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34节

“小侯爷放心,另外四人不是女子就是年迈老者,都是打着伺候郡主的名义留驻李家大院。这其有厨子,花匠,女仆,外人绝看不出他们身有武技,只有我一人当做贴身护卫出现,以堂堂二品郡主身份,没有一点保护措施派出也不现实!”

李之哈哈笑意里充斥了佩服意味,“如此虚虚实实才更令人难以估摸,杨叔的智慧不是一般的高深,若是郡主那边毫无作为反倒引人更多猜疑了!这步棋走得的确高明!”

“或许郡王大人暗里另有安排,原因就在德元郡王是他也不能轻易招惹的存在,更何况目前还不知有无泽亲王干涉其!”

“想必郡王大人会有所决定,虽不知因何故招引临淮郡王府由上至下的密切注意,但我可不会认为是因为郡主的关系!你也别心惊,我不会针对你逼问的。”

“小侯爷好深刻的洞察力,我仅是一丝脸上肌肉蠕动就被发现了?”俟和悌这话可不是恭维,以他不知高深的炼身养气功底,旁人绝难查知那一丝缕面部悸动。

“莫要忘记我还是位医者,察言观色乃是我的最大长处,不需号脉我也知你心跳韵律,不要说凸显在脸上的表情变化了!”

他向小侯爷挑起了大指,“原来杨先生说的是真的,小侯爷的医术果然要超过了他,杨先生本人可不具有这般微细洞察能力!”

“不过一种相异的病理探查段而已,原理说出来不值一提!好了,你定会还有清绮郡主的另行交代转告,她是不是在等我回去跟她一起晚饭?”

“原本是有这个打算的,”俟和悌呵呵轻乐,“可不待她话音落下,一行卫队就把她接走了,此时怕是已经回到长安城郡王府。这是郡主临行前交代我转交的!”

说话间,他就递过来一个蚕丝织就的绢绸包裹,转身就步向门外,“小的就在门外听候,小侯爷招呼一声就会出现!”

第三十四章 郡主连夜赶来

李之嘴里默念着,这人倒也识得紧,有他在身边,基本安全保证不说,主要还是有了位可以放心使唤的身边人。

打开包裹,里面是蚕丝纤维编织的一方帕,上面居然绣着我的正字号,两只算不得精细的鸳鸯,交颈游浮在一片水纹之上。

帕里夹裹着一封书信,另有织锦缎面料男式圆领、窄袖、紧身的襕袍襕衫、幞头纱帽一整套。

袍衫上面绣有精致的鸟、草图案,与规整金银丝线纹饰结合,不仅凸显出唐装原有的雍容华贵、富态休闲的韵味,同时使这一套唐装更显得挺括。

唐朝是历朝历代公认的开放朝代,是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思想,还是物质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那段时期由于西风东渐,国人着装日益趋向多元化,唐朝的男子大多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

使人惊异的是,须眉男儿除了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外,他们对姿容的注意亦不在女子之下,才修炼得那般俊美飘逸。

现世年轻人不缺少喜着女装之人,涂唇,熏香样样照来,有点臭美有点闷骚,相比较而言,男子着女装的风潮之下,却是妇女喜欢着男装,“妇人为丈夫之相,丈夫为妇人之饰”是很平常之事。

