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仕途 第1625节
在古代官场,送礼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不能像科学那样,用概念、公式,分条缕说清楚,其中有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内容。
首先,直接把钱和礼物送给官员,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但效果也难以预测。给官员直接送钱送东西,往严格了说,就是犯罪现场:送礼的人行贿,收礼的人受贿,而且人赃并获。因此,最直接送礼的方式危险性太高,既不安全,效果也没有保障。对官员来说,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义正言辞的拒绝,把送礼者痛骂一通:“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快拿走,我出淤泥而不染!”幽默一点的,可以说:“请你把礼金送到政府去。”结果,送礼者就成了官员彰显自身清廉的污点证人,一场送礼行为变成了拒腐案例。
明朝有个笑话,说知县大人过生日。知县属鼠,有个小官倾家荡产,铸造了一个黄金小金鼠送给知县大人。知县欣然笑纳,然后提醒说道:“拙荆下个月生日,她是属牛。”送礼者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极品官员,估计要崩溃了。所以,官场送礼不是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能这么直接。
好在官员们多少有些爱好,喜欢附庸风雅,投其所好地送礼,因为隐蔽所以安全,往往还能更好的起到增进感情的作用。晚清权倾一时的庆亲王王奕恇、载振父子贪墨出名。苦于反腐制度森严,舆论监督踊跃,送礼者不敢过分,而王奕恇父子也不便直接敛财。于是,载振就想到了开办高级会所的想法。当时‘雀戏(麻将)’在京津一代很流行,王奕恇、在振父子就先后在天津、北京组下院子,装饰一番后,作为‘会客’场所。来者后,宾主自然要娱乐一下,围坐在一起搓麻将。载振的麻将筹码很高,三千两一局。来者求官者居多,进出一次输个几千上万两很正常。王奕恇父子根据宾客输钱多少,决定卖官弻爵的高低。舆论称之为‘庆记公司’。到后来,生意太兴隆了,载振都没法每回都出来应酬宾客,有宾客们自己玩,载振抽钱,好在宾客醉翁之意不在酒,只要输钱就心满意足,这礼也算是送成了。
书画古玩是古代官员的另一项爱好,很多官员都喜欢搜集古玩字画,涌现出了一批金石专家、书画鉴赏家。晚清封疆大使端方就是一位金石专家,还出过研究金石古董的专著《匋斋吉金录》、《匋斋吉金续录》等等,堪称“著作等身”。他在晚清的声誉还不错,有廉洁之名。别人直接给他送礼,他都大义凌然的要求把礼金、礼品送到公堂上去、以表示自己很清廉。但是,端方喜欢研究书画古玩,遇到有人送来求他‘鉴赏’的,他无不热心的与之切磋鉴赏需要时间,这些宝贝就留在端方的家里由他慢慢赏析去了。端方这样的‘书画古玩控’在晚清还不少。因为收的珍宝太多了,背景的琉璃厂一条街上,有不少古玩店铺的幕后老板就是端方一类的高官显贵——台前老板不是他们的亲属,就是他们的奴才、亲信。‘文雅’的高官们把家里的古玩书画摆在琉璃厂去卖,为了提高业绩,他们常常会不经意地向求他们办事的人‘透露’,某个古玩或者某副书画如何如何的好。有时候,他们就干脆高调刻意的抬高某个作者的作品。有心求他们办事的那些人就自然去市面上寻找相关的书画古玩,结果发现就在该人开设的店铺中。于是,如果看到了某件古玩周而复始的进出某位高官的府邸,也是可以理解的。
送书画古玩,看似成本很高,实则不然。虽然古代官员中读书人的比例很高,但真正精通文史、懂得古玩书画的人很少,大多数是附庸风雅而已。这就更不用说那些通过乱七八糟途径迈进仕途的高官显贵们了。端方其实也是附庸风雅,在他死后,人们在他的藏品中发现了许多赝品以及很多并不出众的收藏品。据说,端方对古玩字画的判断完全仰仗手下那些同样不是很明白的幕僚,评判的标准是一靠送礼者的吹嘘,而是看书画作者的名气。不用说,端方那本金石学专著,也很可能是代笔之作。只要端方一类的官员认为礼品有价值,送礼者的目的就达到了。送礼者完全可以寻找赝品或者次品去滥竽充数,因此降低了送礼的成本。
