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416节

  李雪建透过车窗看着自己在十几年前遗弃的儿子,每一年的今天他都会到养老院去偷偷看他一眼。

  这一天是李明的生日,也是他的生母难产辞世的忌日。

  “嘿,我载你一程吧?”

  李明走到车边,好奇地打量着这辆豪华座驾:“你认得我?”

  李雪建声音沙哑:“我经常去租界养老院,看见过你。”

  “好吧,多谢你的好意。”

  李明上车,李雪建吩咐司机开车,和已经茁壮成长起来的儿子攀谈。

  作为父亲,他以朋友的身份邀请他去了酒馆,父子间第一次对饮。

  临别前,李雪建问李明:“我可以经常来看你吗?”

  “当然。”

  镜头横推,直接给了李雪建一个直面观众的面部特写。

  被湿润充盈的眼眶和微微抽动的嘴角,把这位老戏骨此时的欣慰和激动刻画得异常完美。

  昆汀感叹:“路太会挑演员了,这是不逊于摩根弗里曼的演员!”

  顾长未也跟发妻交头接耳起来:“雪建老师太优秀了,这是我最羡慕路宽的地方。”

  蒋文丽疑惑:“什么?”

  “他有钱,他太有钱,根本不用管票房的号召力,只管从角色的适配性去挑选演员,这是我们这些依靠投资人的导演做不到的。”

  时间推进到了1937年,这一年十八岁的李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向往,辞别了养母曾文秀。

  紧接着,李明和前来养老院送别她的露西深情对视,这是情窦初开的二人第一次明明白白地互相萌发情意。

  “你走吧,但是要记得给我寄明信片。”

  “嗯。”

  影迷们爆发出阵阵惊呼,这个十八岁的少女真是张漫玉?

  天哪!这是什么神仙特效技术?

  “哇!”

  “这是中国的Maggie Cheung?怎么能这么年轻!”

  顾长未又一次叹气,似乎不到一小时的电影他已经叹了三四次的气。

  蒋文丽不耐烦:“又怎么了?因为特效效果好,把张漫玉拍成了真的十八岁?”

  “一方面吧,更重要的是导演对特效的运用。”

  “做菜的原料一样,但在不同的厨师手里有不同的味道。”

  “真不知道他一个在国内土生土长了二十年的年轻人,是怎么这么快地接触和学习好莱坞的特效技术的。”

  数字领域的顶尖特效人才利用面部表情捕捉系统,成功捕捉了路宽的120种表情。

  紧接着在特效化妆和雕塑的基础上利用空间体积的方式,获取了三个老年李明的 CG角色和面部数据库,使得人脸建模可以在不同年龄段切换。

  补天映画:技术不错,不过现在是我的了。

  电影进行到这里,带着毛刺感的过曝有些微的减弱,即将进入李明的第二个人生阶段。

  睁眼看世界。

  这是李明在睁眼看世界,也是古老的东方巨龙在睁眼看世界。

  李明跟着冒险家哈里森前往东南亚,大概在4年以后,太平洋战争就会爆发,这里沦为战区。

  在新加坡,身体逐渐年富力强的李明遇到了一位日本高知教授的夫人。

  这个鬼子教授其实是日本军部的间谍,在为可预见的太平洋战争做前哨的情报收集工作。

  作为掩护,兵兵扮演的教授夫人整日里混迹在高级酒店,装出一副夫妻蜜里调油的模样,其实鬼子间谍在夜间就会外出刺探情报。

  一次电梯里的邂逅,李明和兵兵相遇了,说是金风玉露一相逢有些过。

  但成年男女间的干柴烈火却是不争的事实,兵兵寂寞的心被填补,迅速沦陷,两人没羞没臊地度过一段时日。

  直至一天在鬼子间谍的书桌上,李明看见了来自鬼子在内地的战争情报。

  他看着情报日期目眦尽裂!

  原来三天前的1937年8月13号,鬼子在魔都制造了“虹桥事件”,历史上的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此时李明的心里还没有“祖国”的概念。

  但是看着照片上一幕幕惨绝人寰的轰炸场面,看着那张震惊中外、至今令无数国人潸然泪下的《中国娃娃》。

  他沉默了,也愤怒了。

  李明观念中的国家第一次具象化。

  他想起了养母曾文秀,想起了租界的露西,想起了这么多从小爱护他、帮助他的同胞。

  哈里森口中的“你们的美丽的国家”,和这个支离破碎里的画面是一个地方吗?

