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230节

李之本为从品爵位,那枚从一品鱼符却具有等阶凭空提升级效用,已是太子所特许临时太子太保身份。

太子太保虽然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却具有保护太子安全之责,再有与尚方剑辅佐特殊功用,也就意味着他一剑在,可拥有替太子斩杀一切从一品以下官员权利。

由当朝太子颁发这般谕旨,当然是在皇帝特许前提下,不然同样犯有欺君之罪。

而李平之所以惊恐,是由于里面有更深层意思,盖因摄政诸王位高权重,一旦皇帝驾崩,极易排斥皇太后和幼主,而辅政大臣则可以维护皇权,有效地防止叔王干政。

如今仅剩八王多倾向于维护皇权,因为建唐以来,一系列皇室内部打压后,实际上真正亲王无一存留,八王与皇帝不过堂叔伯关系,自然没有叔王干政之危。

但因皇太后武则天已有掌王权迹象,与幼主之间就产生极微妙关系,因而辅政大臣及八王倾向维护皇权者,就会自动在皇太后和幼主之间选择后者,这也是人之常情。

此位李平李放鹤却是倾向于皇太后一系,他虽不过正四品上京兆尹,在与皇太后之间自然另有依仗,本打算今日借用正统京兆府尹身份,好好给李之一个下马威,斗一斗从品虚职的这位年轻人。

原因就在此人与自己兄长淞王走得太近,而且打造经营长安城经济环境一事,这个毛头小子根本未与自己这个一市之长有过半点交流。

殊不知当今圣上似乎早料到此类障碍存在,特命太子赐下紫金鱼袋与从一品鱼符,这样李之再拥有尚方剑,就具有斩杀从一品以下官员权利,如此一来,就使得李平身后依仗也不敢轻举妄动,当场斩杀他这位正四品上京兆尹,根本不会再有忌讳。

如同李之一样,现场人绝少有人知悉太子所赐之物有何深意,但这位可是未来继位者,便是赐予李之一块山芋,一个肉夹馍,也足以引起轰动了。

更何况当今圣上赐婚,表明此人同时受到两代君王另眼相待,从现场围观人群发出巨大惊叹声,就可听出此事巨大轰动效应了。

不过赐赏仪式显然还在继续,随着京兆府尹李平走上前去,围观人再一次安静下来。

显然重大打击令李平早无之前刻意打击之心,也失去那种惯有趾高气扬,照本宣科,将具体赏赐念诵一遍,也就灰溜溜下场了。

李之同样得到长安城京兆府赏赐,又是纹银、绫罗绸缎、田地等等纳入囊。

人群通道几车赏赐卸下来,来人也就随车马一同退去,之前过程里,张廷也凑到李之耳边大概解释了一番。

面对一众恭贺人群,李之均回以拱致谢,借口把财务收取,他也随之返回后院,显然有些心事重重。

原因就在于,太子突如其来的这一,明显具有公然与武后一方划清界限用意,高宗不是不知道他死之后恶劣形势,为何做出这般举动,令他深感迷惑。

不过就在他回到后院之时,临淮郡王几人身影也自门外显现。

第二百一十一章 商贸城位置

自临淮郡王脸上笑意,李之瞬间明白他所来目的。

“念在你会有所猜疑,早有相关人等相告于我,要我来为你解惑!其实圣上此举有或无,与未来局势没有多大影响,但对于你来说却至关重要!武后一方,在你获得尚方剑那一刻,就已清楚圣上对你极为看重之意。接下来无论赐婚也好,紫金鱼袋与从一品鱼符也罢,均为顺势而为之举!”

“但我此时已能威胁到武后势力在长安城某些核心人物,难道此人不会因此而心生恨意?”

