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第264节

  江宁喜欢边讲边画。

  这不。

  江宁只是一开始,他便画出了一位历史人物。

  “江宁老师,您画的这位是谁?”

  “这位啊,他叫做王阳明。”

  “王阳明,好像听过这个人。”

  “当然听过,他在明朝还是有一定名气的。不过,我今天讲的,可不只是历史书上的王阳明。”

  是的。

  杨慎之后,江宁要讲的,那就是王阳明。

  “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是王华。王华与杨慎一样,都是天选之子,都当过状元。王阳明很小的时候,他就有很大的志向。有一次,王阳明就问父亲王华。有没有比之状元更厉害的人呢?王华就说,有啊,当然有。王阳明就感到很奇怪,状元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吗,怎么还会有比之状元还厉害的人?”

  “父亲王华就笑着说,状元虽然厉害,但并不是最厉害的。反倒是,有一些人没有成为状元,他们反倒是比之状元还厉害。比如,孔夫子,孟夫子。两人都没有成为状元,但是,10个状元,100个状元都比不上他们。王阳明很奇怪,问道,孔夫子与孟夫子难道有三头臂,怎么会比10个状元,100个状元厉害?王华哈哈大笑的说道,因为他们是圣人。”

  这一段民间传说,众人自然是没有听过的。

  此时听到江宁说出,大家一下子却是倍感新鲜。

  江宁继续说道:“因为父亲说孔夫子与孟夫子是圣人,所以,当时只有12岁的王阳明就说。以后我当不当状元不重要,我要成为的是圣人。”

  “我草,圣人。”

  “王阳明这也敢说。”

  “把我给逗乐了。”

  这话一出,直播间众人笑得乐开了花。

  还有人直接就回道:“我对于明史还是有一点研究的。说实话,王阳明自然是比之杨慎厉害的。毕竟,王阳明不但官当得比杨慎大,立的功也比杨慎大。而且,王阳明还封了爵位。要知道,文人封爵,那可不知道有多难。这一些拿出来,都比之杨慎厉害。但是,要说王阳明是圣人,那就太夸大了。”

  对此江宁并没有解释这么快,而是继续往下说:“少年之时的立志原本是玩笑,也没有太多的人当真,但王阳明却一直记得自己的志向。15岁的时候,他听说边境有一人谋反,他便一直试图献书于皇帝,并献策平定这一些起义。但可惜,都被父亲王华给训斥了。但这并没有打消王阳明的内心所想,这一年的时候,他就跑去了边塞,来到了居庸关,山海关,纵观塞外,年少的他已经有了无比远大之志。”

  “少年的王阳明除了拥有冲天之志,他还非常善于思考。很多时候,他敢于去否定书上所言。甚至,是一些大家之言。王阳明17岁的时候,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许多他之前没有听过的学问,听着道士所讲的学问,他连婚事都忘了,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又有一回,也就是第二年。他与夫人返回到浙江,船过广信,王阳明就去拜访一位很出名的理学家。这位理学家就向他讲授“格物致知”的学问,王阳明听了之后非常开心,之后他遍读一众理学大家的著作,思考这一些理学家提出来的“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同时为了实现这一些理学家提出来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也就是看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但可惜,什么都没有发现,他并没有体会到这一些理学大家所说的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反而,道理没有明白,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这一些内容,自然是众人没有听过的。

  虽然他代表不了什么。

  不过。

  这却是给未来的王阳明,打下了无比结实的基础。

  “当然,这一些只是王阳明少年时候的趣事。21岁的时候,王阳明参加乡试,一次就中举。但可惜,22岁没有中进士。内阁首辅李东阳对他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何不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就当自己成为了状元。王阳明虽然知道李东阳这是调侃,但仍是无比自信的拿起笔,一挥而就,一篇状元赋就写成了,朝堂上的元老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有嫉妒的人就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结果王阳明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不过,到底是才子。28岁的时候,王阳明中了进士,虽然不是状元,但考的成绩也非常好,是为二甲第七。”

