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2004开始 第512节
说完一顿,接著再道,“对比其他导演,我个人是觉得唯有你最有实力推动咱们国内商业片电影的发展。”
“因为你的剧本、你的电影,是新颖的,不仅斩获了高票房,还让咱们国内的商业片更具多元化。”
“如果单单是张一谋、陈恺歌所执导的那些商业电影,咱们内地的商业片只会一直被好莱坞影片压的抬不起头。”
“你的商业电影,是能与好莱坞影片较量一下的。”
“不仅是票房上的较量,还有题材上的较量。”
“比如这部《台北行》,咱们内地就没有导演敢拍这种类型的电影。”
“虽说审核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是没有导演具有相应的拍好这种电影的实力。”
“他们只会呆在舒适区,而不是创新。”
“尽管这一次冯小钢的《集结号》有所创新,但这部影片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咱们国内拍烂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
王树听完笑了一下,道:“韩董,就这么对我有信心啊?”
韩三坪叹了一口气,应道:“不是对你有信心,而是矮个子里拔高个。”
“.”王树闻言一乐。
这是大实话。
就现阶段而言,无论是以艺术片荣誉,还是商业片票房成绩,有很多人比王树的成绩更为华丽。
艺术片荣誉,王树就有一座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算是大奖。
相对柏林、坎城,威尼斯电影节的含金量最低。
因此在艺术片领域,包括张一谋、陈恺歌在内的好些人比他更厉害。
唯有商业片上的成绩,他才能在内娱里矮个子拔高个。
“我之前已经说过,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肯定不会错过机会。”
“如若没有机会,当然是回国。”
不是王树不想留在国内,而是权衡之下,这几年是最适合他去好莱坞发展的时期。
因为过了这个时期,内娱就进入了几十亿电影票房时代。
王树若是在那个时期跑去好莱坞,血亏。
而这个时期.
09年票房最高的华语片是冯小钢所执导的《非诚勿扰》,三个多亿。
2010年,票房最高的华语片是《建国大业》,4.19亿。
这个电影因由是主旋律,所以抛开
片方第二的华语片,是《赤壁下》,2.6亿。
虽说外语片《2012》斩获了4.6亿的票房成绩,但这部电影的投资高达2亿美元,赚的是全球票房。
华语片若是盲目的投资2亿美元制作,根本就收不回成本。
但凡有谁口口声声说在这个时代拍大片于内地院线斩获十亿,甚至十数亿、数十亿票房,都是扯淡。
因为,在这个时代,票房能否上十亿,并不是影片质量的问题,而是银幕数量等硬性条件不足以支撑。
第386章 柏林国际电影节
韩三坪沉默了一会儿,道:“上面.也想你留在国内。”
说完一顿,又道,“当然,不是留在国内拍艺术片,咱们国内不缺艺术片导演。”
“是希望你留在国内拍商业片,促进咱们咱们内地商业电影市场的发展。”
“这些年,为了推动电影市场的发展,引进了不少外语片。”
“在这种政策下,内地的银幕数量一年比一年向上增涨,华语片单片票房也突破了3亿大关。”
“虽说确实有著不错的成绩,但恶果也开始呈现。”
“那就是咱们的华语片被外语片各种按在地上打,再这样下去,咱们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市场,很可能沦为外语片的牧场。”
“尽管外语片进入内地院线所占有的票房分成比例不高,但.长久下去已然不是票房的问题,而是以华语片的土壤培育了外语片市场。”
“不说以后,就说现在,都有很多人眼里只有外语片,对咱们的华语片各种瞧不起。”
“再这样下去,对本土华语片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所以,咱们内地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
“这些新鲜血液并不是张一谋拍的那些商业电影。”
“前几年刚改革,拍那些类型的电影还可以。”
“现在再拍这种类型的电影,就不行了。”