而且,唐代男女着装混穿的现象还影响了亚洲其他国家,比如奈良时代的日本就深受国唐朝化的影响,服装出现了男着女装和女着男装的社会风习。

《万叶集》记载大行天皇幸临吉野官时就有借用女装之事,有歌云“宇治间,山朝风寒之旅尔,师衣应借表妹毛,有勿久尔”为证。

其实在大行天皇、武天皇时,男女服装互换还不只限于上衣,有时候连贴身内衣也要借着穿,这种着装就是国唐代的最潮流反映。

因而在唐朝,妇女穿着男装是种时尚,女装男性化也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

相对应的,男子低档、紧身服饰也就此流行,这种更多借鉴于胡服的流行潮式,远比前后历朝历代男人服饰更符合小侯爷这位后世穿越之人。

他解开那封书信折叠,清绮郡主一娟秀遒劲、垂画纤长的女体书法就出现在眼前,与寻常书法不同,其多出了种仙娥弄影般的胭脂气息。

细读之下才得知,原来那一方帕就是清绮郡主一上午现学现卖织就的,当时郡王府别院里正组织起当地纺织者编织羊绒丝线,另有工艺者教她纹绣花鸟纹饰。

那时候的帕,不同于后来外藩泊来的印花棉单纱织制成的细薄织物,而是裁自完整面料的方形绢料,纹绣花鸟纹饰也是后来的双面绣雏形,真正地双面绣始于宋代,唐朝在同一绣制过程,能够绣出正反两面图像,图案同样也算是精美。

只不过同等针织法用在初学乍练的清绮郡主里,就显得格外粗糙了,好在他极喜欢那一方明显算不得精细的帕,毕竟它是出自于心爱人的亲绣制,里面包含了她涓涓深切爱意。

书信里还说到杨高澹的长安城一行,她此行前往就是应了早已知晓我二人情形的父王召见,杨高澹必是把两人之间关系汇报上去了,虽不知因何如此,在她看来里面怕是另有玄。

郡主的猜想和李之类似,这个时候他也隐隐察觉出其的不简单,好在临淮郡王不仅没有横加阻拦的意思,相反倒有着一丝暗促就意味,这就让小侯爷大感欣慰了,哪怕再有其他深层用意,也能欣然接受。

清绮郡主今晚不会赶回来,需要明天随着杨高澹在长安城招揽的十几个纺织艺人一同返回,留言里已经约定了明天的共进晚饭。

那一整套服饰是长安城上层社会最流行款式,金银丝线纹饰也表明了它的本身昂贵之处。

显然清绮郡主早有为自家男人准备下的打算,不然远离长安城的远郊别院里,不会有如此附和李之尺寸衣物。

由此一缕感动自他心头泛生,能从其感受到小郡主的极深情谊深埋,他自己也在暗自发誓,决不能负了郡主爱人这份绵绵深情爱意。

金银纹饰绣袍,真正是区别于唐代人穿的长袍大袖的紧身窄袖潮服,而且是那种异乎寻常的昂贵物,在李之看来,清绮郡主是打算把自己推向长安城内的一众权贵子弟圈子里。

自然这绝非出乎于她对李之现有身份的嫌弃,而是基于今后一系列发展势头的人脉提早获取,郡主的一片良苦用心,小侯爷能深刻体味出来。

与之相衬映的还有一把象牙材质折扇,折扇系日本发明,真正通过贸易途径传入流行起来还是始于94年的平安时代。

因而唐玄宗及其之前的时代,大众层面是没有折扇的,此时也仅为权贵后代纨绔里有人拿出来显摆,多是得自首位日本遣唐使带来的进贡品,当然那时候它还被叫做琉球。

尽管武则天年间的日本遣唐使,才算是真正有幸觐见女皇陛下,但在此之前已有另行民间名义者先行赶赴而来,因此此时出现的折扇,仅仅掌握在有数的当朝权贵。

清绮郡主能得到此物,可不是一般的意义重大,但凡如今长安城极致纨绔才能拥有之物,也就意味着此人出自于核心皇庭家族层面,其地位之尊贵可见一番。

当然这一切都是李之后来得知,郡主的书信里并没有相关折扇的半点解读,在他这个后世来人眼里,眼下的折扇属于司空见惯物件,唯感到稀罕的是它的象牙材质。

幞头纱帽也是材质一流之物,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黑色布帛,此时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正是撰头盛行时代,幞头的样式也富于变化,形制多样。

李之很庆幸自己服装的时代特色,并非那种带来诸多不便的大袖翩翩衫子,相对胡服化的幞头袍衫已为时尚。

不过那种宽大袍服的用途还是非常广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礼见宴会均需穿着,甚至将其用作朝服。

清绮郡主的礼物让小侯爷好一阵开心,但尽管心里因为极喜爱却不能就此穿戴上,待得情绪稍平,就一头投入到新产品研制当。
首节 上一节 34/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