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神医 第143节
吕青松含笑摇摇头:“坐。孟总,谢谢你盛情款待。”
“哪里。能有幸同吕教授你一起共进晚餐是我个人的荣幸也是泰康医药的荣幸。”
吕青松兴致勃勃的聊起了腾龙医药的两款主打药:“十全大补丸我只是看了你们的临床报告。但是你们治疗哮喘的中药上市后我特意让我的学生做了临床试验。效果非常好!事实证明,中医几千年积累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最大的难题还是在去伪存真的前提下取其精华。”
说到这儿,吕青松目光转移到了夏秋身上。
“你比小梁还要大胆!”
夏秋一脸懵逼:“我干啥了?”
梁婉清:“老师说的是你的论文选题!”
吕青松:“中药药典第十一次修正工作我也参与了。全国几百名专家历时四年才完成修正工作。你居然敢将修正药典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胆子很大啊!不过有一点我要点名批评你!”
“吕教授你讲。”
吕青松:“你有科学实验的技能,这是你很大的一个优势!我看了你的论文,除了个别药材你进行了完备的实验论证外,其他的药材药性修正工作你都没有提供实验依据。太浮躁了!”
夏秋尴尬的笑了笑:“要是全部都做实验的话,我一个人恐怕得花上十几二十年才能完成修正工作。”
吕青松质问道:“这项工作不值得你花二十年时间吗?”
气氛一瞬间有些微妙。
梁婉清忙打破僵局:“老师,我们一边吃一边说吧。”
吕青松玩味地打量了梁婉清一眼,拿起了筷子。
夏秋暗暗松了一口气。
跟吕青松对话,夏秋又找回了小学时面对老师时的感觉。
压力太大了!
饭桌上,吕青松自然而然的聊起了梁婉清当年求学时的经历。
吕青松:“小梁那时候太拼命了!一个课题我给她半年时间,结果她半个月吃住在实验室,愣是把课题给做了出来的。她走出实验室的时候周围都跟着苍蝇。”
梁婉清大窘:“老师,吃着饭呢!”
夏秋乐不可支:“吕教授,真的有这么夸张吗?”
“吃你的!”梁婉清:“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骄傲了是吧?”
夏秋耸耸肩:“我是有工作,又不是偷懒。”
梁婉清瞪了一眼,夏秋这才老老实实吃饭。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两人的关系绝非师生那么简单。
吕青松含笑点点头,很高兴梁婉清能遇上志同道合的另一半。
但孟晴却显得有些担忧:夏秋在曹琳和梁婉清中间左右摇摆,到底谁会是最后受伤的那个人呢?
酒足饭饱,喝茶的时候,吕青松主动提起明天的论文答辩。
吕青松:“来,我先考考你。你没有做实验验证的三百多项改动依据是什么?没有实验验证,你要如何保证这些改动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夏秋清了清嗓子:“吕教授,我知道,你作为严谨的学者只相信实验。但是中药就像生物分类学一样,也是有非常严谨的规律和脉络可循的。我纠正的这些错误,正是遵循了这些客观规律。”
“客观规律?”吕青松正色道:“小梁,你的学生这篇论文选题错了!如果他的选题是论证中药的客观规律,那这篇论文将非常有价值。但是他选了这个选题,他这些话无法说服我。”
梁婉清:“老师,你是说……”
吕青松摇了摇头:“做学问是非常严谨的一件事,容不得半点假设。如果有规律,请你先证明。如果你没有作证明,这就是空中楼阁!中医迟迟无法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可,正是因为中医缺乏牢固的理论基础。”
吕青松看了夏秋一眼:“延后答辩吧。明天的答辩你过不了。”
吕青松都没有留宿,当晚就回京城了。
回去的路上,梁婉清和夏秋心情都有些失落。
梁婉清:“这是我的责任!我光想着这个课题足够大,你也做了一些论证工作,应该可以得到认可。但是现在看来有些太乐观了。”
几乎就在他们推迟论文答辩的同一时间,梁婉清投出的论文也被退了回来。
原因跟吕青松说的完全一致。
夏秋不得不重新调转方向,先去论证中药温热寒凉基本属性的存在。
就算一切顺利,夏秋也需要至少半年时间来重新撰写论文。
拿到学位夏秋才能申请担任讲师。
在这之前,东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专业的几十名学生怎么办?
