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帝国 第772节
很快德国工兵就开始在这些高射炮的掩护下搭设浮桥,而渡河的德国步兵也在拼命的从意大利炮灰建立的桥头堡扩张自己的前沿阵地。当超过1000名德军渡河成功的时候,所有的美国守军似乎都意识到了,他们的运河防线可能是守不住了。
“撤退!”随着一声令下,美国士兵开始向第二道防线有计划的撤退了。
第967章968土豪
德国的这场声势浩大的进攻准备了超过两个月的时间,这也意味着美国人在苏伊士运河防线上花费的时间和心思更多。美国和英国部队从亚历山大港防御战溃败之后,就在拼了命的准备这条防线,那个时候德国还没有占领尼罗河流域呢。
所以说,即便是隆美尔精心准备了这场突袭攻击,可是要说在两个小时内就撕开整条苏伊士运河防线,那简直就是在说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在第三帝国的元帅跃跃欲试要突破苏伊士运河防线的时候,美英联军也在试图给隆美尔准备一个非常巨大的惊喜。
“点燃库存的石油,用特殊的防线来阻止德国人前进!”在撤退的同时,美国战场指挥官下达了命令,开始有计划的启动早就准备就绪的应对手段。
其实说起这个特殊的手段,美国和英国在中东的部队也是非常无奈的。丢失了基础建设较好而且拥有一些轻工业的埃及,对于整个英美中东战略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很多武器弹药就地生产已经变得困难重重,大部分物质都要从远在印度的后方运来。
从开战到现在,英国自己丢了托布鲁克,美英联军丢了亚历山大港还有埃及,大部分中东建设被丢给了德意联军,这让德意非洲军团的后勤线路缩短了一半还多——因为显然亚历山大港要比遥远的突泥斯还有托布鲁克等地方要强太多了。
美国的武器大部分要依靠从遥远的美国本土运输过来,这些武器绕过了大西洋,从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地区。这条线路距离是如此之长,以至于美**队很少能够得到及时的补给。
加上美英联军在战斗力上和德国的北非军团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美国和英国指挥官们实在找不出自己可以守住苏伊士运河的可能性来。之前双方力量对比并非那么明显的时候,亚历山大港都被德国给占了,现在双方力量对比差距更大,小小的苏伊士运河怎么可能守得住?
在这个想法的驱动下,英美联军就开始不断的思考,自己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弹药因为只能依靠印度的小工厂来加工,数量上完全比不上德意非洲军团:因为从意大利运出来的弹药可以直接抵达亚历山大港,距离上双方差不多,但是工业水平上印度和意大利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军队数量上虽然经过补充之后,勉强维持了一个均势,可是双方人员在装备士气还有战斗意志上却存在天差地别的差距。英国士兵现在多数也就和意大利一个水平,美**队比起德**人来,也就只能用呵呵来形容了。
装甲力量上,巴顿被德国伞兵在达曼胡尔打了一场阻击战,将半数的坦克丢在了埃及。美国国内的补充根本无法供给中东地区的美国士兵重新组建一支实力雄厚的装甲部队,最终美国人依靠自己庞大的产能才勉强让美国坦克在中东的数量达到了德军的三分之二。
空军方面……经过无数次补充之后美国人依旧无法取得在北非的制空权——这是客气的官方说法,其实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美国空军在优势的德国空军面前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在太平洋战场上依靠火力优势和产能压倒了日军,打出了不俗战绩的美国大兵们,面对火力更强大、补给更便捷的德军,仿佛遇到了天敌一般,根本没有什么获胜的底气——让一群新兵去找非洲军团那些百战老兵的晦气,和寻死又有什么区别?
