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244节

上官婉儿脸色一变,“昌学府?你可是想问他们的常姓教授?”

李之也是脸现惊色,“你怎知我是想问常姓人?”

“妹妹知道这位常姓乃昌学府创始人,但这人另有一个身份,就是武思的老师!而武思就是武后亲侄,其父为武后异母兄长武元庆,那个武思就是一直在惦记妹妹身子之人!”

李之此时脸色才算真正大变,武思可是历史上的十王梁王,并与野狐化身的上官婉儿有私通之情,也正是上官婉儿将之引荐给韦皇后,并将其领进宫,李显于是开始与武思商议政事,张柬之等忠臣良将从此都受到了武思的遏制。

而且通过上官婉儿、韦后的关系,重登宰相高位,颇是为患一时。

自此之后,那一个上官婉儿与其在所草诏令,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李姓,而那时候的上官婉儿深得李显、韦皇后信任,专秉内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仪追赠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可谓是风光无限。

李之深知后来发生的一切,却苦于无法向真正的上官婉儿细细描述,只好在此时就向其灌输此间严重性:“武思此人可是个祸害,不能将之尽早铲除,你也要竭力与之脱开干系!”

上官婉儿以温柔回应李之的呵护,“放心吧哥哥,媚儿姐姐说了,在长安城时候虽由我亲自与人周旋,但到了洛阳城,我就会躲到一处隐秘之地隐藏起来真身,由它来代替我从使身份之实!”

“还有这等操作?两个实体出现,会不会”

李之并不明白应该怎样形容,正自夷犹着如何措辞,她已经笑着接言,“媚儿姐姐有种遮掩气息之法,可将我气息流露隐藏在某个特定空间里,当然不会影响到你去找我相聚,只要不离开那处范围,就可有效屏蔽自然感知,也算是它幻惑术的其一种!”

尽管李之有些听不明白,却也知道像是野狐那样不知已修行了多少年的妖修之体,必然会有它异乎常人认知特异处。

“我身边就出现一位常坤常宝灿,说是其父开办的昌学府,来到我的正清绮堂采购了大批宣纸,却刻意与我下纸坊管理人接近,更表露出来加入之念!”

“我知道这人,他的确为常教授之子,据说已到洛阳求学,这样就能联系起来了!洛阳城来到之人必定就是此位常坤,而日后前来假冒洛阳来人,一定为太平公主或者薛绍府内之人!”

薛绍为太平公主首任丈夫,因长兄薛顗参与六年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受到牵连,死于狱,为李之一直在关注之事。

去年,也就是681年,其与表姐妹太平公主结婚,婚礼非常隆重,照明火把甚至烤焦沿途树木,为了让宽大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万年县馆围墙。

688年,长兄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谋反,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此事牵连到薛绍。薛绍被杖一百,饿死于狱。当时太平公主正怀着第四个孩子,并于690年月,嫁给了武攸暨。

李之此时并不知道,这位唐宗室李冲,就是在断崖上火药外,布日固德暗传递给他,围绕着自己那个此时看来似乎无甚用场的这个辅国军师,正有一个庞大计划在着准备,。

而且当时布日固德曾明言告知,必要时候,会有很多人为此甘愿付出生命,这位唐宗室李冲就是其之一,而且是为了保护庞大计划的继续进行。

此时的李之,若按正常发展下去,他远没意识到将来斗争残酷性,但因为常坤处心竭虑出现,瞬间就让他提高了警觉。

“如此说来,这是武后一方提前派来,意图打入正清绮堂内部奸细?此人目的是试探我,还是意在宣纸工艺?”李之语气很是凝重。

“怕是后者原因更多些!正哥哥,原谅我直言相述,目前你里尚方剑或许具有无上权威,但会随着武后逐渐上位成功,也会渐至沦为鸡肋,至少在武后眼里会毫无用处!但再与某些一直坚信皇族李姓崛起之人眼里,还是会具有一定威慑性,这就是你在军被空置一个辅国军师虚名更深层原因!”

“哦?连那次秘密会议你也知道其详尽?”