不论是投其所好,还是送书画古玩,都有一个送字,不能完全消除利益输送的痕迹,他们都不像是劳动所得来的合法正派。那么,如何才能和官员搭建起劳动关系呢?最常见的做法是请官员题字、写文章,然后给官员一笔不菲的润笔。
润笔收入,是明清官员重要的收入来源。明朝中后期,社会上逐渐形成向官员购买墨
宝和文章的风气,百姓向官员、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有事没事的就来求文、求字。官员们盛情难却勉为其难的应承下来,写完后再半推半就的接受不菲的润笔。后来,官员不问求文者的人品,、事由,只关心润笔的多少。到最后演变成了官员题字、文章非出钱不可,没有免费的了。到清朝,这股风气越来越盛,润笔费用越来越高,成为官场半合法的收入,占了部分官员收入的大头,到现在官场,仍旧有一些官员喜欢出版一些所谓的专著,从中赚取一笔合法酬劳。
据说,张之洞但仍湖广总督的时候,一次因为兴建近代事业缺钱,就打起了润笔的主意。有个富豪的父亲生前名声极差,为了粉饰父亲的生平,更为了漂白父亲的恶性,他就迫切想让张之洞出面为父亲写个墓志铭。有个最高父母官的肯定,谁还敢说父亲的坏话?张之洞还真就写了。他科举高中,翰林出身,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自然不在话下,不过,润笔的费用也不低。一字千金,张之洞按照一个字一千两的价格向富豪狠狠敲了一笔,不过张之洞好的一面是把这笔费用用在了近代事业上,没有装进自己的腰包里,不好的一面是完全不问对象,不顾事实写文章。
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第1814节 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张之洞的例子算是比较好的,起码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写作事由。很多官员润笔,事由可以忽略不计,比如给送礼者提携对联和字,给送礼者的儿子起笔名等,甚至压根就没有事由,对以润笔名义送来的钱财照收不误。
到了清朝中后期,送礼突然变得简单了,送礼者完全不用琢磨怎么送的问题。因为当时官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送礼制度和文化。进入官场,只要按照规矩来说,就能平平稳稳、和和气气的把礼给送了。比如三节两寿,下级要给上级官员送礼,比如迎来往送,官员之间互相要送礼金、送礼的名义也很好听,不沾金钱等字,透着一股雅劲儿。高官离境,官员要送别,同僚启程,官员要送别,这些名字听着透着一股人情味,让人不好反驳,更不便严格按照律法来查办。而且这些名目的开支,可以列在衙门的公款名下,官员们何乐而不为呢?
晚清各种政务往来,在公文中少不了要夹张银票的。清代掌故集《十叶野文》说,晚清封疆大使向太后、皇帝进贡物品表孝心,要在礼单中夹银票;皇上万寿,给紫禁城上折子祝贺,要在奏折里夹银票。这些银票都被官中的经办人员拿走了,就相当于现在领导身边的贴身侍从,要送礼,必须要从贴身侍从入手。如果不夹银票,他们就把你祝贺的折子晚几天递上去,让皇帝看不到你的孝心。礼金的具体金额,各个衙门都有一套执行标准。《官场现形记》中,就有一个新任官员,因为没有得到本衙门各种迎来送往的礼金标准,得罪了上司和同僚,最后黯然下台。
在送礼制度的晚清,官场中人不用担心送礼的途径问题,安全问题。大家各得其乐。一个人如果要额外表示诚意或者衷心,只需在标准之上加钱即可。原本知府大人生日,下属知县只需送白银百两就可以了,如果某个知县奉上银两千两作为寿礼、外加名画一副求‘鉴赏’,知府大人马上就明白这个知县对自己的意思了。
这些从古代衍生而来的送礼方式和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官场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复杂的送礼方式,而投其所好,依旧是现代官场送礼中最为流行的方式。
赵德三知道邱启明是想先通过他了解一下苏姐的兴趣爱好,以便能够投其所好,争取送礼成功,一旦苏姐收下了邱启明的礼品,也就说明苏姐会在他提干的事情上为他说两句话。
