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青云路 第1807节
他们当然也都是满口答应给苏星晖帮忙,在这种事情上,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答应苏星晖呢?
吃完了午饭,苏星晖便回了宝州,并没有在燕中再过一夜,听到了巫建柏对他说的那些政策,他是归心似箭,只想早点回宝州早做准备。
回到宝州之后,苏星晖跟赵义臣见了一面,向他汇报了自己在燕中市从巫建柏那里得来的消息,这些政策让赵义臣听了也是大喜过望,有了这样的政策,宝州市的发展速度自然能够进一步的加快。
这些政策省政府还没有公布,所以现在还不能召开常委会把这些政策公布下去,但是现在早做一些准备还是有必要的。
赵义臣在跟苏星晖做了沟通之后,把辛静也叫来了,因为这些政策里还涉及到宝州上交省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而辛静是常务副市长,财政方面的工作是由她来分管的。
当辛静得知省里将降低宝州市上交省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的时候,她喜出望外,虽然现在宝州市的财政收入是日益增加,可是财政开支也是日益增加,她总是感到手头很紧,现在如果能够少向省政府上交一笔钱,那她手里可用的钱不就多了一大笔吗?
赵义臣让辛静好好准备一下,看看以后多出来的这笔钱该怎么用,辛静说她马上就回去准备。
可是苏星晖道:“辛市长,这笔钱你只怕还是得拿出来花掉。”
辛静道:“怎么?你有什么地方要用钱吗?”
赵义臣也用探询的目光看着苏星晖。
苏星晖对两人说:“赵书记,辛市长,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人才的社会,宝州市需要更多的人才来为建设宝州出力,而要引进人才,靠宝州现在的吸引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花钱来吸引人才。”
花钱吸引人才这个做法,对赵义臣和辛静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现在,基本上还没有几个内地城市会这样做,人才的交流是非常自由的。
现在对人才吸引力最大的自然就是几个特大城市以及那些沿海城市了,内地城市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被这些城市给吸引过去了,但是这些内地城市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就算意识到了,也是无能为力。
拿宝州来说,宝州虽然培养的人才不算多,但是每年宝州几个大专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也有几万人,这些毕业生能够留在宝州本地工作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去了大城市和沿海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
在过去,宝州市经济不发达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算严重,因为没那么多企业需要人,宝州本地的人才出去打工也是一件好事,他们在外面赚了高工资,总要寄回来,这对增加宝州的人均收入也是有好处的。
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宝州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之中,宝州引进了大批企业,这些企业都是需要人才的,虽然现在宝州本地的大学毕业生外出的比例已经降低了,留下来的人多了一些,但是这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而要想解决根本问题,就必须要从外面引进人才,这样才能满足今后宝州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第1473章 人才引进政策
赵义臣皱眉道:“吸引人才,需要花钱吗?”
苏星晖道:“要想吸引人才,当然要出台政策,什么政策不得花钱呢?”
赵义臣道:“可是咱们政府花钱吸引人才,这会不会有一些不妥?好像省里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吧?”
其实,不光是燕北省没有这样的先例,内地的这些省份基本上都没有这样的先例,花钱吸引人才,弄得不好,就会成为被别人攻讦的黑点,赵义臣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
苏星晖道:“赵书记,不会有事的,有什么责任的话,我来担,吸引人才,势在必行,如果宝州对人才没有吸引力的话,发展的后劲将会严重不足的,以后这些企业在这里招聘都招不到人,他们还怎么在这里办企业?又怎么扩大规模?这只会把他们都给逼走。”
这个道理,赵义臣还是懂的,比如宝州特钢厂、欧内斯特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宝州电器厂等等企业,都是需要大批高层次的人才的,而省政府打算出台政策支持宝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这同样也需要大批高层次的人才。
如果连支持这些产业的人才都没有,那到时候宝州市只会成为笑柄的。
看到赵义臣在犹豫,辛静开口道:“赵书记,我觉得苏市长说得有道理,引进人才,确实非常重要,关于责任的话,我们可以向省政府进行请示,我也可以跟苏市长一起承担。”
其实,辛静也有些不太理解苏星晖要花钱引进人才的做法,但是只要是苏星晖主张的,她就会同意,她对苏星晖已经有了一种盲目的信任感,苏星晖说的,一定不会有错。
而事实也证明,苏星晖主张过的东西,确实没错,到现在为止,苏星晖还没有犯过什么错,所以,辛静也就开口支持苏星晖了。
赵义臣笑道:“辛静同志,可是这样一来,你的财政收支,只怕又得紧张了。”
辛静笑着说:“没关系的,赵书记,这钱不也花在宝州了吗?宝州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加了,以后的经济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快的,这样一来,宝州的财政收入不也增加了吗?从长远来看,这还是对宝州有利的。”
赵义臣便对苏星晖道:“那该如何引进人才,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苏星晖道:“要吸引人才,首先就要从党政机关开始,我们可以对那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发布政策,凡是硕士学历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人才,可以聘用为科级以上的干部,同时,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安家补助等等。”