  李明背对着间谍夫人翻看着照片:“你的丈夫是日本人?”

  兵兵以为他只是一个游历世界的船员,因此才会说这么流利的英语,这是李明从小跟哈里森学的。

  间谍夫人欢爱过后不疑有他:“是啊,这是我们的杰作,很震撼吧?”

  跟着哈里森出海几个月,在海船上见惯了火并和纷争,李明恶向胆边生,抓起间谍夫人手包里的银色小手枪回身射击!

  “砰砰砰砰!”

  观众们一阵惊呼,这里有一个通过兵兵身后给到杀人者的过肩特写,李明的脸上充斥着狂躁和激情杀人后的后怕。

  他开始大口地呕吐,随即逃离了这里。。。

  画面风格陡变,从毛刺变成了直接的逆光效果。

  懂行的顾长未和昆汀等人都知道,这是人物性格的又一次变化,第二幕的人物成长拉开了序幕。

  在从小长在繁华、安全的英美租界的李明心中,一个“祖国”的概念正在觉醒。

  他疯了似得逃到自己入住的宾馆,想办法给养老院打去电话。

  历史上的英美租界免于了淞沪会战的战火,不过在鬼子偷袭珍珠港后也宣告沦陷。

  知道自己不是专业间谍的对手,李明悄然散布了鬼子教授的真实身份,随后坐上了去美国的客船。

  淞沪会战爆发,开办养老院的驻美武官有感于战事的频仍,把养老院里的在华外交官亲眷都带回了本土。

  这其中就有李明的养母和张漫玉一家。

  顾长未知道,既然命途多舛的李明是我们这个新生的国家的代表,那他身边这些人物身份也都是路宽的刻意安排。

  他的生父李雪建是洋人买办阶级;

  他青梅竹马的情侣张漫玉代表外国资本家阶级;

  而街头上偶然认识的公子哥张松文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后代。

  这象征了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民族所面对的阶级困境。

  而李明通过第二幕在东南亚诸国的游历,心中民族主义的觉醒,恰好对应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顾长未紧皱着眉头,看着屏幕上的李明站在前往北美的客船甲板上,迎着太阳仰头张望,蜂鸟在侧舷掠过。

  这是一个站在船舷边的逆光镜头,他的身影被逆光勾勒,面部表情不明。

  光线追打在他的侧脸,相比于第一幕的毛刺感,更顿生出一种宿命感和厚重感。

  蒋文丽在一边追问原委,可他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他想起了经典的《海上钢琴师》,在决定是否要下船去陆地开启新生活时,主角丹尼伯特曼也有一个类似的逆光镜头。

  他想起了《教父》的开头,教父柯里昂在昏暗的室内听着他人的请求,身后有一扇窗户,光线从窗外射进来,形成逆光效果。

  他想起了王佳卫的《花样年华》,楼道里昏黄的灯光从梁超伟和张漫玉身后洒下,逆光下两人的身姿、旗袍的轮廓等都得以优美地展现。

  但和路宽比呢?

  和《返老还童》中的把过曝和逆光这种摄影技法,融入到整个人物和隐喻的国家命运中比呢?

  这已经脱离了简单的术,可以说进入到了道的层次。

  同赵飞当时在片场骤然间听到路宽天才般想法的下意识反应一样,顾长未也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和感慨。

  中国电影,也许真的要出大师了。

  如果说影片开场时,他还在担心《返老还童》会不会跟自己苦心孤诣的处女作《孔雀》竞争金熊。

  那此时的顾长未已经完全放下了这些不切实际的念想,从一位顶级摄影师的视角,真正地对这部杰作感到心悦诚服。

  更关键的是,不但他这样的专业人士能看到电影中独具一格的镜头语言和画面风格。

  连身边的蒋文丽都能从普通观众的视角接受和认可这部电影的故事性。

  顾长未不知道该怎么在艺术片和商业片之间对这部《返老还童》下定义。

  一路游历的李明,在睁眼看世界的过程中开始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把自己的经历都写进了笔记。

  也就是电影开头,张漫玉在病床上给女儿讲的那一本笔记。

首节 上一节 416/8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刚被甩,和高冷校花领证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