赵德三微微眯着眼睛琢磨了片刻,一时间也想不到苏姐到底有什么兴趣爱好,和她在一起同居了两年多,赵德三好像还真是没有注意到苏姐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爱好,作为省委组织部部长兼省委副书记,苏姐平时工作上太忙了,晚上回到家里来,两个人就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在床上缠绵一番,一天就过去了,他一时间真的想不到苏姐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喜好,绞尽脑汁的想了想,摇了摇头,说道:“我还真不知道我表姐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啊。”
听到赵德三这么说,邱启明脸上的笑容微微有些黯然了,说道:“那……那老哥还真不知道给苏部长怎么表示才好啊……”投其所好,是邱启明的一项拿手绝技,那天能请到贺丰年出来吃饭,一方面是因为贺丰年碍于赵德三邀请了自己,觉得不赏脸不太好,另一方面是邱启明知道贺丰年有喜欢收集手表的爱好,在此之前三顾茅庐,每次送上了不同款式的名贵手表,虽然一来二去,送出去了相当于十几万人民币,但却送的恰到好处,深得贺丰年心意。尽管破费了这么多,但对邱启明来说,只要能顺利晋升到副局长的位置上,进入了市局领导班子,十几万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赵德三听着邱启明说话,扫了一眼桌上的酒瓶,将两瓶啤酒已经底朝天了,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好像喝的有点不尽兴,便扭头冲吧台出吆喝道:“再拿两瓶啤酒~!”
邱启明见赵德三没喝好,便建议道:“老弟,要不咱兄弟两整白的吧?你下午没啥事儿吧?”
赵德三轻笑着摇摇头说道:“喝点啤的得了,万一下午单位要是有事的话,也不至于耽误事儿。”
邱启明便笑眯眯的点了点头,求人办事,当然什么事儿都得顺着点人家了。
很快,年轻女服务员拿了两瓶啤酒过来,就在女服务员将啤酒放在桌上的时候,赵德三不经意间看到了女服务员手腕那翠绿的玉石手镯,心里一个激灵,突然想到了上次与苏姐见面时,她手腕那只玉镯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让苏姐很惋惜,从苏姐当时那种心疼的表情赵德三可以看出来,她很喜欢那只玉手镯,玉石,赵德三眉目一动,对邱启明说道:“邱老哥,要不你可以用好一点的玉器,比如说手镯什么的,去试试看,我觉得表姐应该对这个比较有兴趣。”
心里正犯愁送礼无门的邱启明突然听到赵德三这么说,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两眼放光的看着赵德三,一脸欣喜地说道:“真的啊?”
赵德三倒了一杯酒,抿了一口,说道:“你可以先试试。”
于是,邱启明就将赵德三的提醒牢牢记在了心里,准备择机上门去拜访一下苏晴,心里一边美滋滋的想着,一边倒了一杯酒,端起杯子说:“来,兄弟,这件事真是太感谢你了,事成之后,老哥一定好好感谢你。”
赵德三轻笑着说道:“谢我就不必了,我也没帮多大忙,倒是人家小方姑娘可是帮了你不少忙,等老哥你当了副局,你把小方弄成正式编制就行了。”
听见赵德三在为方琪说话,邱启明朝赵德三身边挪了挪,搂住他,勾肩搭背的在他耳边说:“老弟,这个你放心,只要是你刘老弟说的话,老哥一定照办,嘿嘿……”
赵德三知道,即便是不用自己亲自出面,到时候邱启明肯定会告诉方琪,自己帮她说过话,像方琪那样懂得感恩的漂亮女人,到时候一定会主动投怀送抱的报答他,嘿嘿……想着方琪那晚在雾化玻璃门后洗澡时若隐若现的诱人**,赵德三的心里已经有点痒痒的了。
第二天上午,赵德三正在办公室里坐着,又拿起那份关于区委区政府与林氏建设集团签署的有关文件在仔细的琢磨着,因为这个重大的事情,在赵德三从市里面参加完系统培训回来后,高海平并没有向他汇报,赵德三一早想起这件事,就将高海平叫到办公室里来问了一遍,虽然没有明确的对他提出批评,但是字里行间,赵德三还是向高海平宣示了一下自己的威严,明确的告诉高海平,以后这些大事,必须第一时间向他汇报。高海平看到赵德三的脸色很不好,意识到他肯定是因为这件事在心里给自己铆了一股气,所以只能是乖乖的点着头,然后灰溜溜的从赵德三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咚咚咚……”高海平刚离开赵德三的办公室片刻,外面就传来了敲门声。
赵德三一边看着手里的文件,一边漫不经心的应道:“进来!”
