟。

原来瓦费格自小就成了孤儿,在一很具盛名的圣寺内成长起来,那种圣寺也被称之为禁寺。

为了保护清真寺天房,使之不受外来势力侵犯,将四周划为禁地,规定非穆斯林不准进入,禁地内不准狩猎杀生、斗殴和一切邪恶异端行为,因此,圣寺有了“禁寺”之称。

也只有这等至少存在了千年的圣寺,才具有些古远传承,其世间已绝迹的雅利安梵就是其一种。

为何清真寺里会有佛教之物?那是因为当地是贸易路线上的一个极重要的商队驿站,而商队最主要成员是天竺人,久而久之,那处驿站就被作为在外谋生天竺人的第二故乡。

天长日久,那里的天竺人口可抵半边天,佛教徒于是在那里也有着强烈的需求,因而那处清真寺附近,建了一座相对简陋很多的佛教寺庙。

这里有个关键知识点,许多人误以为佛教的发源地天竺也是佛教大国,实则佛教在那里早就名存实亡,如今佛教徒只占天竺人口的百分之一。

不过在大唐年代,佛教徒还是很多的,但正被新婆罗门教极其迅速的寸寸挤压。

常年游走在外的天竺佛教人,有有心者,怕佛教传承就此遗失,就随身带在身上外出经商,因常在那座寺庙聚留,有心人为免路上遗失,将珍藏之物寄存在那里。
首节 上一节 539/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