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521节

只有继源更在意他的感受,任谁亲口做出向普通人群杀戮的命令,也会有一段时间的情绪不稳。

不过也从此震慑住了很多人,至少忙进忙出的府兵,已在绝少汇报某一执行被连番阻挠了。

“乱世用重典,抓一批、判一批、杀一批,才有的晦明循环,良莠淆杂洗沥分明!都道你是为杀伐果断之人,怎地这时候有些进退维亟般地心力纠葛了?”

李之望向弥睿,“元忠兄有所不知,我并非在可怜那些妇孺老弱,他们是谋为不轨在先,岂能怨我出狠厉。我是在考虑该如何做,才能尽可能少的累及他人,很多时就毁在了旁人的谋算里。譬如那位李孟,更不能排除,越多此类人等窥伺于暗处,若是广州城,有几个大于今日这般规模乱势发生,还要斩杀多少人才能平息下来?”

弥睿摇头轻笑,“贤弟,你心思有些过逾繁重了!政治争斗的残酷性,要远远超过骚乱治理,某一个事件,就有可能衍生不计其数生命终结。仅是去其羽翼一项,就会是一场小型战争,其被牵扯之人,你又能如何辨识无辜或是连累?一系列过程复杂的政变和内乱之后,没有人在意哪一个一名普通人的性命归属,即使绝世先贤忠良,也无法阻止,也无法正面审视政治争斗这门深奥学问,因为它就是人类生存的一部分!”

很惊讶弥睿能说出如此深刻的一番话,他似乎也因此令自己的思想产生了一丝恍悟。

弥睿并没停下类似如说教的说教,“掌控天下的皇室深宫内苑又能如何?母亲早逝,父亲、继母和继母的儿子,以及各房之间的权势争斗,哪怕就发生在当权者的眼皮底下,他能对此做出何等有效阻止?扭曲颠倒,黑变成白,白变成黑,永远是一犬吠影百吠声的浑浊社会主流,胜者王侯败者寇,也永远是任何事最终结果的唯一体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乃出自圣人之口,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即为自然界最真实的生存法则。如何规避,怎般阻止,除非你李正能力大过了天!”

孙思邈猛然里,掌拍向了李之阔背上,“听着吧,小子!我看你是这几年顺畅惯了,少了种心境磨砺过程!圣人尚且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你又以为自己能做些什么?天地万物像献上的祭品一样,神仙无情,只能任由流水东逝,你竭尽虑些不可能做到之事,与自寻烦恼又有何不同?”

李之愣神片刻,忽举杯一饮而入,旋即叹道:“是我自己太过矫情了,人生其实就是种权势守护,不铲除异己,不树立自己的党羽,所谓的权力就成了空架子。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不瞒诸位,此诗为我某一日有感而发,书录后仍觉胆气豪生,勘破天下事,此时再行观之,竟是有些贻笑大方了!”

孙思邈哈哈大笑,“苦尽苍生,此言不假,尽王臣却是仅书与表象,正如你方才所言,权势守护较之民间苦更是凶甚,明白其道理,为时不晚!”

愁绪一去,李之心境立时通明,竟觉出有一丝明悟攀上心头,令修为境界有所松动。

但也仅此而已,却让此时的他,对于天下事的认知,又有崭新体会。

弥睿也是开怀大笑,“某一时刻的心神迷顿并非坏事,就如我方才那般,尽考虑如何化解与你,但你可曾注意到马爷当时情形?”

“漠然冷对,无动于衷!”李之回答。

“哈哈哈,就是如此!那你又知马爷意为何如?”

“无非是要我自行领悟,或许他认为旁人加以引导,会令效果大打折扣吧。”

“这就是我同样陷入一时心神迷顿了,只顾了将你警醒,却忽视了修炼之人的心境磨砺!”

孙思邈接过话来,“弥大人话意在理,但我绝没想到,正能将之前有感而发,瞬间理通其关键,倒也不失一次绝妙的心理转变!但也不能说他,当时心绪有何不当之处,毕竟考虑事物深度不同,苦尽苍生尽王臣几字,在另一角度看待,却是极其契合。正像万物有阴阳两面,看待事物也有晦明之别。”

几人谈兴正浓,却忽然有府兵来报,原来是都督府有飞鸽传书送到。

李之一时好奇,他在临淮郡王府就养了些信鸽,但此物仅能在固定地点接收,此次远行,倒是没考虑带上几只。

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之人。

此时那名府兵就握着一只信鸽,一只脚上有半扎竹管,抽出纸条,上书数句:

尔等日唯以贪腐为事,全无悔心,又恐因此而治罪,豢养私兵而自重,俱自造之孽。弭乱之法,当施以重典,以回天怒。如后再有罹法网者,皇上奉天诛之。逆贼乱粤,逢恶助虐,良心尽丧,以尚方剑逐诛,尽行斩戮之事,以代奉天。

无疑,这是在传递治理叛情皇命,已经明言相告,尚方剑的用场世人皆知,仅仅这个字,就昭明一切。

这种结果是意料的事,李之并不奇怪,但却对飞鸽传书一事很是兴致浓浓。

看出了李之的心思,弥睿笑道:“我有一老友张弘愈,字宗振,韶州曲江人,乃世代仕宦之家,太常寺卿广州都督。其子张九龄,字子寿,年仅五岁有余。昨日里递出八百里快递,心下另有担忧,就想到宗振兄年仅五岁公子喜好信鸽,又与其父长安好友间互有飞鸽传书轶事,故而心生借用之念,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有了回复!”

李之越听越是震惊,张九龄可是后唐有名的贤相,此人在将来可是大大的有名。

他一生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二十年后的开元之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每宰相荐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即使李之前世现代,也是对此人熟知。

他这才想起来,张九龄不就是广东人?韶州曲江也就是后世的广东韶关市,一下就对了起来。

能在重生后,结识此人,无疑对李之而言是件莫大荣幸事,而且此时张九龄尚且年幼,或许自己能再某些方面,能给与他一定的帮助。

于是他笑道:“这里是解决了,还请元忠兄帮着引荐一下,其实我对飞鸽传书一事兴致颇浓,并在奉邬县与临淮郡王府,都养着很多信鸽,其有很多不解之处,想着上门讨较一番!”

这个理由很正常,在无多少娱乐项目的唐朝,养宠物是个最为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弥睿没理由拒绝,“刚好我也要上门酬谢,张弘愈一家就在距此不远,找个时间一起吧!”

孙思邈点头,“上门感谢时应当的,这一次可是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虽说驿站传书明后两日也会来到,但早一日获得授命,心里也早些安定!”

第四百八十五章 神秘的古良才

李之格外关注张九龄,还有另一重要原因。

张九龄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在他死后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

此人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

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

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皆因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守珪奏请朝廷斩首。

之前,安禄山曾入京朝见,拜见过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张九龄颇有识人之道,明察秋毫,看出安禄山是奸诈之徒,断定日后此人必会作乱。

此次适逢安禄山干犯军法,被押送京城,奏请朝廷判决。张九龄毫不犹豫在奏上批示,为严肃军纪,将安禄山斩首。

历史上著名的“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就是当时奏批示内容。
首节 上一节 521/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