门‘嘎吱’一声缓缓推开,柳月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俏丽的脸蛋上带着柔情的微笑,用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冲赵德三暗送秋波。
看到柳月那有点花痴的样子,赵德三心里一阵得意,故作一本正经地问道:“柳月,有什么事么?”
柳月脸上挂着婉约的笑容,温柔地说道:“有人找你。”
赵德三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有些疑惑地问道:“谁呀?”
柳月扭头朝门外示意了一下,随即,一个熟悉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赵德三定睛一看,才发现是昨天刚在一起吃过饭的邱启明,笑眯眯的在办公室门口站着。
赵德三连忙起身热情的招呼道:“原来是邱老……邱队长啊,快进来坐,快进来坐。”赵德三原本是习惯性的称呼他邱老哥,但是突然又觉得在柳月面前与邱启明关系表现太亲密有点不太好,便心念一转,立即改成了官称。
邱启明一边走进来,一边笑盈盈的说道:“刘主任忙的很嘛。”
“再忙还能不招待邱队长你嘛。”赵德三笑呵呵的
说着客套话,从办公桌前走了出来,招呼着邱启明在沙发上坐下来,自己也在他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柳月听到赵德三称呼这个中年男人为邱队长,便也知道这个男人是某个单位的领导,极为会来事的主动去为赵德三和邱启明每人倒了杯茶水端了过来。
“柳月,好了,你忙你的去吧,有啥事儿我再叫你吧。”昨天刚和邱启明见过面,该说的话,该提的建议,都已经提了,今天他又亲自来单位找自己,赵德三觉得肯定是有什么事儿,有柳月在场,不太方便,便用婉转的话想支开柳月。
首先,直接把钱和礼物送给官员,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但效果也难以预测。给官员直接送钱送东西,往严格了说,就是犯罪现场:送礼的人行贿,收礼的人受贿,而且人赃并获。因此,最直接送礼的方式危险性太高,既不安全,效果也没有保障。对官员来说,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义正言辞的拒绝,把送礼者痛骂一通:“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快拿走,我出淤泥而不染!”幽默一点的,可以说:“请你把礼金送到政府去。”结果,送礼者就成了官员彰显自身清廉的污点证人,一场送礼行为变成了拒腐案例。
明朝有个笑话,说知县大人过生日。知县属鼠,有个小官倾家荡产,铸造了一个黄金小金鼠送给知县大人。知县欣然笑纳,然后提醒说道:“拙荆下个月生日,她是属牛。”送礼者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极品官员,估计要崩溃了。所以,官场送礼不是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能这么直接。
好在官员们多少有些爱好,喜欢附庸风雅,投其所好地送礼,因为隐蔽所以安全,往往还能更好的起到增进感情的作用。晚清权倾一时的庆亲王王奕恇、载振父子贪墨出名。苦于反腐制度森严,舆论监督踊跃,送礼者不敢过分,而王奕恇父子也不便直接敛财。于是,载振就想到了开办高级会所的想法。当时‘雀戏(麻将)’在京津一代很流行,王奕恇、在振父子就先后在天津、北京组下院子,装饰一番后,作为‘会客’场所。来者后,宾主自然要娱乐一下,围坐在一起搓麻将。载振的麻将筹码很高,三千两一局。来者求官者居多,进出一次输个几千上万两很正常。王奕恇父子根据宾客输钱多少,决定卖官弻爵的高低。舆论称之为‘庆记公司’。到后来,生意太兴隆了,载振都没法每回都出来应酬宾客,有宾客们自己玩,载振抽钱,好在宾客醉翁之意不在酒,只要输钱就心满意足,这礼也算是送成了。