思来想去,英美联军的高层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最终还是远在印度的蒙巴顿将军提出了一个方案:用石油啊!中东这片贫瘠的沙漠要基础建设少的可怜,要天然屏障也不多,可是却唯独有这么一个优势,那就是石油多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从英国海军丧失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开始,中东的石油就再也无法反哺英国本土了。随着英国本土战争的结束,从地中海运输石油也就成了一个笑话,美国和英国在中东的石油份额根本就失去了作用,中东地区十几年的开发投资都成了累赘。
英国还好,将中东的石油源源不断的运往印度,希望在那里囤积的石油可以作为今后复国的资源。可是美国就可怜了,那些石油运回国内不如在墨西哥湾就地开采来的便宜,毕竟要绕整个非洲成本提高得太恐怖。
于是中东地区就成了一个石油囤积仓库,美国人数十万吨的石油就那么闲置着,英国人也有很多产量运不出去。扣压的德国份额还有意大利份额,以及法国投降后的石油份额,这么庞大的石油产能,就都便宜了当地人。
既然有这么多石油,而且大部分的石油都没有用处,那么蒙巴顿就建议,我们直接烧了这些石油,来阻止德军进攻,不就可以了么?于是英美联军茅塞屯开,开始构筑一个用烧石油来阻止德军前进的“石油防线”。
石油被整齐的码放在战壕里,纵横交错的战壕上面都只盖了一层浮土,这些可怕的燃烧弹一样的存在如同渔网一般构筑在美国的第一道阵地后方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美国打算在第一道防线被攻破之后,用这样一道火海防线来阻止德军的前进。
美国士兵沿着预定的道路开始撤退,成百上千名德军开始渡过苏伊士运河,所有的剧本似乎都在按照隆美尔的设计在发展。他看着自己的部队登上了对岸的河堤,他看着自己的工兵已经将浮桥架过了运河的河心位置。
只要在给他半个小时的时间,他的豹式坦克就可以开过苏伊士运河,这条阻挡他几个月的防线就要被他抛在自己的脑后了。第三帝国的部队将占领这片土地,那些美国佬和英国佬们最终必将被自己所打败。
就在隆美尔畅想自己的未来的时候,天空之上的一架老式斯图卡轰炸机正在寻找着它的目标,斯图卡上的飞行员好不容易在地面上找到了一个挤满了美军的战壕,于是开始俯冲降低自己的高度。
这条战壕是美军预留的撤退路线之一,谁也没想到德国人的进攻来的如此猛烈,以至于美军的撤退都随之出现了混乱,原本计划好的分批撤退变成了挤在坑道里的推搡,原本并不显眼的战壕现在却成了斯图卡轰炸机攻击的主要目标。
战场上瞬息万变,任何计划好的程序都有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美**队虽然尽可能的设想了强大德军的进攻手段,却还是没有想到德军能够在一个小时内就在对岸建立桥头堡。
这架斯图卡飞机带着轰鸣的声音冲向了自己的目标,它尽可能的接近地面,然后将机身下方那枚可怕的航空炸弹丢进战壕内部,随着机身的颤动,飞行员知道他的炸弹已经脱离了机身,于是开始拉动操纵杆,让自己的飞机赶紧拉起。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一发子弹,打碎了他的机舱玻璃。子弹打中了他的喉咙,鲜血立刻就如同爆开的水管一样,飞溅到斯图卡飞机的拼接玻璃上,飞行员凭借着仅剩的意识拉动了两下操纵杆,然后就耷拉下了脑袋,没有了呼吸。
于是这架斯图卡就坠向了大地,然后带着没烧完的航空燃油,在撞上地面的一瞬间发生了巨大的爆炸。紧接着这架爆炸的飞机旁边,一个埋好了数十桶石油的节点上,轰隆一声巨响爆炸起来,掀起了遮天蔽日的黑烟,还有数米高的火焰。
阵地旁边的美国士兵彻底的傻了眼,他们虽然埋设了这些石油,可是却不知道这些可怕的东西爆炸起来会是如此的可怕,要知道他们的阵地距离这些可怕的埋藏地点距离并不远,大家都以为石油燃烧会变成一个火焰墙,却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儿会烧到几层楼那么高。
连接这里的其他满是石油的地方也开始爆炸燃烧,整个阵地上浓烟滚滚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不少没撤退下来的美国士兵被烈焰逼退,侥幸逃脱的一部分人也都灰头土脸满身污垢。
隆美尔和加里波第两个人亲眼见证了这惊人的一幕,刚开始的时候这位第三帝国的元帅还以为是自己追击的轰炸机部队击中了敌军的弹药库,但是接下来的爆炸让他目瞪口呆。
见过奢侈的,可是真的没有见过如此奢侈的!德国装甲部队一直在被自己的燃料供应困扰着。烧汽油取暖在东线都被明令禁止,更何况是如此这般,用石油烧一条火墙出来,阻止敌人前进?