第一百六十章 诺奖是没戏了
论文被驳回、答辩被推迟……
搁在平常都是很正常的事。几乎所有学者都有类似的经历。
问题是韩洪涛的情况不容乐观。
如果夏秋不能尽快接下他的担子,那中医专业几十名学生怎么办?
当初为了保住中医专业付出的那些努力夏秋还历历在目。
夏秋打电话联系韩洪涛的家人。
据他的家人说,韩洪涛已经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情况。
夏秋实在不希望他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中医专业被解散。
韩洪涛病退,中医专业的几个老教授多方做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承诺:只要夏秋能在这个夏天之前获得学位,他们愿意聘用他替代韩洪涛的工作,并且保留中医专业。否则的话……
“豁出去了!”
为了不辜负韩洪涛的重托,夏秋索性辞去了中医院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论文的修改当中。
这一次,夏秋容不得半点失败。
论文的选题摆脱了原先的大而无当,完全聚焦于中药温热寒凉的属性和分类。
夏秋原本以为课题缩小之后难度会大大降低。
可他研究后发现了一个很绝望的现实:要用严谨的实验证明中药的温热寒凉就像是证明经络的存在一样,根本无从下手……
梁婉清:“怎么可能完全没有着手的地方。既然温热寒凉在长期实践中被证明是严谨并且有效的,那么一定能找到科学的依据。”
“还记得你之前的研究项目吗?”夏秋:“几个顶级团队研究了那么久,你们最终研究明白了吗?中医相对于现代科学是一个平行的理论框架。要把两个框架完美融合无异于融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听你的意思是要放弃了?”
夏秋点点头:“嗯。也许等我七八十岁退休之后,靠着几十年的积累和经验,我能理清楚这个东西。但是现在……”
“好吧。”梁婉清问道:“也许从一开始我对你的要求就太高了一点。你想到新的选题了吗?”
夏秋解释道:“我想到了一个百分之百可以用实验验证的课题。”
夏秋取出一根银针扬了扬。
夏秋最终认清了现实,中药,尤其是中药的理论,这对夏秋现在来说实在太高深莫测。
与其如此不如发挥他的长项。
几经修改,课题最后定了下来:针灸止痛的临床应用。
这个选题充分考虑到了可验证的问题,即便在理论基础上有瑕疵也不会妨碍它的学术价值。
事实也像夏秋预料的那样。
得知夏秋师徒二人准备将针灸代替局部麻醉的实践理论化,《柳叶刀》杂志非常感兴趣。
每天《柳叶刀》杂志的编辑都会发函询问研究的进展。
他们甚至请来一位国家顶级外科大师为这项研究做注释:这项一项颠覆性的研究,将彻底改变临床手术的执行方式。
在同行评议的过程中,甚至有学者表示这是一项应该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研究。
夏秋收到这些回馈的时候难以置信:“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
梁婉清含笑摇了摇头:“也许对你来说针灸止痛是很基础的应用。但是对于主流学术界来说,这绝对是颠覆性的。如果能得到大范围应用的话,确实值得一座诺贝尔奖杯!”
夏秋暗暗咋舌。
中医还真是个庞大的资源宝库啊!
完成临床试验、论文撰写,附上几次临床应用的实例,这篇论文毫无悬念的登上了《柳叶刀》杂志。
在国内外的外科医生当中,这片论文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可是令夏秋稍稍有些失望的是因为主流学术界对于中医的偏见,这篇论文并没有引发更广泛的讨论。
换句话说——诺贝尔生物学奖没戏了。
不过现在夏秋没有太多的闲情去考虑缥缈的诺贝尔奖,他要准备这场被延后了几个月的答辩。
这一次因为行程冲突,梁婉清的导师没能前来东南市主持答辩。
但所来的几位专家也都是赫赫有名。
其中,就包括中医协会会长,共济大学教授邹博义。
“哪里。能有幸同吕教授你一起共进晚餐是我个人的荣幸也是泰康医药的荣幸。”
吕青松兴致勃勃的聊起了腾龙医药的两款主打药:“十全大补丸我只是看了你们的临床报告。但是你们治疗哮喘的中药上市后我特意让我的学生做了临床试验。效果非常好!事实证明,中医几千年积累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最大的难题还是在去伪存真的前提下取其精华。”
说到这儿,吕青松目光转移到了夏秋身上。
“你比小梁还要大胆!”
