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276节
王大柱满不在乎的指着油锯说道:
“没事儿,有这玩意儿在,盖房子那点木头才哪儿到哪儿啊。”
就在爷俩唠着嗑的时候,木雪离和木华父子分别赶着爬犁过来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木华的身体已经好了很多,虽然太重的体力活还是干不了,但是赶个爬犁啥的,还是没啥问题的。
其实归根到底,木华的身体之前一直不好,就是钱闹的。
本就有病在身,药却吃的断断续续,最关键的是营养还跟不上,可以说整个身体其实是一直处在亏空状态的。
寒暄几句过后,所有人便往屋里走去,木雪晴看到父亲,那是高兴不已,木华看到女儿,自然也是开心莫名。
两家距离不远,之前的木雪晴是骑着马揣着枪,说走就走,反正待一会儿或者吃完午饭就回家了。
但木雪晴怀孕后,回娘家的次数明显变少了。
就在王安一家陪着木华唠嗑的时候,王大树和王勇父子过来了。
紧接着,王大梁和王顺,王利爷仨,也赶着两个爬犁过来了。
简单的互相寒暄几句后,众人便全部赶着爬犁,往山里走去。
王安家的四匹马和骡子,也全部都套上了爬犁。
也就是9个人,一共赶了8架爬犁。
其实往回拉树干的话,是用不上这么多爬犁的,因为除了放树的人以外,来回赶爬犁的人都不够。
不过王大柱的意思是,可以让马换个班啥的,再说回来的时候人多,还能多拉两根树干回来。
王大柱说的,没毛病。
很快,众人就顺着王大柱提前找好的路线,到达了一大片红松林的所在地。
这年代,树虽然是国有财产,但在东北,砍树盖房子或者砍木柈子烧火,却是没人管的。
只要是自用,那可以说是爱咋砍咋砍。
不过即使是这样,除了林场那边以外,各屯子附近的树也是丝毫不见减少。
因为砍树本就很难,而想要运出来,却是更加的不容易。
所以若不是必须要用到,那是没人会闲的蛋疼进山砍树的。
从清朝康熙年间,大小兴安岭就是关内的主要木料来源地,所以日积月累之下,也就形成了放山文化。
那就是砍树之前,得有个祭拜仪式。
这个仪式,其实跟赶山打猎或者喊山挖参,是没啥区别的。
反正祭拜的人,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是山神爷老把头——孙良。
要说祭拜这种事儿,其实就是图个心理安慰。
无非就是求山神爷老把头,保佑自己众人平平安安的,要是挖参的话,除了保平安以外,还要保佑挖到大参。
王安作为重生人士,虽然不信这些,但是也一点儿都不反对,毕竟这也是几百年流传下来的。
存在,就证明是有其意义的。
王大柱将从家里拿来的野猪头放在那,又点了三根香,烧了一摞叠好的黄表纸,然后众人磕头过后,这个仪式就算完成了。
将仪式举行完成后,众人便开始了放树。
当然,拿着油锯放树这活,是王大柱在干。
每当树快放倒的时候,旁边的王大梁还会喊一句“顺山倒嘞”要么就是“横山倒嘞”啥的
这个也叫喊号子,一共就3句,“顺山倒”“横山倒”“迎山倒”。
这句号子,是必须要喊的,因为这是在提醒周边的人,尽快远离这片区域。
要知道大树在倒下的时候,那真的是如同排山倒海一般,有一种雷霆万钧之势。
任何动物和人,只要被砸中或者被树桠扫到,那必然是够基霸呛了。
其实放树的话,基本都是“顺山倒”和“横山倒”。
因为这样既安全,运输的时候,还会非常省力。
而“迎山倒”其实是非常少的,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的话,人们是很少让树往坡上倒的。
主要就是树的大头朝下,想要运走的话非常困难。
月底最后三天,有月票的亲人大佬麻烦赏点,感谢
第354章 木料到位 白狼出生
其实放树的学问有很多很多,即使是用油锯放树也是一样的。