第一时间里,隆美尔的心中涌现出了这么一个疑问:有这么多的油料,用装甲部队配合步兵硬撑起防线不好么?这一刻他突然发现土豪的世界他这个diao丝根本不懂,财大气粗到如此地步的美国,真的可以算是第三帝国的劲敌了。
第968章969坚壁清野
蒙巴顿将军的办公室内,一群参谋正在忙碌着。美国部队在石油防线被点燃之后,就在快速的向第三条防线撤退。所有的前线机场都已经埋设好了炸药,没有炸药的地方都埋设好了石油,总之就是一句话——什么也不给德国人留下。
在后方产油的地区,都驻扎了大量的美国士兵和英国士兵,这也是结合了之前战役德国人的战术拟定出来的针对计划。蒙巴顿看了苏德战场还有北非战场的报告和战役的记录还有分析,他认为英美联军主要失败的原因是德军经常使用革新的战术,来诱使对手做出错误的判断。
比如说德军喜欢使用直升机这种新型技术兵器来快速投送兵力和扫荡占领区,比如说德军的伞兵神出鬼没经常冷不防出现在最致命的地方,比如说德军手里有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总是用下三滥的手段突施冷箭。
汇集起来其实很简单,德国人将一条线型的战场延伸开来,将前线和后方模糊起来,形成了一个空地一体化的,纵深突击新战法。
得出了这个结论之后,美国和英国的高级指挥官们才意识到德国人究竟有多么可怕,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们竟然在打破凡尔赛限制的同时,完成了对未来战争的转型和理解。
尽管在武器装备上双方还没有形成代差,可是在双方指挥形态和对手中部队能力的理解上,德国的将领们确实已经比英美等其他国家先进了一代,这种指挥意识上的代差成就了战场上德**队的不败神话。
分析了德军作战的手段之后,蒙巴顿拟定了一套全新的防御计划。他不再集中兵力到苏伊士运河防线上,毕竟那样做德军有太多的空子可以利用了。
事实上盟军对中东的防御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罗斯福等美国高层最初的计划就是防止阿卡多利用中东油田,来进一步加强第三帝国的战争潜力。所以盟军对中东防御战的理解其实很简单:与其说是守,不如说是毁。
于是蒙巴顿决心防止德军特种部队奇袭夺取油田设施,也防止德国伞兵突然空降等手段占领油田地区。为了这个目标,他将部队散落在整个中东地区,而没有集中到防线附近。这么做有效的防止了德军利用新战术突袭油田,不过却让兵力过于分散完全无法抵挡德军的正面进攻。
所幸的是,蒙巴顿也从来没奢望可以守住苏伊士运河防线。他要做的就是拖延时间,让他有机会将整个中东地区变成一片火海。燃烧的石油不仅仅可以迟缓德军的追击速度,还可以消耗掉石油资源,毁掉产油的设备还有工厂,让德国占领中东后,短时间内完全无法利用中东石油扩大自己的产能。
“撤退!”随着一声令下,美国士兵开始向第二道防线有计划的撤退了。
第967章968土豪
德国的这场声势浩大的进攻准备了超过两个月的时间,这也意味着美国人在苏伊士运河防线上花费的时间和心思更多。美国和英国部队从亚历山大港防御战溃败之后,就在拼了命的准备这条防线,那个时候德国还没有占领尼罗河流域呢。
所以说,即便是隆美尔精心准备了这场突袭攻击,可是要说在两个小时内就撕开整条苏伊士运河防线,那简直就是在说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在第三帝国的元帅跃跃欲试要突破苏伊士运河防线的时候,美英联军也在试图给隆美尔准备一个非常巨大的惊喜。
“点燃库存的石油,用特殊的防线来阻止德国人前进!”在撤退的同时,美国战场指挥官下达了命令,开始有计划的启动早就准备就绪的应对手段。
其实说起这个特殊的手段,美国和英国在中东的部队也是非常无奈的。丢失了基础建设较好而且拥有一些轻工业的埃及,对于整个英美中东战略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很多武器弹药就地生产已经变得困难重重,大部分物质都要从远在印度的后方运来。
从开战到现在,英国自己丢了托布鲁克,美英联军丢了亚历山大港还有埃及,大部分中东建设被丢给了德意联军,这让德意非洲军团的后勤线路缩短了一半还多——因为显然亚历山大港要比遥远的突泥斯还有托布鲁克等地方要强太多了。
美国的武器大部分要依靠从遥远的美国本土运输过来,这些武器绕过了大西洋,从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地区。这条线路距离是如此之长,以至于美**队很少能够得到及时的补给。
加上美英联军在战斗力上和德国的北非军团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美国和英国指挥官们实在找不出自己可以守住苏伊士运河的可能性来。之前双方力量对比并非那么明显的时候,亚历山大港都被德国给占了,现在双方力量对比差距更大,小小的苏伊士运河怎么可能守得住?