夏秋一脸懵逼:“我干啥了?”
梁婉清:“老师说的是你的论文选题!”
吕青松:“中药药典第十一次修正工作我也参与了。全国几百名专家历时四年才完成修正工作。你居然敢将修正药典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胆子很大啊!不过有一点我要点名批评你!”
“吕教授你讲。”
吕青松:“你有科学实验的技能,这是你很大的一个优势!我看了你的论文,除了个别药材你进行了完备的实验论证外,其他的药材药性修正工作你都没有提供实验依据。太浮躁了!”
夏秋尴尬的笑了笑:“要是全部都做实验的话,我一个人恐怕得花上十几二十年才能完成修正工作。”
吕青松质问道:“这项工作不值得你花二十年时间吗?”
气氛一瞬间有些微妙。
梁婉清忙打破僵局:“老师,我们一边吃一边说吧。”
吕青松玩味地打量了梁婉清一眼,拿起了筷子。
夏秋暗暗松了一口气。
跟吕青松对话,夏秋又找回了小学时面对老师时的感觉。
压力太大了!
饭桌上,吕青松自然而然的聊起了梁婉清当年求学时的经历。
吕青松:“小梁那时候太拼命了!一个课题我给她半年时间,结果她半个月吃住在实验室,愣是把课题给做了出来的。她走出实验室的时候周围都跟着苍蝇。”
梁婉清大窘:“老师,吃着饭呢!”
夏秋乐不可支:“吕教授,真的有这么夸张吗?”
“吃你的!”梁婉清:“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骄傲了是吧?”
夏秋耸耸肩:“我是有工作,又不是偷懒。”
梁婉清瞪了一眼,夏秋这才老老实实吃饭。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两人的关系绝非师生那么简单。
吕青松含笑点点头,很高兴梁婉清能遇上志同道合的另一半。
但孟晴却显得有些担忧:夏秋在曹琳和梁婉清中间左右摇摆,到底谁会是最后受伤的那个人呢?
酒足饭饱,喝茶的时候,吕青松主动提起明天的论文答辩。
吕青松:“来,我先考考你。你没有做实验验证的三百多项改动依据是什么?没有实验验证,你要如何保证这些改动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夏秋清了清嗓子:“吕教授,我知道,你作为严谨的学者只相信实验。但是中药就像生物分类学一样,也是有非常严谨的规律和脉络可循的。我纠正的这些错误,正是遵循了这些客观规律。”
“客观规律?”吕青松正色道:“小梁,你的学生这篇论文选题错了!如果他的选题是论证中药的客观规律,那这篇论文将非常有价值。但是他选了这个选题,他这些话无法说服我。”
梁婉清:“老师,你是说……”
吕青松摇了摇头:“做学问是非常严谨的一件事,容不得半点假设。如果有规律,请你先证明。如果你没有作证明,这就是空中楼阁!中医迟迟无法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可,正是因为中医缺乏牢固的理论基础。”
吕青松看了夏秋一眼:“延后答辩吧。明天的答辩你过不了。”
吕青松都没有留宿,当晚就回京城了。
回去的路上,梁婉清和夏秋心情都有些失落。
梁婉清:“这是我的责任!我光想着这个课题足够大,你也做了一些论证工作,应该可以得到认可。但是现在看来有些太乐观了。”
几乎就在他们推迟论文答辩的同一时间,梁婉清投出的论文也被退了回来。
原因跟吕青松说的完全一致。
夏秋不得不重新调转方向,先去论证中药温热寒凉基本属性的存在。
就算一切顺利,夏秋也需要至少半年时间来重新撰写论文。
拿到学位夏秋才能申请担任讲师。
在这之前,东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专业的几十名学生怎么办?