书画古玩是古代官员的另一项爱好,很多官员都喜欢搜集古玩字画,涌现出了一批金石专家、书画鉴赏家。晚清封疆大使端方就是一位金石专家,还出过研究金石古董的专著《匋斋吉金录》、《匋斋吉金续录》等等,堪称“著作等身”。他在晚清的声誉还不错,有廉洁之名。别人直接给他送礼,他都大义凌然的要求把礼金、礼品送到公堂上去、以表示自己很清廉。但是,端方喜欢研究书画古玩,遇到有人送来求他‘鉴赏’的,他无不热心的与之切磋鉴赏需要时间,这些宝贝就留在端方的家里由他慢慢赏析去了。端方这样的‘书画古玩控’在晚清还不少。因为收的珍宝太多了,背景的琉璃厂一条街上,有不少古玩店铺的幕后老板就是端方一类的高官显贵——台前老板不是他们的亲属,就是他们的奴才、亲信。‘文雅’的高官们把家里的古玩书画摆在琉璃厂去卖,为了提高业绩,他们常常会不经意地向求他们办事的人‘透露’,某个古玩或者某副书画如何如何的好。有时候,他们就干脆高调刻意的抬高某个作者的作品。有心求他们办事的那些人就自然去市面上寻找相关的书画古玩,结果发现就在该人开设的店铺中。于是,如果看到了某件古玩周而复始的进出某位高官的府邸,也是可以理解的。
送书画古玩,看似成本很高,实则不然。虽然古代官员中读书人的比例很高,但真正精通文史、懂得古玩书画的人很少,大多数是附庸风雅而已。这就更不用说那些通过乱七八糟途径迈进仕途的高官显贵们了。端方其实也是附庸风雅,在他死后,人们在他的藏品中发现了许多赝品以及很多并不出众的收藏品。据说,端方对古玩字画的判断完全仰仗手下那些同样不是很明白的幕僚,评判的标准是一靠送礼者的吹嘘,而是看书画作者的名气。不用说,端方那本金石学专著,也很可能是代笔之作。只要端方一类的官员认为礼品有价值,送礼者的目的就达到了。送礼者完全可以寻找赝品或者次品去滥竽充数,因此降低了送礼的成本。
不论是投其所好,还是送书画古玩,都有一个送字,不能完全消除利益输送的痕迹,他们都不像是劳动所得来的合法正派。那么,如何才能和官员搭建起劳动关系呢?最常见的做法是请官员题字、写文章,然后给官员一笔不菲的润笔。
润笔收入,是明清官员重要的收入来源。明朝中后期,社会上逐渐形成向官员购买墨
宝和文章的风气,百姓向官员、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有事没事的就来求文、求字。官员们盛情难却勉为其难的应承下来,写完后再半推半就的接受不菲的润笔。后来,官员不问求文者的人品,、事由,只关心润笔的多少。到最后演变成了官员题字、文章非出钱不可,没有免费的了。到清朝,这股风气越来越盛,润笔费用越来越高,成为官场半合法的收入,占了部分官员收入的大头,到现在官场,仍旧有一些官员喜欢出版一些所谓的专著,从中赚取一笔合法酬劳。
据说,张之洞但仍湖广总督的时候,一次因为兴建近代事业缺钱,就打起了润笔的主意。有个富豪的父亲生前名声极差,为了粉饰父亲的生平,更为了漂白父亲的恶性,他就迫切想让张之洞出面为父亲写个墓志铭。有个最高父母官的肯定,谁还敢说父亲的坏话?张之洞还真就写了。他科举高中,翰林出身,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自然不在话下,不过,润笔的费用也不低。一字千金,张之洞按照一个字一千两的价格向富豪狠狠敲了一笔,不过张之洞好的一面是把这笔费用用在了近代事业上,没有装进自己的腰包里,不好的一面是完全不问对象,不顾事实写文章。
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第1814节 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张之洞的例子算是比较好的,起码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写作事由。很多官员润笔,事由可以忽略不计,比如给送礼者提携对联和字,给送礼者的儿子起笔名等,甚至压根就没有事由,对以润笔名义送来的钱财照收不误。
到了清朝中后期,送礼突然变得简单了,送礼者完全不用琢磨怎么送的问题。因为当时官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送礼制度和文化。进入官场,只要按照规矩来说,就能平平稳稳、和和气气的把礼给送了。比如三节两寿,下级要给上级官员送礼,比如迎来往送,官员之间互相要送礼金、送礼的名义也很好听,不沾金钱等字,透着一股雅劲儿。高官离境,官员要送别,同僚启程,官员要送别,这些名字听着透着一股人情味,让人不好反驳,更不便严格按照律法来查办。而且这些名目的开支,可以列在衙门的公款名下,官员们何乐而不为呢?