比如放树之前,要先“开门”。
“开门”,就是在树上或砍或锯的弄出一个大豁口,这个大豁口还要足够大足够深。
而这个“开门”的方向,基本就是让树倒下的方向。
但是这个“开门”,也是有学问的,不能朝着别的大树或者树密的方向开。
这样会导致大树砍完后,会倚在别的树上而不倒,这样一来,这棵树就算废了,也就是白砍了。
如果还想要这棵树的话,那就得砍被倚着的那棵树,而这种行为,叫“摘挂”。
不是非常牛逼的放树把头,这活儿那是碰都不敢碰,因为这时候,“开门”已经不管用了。
这棵“被倚靠的树”,十有八九会随着倚靠它的那棵树倒。
但是,放这棵“被倚靠的树”的人,必然会被之前那棵树砸到。
而且在放这棵“被依靠的树”的过程中,也根本就不知道这棵树啥时候会倒。
这些,只是“开门”的学问里的其中一种。
当然,除了不能朝别的大树“开门”以外,像什么乱石堆,大沟,水泡子啥的,都不行。
而关于放树的学问,还有什么要尽量“按人意”,还要“顺天意”,再有就是“叫楂”前,一定要把号子喊出来等等等等。
反正对于生活在这片大山里的人,这些基本都是常识。
王大柱不愧是老放树人,不管是放树前观察树的倒向,然后“开口”,还是将油锯往树上一搁,将树锯断,那速度都是非常快的。
关键是每棵被放倒的树,都稳稳的倒向了它该倒的地方,既不会伤害到人,还能让王安他们修树枝的人非常省事。
王安他们放树的地方,是在这大山的外围,也就是屯子周边,距离靠山屯大约有5里地左右。
这个区域,算是比较安全的地方,况且油锯的声音,那是相当刺耳的,即使这附近有野兽出没,那基本也都会被吓跑的。
很快,王大柱就放倒了十多棵树,这十多棵树粗细都有,最粗的直径大约有40多公分将近半米,而最细的树直径也有20公分以上。
然后由王顺提着油锯修理树干,主要是锯掉那些太粗的树桠,像细一点的树桠和树枝,都是由别人用斧子往下砍。
其实做梁柁的话,还是木曲柳木最好,又细又结实。
奈何水曲柳虽好,但这玩意儿生长极为缓慢,即使是这大山里,想要凑出盖三间瓦房的梁柁都费劲。
黄檗树,就是黄波罗,还有核桃楸,那就更甭提了,那得满山遍野的找,忒费劲。
要说用别的树做梁柁也是一样的,但是对比来说,还得是红松最好。
因为这玩意儿也是非常结实的,并且这玩意儿上下粗细都比较均匀。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儿数量多。
这十几根儿红松将枝桠全部修理干净后,王大柱又开始了放树,而别的人就开始了拉套子。
拉套子,就把马从爬犁上卸下来,把修理好的树干拖拽到能装爬犁的地方。
粗树干的话,就这么直接拉着回家了。
要是细树干的话,就得装爬犁,
几棵树装在一起,用爬犁往回拉。
不过盖房子所用的树干,最粗的直径还不到半米,所以这些被修理好的树干,基本都装了爬犁。
一直以来,没有油锯的时候,放树才是最耽误时间的。
因为正常想要用大板锯放倒一棵树,得需要正经不短的时间,只是有了油锯后,放树其实才是最省时间的。
当大家赶着爬犁离开后,这树林子里就剩下三个人了,那就是王大柱和王安还有王顺。
王大柱和王顺轮流放树和喊号子,王安负责修理树枝,顺便观察附近有没有危险。
每人拉了三爬犁的树干后,时间就到了中午。
一直留在树林子里放树的王大柱仨人,也就着空闲回家吃了顿热乎的饭菜。
其实之所以只拉了三趟,主要是因为拉着树干往回走的时候,速度是很慢的,而且人不是坐在爬犁上,而是牵着马走。
等到晚上的时候,林子里已经躺满了横七竖八的树干。
而一直放树的王安仨人,也跟着大家赶着爬犁拉着树干回家了。
就这样,大家一直干了4天,王安家所需要的木料,才终于全部完活。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