第一百六十章 诺奖是没戏了
论文被驳回、答辩被推迟……
搁在平常都是很正常的事。几乎所有学者都有类似的经历。
问题是韩洪涛的情况不容乐观。
如果夏秋不能尽快接下他的担子,那中医专业几十名学生怎么办?
当初为了保住中医专业付出的那些努力夏秋还历历在目。
夏秋打电话联系韩洪涛的家人。
据他的家人说,韩洪涛已经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情况。
夏秋实在不希望他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中医专业被解散。
韩洪涛病退,中医专业的几个老教授多方做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承诺:只要夏秋能在这个夏天之前获得学位,他们愿意聘用他替代韩洪涛的工作,并且保留中医专业。否则的话……
“豁出去了!”
为了不辜负韩洪涛的重托,夏秋索性辞去了中医院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论文的修改当中。
这一次,夏秋容不得半点失败。
论文的选题摆脱了原先的大而无当,完全聚焦于中药温热寒凉的属性和分类。
夏秋原本以为课题缩小之后难度会大大降低。
可他研究后发现了一个很绝望的现实:要用严谨的实验证明中药的温热寒凉就像是证明经络的存在一样,根本无从下手……
梁婉清:“怎么可能完全没有着手的地方。既然温热寒凉在长期实践中被证明是严谨并且有效的,那么一定能找到科学的依据。”
“还记得你之前的研究项目吗?”夏秋:“几个顶级团队研究了那么久,你们最终研究明白了吗?中医相对于现代科学是一个平行的理论框架。要把两个框架完美融合无异于融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听你的意思是要放弃了?”
夏秋点点头:“嗯。也许等我七八十岁退休之后,靠着几十年的积累和经验,我能理清楚这个东西。但是现在……”
“好吧。”梁婉清问道:“也许从一开始我对你的要求就太高了一点。你想到新的选题了吗?”
夏秋解释道:“我想到了一个百分之百可以用实验验证的课题。”
夏秋取出一根银针扬了扬。
夏秋最终认清了现实,中药,尤其是中药的理论,这对夏秋现在来说实在太高深莫测。
与其如此不如发挥他的长项。
几经修改,课题最后定了下来:针灸止痛的临床应用。
这个选题充分考虑到了可验证的问题,即便在理论基础上有瑕疵也不会妨碍它的学术价值。
事实也像夏秋预料的那样。
得知夏秋师徒二人准备将针灸代替局部麻醉的实践理论化,《柳叶刀》杂志非常感兴趣。
每天《柳叶刀》杂志的编辑都会发函询问研究的进展。
他们甚至请来一位国家顶级外科大师为这项研究做注释:这项一项颠覆性的研究,将彻底改变临床手术的执行方式。
在同行评议的过程中,甚至有学者表示这是一项应该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研究。
夏秋收到这些回馈的时候难以置信:“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
梁婉清含笑摇了摇头:“也许对你来说针灸止痛是很基础的应用。但是对于主流学术界来说,这绝对是颠覆性的。如果能得到大范围应用的话,确实值得一座诺贝尔奖杯!”
夏秋暗暗咋舌。
中医还真是个庞大的资源宝库啊!
完成临床试验、论文撰写,附上几次临床应用的实例,这篇论文毫无悬念的登上了《柳叶刀》杂志。
在国内外的外科医生当中,这片论文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可是令夏秋稍稍有些失望的是因为主流学术界对于中医的偏见,这篇论文并没有引发更广泛的讨论。
换句话说——诺贝尔生物学奖没戏了。
不过现在夏秋没有太多的闲情去考虑缥缈的诺贝尔奖,他要准备这场被延后了几个月的答辩。
这一次因为行程冲突,梁婉清的导师没能前来东南市主持答辩。
但所来的几位专家也都是赫赫有名。
其中,就包括中医协会会长,共济大学教授邹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