赵义臣微微点头,现在宝州市的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偏老,学历偏低,这让宝州的干部队伍素质比较差,这是制约宝州发展的一个瓶颈,如果能够从外面引进高学历的年轻人才进入干部队伍,将能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
不过赵义臣还是有一些顾虑,他说:“直接给钱,会不会不符合我们的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
赵义臣的顾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如果这些高学历人才都是冲着钱来的,那他们的战斗力该如何保障?他们会不会见利忘义?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苏星晖道:“这些高学历人才是放弃了大城市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更高的工资收入到宝州来的,我们给予一定的补贴,这算是替他们解决一部分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这跟奉献精神并不冲突,他们来到宝州,已经算是一种奉献精神了。”
赵义臣点着头,苏星晖说得也确实有道理,就算宝州市政府给了这些补贴,可是他们的总体收入,还是跟大城市不能比,毕竟这样的人都是精英,总不能强迫他们拿着低得多的收入,一味的奉献吧,那样也是不符合人性的。
赵义臣还不至于迂腐到那种地步。
赵义臣道:“你继续说。”
苏星晖道:“对于那些愿意到宝州来工作的本科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我们可以给予落户宝州的政策,还可以用购房补贴、安家补助、创业贷款等等各种方式来留住他们,具体的条款,我们可以讨论,但是一定要尽快出台这个政策,要不然的话,是很难吸引人才的。”
赵义臣既然已经接受了对那些高学历干部进行补贴的做法,那么这样的政策,他也没什么不可接受的,他又点了点头。
苏星晖道:“除了直接补贴大学生之外,我们还可以补贴在宝州落户的企业,凡是他们从外地引进了本科以上的大学生的,我们都可以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还可以出台政策,允许他们利用自用存量工业用地建设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设施,并且给予一定补贴。”
这条政策也是非常实际的,工业用地的价格低于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但是工业用地允许建设配套服务设施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一般低于10%,如果把这个比例放开一些的话,企业就能以比较低的成本建设人才公寓,这样就可以给人才创造比较好的生活环境了。
辛静道:“嗯,这条政策很不错。”
苏星晖道:“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并且为这些引进的人才创造好的教育、医疗、创业等环境,这些就是宝州的软实力,也是留住人才的根本,如果没有好的环境,这些人才迟早也是会离开的。”
吃完了午饭,苏星晖便回了宝州,并没有在燕中再过一夜,听到了巫建柏对他说的那些政策,他是归心似箭,只想早点回宝州早做准备。
回到宝州之后,苏星晖跟赵义臣见了一面,向他汇报了自己在燕中市从巫建柏那里得来的消息,这些政策让赵义臣听了也是大喜过望,有了这样的政策,宝州市的发展速度自然能够进一步的加快。
这些政策省政府还没有公布,所以现在还不能召开常委会把这些政策公布下去,但是现在早做一些准备还是有必要的。
赵义臣在跟苏星晖做了沟通之后,把辛静也叫来了,因为这些政策里还涉及到宝州上交省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而辛静是常务副市长,财政方面的工作是由她来分管的。
当辛静得知省里将降低宝州市上交省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的时候,她喜出望外,虽然现在宝州市的财政收入是日益增加,可是财政开支也是日益增加,她总是感到手头很紧,现在如果能够少向省政府上交一笔钱,那她手里可用的钱不就多了一大笔吗?
赵义臣让辛静好好准备一下,看看以后多出来的这笔钱该怎么用,辛静说她马上就回去准备。
可是苏星晖道:“辛市长,这笔钱你只怕还是得拿出来花掉。”
辛静道:“怎么?你有什么地方要用钱吗?”
赵义臣也用探询的目光看着苏星晖。
苏星晖对两人说:“赵书记,辛市长,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人才的社会,宝州市需要更多的人才来为建设宝州出力,而要引进人才,靠宝州现在的吸引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花钱来吸引人才。”
花钱吸引人才这个做法,对赵义臣和辛静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现在,基本上还没有几个内地城市会这样做,人才的交流是非常自由的。
现在对人才吸引力最大的自然就是几个特大城市以及那些沿海城市了,内地城市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被这些城市给吸引过去了,但是这些内地城市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就算意识到了,也是无能为力。
拿宝州来说,宝州虽然培养的人才不算多,但是每年宝州几个大专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也有几万人,这些毕业生能够留在宝州本地工作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去了大城市和沿海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
在过去,宝州市经济不发达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算严重,因为没那么多企业需要人,宝州本地的人才出去打工也是一件好事,他们在外面赚了高工资,总要寄回来,这对增加宝州的人均收入也是有好处的。
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宝州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之中,宝州引进了大批企业,这些企业都是需要人才的,虽然现在宝州本地的大学毕业生外出的比例已经降低了,留下来的人多了一些,但是这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而要想解决根本问题,就必须要从外面引进人才,这样才能满足今后宝州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第1473章 人才引进政策
赵义臣皱眉道:“吸引人才,需要花钱吗?”