  “成为进士的王阳明很快就得到朝廷重用,并做出了成绩。但几年之后,宦官刘谨擅政,王阳明上疏论救,最终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龙场驿栈驿丞。龙场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开化之地,但王守仁没有气馁,来到龙场之后,他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同时这个地方因为远离京城,所以王阳明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他时常在想,自己为什么会被贬到这里。他也在想,以前那些理学大家的学问,他又想起小时候怀疑这一些理学名家的回忆。一天夜里,王阳明突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心即是理,理就是良知……而这一晚上的所悟,却是悟出了一个心学大宗师。后世的人们,却是将王阳明的这一晚的顿悟,称之为龙场悟道……”

第167章 阳明先生,千古

  世界上有两个半圣人。

  这两个里面。

  一个是孔子,一个是孟子。

  还有半个。

  那就是王阳明。

  之所以将王阳明当成是半个圣人,就在于他在“龙场悟道”当中提出来的心学。

  准确的说。

  心学并不是王阳明最先提出来的。

  在此之前。

  就有一些先贤提出心学。

  不过之前的心学表现的并不是很具体,也没有说服大众。

  但经过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他却是真正的顿悟了,将心学发扬至最为巅峰。

  “江宁老师,什么是心?”

  “心就是万物,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心,心同样也是理。”

  “那什么理?”

  “理就是自然法则,也可以称之为道德。”

  “那什么是良知?”

  “良知就是我们的内心,也是我们的一种本能。”

  “江宁老师,能再说得清楚一些吗?”

  直播间内。

  有网友已经激动的不能自己。

  他们知道。

  今天的这一则故事,可能将儒学推至一个新的巅峰。

  是的。

  正是如此。

  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在继承儒学的前提之下,又将儒学提至了一个巅峰。

  “王阳明的这种顿悟,实际就是将心学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将他称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而与心学对应的,那就是理学。理学我们知道,他是二程和朱子提出来的。他强调,万事万物都存在理。哪怕就是非常小的事情,也存在于理。所以王阳明小的时候,为了验证理学,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他们认为,理是最高标准,也可以认为道德是最高标准。所以朱子他们又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的存天理,灭人欲,可以说是理学最为知名的一句话。

  对于这一句话,显然很多人并不是十分赞同。

  但大家不赞同,但又找不出可以反驳的话。

  因为。

  这一句话,其实说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存天理,那就是我们需要保持我们的最高道德标准。

  灭人欲,这里面有一定的误解。

  不是说将人类的欲望消灭,而是将那些不好的欲望给舍掉。

  所以道义上来说,这也没有问题。

  可是。

  人类的欲望并不仅仅只有那些坏的欲望。

  还有许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欲望。

  这种欲望不能说是好,但也不能说是坏,这却是我们的本能,我们的良知。

  可如果将这一些基本的欲望,或者是本能欲望都给灭掉了,那我们又怎么生活?

  所以,江宁却是继续说道:“我们举个例子,助人为乐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自身条件不允许,我们帮不是不帮?显然,这里帮是值得赞扬的,可不帮,其实也不是问题。所以,王阳明先生就否定了万事万物都是理的表现,他觉得,只要我们能够遵守我们的良知,那就可以了。”

  “只求问心无愧。”

  有网友立即说道。

  “对。”

  江宁点头:“但这个问心无愧必需问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说出来的,是真正你做的这个事情,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如果对得起,那就没问题。如果对不起,那这件事可能处理的还不太完好。所以,王阳明所说的道德虽然是最高标准,但对于我们人来说,良知就是道德的最高标准。一件事是对是错,可能我们分辨的时候,哪个人都可能说得有道理。可是,在我们心里,我们的良知早就已经判断清楚了。”

  “我明白了。”

  这一期直播虽然看起来是讲王阳明。

  但是。

  王阳明提出来的心学,却是让直播间无数人都为之震撼。

  这个震撼。

  不仅仅是王阳明龙场悟道。

  更在于,王阳明的心学,解开了无数众人内心的疑惑。

  同时。

  对于儒学有一定研究的人,他们更是激动的有一些颤抖。

  因为。

  他们觉得。

  如果王阳明的心学真的被认可。

首节 上一节 264/3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双无敌天赋,竟然被称为废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