在这个想法的驱动下,英美联军就开始不断的思考,自己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弹药因为只能依靠印度的小工厂来加工,数量上完全比不上德意非洲军团:因为从意大利运出来的弹药可以直接抵达亚历山大港,距离上双方差不多,但是工业水平上印度和意大利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军队数量上虽然经过补充之后,勉强维持了一个均势,可是双方人员在装备士气还有战斗意志上却存在天差地别的差距。英国士兵现在多数也就和意大利一个水平,美**队比起德**人来,也就只能用呵呵来形容了。
装甲力量上,巴顿被德国伞兵在达曼胡尔打了一场阻击战,将半数的坦克丢在了埃及。美国国内的补充根本无法供给中东地区的美国士兵重新组建一支实力雄厚的装甲部队,最终美国人依靠自己庞大的产能才勉强让美国坦克在中东的数量达到了德军的三分之二。
空军方面……经过无数次补充之后美国人依旧无法取得在北非的制空权——这是客气的官方说法,其实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美国空军在优势的德国空军面前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在太平洋战场上依靠火力优势和产能压倒了日军,打出了不俗战绩的美国大兵们,面对火力更强大、补给更便捷的德军,仿佛遇到了天敌一般,根本没有什么获胜的底气——让一群新兵去找非洲军团那些百战老兵的晦气,和寻死又有什么区别?
思来想去,英美联军的高层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最终还是远在印度的蒙巴顿将军提出了一个方案:用石油啊!中东这片贫瘠的沙漠要基础建设少的可怜,要天然屏障也不多,可是却唯独有这么一个优势,那就是石油多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从英国海军丧失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开始,中东的石油就再也无法反哺英国本土了。随着英国本土战争的结束,从地中海运输石油也就成了一个笑话,美国和英国在中东的石油份额根本就失去了作用,中东地区十几年的开发投资都成了累赘。
英国还好,将中东的石油源源不断的运往印度,希望在那里囤积的石油可以作为今后复国的资源。可是美国就可怜了,那些石油运回国内不如在墨西哥湾就地开采来的便宜,毕竟要绕整个非洲成本提高得太恐怖。
于是中东地区就成了一个石油囤积仓库,美国人数十万吨的石油就那么闲置着,英国人也有很多产量运不出去。扣压的德国份额还有意大利份额,以及法国投降后的石油份额,这么庞大的石油产能,就都便宜了当地人。
既然有这么多石油,而且大部分的石油都没有用处,那么蒙巴顿就建议,我们直接烧了这些石油,来阻止德军进攻,不就可以了么?于是英美联军茅塞屯开,开始构筑一个用烧石油来阻止德军前进的“石油防线”。
石油被整齐的码放在战壕里,纵横交错的战壕上面都只盖了一层浮土,这些可怕的燃烧弹一样的存在如同渔网一般构筑在美国的第一道阵地后方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美国打算在第一道防线被攻破之后,用这样一道火海防线来阻止德军的前进。
美国士兵沿着预定的道路开始撤退,成百上千名德军开始渡过苏伊士运河,所有的剧本似乎都在按照隆美尔的设计在发展。他看着自己的部队登上了对岸的河堤,他看着自己的工兵已经将浮桥架过了运河的河心位置。
只要在给他半个小时的时间,他的豹式坦克就可以开过苏伊士运河,这条阻挡他几个月的防线就要被他抛在自己的脑后了。第三帝国的部队将占领这片土地,那些美国佬和英国佬们最终必将被自己所打败。
就在隆美尔畅想自己的未来的时候,天空之上的一架老式斯图卡轰炸机正在寻找着它的目标,斯图卡上的飞行员好不容易在地面上找到了一个挤满了美军的战壕,于是开始俯冲降低自己的高度。
这条战壕是美军预留的撤退路线之一,谁也没想到德国人的进攻来的如此猛烈,以至于美军的撤退都随之出现了混乱,原本计划好的分批撤退变成了挤在坑道里的推搡,原本并不显眼的战壕现在却成了斯图卡轰炸机攻击的主要目标。
战场上瞬息万变,任何计划好的程序都有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美**队虽然尽可能的设想了强大德军的进攻手段,却还是没有想到德军能够在一个小时内就在对岸建立桥头堡。
