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50节

能够获得李怿也不曾拥有的大内令牌般出入不禁特权,可想而知,临淮郡王对于李之其人的额外看重。

试想有此号令加持,郡王府上下,何人胆敢对李之报以不敬?就是那四位心怀叵测的叔叔辈,也从此需要格外掂量着对待他了。

&nsp; “以后就在这处小院里留有你一个长安城住处,此间仅有你我二人可随意进出,有什么密件也不妨归置其,绝不会有旁人可以窥探觊觎!院子里有一间地下密室,便是我从此也不再使用,一并交由你来专用,哪怕某一日郡王府前往他处,我定会竭力为你保住这片居住地!”

李之心一惊,“李叔何出此言?难道是朝另有许派?”

“那倒没有!你也只如今主上圣体病患难愈,武氏皇后早在两年前就移驾洛阳城,高宗虽名谓掌管政务却因或多或少在位傀儡皇帝性质,深知武氏皇后不甘皇权交由他,此时的洛阳城,一旦高宗主上驾崩,或许就会出现重大变故!因而我高宗派系,想来定然受其所累,怕是不被遣贬已属万幸了!”

李之恍然大悟,来自后世的他当然知道,显庆五年,唐高宗风疾发作,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唐高宗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从天而降,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

于是,武则天向唐高宗建议让她和高宗一块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了。

近些年来,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繁重的国事必须由武则天来决断,于是武则天又有了新的想法。

因而才有了唐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废黜皇帝李旦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武周仍然袭用唐制,武则天既是两个唐朝皇帝的生母,又在死前被迫恢复唐朝,故历史上一般不把武周视为单独的朝代,惯例上把武周计入唐朝,武周时代计入唐朝统治年数。

现在是永淳682年九月间,距离历史上的武周建立还有整整八年,也就是说,唐高宗会在明年驾崩,宗扶立一年后被废,睿宗继位登基,明面上临朝称制,裁决一

切政事,实际上不久后就便被软禁在皇宫,不得预闻政事,开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

自己明知这一切,却苦于无法将其尽数告与临淮郡王,此时的郡王也如史书所记载的英国公徐敬业、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均处于惶惶不安之际。

历史上虽然从未见关于临淮郡王的记载,李之听其话音,显是此人同以上势力派系属于同一派系。

他知道历史不能因自己而改变,但如何让临淮郡王处在夹缝独善其身才是当前首要。

只是怎样来加以提醒,乃至引导,方为艰难之事。

唯一途径就是利用此人对于孙思邈的绝对信任,或许能起到扭转乾坤作用,但这位当世第一神医是何秉性,到底知晓自己多少,又该怎么将影响力施加彼身,目前的李之尚理不清头绪。

心念急转之下,于是他开口说道:“便是西行遥遥几千里之外,民间传说总是绝不了武后日后登基称帝传闻,我小小年纪,自然更加不理解其蜿蜒曲折。但李叔此时虽不属皇亲国戚核心层面人,怎般改朝换代,也算是步趋人身后的跟随者!容小侄说句大逆不道之言,无论怎般年号更改,只要不脱离李姓皇族人,江山由谁来执炳与李叔何干!就是它武后果真如传言那般,就此开创历朝历代首位女皇帝又能如何?您仅需与那四世子李旦交好关系就是极好!再说句大言不惭之语,如今他在高宗与武后所生兄弟排行最小,因而深受高宗宠爱!即使真就出了位女皇帝也不长亦,少则数年,多则十数年,势必会被李氏政权推翻,到那时,世子李旦在高宗弥留之际托付之人,就会乘扶他上位,或许那时候才是李叔东山再起之时!”

临淮郡王在李之滔滔大逆之辞不绝于耳时候,就已经被惊骇得站起身来,一直忍住了性子,听任这位弱冠之年年轻人把话讲完,就是为着从他嘴里还能听到些怎样的大胆思想。

却不料,郡王越是听下去越觉得此有理,原因无他,尽因他近些年里常出入于皇宫内院,时不常就被高宗招致身前畅谈些陈年旧事。

在李旦年少时,郡王就与其人交好,原本的堂兄弟关系尽管年龄相差巨大,两个人的政念、秉性、爱好却有太多相近之处。

第五十章 卧薪尝胆

别看李旦和李之同岁,不过二十岁年纪,但自小生来聪睿,心性成熟,常与上辈人交流心得。

高宗又视他为最宠爱后代,常常呼他前往上书房侍候伴读,因而与近年来频繁出入上书房的临淮郡王也是熟识。

而如今的四亲王豫王,也一直和他保持着密切书信往来,若说临淮郡王没有私念那是假话,就因自己也一直把李旦当做今后几十年里的最大靠山,对于那人沉稳的做事处世风格,也是极为期待的。