苏星晖道:“要想吸引人才,当然要出台政策,什么政策不得花钱呢?”
赵义臣道:“可是咱们政府花钱吸引人才,这会不会有一些不妥?好像省里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吧?”
其实,不光是燕北省没有这样的先例,内地的这些省份基本上都没有这样的先例,花钱吸引人才,弄得不好,就会成为被别人攻讦的黑点,赵义臣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
苏星晖道:“赵书记,不会有事的,有什么责任的话,我来担,吸引人才,势在必行,如果宝州对人才没有吸引力的话,发展的后劲将会严重不足的,以后这些企业在这里招聘都招不到人,他们还怎么在这里办企业?又怎么扩大规模?这只会把他们都给逼走。”
这个道理,赵义臣还是懂的,比如宝州特钢厂、欧内斯特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宝州电器厂等等企业,都是需要大批高层次的人才的,而省政府打算出台政策支持宝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这同样也需要大批高层次的人才。
如果连支持这些产业的人才都没有,那到时候宝州市只会成为笑柄的。
看到赵义臣在犹豫,辛静开口道:“赵书记,我觉得苏市长说得有道理,引进人才,确实非常重要,关于责任的话,我们可以向省政府进行请示,我也可以跟苏市长一起承担。”
其实,辛静也有些不太理解苏星晖要花钱引进人才的做法,但是只要是苏星晖主张的,她就会同意,她对苏星晖已经有了一种盲目的信任感,苏星晖说的,一定不会有错。
而事实也证明,苏星晖主张过的东西,确实没错,到现在为止,苏星晖还没有犯过什么错,所以,辛静也就开口支持苏星晖了。
赵义臣笑道:“辛静同志,可是这样一来,你的财政收支,只怕又得紧张了。”
辛静笑着说:“没关系的,赵书记,这钱不也花在宝州了吗?宝州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加了,以后的经济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快的,这样一来,宝州的财政收入不也增加了吗?从长远来看,这还是对宝州有利的。”
赵义臣便对苏星晖道:“那该如何引进人才,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苏星晖道:“要吸引人才,首先就要从党政机关开始,我们可以对那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发布政策,凡是硕士学历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人才,可以聘用为科级以上的干部,同时,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安家补助等等。”
赵义臣微微点头,现在宝州市的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偏老,学历偏低,这让宝州的干部队伍素质比较差,这是制约宝州发展的一个瓶颈,如果能够从外面引进高学历的年轻人才进入干部队伍,将能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
不过赵义臣还是有一些顾虑,他说:“直接给钱,会不会不符合我们的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
赵义臣的顾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如果这些高学历人才都是冲着钱来的,那他们的战斗力该如何保障?他们会不会见利忘义?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苏星晖道:“这些高学历人才是放弃了大城市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更高的工资收入到宝州来的,我们给予一定的补贴,这算是替他们解决一部分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这跟奉献精神并不冲突,他们来到宝州,已经算是一种奉献精神了。”
赵义臣点着头,苏星晖说得也确实有道理,就算宝州市政府给了这些补贴,可是他们的总体收入,还是跟大城市不能比,毕竟这样的人都是精英,总不能强迫他们拿着低得多的收入,一味的奉献吧,那样也是不符合人性的。
赵义臣还不至于迂腐到那种地步。
赵义臣道:“你继续说。”
苏星晖道:“对于那些愿意到宝州来工作的本科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我们可以给予落户宝州的政策,还可以用购房补贴、安家补助、创业贷款等等各种方式来留住他们,具体的条款,我们可以讨论,但是一定要尽快出台这个政策,要不然的话,是很难吸引人才的。”
赵义臣既然已经接受了对那些高学历干部进行补贴的做法,那么这样的政策,他也没什么不可接受的,他又点了点头。
苏星晖道:“除了直接补贴大学生之外,我们还可以补贴在宝州落户的企业,凡是他们从外地引进了本科以上的大学生的,我们都可以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还可以出台政策,允许他们利用自用存量工业用地建设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设施,并且给予一定补贴。”
这条政策也是非常实际的,工业用地的价格低于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但是工业用地允许建设配套服务设施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一般低于10%,如果把这个比例放开一些的话,企业就能以比较低的成本建设人才公寓,这样就可以给人才创造比较好的生活环境了。
辛静道:“嗯,这条政策很不错。”
苏星晖道:“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并且为这些引进的人才创造好的教育、医疗、创业等环境,这些就是宝州的软实力,也是留住人才的根本,如果没有好的环境,这些人才迟早也是会离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