“哥哥,里面就有我派去之人,别看妹子此时年龄尚小,但之前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深得武后欢心却是实情。某一方面,我其实就是被她推出来掩护太平公主行些隐秘事情的代言人,虽说权势不大,但能接触到很多关键信息!”

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底龙涎香

“宫内可有更多人知道此事?比如圣上方面?”李之有些为之担忧。

感觉出男人对自己的关切,上官婉儿心头一热,挽住他胳膊柔声说着:“不是有李显么?这个未来傀儡圣君,一样对婉儿心生念想,等他对另一名才女厌倦了,就会找到我头上来,媚儿姐姐已经决定首先将其拿下!”

不知为何,李之遍身由生凉意,上官婉儿感知他身上肌肉紧绷,立知其意,语气愈加温顺:“哥哥,宫内远比江湖更加阴暗与危四伏,与你所处常人环境殊有不同!但婉儿出生就呆在宫里,早见惯了那些尔虞我诈,人心惟危,如有人兰形棘心出现在我面前,一眼即可识穿,你倒不必再为我颇感忧虑。”

李之深叹,“难为妹妹日夜踞炉炭上,而哥哥无力将你挽救于狼窝虎穴,我是不是很没用?”

女人出捂住他嘴巴,“可不要如此讲,婉儿之身乃命为人锁定,岂是凡人之身可以解救?但哥哥为我做的已足够多,妹妹与你一起,只希望更多得到你的爱意,而不是为我担愁!”

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与此同时的长安宫城东内苑一处书院,书院里聚集着一大批硕学鸿儒,整日价或书声琅琅,或策论政事。

此刻有一位略显消瘦少年公子,正站在窗前,捧一本《春秋左氏传》,琅声诵读,当读到楚子商臣之事时,公子废卷而叹曰:“此事臣子所不忍闻,经籍圣人垂训,何故书此?”

旁边侍读之率更令急忙凑上来,“孔子修《春秋》,义存褒贬,故善恶必书,褒善以示代,贬恶以诫后,故使商臣之恶,显于千载。”

公子摇了摇头,不置可否,他把的《春秋左氏传》往旁边的桌子上一抛,“非唯口不可道,故亦耳不忍闻,请改读别书。”

率更令大惊,忙伸出大拇指,口里“啧啧”称赞着,再拜贺颂词:“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迴车。殿下诚孝冥资,睿情天发,凶悖之迹,黜于视听。循奉德音,实深广跃。臣闻安上理人,莫善于礼,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非礼无以辨君臣之位,故先王重焉。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请停《春秋》而读《礼记》。”

“好!读《礼记》。”公子高兴地说。

此人正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第四子李旦,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对字训诂方面的学问很有研究。

因他崇信道教,今日里在此等候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好向他请教阴阳术数。

司马承祯,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遍游天下名山,一年前来到天台山玉霄峰小住。

因为他人介绍原因,也时不常会被召入宫书院,有一次高宗恰巧来到,向其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颇合帝意,因而也导致二十岁的李旦对他极为敬崇,将司马承祯比喻为教育黄帝的广成子。

而每月初五,为司马承祯固定下山采购一应所需的日子,也常常会在这一天,来到此处书院,与李旦做些短暂交流。

司马承祯临近午时来到,此时的他年仅十五岁,学修养已经很深,久闻长安城为人齐聚之地,滞留在天台山,就有借结交坛名人之意。

如往常一样,李旦带他食些宫内素斋,交谈,他问起一人:“来时路上遇一友,正清绮堂除了宣纸外,又有小笺研制出来?看来今日此行不虚,可见识到那等有足足十色小笺尊荣!不相瞒皇子大人,那等小幅彩色纸张,实乃我一直向往供题咏或书信之用纸张,没想到那位李先生竟是与我心念有相同之处,不过此人远比我这等空想更具实干魄力!”

李旦笑答:“前日里在上书房见到过,您看是此物么?”

这是一页罗纹底质青色小笺,司马承祯眼前一亮:“居然有水印花纹!而且妍妙精洁,质量上乘,皇子可曾润?”

“润而绵密,下莹而不滑,能如人意之所致,一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既不失宣纸原有润墨性,更是运疾徐有致,越发自如,再相应质地隐染花草纹理,而极易达到一种艺术效果。”
首节 上一节 244/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