目前二者这种关系,所知之人并不为多,而郡王府更是绝无第二人知晓,李之此子能讲出这一番惊世骇俗的大话来,最后引出之人若换作他人或许临淮郡王或一笑了之,或勃然盛怒,但李旦一名出自于李之之口,就殊显其诡异了。

一切皆因此人之言,乍一听去好似荒诞无经,但他的一番话语落脚点落在了四世子身上,就足以说明前面诸般推断绝非胡言乱语,因为只有四世子李旦才能给一切臆想发生或可能发生之事,画上一个最完美的句号。

高宗共有八子,与武后所衍四字,也唯有李旦其人最为临淮郡王所看重,更为关键的一点,神医孙思邈隐世之前,曾屡次指点此人日后当有登基之相,这也是它常年与之密切联系的幕后推力。

如今神医口所言玄一再被验证,不由他不将李之看似有意无意之言,视作与其神秘天赋血脉联系在一起。

“呵呵,正呐,你可知你的李之之名曾被视之为与君王犯忌?而音同字不同的名字来历,缺少有人知晓是高宗圣上钦口谕定?想当年普查李姓赐姓众人家谱,亦为四世子李旦同年诞生,那一年你正好也出生,因而在奉邬县狩猎的高宗闻之此事问起!原来你并非李之之名,而是被老侯爷你定位李夕,笑言:与我儿刚好组就旦夕祸福,祸字为先,福流与他,若我是存心不善,定可以此来问罪于你家!”

“那我家老祖还不被惊吓坏了?”临淮郡王左顾而言他,李之必知其另有后续,索性顺着他笑道。

“还不是怎地!老侯爷扑通一声就是跪落在地,好在你们李家能够被赐李姓,是老侯爷早前乃太宗跟前贴身侍卫,与高同一医辈分,小时候就已相熟,因而高宗完全就是单纯的玩笑之语!那时候见老侯爷真的害怕了,也知自己一时口误,想是生怕你们李家因此而被后代朝廷怪罪下来,才突发奇想:你奉邬县李家与我乃是知根知底自家人,我看不如把你孙儿李夕改作李之,我可不认为与自己名讳上犯冲,相反我李治之名因沾染了初生儿喜气,从此福运齐天也未可知!座下尔等群臣可听令了,此子为我当朝皇帝亲口赐名,曰之李之,乃是想讨沾些喜气富贵,你们可不能因此而记恨此家人等!”

“为何我从没听说过此事?”

“只因这名字来有太大了,不等高宗一行人出得奉邬县区域,朝廷相关部门就找上了你家老祖,严告老侯爷势必要封锁此事,不能向外间泄露半点!在我等后来听说者猜测,那些人也是为你家好,不然到处宣扬,总会引来本可避免的大麻烦!老侯爷想必尽管不情愿,但有金口玉言在先,当然不敢轻易做改动,于是李之名号就此留了下来!”

“但我的名字和高宗的确有近似之处,为何二十年间从未有人提起?”

“那是因为几十年里从未有人宣扬高宗名讳,便是他老人家久不朝政,也有李旦放出风来念及此事,因为知情不知情者都忌讳莫深,你耳听不到相关论调也属于正常!”

李之万没想到,自己的名字来历,居然和堂堂当朝皇帝牵扯上了关系,尽管此种关联尚不知祸福,但对于来自于往世的灵魂来讲,无疑是个莫大惊奇。

不过他心里在想,这些和我之前的一番言论有关系吗?

许是猜测到他的疑问处,临淮郡王才进一步讲述,“我的话里有个关键节点,那就是为何需要李旦出面干涉此事!你可想明白其道理?”

“您是说,一切都是圣上另有指示?”

“就是如此!实际上早在李旦与你你出生之前的两年前,圣上已经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后乘插政治,开始参与国家大事。近些年,随着圣上圣体愈加不堪,她便加快了下动作,一方面排除异己,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一方面又组织力量,培植私人势力,为自己进一步掌权做准备。洛阳这两年都在大修宫殿、佛寺,她的野心掩藏的并不成功,或者说她根本没打算瞒过他人。”

郡王话说到一半,就止住了话语,望向李之,显然在等着他出言接续。

“您老的意思是说,圣上我主也是心知肚明,已经在有意无意的培养他的最宠爱幺子?”

郡主赞许地点点头,“你只猜对了一半,并非仅仅是在培养世子李旦,同时也是在保护他!如你一样,四世子年方二十,就是心性再是成熟,名义上总会给人以幼稚之感。若立他为继位者,武后会延续明目张胆的干政行为是其一,寻推翻继位者,四世子的难度相对更难一些为其二,因为她知道,当今圣上的大部分效忠臣子资源都在此人!此时武后所生四子里,大世子李弘猝逝,二世子前年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世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此人一直有庸弱无能传闻,朝内早有废黜太子呼声,若你是武后,会选择谁来继位?”
首节 上一节 50/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