晚清各种政务往来,在公文中少不了要夹张银票的。清代掌故集《十叶野文》说,晚清封疆大使向太后、皇帝进贡物品表孝心,要在礼单中夹银票;皇上万寿,给紫禁城上折子祝贺,要在奏折里夹银票。这些银票都被官中的经办人员拿走了,就相当于现在领导身边的贴身侍从,要送礼,必须要从贴身侍从入手。如果不夹银票,他们就把你祝贺的折子晚几天递上去,让皇帝看不到你的孝心。礼金的具体金额,各个衙门都有一套执行标准。《官场现形记》中,就有一个新任官员,因为没有得到本衙门各种迎来送往的礼金标准,得罪了上司和同僚,最后黯然下台。
在送礼制度的晚清,官场中人不用担心送礼的途径问题,安全问题。大家各得其乐。一个人如果要额外表示诚意或者衷心,只需在标准之上加钱即可。原本知府大人生日,下属知县只需送白银百两就可以了,如果某个知县奉上银两千两作为寿礼、外加名画一副求‘鉴赏’,知府大人马上就明白这个知县对自己的意思了。
这些从古代衍生而来的送礼方式和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官场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复杂的送礼方式,而投其所好,依旧是现代官场送礼中最为流行的方式。
赵德三知道邱启明是想先通过他了解一下苏姐的兴趣爱好,以便能够投其所好,争取送礼成功,一旦苏姐收下了邱启明的礼品,也就说明苏姐会在他提干的事情上为他说两句话。
赵德三微微眯着眼睛琢磨了片刻,一时间也想不到苏姐到底有什么兴趣爱好,和她在一起同居了两年多,赵德三好像还真是没有注意到苏姐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爱好,作为省委组织部部长兼省委副书记,苏姐平时工作上太忙了,晚上回到家里来,两个人就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在床上缠绵一番,一天就过去了,他一时间真的想不到苏姐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喜好,绞尽脑汁的想了想,摇了摇头,说道:“我还真不知道我表姐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啊。”
听到赵德三这么说,邱启明脸上的笑容微微有些黯然了,说道:“那……那老哥还真不知道给苏部长怎么表示才好啊……”投其所好,是邱启明的一项拿手绝技,那天能请到贺丰年出来吃饭,一方面是因为贺丰年碍于赵德三邀请了自己,觉得不赏脸不太好,另一方面是邱启明知道贺丰年有喜欢收集手表的爱好,在此之前三顾茅庐,每次送上了不同款式的名贵手表,虽然一来二去,送出去了相当于十几万人民币,但却送的恰到好处,深得贺丰年心意。尽管破费了这么多,但对邱启明来说,只要能顺利晋升到副局长的位置上,进入了市局领导班子,十几万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赵德三听着邱启明说话,扫了一眼桌上的酒瓶,将两瓶啤酒已经底朝天了,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好像喝的有点不尽兴,便扭头冲吧台出吆喝道:“再拿两瓶啤酒~!”
邱启明见赵德三没喝好,便建议道:“老弟,要不咱兄弟两整白的吧?你下午没啥事儿吧?”
赵德三轻笑着摇摇头说道:“喝点啤的得了,万一下午单位要是有事的话,也不至于耽误事儿。”
邱启明便笑眯眯的点了点头,求人办事,当然什么事儿都得顺着点人家了。
很快,年轻女服务员拿了两瓶啤酒过来,就在女服务员将啤酒放在桌上的时候,赵德三不经意间看到了女服务员手腕那翠绿的玉石手镯,心里一个激灵,突然想到了上次与苏姐见面时,她手腕那只玉镯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让苏姐很惋惜,从苏姐当时那种心疼的表情赵德三可以看出来,她很喜欢那只玉手镯,玉石,赵德三眉目一动,对邱启明说道:“邱老哥,要不你可以用好一点的玉器,比如说手镯什么的,去试试看,我觉得表姐应该对这个比较有兴趣。”
心里正犯愁送礼无门的邱启明突然听到赵德三这么说,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两眼放光的看着赵德三,一脸欣喜地说道:“真的啊?”
