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都市长生:我靠自律无限加点

都市长生:我靠自律无限加点 第239节

而说到太极拳,其实林煊之前也一直会抽空修炼一下。

但也许是没有用心修炼吧,所以他的面板上并没解锁太极拳这一功法。

不过无所谓了,他现在觉得修炼养生太极更加重要一点。

而有了之前修炼太极拳的基础,相信他修炼起养生太极的话,会要得心应手一点。

而太极拳的要点,是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的作用。

林煊有阴阳之气为基础,对于太极拳的修炼,算是得心应手,不一会儿便知晓了其中关键。

而养生太极和技击太极拳,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

其共同之处都是要松着练。

要用意不用力。

而身法之要领和步法之要求在养生练法中并不是必须去处处契合的。

即使按照要求去做,也是不需要有过深的要求。

而技击是要处处合乎规矩的才可以练出功夫来。

林煊之前只是感兴趣练,所以太极拳练不到家,反倒是这养生太极,不那么严格,让他有些如鱼得水。

当然养生太极和技击太极拳也有不同之处。

技击太极,讲究单轻单重的练法,这对下盘的要求很高,是一种相对养生的练法很苦,难度大的训练。

只有练出单轻单重的阴阳腿,使身不挂力,劲点都在脚底下才算是入了太极拳的门。

而脚底下的劲还要能从下向上节节贯穿的走,最后形于手指。

这种过程不许中间有挂力,发力的点,中间的全部都是一个很顺溜的过渡传递才对。

最终劲在手上体现出来。

这个过程不许有单独的,多余的,零碎的动作。

劲起于脚,落于手。

这既是一个和谐的动则俱动,静则俱静的过程,同时也是手脚合一的瞬间体现。

这些是养生所不需要具备以及涉及的。

养生太极只求体松,心静,养神即可。

而在形体上不需要过多的高要求。

不过,林煊的底子很强,他既然修炼,自然要形神合一。

而有了养生太极的修炼理念,林煊也仿佛开了窍一般,对太极拳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190章 意守太极

不知道为什么,林煊越修炼养生太极,越十分的得心应手。

自己的阴阳理念与太极的修炼理念,简直像完美配对一样,十分契合。

所以他修炼起来,没有一点晦涩之感,无论是哪个难点,都毫无障碍。

加之养生太极的修炼方法本来就简单。

种种原因,林煊仅是修炼了两三遍,就掌握了其中最核心的要义。

这还没完,林煊认为,似乎还可以在这功法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武学理念。

两者相结合,从而创造了一种更契合自己修炼的养生太极出来。

他的想法很大胆,也很纯粹。

说到底,就是将技击太极拳的形以及养生太极的意相结合,然后融入自己对阴阳的理解,三者合为一体。

从而开创成一种全新的养生太极。

最关键的是,林煊不这么做,面板上似乎根本解锁不了太极拳这一项功法。

仿佛就是在告诉自己,想要解锁新的功法,就必须得融入自己的武学理念。

否则只是修炼一套普普通通的太极拳,对他自己的身体健康,根本没有多大益处。

想通了这一点,林煊豁然开朗。

大概就是这个原因了,难怪之前他总是解锁不了太极拳这一功法。

原来是普通的武功,对现在的自己已经没有多大帮助了。

毕竟现在就连他的五藏养生诀,效用都在逐渐变低。

那么修炼普通的太极拳,估计也没多大的提升,这才需要融合一下自己的武学理念进去。

从而开辟出一种专属自己的超凡武学。

于是,林煊在天台上盘腿而坐,闭目冥思。

他的脑海中,却不断在演练融合。

他要结合这么久以来自己的修道经验,将与太极相契合的,与之相违背的,都一一精简出来。

然后重新整理,开创出一条新的修炼思路。

不得不说,他如今对于各种的武学理念,确实有了属于自己的见解。

所以在脑海中的演练中,十分顺畅,仿佛水到渠成一般。

林煊心中有些激动,自信也增添了几分。

原来自己真的能创造出新的功法出来。

三个小时后。

林煊就在楼顶天台上盘腿而坐,脑海中的自己,却不断演练,完善。

总算是将一套融合了自身武学理念的养生太极雏形,给创造了出来。

而在林煊的想法中,这一套太极拳,实战与养生兼顾。

它既有养生的效用,也是技法所在,杀敌养生两不耽误。

最关键的是,经过林煊的不断演化,简炼,这套养生太极修炼起来也并不困难。

相对来说,要比形意拳还简单不少。

当然,它的实战能力也自然不如形意拳那么刚猛有效。

但林煊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用这套拳法去实战,主要还是将这套功法融合五藏养生诀,创造出更强的养生功法来。

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而他这一套太极拳的核心理念,其实也是对于阴阳之道的终极完善。

正所谓阴阳之真谛,“道”之终极,大道至简,由道入拳易,由拳入道难。

“道”有很多种解释,在太极拳里,它叫做“阴阳”。

“阴阳”,包含了真相与错觉,强弱,强弱的转换,远近,远近的转换,快慢,快慢的转换,整体和局部,进攻和防守,刚和柔,进和退等等。

若能完全理解“阴阳”,就可以强弱转换,以弱胜强,或者以强压强。

林煊完善了自己的阴阳之道,体内渐渐演化出了一张太极图络。

而在这太极图中,一阴一阳,有两个点,位于他的丹田气海之中,俗称鱼眼。

但林煊更愿意将其称之为阴阳之意。

感受着气海映照的太极图络,林煊心神放空,试图与之融合。

这也正是林煊阴阳之道的第一关,克服身体的错觉。

当自己的意念与太极图合一之时,林煊微合双眼,缓缓起身,推手,出拳。

他的拳头挥进轨迹,是以肩为轴心,类似曲线前进。

这是人体的一种错觉,它违背了数学的原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因此,阴阳之意,首先就是克服这个挥拳的错觉,改为直线挥拳,让气运行得更快,带动全身气海沸腾。

不仅如此,单凭拳头之力进行攻击,这也是人体的另外一种错觉。

因此,阴阳之意中,还要克服仅凭单臂力量的错觉,而是以全身之力,灌注于拳头,一击败敌。

再者就是关于身体承受打击时的理念。

在这里,身体的错觉是逃避,以一点之力,顶一击之力。

阴阳之意中,就要以全身之力量,抗一击之力。

以上仅仅是其中的三种错觉,林煊发现,其实所谓的太极阴阳,是有很多种练习方法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都在围绕克服身体的错觉,从而发挥身体最大潜能。

随着林煊对阴阳之意的深入理解,他的阴阳之道行进到了第二关。

理解强弱,强弱的转换,远近,远近的转换,快慢,快慢的转换。

什么是强?

首节 上一节 239/5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扮演白无常,捡醉杨小蜜被直播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