这架斯图卡飞机带着轰鸣的声音冲向了自己的目标,它尽可能的接近地面,然后将机身下方那枚可怕的航空炸弹丢进战壕内部,随着机身的颤动,飞行员知道他的炸弹已经脱离了机身,于是开始拉动操纵杆,让自己的飞机赶紧拉起。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一发子弹,打碎了他的机舱玻璃。子弹打中了他的喉咙,鲜血立刻就如同爆开的水管一样,飞溅到斯图卡飞机的拼接玻璃上,飞行员凭借着仅剩的意识拉动了两下操纵杆,然后就耷拉下了脑袋,没有了呼吸。
于是这架斯图卡就坠向了大地,然后带着没烧完的航空燃油,在撞上地面的一瞬间发生了巨大的爆炸。紧接着这架爆炸的飞机旁边,一个埋好了数十桶石油的节点上,轰隆一声巨响爆炸起来,掀起了遮天蔽日的黑烟,还有数米高的火焰。
阵地旁边的美国士兵彻底的傻了眼,他们虽然埋设了这些石油,可是却不知道这些可怕的东西爆炸起来会是如此的可怕,要知道他们的阵地距离这些可怕的埋藏地点距离并不远,大家都以为石油燃烧会变成一个火焰墙,却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儿会烧到几层楼那么高。
连接这里的其他满是石油的地方也开始爆炸燃烧,整个阵地上浓烟滚滚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不少没撤退下来的美国士兵被烈焰逼退,侥幸逃脱的一部分人也都灰头土脸满身污垢。
隆美尔和加里波第两个人亲眼见证了这惊人的一幕,刚开始的时候这位第三帝国的元帅还以为是自己追击的轰炸机部队击中了敌军的弹药库,但是接下来的爆炸让他目瞪口呆。
见过奢侈的,可是真的没有见过如此奢侈的!德国装甲部队一直在被自己的燃料供应困扰着。烧汽油取暖在东线都被明令禁止,更何况是如此这般,用石油烧一条火墙出来,阻止敌人前进?
第一时间里,隆美尔的心中涌现出了这么一个疑问:有这么多的油料,用装甲部队配合步兵硬撑起防线不好么?这一刻他突然发现土豪的世界他这个diao丝根本不懂,财大气粗到如此地步的美国,真的可以算是第三帝国的劲敌了。
第968章969坚壁清野
蒙巴顿将军的办公室内,一群参谋正在忙碌着。美国部队在石油防线被点燃之后,就在快速的向第三条防线撤退。所有的前线机场都已经埋设好了炸药,没有炸药的地方都埋设好了石油,总之就是一句话——什么也不给德国人留下。
在后方产油的地区,都驻扎了大量的美国士兵和英国士兵,这也是结合了之前战役德国人的战术拟定出来的针对计划。蒙巴顿看了苏德战场还有北非战场的报告和战役的记录还有分析,他认为英美联军主要失败的原因是德军经常使用革新的战术,来诱使对手做出错误的判断。
比如说德军喜欢使用直升机这种新型技术兵器来快速投送兵力和扫荡占领区,比如说德军的伞兵神出鬼没经常冷不防出现在最致命的地方,比如说德军手里有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总是用下三滥的手段突施冷箭。
汇集起来其实很简单,德国人将一条线型的战场延伸开来,将前线和后方模糊起来,形成了一个空地一体化的,纵深突击新战法。
得出了这个结论之后,美国和英国的高级指挥官们才意识到德国人究竟有多么可怕,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们竟然在打破凡尔赛限制的同时,完成了对未来战争的转型和理解。
尽管在武器装备上双方还没有形成代差,可是在双方指挥形态和对手中部队能力的理解上,德国的将领们确实已经比英美等其他国家先进了一代,这种指挥意识上的代差成就了战场上德**队的不败神话。
分析了德军作战的手段之后,蒙巴顿拟定了一套全新的防御计划。他不再集中兵力到苏伊士运河防线上,毕竟那样做德军有太多的空子可以利用了。
事实上盟军对中东的防御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罗斯福等美国高层最初的计划就是防止阿卡多利用中东油田,来进一步加强第三帝国的战争潜力。所以盟军对中东防御战的理解其实很简单:与其说是守,不如说是毁。
于是蒙巴顿决心防止德军特种部队奇袭夺取油田设施,也防止德国伞兵突然空降等手段占领油田地区。为了这个目标,他将部队散落在整个中东地区,而没有集中到防线附近。这么做有效的防止了德军利用新战术突袭油田,不过却让兵力过于分散完全无法抵挡德军的正面进攻。
所幸的是,蒙巴顿也从来没奢望可以守住苏伊士运河防线。他要做的就是拖延时间,让他有机会将整个中东地区变成一片火海。燃烧的石油不仅仅可以迟缓德军的追击速度,还可以消耗掉石油资源,毁掉产油的设备还有工厂,让德国占领中东后,短时间内完全无法利用中东石油扩大自己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