“你莫要忘记这一点,圣上无论哪一种特权施加于你,均与未来长安城经济特区打造密切相关,实际上你所获之物,只与此类事密切联系,于当朝政事实无半点直接牵扯。而且只要你不入朝为官,我这个岳父随后再从尚书位置上移做转管商业职位,就足以说明你我对于政事参与实在毫无兴致。况且武后自以为对太子具有绝对掌控能力,圣上交由他来赐予你紫金鱼袋,也就意味着陛下本人对太子毫不设防。”

“里面更深层东西我不了解,听您老人家讲述,的确明白了很多。”

“正,你要知道一点,既然圣上决定启用你,就会竭尽全力辅助你扫清更多障碍,此乃正常心理反应,过多遮遮掩掩反而令人生疑!圣上采取的是光明正大之举,也符合他一贯行事作风。当今世上,没有人再比陛下更了解武后,那人觉得自己抓住了圣上做事风格,却绝想不到,真正君临天下位置,与实际垂帘参政具有天大差别,陛下看待事物之远瞻性,绝非旁观者能够完全体会出来。或许此人日后真正在为后也能猛然间顿悟过来,但以目前来讲,她就是再参与政务良多,也无法自绝高角度来看待问题!”

“也就是说,二者之间相互揣摩深度不同,圣上只是以武后角度分析其玄,就可把自己真实深层用意遮掩起来?”

“可以这么说!你要记住买的不如卖得精,就像宣纸工艺掌握在你,交由旁人仅需做分毫改动,就能令产品出现巨大变化。也永远不要轻看当今圣上缜密心思,接触事物层面不同,各自理解就有偏差。除非你拥有后世先知先觉优势,不然满天下无人能达到圣上思想之深度!”

李之心下好笑,自己可不就具有先知先觉前提,不然怎会有旁人所不知庞大未来布局能力。

“好了,你吩咐人给我带些小笺回去,若非那日在明王府酒席上看到,不然还不知你又有新发明!”

“那时您老这两日只知打理自家儿子亲事了,我们几个股东可都讨了去自己所用,我怎知您老心思不在生意上了!”

临淮郡王向远处观望清绮招招,大家族后代自小就有教诲,商议正事不容许小辈凑上前来。

他向李之笑骂:“只是李怿之事?你与清绮婚事不也一样重视?抽时间常向明王府跑着点,两位明王对待你一片赤诚,可不要让人家心寒了!”

清绮引着女来到,另一人自然是懿懿公主,懿懿向临淮郡王见过礼,“郡王大人,我父亲还说今日要去你那里,不知有何要事相商!”

“是我请的老人家,恰好与关鲁公好长时间未在一起饮酒了!今日你也去,郡王府有专门晚宴,几十桌呢!”临淮郡王奇怪地望向自己女儿,心道彼此关系这样密切,为何此女不知。

清绮一拍懿懿额头:“我可是昨日上午就与你讲了,你这小脑袋里成天想些什么!”

懿懿已经记起来,只是或许只有李之能想明白,近段时间因为几人婚事已定,却给她心里带去波澜,原本爱上好友夫君就让她升起愧疚感,婚事带给她打击,更使十六岁的她情绪大乱。

果然李之瞬间就体味出其蹊跷,忙借口给郡王取十色小笺,快步赶往层处。

午间短暂戒严后,令正清绮堂再次客流爆涌,但显然较之羊绒衣物尚有不如,也无需组织人严格控制进入人潮。

不过两处楼梯一样人满为患,又是女孩子居多,李之向前挤进之势,或多或少就有人刻意阻拦搭讪。

楼梯上可不似店里,他可不敢动用真气推搡,直到后院里清绮高声喊叫“怎么速度这么慢”,那些女孩子才惊吓般闪出一条狭窄通道。

即便如此,仍有女子故意用身子敏感处去撩拨他,让李之心下暗自腹诽,大唐时候女子性情之豪放,果然如史册记载那般确实。

返回途,居然有人在向他讨要里所捧之物,眼见是位不足十二、岁小女孩子,李之就随塞给了她几本。

一脸狼狈相的李之,在送走临淮郡王后,招来几女轮番责问,一时间,他身边叽叽喳喳一片,引得懿懿公主捂小嘴暗道活该,可是知道了夫人多的坏处了?

回到座位处,宓覃、莫俊二人一直等着他,几女则去帮助冬卉,店员的午饭时间到了。

“李先生,还记得我与你说过的口外羊绒一事?那边这段时间传来消息,帮着联系了几处牧场,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去探看一番?”宓覃问起。
首节 上一节 230/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