赵德三倒了一杯酒,抿了一口,说道:“你可以先试试。”
于是,邱启明就将赵德三的提醒牢牢记在了心里,准备择机上门去拜访一下苏晴,心里一边美滋滋的想着,一边倒了一杯酒,端起杯子说:“来,兄弟,这件事真是太感谢你了,事成之后,老哥一定好好感谢你。”
赵德三轻笑着说道:“谢我就不必了,我也没帮多大忙,倒是人家小方姑娘可是帮了你不少忙,等老哥你当了副局,你把小方弄成正式编制就行了。”
听见赵德三在为方琪说话,邱启明朝赵德三身边挪了挪,搂住他,勾肩搭背的在他耳边说:“老弟,这个你放心,只要是你刘老弟说的话,老哥一定照办,嘿嘿……”
赵德三知道,即便是不用自己亲自出面,到时候邱启明肯定会告诉方琪,自己帮她说过话,像方琪那样懂得感恩的漂亮女人,到时候一定会主动投怀送抱的报答他,嘿嘿……想着方琪那晚在雾化玻璃门后洗澡时若隐若现的诱人**,赵德三的心里已经有点痒痒的了。
第二天上午,赵德三正在办公室里坐着,又拿起那份关于区委区政府与林氏建设集团签署的有关文件在仔细的琢磨着,因为这个重大的事情,在赵德三从市里面参加完系统培训回来后,高海平并没有向他汇报,赵德三一早想起这件事,就将高海平叫到办公室里来问了一遍,虽然没有明确的对他提出批评,但是字里行间,赵德三还是向高海平宣示了一下自己的威严,明确的告诉高海平,以后这些大事,必须第一时间向他汇报。高海平看到赵德三的脸色很不好,意识到他肯定是因为这件事在心里给自己铆了一股气,所以只能是乖乖的点着头,然后灰溜溜的从赵德三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咚咚咚……”高海平刚离开赵德三的办公室片刻,外面就传来了敲门声。
赵德三一边看着手里的文件,一边漫不经心的应道:“进来!”
门‘嘎吱’一声缓缓推开,柳月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俏丽的脸蛋上带着柔情的微笑,用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冲赵德三暗送秋波。
看到柳月那有点花痴的样子,赵德三心里一阵得意,故作一本正经地问道:“柳月,有什么事么?”
柳月脸上挂着婉约的笑容,温柔地说道:“有人找你。”
赵德三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有些疑惑地问道:“谁呀?”
柳月扭头朝门外示意了一下,随即,一个熟悉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赵德三定睛一看,才发现是昨天刚在一起吃过饭的邱启明,笑眯眯的在办公室门口站着。
赵德三连忙起身热情的招呼道:“原来是邱老……邱队长啊,快进来坐,快进来坐。”赵德三原本是习惯性的称呼他邱老哥,但是突然又觉得在柳月面前与邱启明关系表现太亲密有点不太好,便心念一转,立即改成了官称。
邱启明一边走进来,一边笑盈盈的说道:“刘主任忙的很嘛。”
“再忙还能不招待邱队长你嘛。”赵德三笑呵呵的
说着客套话,从办公桌前走了出来,招呼着邱启明在沙发上坐下来,自己也在他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柳月听到赵德三称呼这个中年男人为邱队长,便也知道这个男人是某个单位的领导,极为会来事的主动去为赵德三和邱启明每人倒了杯茶水端了过来。
“柳月,好了,你忙你的去吧,有啥事儿我再叫你吧。”昨天刚和邱启明见过面,该说的话,该提的建议,都已经提了,今天他又亲自来单位找自己,赵德三觉得肯定是有什么事儿,有柳月在场,不太方便,便用婉转的话想支开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