“好比《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那会,虽然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绩,但口碑很差,骂声也不少。”
“一边是各种外语片让咱们内地的观众大饱眼球,一边是华语片炒冷饭观众的容忍度有限。”
“所以前几年拍这种电影还行,以现在的口碑就不行了。”
“相对之下,你所拍的商业电影因由没有炒冷饭,一直备受观众好评。”
“现如今,很多观众更想看你所执导的商业电影,而不是张一谋他们所执导的商业电影。”
韩三坪一番话说完,侧头看向王树。
意思很明显。
不是他在瞎扯淡,而是现实问题表明“上面”确实希望王树留在国内拍能够让华语片更趋于多元化的商业片。
以此对抗好莱坞电影。
并不说,让王树拍商业片将进入内地市场的好莱坞电影干趴下,而是打著有王树在内地拍商业片面对好莱坞电影输的不算太难看的算盘。
王树只有一人,没人觉得他能凭借一己之力与好莱坞电影抗衡。
只是想著有王树在,在输的不算太难看的情况下,还能推动华语片的多元化发展。
有著王树带头,慢慢的促使其他导演放弃炒冷饭,也拍“新颖”的电影。
慢慢的培养土壤,未来或可与好莱坞电影抗衡。
这个时代,华语片在本土市场是真的被远渡重洋、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的好莱坞电影吊打。
2010年,冯小钢参加“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合作XJ域”的产业论坛时,自称刚看完球赛的他脑袋一片空白。
他稍作休息后开始大放厥词:“那些去欧洲的导演,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
“我不会英文,但我问过美国人。人家说你的片子interesting,只是客气话,其实是说‘这哥们有病,不知道怎么想的,拍的是什么呢’。”
先是暗讽了诸多前往欧洲艺术片导演,一副这些人对推动国内商业片发展没卵用的态度。
而后又说:“中国电影很像中国足球,足球与世界差距非常大。电影也是。”
在冯小钢看来,中国电影已经基本“不缺钱”。
他直接说:“十年前,如果有投资人,不管是做什么的,跟我说要投资我的电影,我一定会很高兴。但现在,我会反问:我为什么要把这个赚钱的事情给你做呢?”
这话,是在装比,暗捧他自己已经不缺投资人。
想投他的电影,得求他,而不是他求人。
接著又说:“中国电影的技术就同样跟中国足球的技术一样,跟世界差距非常大。”
“《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我都不敢把最核心的技术问题交给中国的公司,《唐山大地震》的特技最终也是找到韩国特效队伍。”
说完这些之后,继续说:“咱们国内.要先拍给国内观众看的故事,你要是想著法国的观众也能看懂,话都说不利索了,这对创作伤害特别大。幽默的话最后变成一杯白开水。”
冯裤子直言:“美国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根本没想过中国观众能否听懂。”
“比如伍迪·艾伦,他就从没想过京城的观众能懂,只想过纽约的观众能懂。”
这话,是在嘲讽热衷欧洲三大的艺术片导演拍片,路都没有学会走,便开始想著飞的事情。
不可否认,冯小钢这次是因《唐山大地震》的成功膨胀了,说了一大堆,不是在装比就是在装比的路上。
然而,他说的内容却都是事实。
第一,内地的一大堆热衷欧洲三大的导演所拍的电影都是狗屎,一个个全都是臭鱼烂虾。
第二,内地一大堆编剧所写的电影剧本“不接地气”,连本土的观众能否看懂都做不到,却想著欧美的观众看懂。
眼高手低。
第三,国内电影技术与欧美相差太大。
这些结合起来,就是华语片与好莱坞影片的差距太大,如同中国足球对比世界。
这一番言论,就是为什么韩三坪、乃至“上面”会相劝王树留在国内发展。
其一,都是臭鱼烂虾,真无人可用。
其二,王树的商业片“接地气”,最起码是在讲故事,而不是在不明所以。
其三,王树的商业片相对其它华语片更为新颖,对推动华语商业片多元化发展有帮助。
其实冯小钢在这次论坛上除了说了这些,还说了内地导演不要幻想去好莱坞的话。
上一篇:华娱:从导演开始的快乐生活
下一篇:港综:怎么都说我是警界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